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不願坐以待斃,美國零售業拼轉型

不願坐以待斃,美國零售業拼轉型

【Technews科技新報】零售業慘案一樁樁且似乎還沒善了,專家看待這次景氣下墜並非正常的循環低谷,而是典範轉移,認為零售業倒閉潮正要開始。但零售業的反彈也將開始,面對網路襲擊不甘示弱,準備出奇招抵制網路浪潮,要在店內銷售網路無法取代的溫情攻勢。

美國大型購物中心還來不及應對景氣寒冬,美國達拉斯知名精品購物中心 FortyFiveTen 卻反其道而行準備大舉擴張,但擴張策略將讓人耳目一新,誓言要滿足客戶一整天的需求,提供可為電子設備充電的休息室、高級料理餐廳、酒吧、小型書店,還要在每個樓層提供茶水攤。

所有策略都指向同一目標,即把在沙發上滑手機的客人吸引過來。華爾街日報 (WSJ) 報導指出,零售業要創造的是體驗,高端百貨業者不需要與網路零售業在價錢或便利度上競爭,反之是要把商店變成景點,而不只是花錢購物的場所。

如提供人際連接、娛樂性的發現與餐廳選擇,且要打破商店的庫存概念,而是提供不定期的商品與經驗的展演,徹底改變商店過去扮演的角色與定位。專長零售空間設計的世界最大建築公司 Gensler 表示,未來實體零售店的商品銷售會變得非常不明顯,取而代之的是經驗銷售。

未來商店的形式與外觀是由數位原生世代所決定,譬如紐約一家零售業者 Story 沒有固定的庫存或主題,而是各種不同的產品與服務輪番上陣,有時候展示流行的手袋,有時又變成冥想課程教室。

Story 創辦人定義商店為 Linkedin 與 Facebook 的實體存在,一個朋友可以一起探索與發現不尋常產品或體驗的地方。Story 藉由向產品或活動贊助商收取 50 萬美元起跳的費用,提供為期幾周的置入式行銷,譬如 Cigna 贊助 Story 舉辦的瑜珈課程與論壇,同時在現場銷售營養與其他健康相關產品。

紐約還有商店結合咖啡店、精品服裝店與會員俱樂部形式,向客戶每月收取 35 美元會費。這種提供整體體驗的策略也擴散到其他獨立零售業者,譬如在美國興起一種專註經營社區生態的店面,提供餐廳、酒吧、服飾店,讓客人可以在任何時間上門消費。

大型購物中心也開始在客戶生活的城市提供特殊定製的商店,如美國第二大零售百貨集團 Target 決定投資 70 億美元改造龐大的郊區商店,並建造新的小型城市商店,把大型商店當作網路訂單配送中心,同時建立一個小型城市商店網路,服務離線購物,以及網上訂單的取貨與退貨服務。Target 表示他們的學習對象就是 Story,而敏捷是大型零售業走過典範轉移的關鍵能力。

(首圖來源:Flickr / John Seb BarberCC by 2.0)

如需獲取更多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賬號:Technews科技新報

在科技產業研究機構做公關多年,本身對科技新聞很有感,擅長操作科技新聞議題,關心產業趨勢,科技業品牌、行銷、策略布局等,工作之餘喜歡以書寫參與與刻劃時代。

Latest posts by 黃 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TechNews 的精彩文章:

空污拉警報,工業革命發源地英國將擺脫燃煤發電
SONY 在 2016 年的業績好表現 帶動 24 日股價勁揚近 5%
不投資、低價賣股給員工,蘋果創辦人:錢會腐蝕人的價值觀
全盤使用再生資源,蘋果計劃推動 100% 密回式供應鏈

TAG:TechNews |

您可能感興趣

以智能零售商業空間運營切入無人零售,他說要打造自動販售機行業的7-ELEVEN
區塊鏈浪潮來襲,零售業是否已做好準備?
你絕對想不到,5G將為零售業帶來這些改變
你不必是零售巨頭,就可以使用AI來改善供應鏈
曲美謀變,以「貨」做一個網羅「人」的無界零售生態價值模型
美國零售業寒冬持續,這家店卻逆勢擴張,正成為快時尚服飾業的價格屠夫
它被稱為「中國最好的零售店」,服務完虐日本人,開業太火爆被迫暫停營業!
商業銀行零售轉型勢在必行,「三個必然」是體現
從「收租」到「運營客流」,新零售時代商業地產如何完成身份轉變?
行業不景氣,轉戰新零售?大賣場如何做好背後的供應鏈支撐
新零售業態衝擊,同城貨運或將轉戰B端
「鏡子「ALDI,中國零售業仍需努力
多元化傳播時代,「製造推廣型零售」或成零售行業未來趨勢
風波不斷,被控洗錢,美國最大床墊零售商破產!
「無人店」熱潮平息,「機器視覺+商業智能」以另類模式落地零售
它被稱為「中國最好的零售店」,開業火爆,服務水平超日本
亞馬遜在紐約開設無人便利店,這會是零售業的未來嗎?
零售業轉型需「內外兼修」
受線上購物擠壓,美國零售業關店潮衝擊低端商業房地產市場
新零售,未來商業地產最大的想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