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人民的名义》中反贪人员的特质《韩非子》里都写明了……

《人民的名义》中反贪人员的特质《韩非子》里都写明了……

《人民的名义》中反贪人员的特质 《韩非子》里都写明了……

《人民的名义》中反贪人员的特质《韩非子》里都写明了……


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


这一句话出自《韩非子·孤愤》,「孤愤」这个词,非常具体地表达了韩非子在秦国与当权大臣政治斗争之中的状态,就是孤独而悲愤。韩非子在这一篇中,表达了以法家为代表的战国新兴政治势力在争取政权、巩固政权中主张的政治思想。


在《人民的名义》的前两集,陆毅扮演的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侦查处处长侯亮平与侯勇扮演的一位国家部委的项目处长,展开了为时两集的斗智斗勇的过程。这位项目处长被人举报,但侯亮平前来搜查时,看到的却是一个朴素的「老农民」形象,在简陋破败的旧房里吃炸酱面,令人咋舌。但侯亮平不为眼前的景象所迷惑,继续调查,终于撕下了腐败者伪善的面具。

《人民的名义》中反贪人员的特质《韩非子》里都写明了……


《韩非子》中的这句话,说的就是懂得法治策略的人在执行法治之前下判断的过程,侯亮平在这一事件中的表现简直就是这句话的完美注脚。案件的调查过程中往往有很多隐晦难明的部分,这个时候就需要判案的人能够有远见卓识,而不仅仅是被眼前的现象所迷惑;而且还要明察秋毫,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如果不是如此,就不能找到更为隐秘的私情。现代的检察官、法官同样需要具备这样的特质,在调查、断案的时候要谨慎小心,更要掌握精准广博的知识,拥有远见,抱着为人民负责的态度来查探案件,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不仅是法官,我们任何人碰到一些令人迷惑的事情的时候,都不要轻易地乱下结论,而应该寻找线索,掌握证据,才能够找到真正的答案。


能法之人,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


这一句,与上一个句子句式相同,是上下两个排比句。韩非子明确指出,执行法令、推行法治的人,一定要具有坚定果敢的特点,并且要刚强正直,不为权势所动;然后用一个「不……不……」的双重否定句式,说明了刚强正直的特点的重要性,也就是要以此而纠察惩治触动法网的奸邪之人。如果没有正直、果敢的特点,碰到困难和权势就容易退缩、低头,就违背了法治的主张。这样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有着非常大的意义,比如我们现在国家打击贪腐行为,《人民的名义》的热播正说明了国家与人民对反贪的重视。反贪行动人员就是依靠果敢刚强、有毅力的行为成功抓获了一个又一个贪官。如果执行者惧怕官员权威的身份,那么永远也不可能揪出贪污受贿的腐败官员,给人民一个交代。

《人民的名义》中反贪人员的特质《韩非子》里都写明了……


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我们知道,韩非子主张法治,他特别强调用法治就应该能够分清公与私,公正地解决事务。这句「道私者乱,道法者治」,以及「私怨不入公门」等,说的都是这个道理。韩非子认为英明的君主治理国家有序有道的原因,就是能够辨明公私,秉公行事,推行法治,并能够去除私人恩怨的影响。这个道理在现代法治社会同样适用。选举、提拔官员时,主要考察的是官员的政绩,而不能任由个人的恩怨进行选拔;定夺是非时,应该按照事情发展的脉络细细考察,而不能夹杂对当事人的私情。


《人民的名义》中,虽然陈海的父亲原来是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但大家都知道那是个秉公执法、公事公办的老领导。侯亮平得知陈海得了车祸时,大家也劝他,不能过多地将私人的情感挪到公事的处理中。他后来也能更加处理好私事与公事的关系。在现代社会,管理者想干好工作,要想赢得尊重,就应该摒弃个人恩怨,不能意气用事。在选人用人时,既不能因为自己偏爱某些人就破格纳入,也不能因为有私怨就把真正有用的人才拒之门外。除了推荐人才,在处理任何与公共事务相关的事情也一样要公平,放下个人恩怨,不能因为个人的喜好破坏了全局。

《人民的名义》中反贪人员的特质《韩非子》里都写明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腾讯儒学 的精彩文章:

《史记》中的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神奇动物在哪里?它们定让你大开眼界!
告诉孩子十二生肖排序的真实原因吧 别用传说糊弄了!
孔子的十大贡献:开创了史上多个「第一人」!
他是幼教界泰斗级人物,改变了中国幼儿教育,却为何到死无法回到大陆?

TAG:腾讯儒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