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醫生的苦讀十年被它十幾秒碾壓,你願意讓機器醫生看病嗎?

醫生的苦讀十年被它十幾秒碾壓,你願意讓機器醫生看病嗎?

17秒內閱讀3469本醫學專著、248000篇論文、69種治療方案……並提出三個最優選治療方案。

醫生的苦讀十年被它十幾秒碾壓,你願意讓機器醫生看病嗎?



德國漢諾威消費電子、信息及通信博覽會上,IBM和軟銀合作推出的Watson版人工智慧機器人Pepper與參觀者對話。 圖/CFP


AI可以幫人類更好地治癒疾病嗎?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 王珊


本文首發於2017年4月24日總第801期《中國新聞周刊》


2016年8月,一名60多歲的日本患者突然身體不適,被緊急送到日本東京大學醫學研究院。經過多次化驗與檢測,醫生診斷,他患上了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然而,對症治療幾個月後,病情沒有緩解,病人的情況繼續惡化,甚至漸漸喪失了意識。


IBM的醫療人工智慧Watson(沃森)被請來幫忙。「研讀」患者所有的醫療資料10分鐘後,Watson給出它的結論:患者的確患上了白血病,但不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而是另一種罕見的白血病。


這是IBM大中華區總裁陳黎明在公開場合常講的一個故事。Watson是IBM推出的認知型人工智慧。所謂認知,即它可以自主地學習輸入給它的大量數據,包括論文、專著等知識型數據,以及圖片、視頻等影像數據;所謂人工智慧,則是它可以自主地根據所學習到的數據,與現實情況進行比對,進而做出決策。「Watson是為商業而生的人工智慧平台,它能夠改變我們的職業和行業。」陳黎明說。


代替醫生,還是成為醫生助手?


由計算機輔助醫生進行醫學診段,並不是一件新鮮事。心電圖就是通過計算機識別出心臟傳遞出的信號,變成顯示在紙張或電腦屏幕上的一排連續的、變化的線條。X射線透視技術、CT、B超等技術也同樣有計算機的參與。計算機完成檢測,並將人體運轉的生物學信號,轉變成可視的、單純的線條、符號或影像,作為醫生診斷的依據。


但這樣的診斷並沒有自主學習的機制。一台檢測過3000位病人的計算機,並不比只檢測過30位病人的計算機更聰明。它們只是依據事先輸入的程序運轉。


人工智慧最大的不同,在於它運轉的規則不是事先輸入的程序,而是依託龐大的後台資料庫,根據正在檢測的病人情況,「思考」出針對每一個病人的單獨的結論。在人工智慧領域,這被稱為「深度學習」。

與普通的醫生學習相比,計算機的深度學習具有強大的優勢。培養一名醫生,需要4年的本科學習,3年的研究生訓練,以及從實習醫生、住院醫生到門診醫生的大量醫學實踐。培養一名優秀的醫生,至少需要十年時間。


而一旦計算機的「深度學習」網路建成,它便可在短時間內,自主閱讀所輸入給它的大量醫學論文及病例,且夜以繼日,不眠不休。


以Watson為例,它可以在17秒時間內閱讀3469本醫學專著、248000篇論文、69種治療方案、61540次實驗數據以及106000份臨床報告,並最終提出三個最優選的治療方案。而一名醫療人員,平均每年最多只能閱讀200至300份醫療文獻著作。


Watson的認知計算有著比深度學習更廣闊的外延,陳黎明解釋說:認知計算能夠實現大規模學習、針對問題的推理和思考,進行自然語言交互,增強和擴充人類在專業知識方面的學習能力,與人類合作解決人類和機器無法單獨解決的問題。認知創新代表了信息技術未來的發展方向,是開啟商業和社會發展新時代的鑰匙。


不過,IBM並不打算用Watson取代人類醫生。它只負責給出建議,最終的決策,仍需要醫生負責。


「人工智慧的概念是增強人類的智能。」IBM公司董事長、總裁及CEO 羅睿蘭解釋說,正如蒸汽機增強了人類的體力,電話增強了人類的通話能力,計算機增強了人類的計算能力,「機器的協助並沒有取代人類的活動,它只是擴展了人的技能和專業水平。」

醫生的苦讀十年被它十幾秒碾壓,你願意讓機器醫生看病嗎?



