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瀏覽明朝多位皇帝遺言 最有價值的出自一身兩任天子之口

瀏覽明朝多位皇帝遺言 最有價值的出自一身兩任天子之口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史冊上記載的明朝16位皇帝,除了短命和突然暴病而亡的,多數臨終前都留有遺言。細覽史料,可見這些皇帝遺言各具特色:或自評政績交代國事、或感慨反思、或悲壯憂天。真正有益於後世文明進步的,只有明英宗朱高熾的遺言。
瀏覽明朝多位皇帝遺言 最有價值的出自一身兩任天子之口

(網路圖片)

明太祖朱元璋,被史料評價為神威英武,收攬英雄,平定四海。而且重農桑,興禮樂,褒節義,崇教化,制定的各種法規都很相宜,前所未有。但他的缺點是晚年多疑並濫殺無辜,使得眾多開國元勛難得善終。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駕崩。他的遺言基本是中規中矩:

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務有益於民。奈起自寒微,無古人之博知,好善惡惡,不及遠矣。今得萬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孫允炆仁明孝友,天下歸心,宜登大位。內外文武臣僚同心輔政,以安吾民。喪祭儀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臨三日,皆釋服,毋妨嫁娶。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從事。

為了少擾民,朱元璋甚至連給自己治喪的時間天數都做了交代。

瀏覽明朝多位皇帝遺言 最有價值的出自一身兩任天子之口 (朱元璋畫像)

朱元璋的四兒子、史稱永樂大帝的朱棣,死於永樂二十二年(1424)的北征途中。史料記載,朱棣發動了第五次親征阿魯台的戰爭,征伐大軍在漫漫荒漠中日夜兼程,但放眼百里不見敵人蹤影。以後根據聞報又多次撲空,將士死傷疲憊,勞而無功。朱棣方知邊報不實,心中未免悵然。他望著漠漠荒沙,深深懊悔。終因軍糧將盡而下令班師回京。

大軍行至一處叫清水源的地方,朱棣見路旁有一石崖陡峭數十丈,便命大學士楊榮、金幼孜刻石紀功。刻石紀功後,朱棣突感身體稍有不適,幾日之後,病情猛地加重。七月下旬,朱棣率師到達榆木川(今內蒙古烏珠穆沁附近)時,已是奄奄一息不可救藥。於是,他急召英國公張輔入內,囑咐後事:傳皇位於太子朱高熾,喪禮一律按父皇朱元璋的遺制辦理。言畢,當即與世長辭,卒年65歲。

這位著名大帝的臨遺言,真是夠簡單的了。

明仁宗朱高熾是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的長子,登基做皇帝僅十個月便一命嗚呼。臨死前的一個月,朱高熾在扭轉其父政策方面採取了一個最激烈的措施,就是把京師遷回南京。洪熙元年(1425年)四月十六日,朱高熾欽定北京所有政府部門為行在。半個月後,他派皇太子朱瞻基到南京去拜謁朱元璋的皇陵,並留在那裡負責。

儘管當時南京地區有地震的報告,但朱高熾決意返回故都和帶朝廷南遷的決心已定。然而朱高熾卻在實施這一行動前死去。

朱高熾生前熱衷星象學。一夜他忽見有星變,忙召賽義、楊士奇等近臣來說:「天命盡矣。」於是嘆息說道:「我建國二十年,被讒言邪惡所擾,心之憂危,我們三人相同。依賴皇父仁明得蒙保全。我去世後,誰還能知我三人之心呢?」邊說邊留下了眼淚,賽義、楊士奇也留下了眼淚。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二十九日。朱高熾猝死,終年47歲。

明英宗朱祁鎮在明史上很特殊,他是明朝歷史上的第六任和第八任皇帝。史料介紹,明英宗朱祁鎮的一生並不算光彩。他寵信過姦邪小人,打過敗仗,當過俘虜,做過囚犯,殺過忠臣。但他也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他早期任用「三楊」國力達到鼎盛,後期任用了李賢、王翱等賢臣,又先後平定了石曹之亂,可謂褒貶兼有。

天順八年正月(1464),朱祁鎮在病榻之上,召見了他的兒子、同樣飽經風波的朱見深。這位即將離世的皇帝思慮良久,對朱見深說出了他最後的遺言,正是這個遺願,給他的人生添加了最為亮麗的一抹色彩。瀏覽明朝多位皇帝遺言 最有價值的出自一身兩任天子之口

(明英宗朱祁鎮)

朱祁鎮說:「自高皇帝以來,但逢帝崩,總要後宮多人殉葬,我不忍心這樣做,我死後不要殉葬,你要記住,今後也不能再有這樣的事情!」

「我一定會照辦的!」跪在床前的朱見深鄭重地對父皇許下了他的允諾。

臨終前遺詔廢除自明太祖開始的宮妃殉葬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應是朱祁鎮歷經磨難之後的最大的閃光點,也是明朝歷代皇帝所有臨終遺言中對社會文明進步最有價值的。

