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花了5年,這個「90後」團隊整理了潮州鯤江鄉的1966封南洋僑批

花了5年,這個「90後」團隊整理了潮州鯤江鄉的1966封南洋僑批

撰稿:文遠


(本文圖片均來自鯤江鄉)

花了5年,這個「90後」團隊整理了潮州鯤江鄉的1966封南洋僑批


鄭岳川,90後,廣東潮州鯤江鄉人,現工作於廣州。在過去的5年里,鄭岳川與6位鯤江鄉志願者因興趣愛好,整理了鯤江鄉的歷史故事、民俗文化,其中,還走訪僑眷,前往博物館及大學圖書館收集資料,利用互聯網技術,嘗試對選定的1966封由南洋地區寄往鯤江鄉的僑批進行歸檔、分析與展示。


鄭岳川和志願者們整理「僑批」為近代以來華僑華人通過民間渠道寄給中國國內眷屬的家書(信)和匯款(銀)的統稱,其基本特徵是銀、信合體,因此在僑鄉民間又稱為「銀信」。


20世紀70年代末,伴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民間的集郵和文物愛好者著手收藏僑批。20世紀90年代開始,廣東、福建兩省各級政府和民間組織逐漸重視對這種民間文獻的保護。據2014年出版的《比較、借鑒與前瞻:國際移民書信研究》提供的數據,廣東和福建兩省的文博機構保存的僑批文獻共有17萬件,其中廣東高達16萬件之多,民間收藏的僑批文書數量也不少。

從2012年起,鄭岳川和志願者們是如何整理僑批的?與海外華僑華人都進行過哪些溝通?為了解這些情況,捕輿者採訪了鄭岳川。


Q=捕輿者


A=鄭岳川


Q:為什麼要整理僑批?目前進展如何?


A:整理僑批只是我們計劃的一部分。我們希望通過搭建搜集整理鯤江鄉的歷史資料和故事,加強海外華僑華人以及外出工作的鯤江人與鯤江的凝聚力。現在僑批的整理只是處於信息數字統計階段。

本次選取的僑批始於1928年7月7日新加坡的某鄭氏華人寄給母親的僑批,止於1991年1月23日馬來西亞的陳氏華人寄給表弟的僑批,跨度63年,合計235寄批人,1966封僑批。


Q:僑批的寄批地主要是哪裡?從鯤江鄉出去的華僑華人大概有多少?


A:這些僑批主要來自東南亞,其中新加坡1084封佔據最大比例,其次為馬來西亞594封,然後是泰國259封,香港12封,柬埔寨2封,印度尼西亞2封,此外還有13封來源地址不詳。據我了解,鯤江鄉有9000多人,在海外的華僑華人有1000多人。

花了5年,這個「90後」團隊整理了潮州鯤江鄉的1966封南洋僑批


Q:在整理僑批的過程中,團隊成員怎麼分工的?


Q:你們通過哪幾個渠道整理僑批?


Q:期間遇到過哪些困難?


A:有些人不太信任我們。2016年夏天,我去了一個86歲老人家裡,他聽說我想了解鄉里人下南洋的故事,就很高興地跟我聊起來。可後來老人的兒子來了,質問我,我就用家鄉話解釋,但他還是執意讓我立刻走。

在走訪中,有些40歲左右的中年人,他們不肯拿出僑批登記。他們不太相信我們整理僑批目的的純粹性。年齡比較大的,七八十歲的老人就無所謂了,他們更願意分享。我個人認為,七八十歲的老人經歷過接收僑批的年代,我爺爺的大哥在泰國,過去爺爺奶奶收到僑批後,拆封看完後就扔了。


另外,時間和精力也是個問題。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僑批整理是在工作之外找時間做的。我每個月回一次家,期間走訪街坊鄰居。


Q:在整理僑批的過程中,與海外華僑華人有哪些互動?


A:每年正月,新加坡鯤江鄉聯誼會都會聚會,現在已經是華二代、華三代了,他們延續著老一輩人聚會方式,比如宴會聚餐、演講。近幾年,我們整理的僑批等信息內容會分享給他們,在正月聯誼會上,他們會將這些內容用PPT講演給大家。


圖為僑批封面。

花了5年,這個「90後」團隊整理了潮州鯤江鄉的1966封南洋僑批



Q:整理僑批,從數據中讀出了什麼?


A:舉例來說。1966年至1976年,年均寄出的數量最多,甚至接近1949-1966年期間的兩倍。個人認為,主要有幾個原因。第一、過番者多數已過壯年,思鄉之情愈加濃厚。第二、南洋地區社會相對穩定,進入全面發展時期,各人經濟收入逐漸提升。第三、文革期間人心惶惶,過番者希望通過更多僑批給予親人們經濟上的支援,同時希望了解更多情況。第四、文革至今50餘年,較抗戰時期、解放戰爭、建國初期更晚,有利於資料保存。


Q:下一個階段有哪些計劃?


A:第一期的僑批整理,我們在走訪之前先列了一個大綱,分別為:寄批地、收批地址、收寄批人、年份數量、收寄人、時間。第二期,我們將具體深入僑批的內容,做一些歷史、民俗文化的研究。


我們也嘗試著跟新加坡老一輩華人聯繫,目前祖籍為鯤江鄉的新加坡華人年紀最大的是92歲,另外還有一些80多歲的。我們整理了一些問題,通過微信、打電話溝通,但效果不是特別好。我們打算年底去一趟新加坡,以便收集更多的資料。


另外,現在新加坡鯤江華人聯誼會還給我們提供了一份1969年在新加坡籌建的鯤江貿易公司140多人的名單,我們將按照這個名單,對每家每戶進行走訪。我們還要分析這份名單的年齡,過去在新加坡主要做什麼工作,有什麼成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輿 的精彩文章:

干荷葉,色無多,採得一片包飯吃
「大英圖書館的珍寶」展在北京開幕,策展人講了 6 個展品背後的冷知識
風靡全球的「維也納香腸」,原來還有鮮為人知的故事
華人「組團」投票,華二代踴躍參與表心聲
TCL 董事長李東生:美國對中國企業「存在歧視」

TAG:華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