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孝宗朱祐樘,歷代史學家對他評價極高,在位時曾出現「弘治中興」盛況,被譽為一代英主。朱祐樘在位18年,弘治十八年(1505年)年僅36歲時駕崩。他在彌留之際召劉健、李東陽、謝遷等大臣入乾清宮接受顧命,命傳位於皇太子朱厚照,並叮囑諸卿說:「太子人很聰明,但是年齡還小,又好逸樂,諸卿要好好輔佐他,使他擔當起大任,朕死也瞑目了。」最後給太子朱厚照的囑咐是「任用賢臣」。

嘉靖皇帝為後人所熟知,大概皆因「海瑞罵皇帝」的典故。嘉靖帝朱厚熜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史稱明世宗。明朝使用嘉靖這個年號一共45年,是明朝使用第二長的年號。嘉靖四十五年(1567),朱厚熜駕崩於乾清宮,年60歲。其遺詔是:「存者召用,歿者恤錄,見監者即先釋放復職」

明末的崇禎皇帝應是明朝歷史上最悲壯的帝王,他的故事較為人們熟知。史料記載的他的人生最後時刻,每每引起人們的感嘆:崇禎十六年(1643年)三月十九日,崇禎帝在前殿鳴鐘召集百官,卻無一人前來。崇禎帝說:「諸臣誤朕也,國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棄之,皆為奸臣所誤,以至於此。」

33歲的崇禎帝朱由檢最後在景山樹上自縊身亡,死前於袍服上書下遺言:

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崇禎帝是一個被後人普遍同情的皇帝,雖然他執政時期盼著明朝能在他手中迎來「中興」,無奈前幾朝的積重難返,當時天下饑饉,疫疾大起,各地民變不斷爆發,北方皇太極又不斷進攻,加上他求治心切,生性剛愎多疑,在朝政中屢鑄大錯。所以他不僅不可能中興明帝國,其成為亡國之君也幾乎是必然。瀏覽明朝多位皇帝遺言 最有價值的出自一身兩任天子之口

(影視劇照)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提示「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文中配圖均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掌心春秋 的精彩文章:

北京城內地名的各種門 常常把人弄暈 不多次親歷真是難以搞清
張作霖如此登上海陸軍大元帥寶座 提議推舉者比較出人意外
「日本鬼子」之名的三個由來
一代名相劉基所以又叫伯溫 源於溪畔浣紗女歌聲點化
皇姑屯張作霖被炸車廂 原來是慈禧太后御用花車

TAG:掌心春秋 |

您可能感興趣

明朝末代皇帝崇禎臨死前,曾留給李自成這樣的遺言,簡短的幾十個字,令無數人潸然淚下
崇禎皇帝臨死前的遺言,是他說過最有擔當的話,感動了無數明朝百姓
水滸三位梁山寨主遺言:一位最無奈,一位最有心計,一位最可恨
唯一沒有缺點的開國皇帝 不殺一位功臣 臨終遺言令人感動
一生為房奴的沈從文,悄然去世沒有人知道,遺言只有短短的三個字
史上最有骨氣的皇帝,死前留下一感人的遺言,上萬老百姓自願殉國
中國史上唯一沒缺點的皇帝,一生不殺一位功臣,臨終遺言令人感動
陳誠在台灣有無坐二望一之心,他臨終遺言十個字,道出複雜的心情
武則天老年被逼退位,臨死留下遺言,道出了自己一生中無盡的感慨
溥儀最後一位皇妹,04年去世,臨終遺言讓人淚目,也道出一生心酸
這4位皇帝的臨終遺言,堪稱史上最悲情,你聽說過幾句?
最後一位皇帝溥儀,一生道路坎坷,臨死前一句遺言,讓人感慨萬千
史上最大度的開國皇帝,臨終遺言:皇位可以給你,但是不能碰我女人
光緒臨終前留有遺言給載灃,如果照辦溥儀或許不是最後一任皇帝了
蒙恬離世前曾有一句遺言,百年後曹操每每看之痛哭,原因令人唏噓
唯一沒有黑料的開國皇帝,不殺1位功臣,死前留下感人遺言
史上唯一沒有黑料的開國皇帝,不殺1位功臣,遺言都讓人很感動
她掌權時間是武則天的三倍,臨終前兩條遺言,讓人覺得可笑
崇禎皇帝臨死前的遺言,李自成沒有看懂,結果走了崇禎皇帝的老路
明末的官場有多荒唐?看看這幾件奇葩事,崇禎那2句遺言,一點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