IBM認知物聯網驅動的超級賽車,通過Watson IoT平台和其他工具來操控賽車,防止賽道碰撞,實現輕鬆駕駛。圖/受訪者供圖


「訓練」Watson

將Watson訓練成一個醫療專家,花了整整12年。


2005年,IBM研究院意識到,十年之後,醫療和機器學習的結合將會成為重要的研究領域。他們從心血管疾病和乳腺疾病的醫療影像識別開始做起,後來聚焦在癌症的診斷上。


據統計,2015 年全球新增的癌症病例為1410 萬,死於癌症的人數高達820 萬人。由於環境惡化、壽命延長等因素,預計未來20 年,全球內新發病例的增加幅度將高達70%。


計算機曾以顯示影像、符號等方式,對醫療服務給予幫助,但要真正成為給出診斷的醫生,它首先需要學習的是如何閱讀這些影像。


試想一下,一名醫學院的學生是如何學習理解這些醫學影像的:他們先從書本或教材中獲得病症的特徵,然後在不斷的實踐中,將這些知識與現實情況加以對應。遇上疑難問題,他們依靠老師、前輩和醫學病例,反覆對比和討論,直至得出結論。


但計算機的理解方式完全不同。它不會因為有人告訴它「這是一隻貓」,就在遇到下一張相同或類似影像時,立該意識「這也是一隻貓」。它的理解方式是機械的。它首先需要大量閱讀同一類型的影像,從中提取出同質的特徵,記憶、保存,直至它可以在遇到同類影像時,立刻做出識別。


但深度學習或者認知計算最大的不同,是計算機有能力自主地處理這一過程。人們需要做的,只是輸入數以百萬計的分類過的影像信息,然後等待它宣告學習完成。放在人類社會中,它就是一名優等生,無須老師和家長的督促,也能自覺、快速地完成所布置的作業。錯誤自然也會出現,但在一次次類似「考試」的檢測之後,準確率便會隨之提高。


為了訓練和培養Watson在癌症診斷方面的能力,IBM與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合作,為Watson提供了最前沿的教材:醫院100多年來的癌症臨床治療方面的實踐經驗,以及基於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路而編製的治療指南。此外,還有美國44家醫療機構的歷史癌症治療案例。


Watson的主攻方向包括:肺癌、乳腺癌、胃癌、結腸癌、直腸癌、子宮頸癌等高發癌症。「培訓」12年後,它已掌握了超過 290 種醫學專業期刊的全部內容,超過200本腫瘤專著,超過1500萬頁的論文數據,還有字典、百科全書、新聞、文學以及其他可以建立知識庫的參考材料。


但「培養」一名機器醫生也不是一帆風順的。2011年時,Watson的醫學知識水平還與醫學院二級學生的水平相當。3年後,Watson的疾病診斷率達到73%。

2017年,為檢驗Watson的診斷水平,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耐德·沙普利斯博士研究了1000餘名患者的數據,發現在99%的病例中,Watson提出了與分子腫瘤專家團相同的治療建議。IBM旗下沃森健康(Watson Health)副總裁史蒂夫·哈維(Steve Harvey)先生介紹說,在30%的案例中,Watson還發現了癌症專家錯過的一些細節。


彌補資源不均的局限


帕姆66歲,患轉移性膀胱癌8年,嘗試過許多不同的療法,一直沒有痊癒。她已經沒有什麼選擇了。


醫生提出用Watson來幫忙,試圖去發現診斷中的一些醫生可能會忽略的東西。對於帕姆來說,也許,機器人醫生能帶來奇蹟。


Watson看了上萬張腫瘤掃描的圖像,它們來自不同的病人。最後,在帕姆的腫瘤掃描片中,Watson標出了一段突變的基因。這是醫生之前沒有發現的。他們根據這個發現制訂了新的診療方案。


如今,這套使用在帕姆身上的方案已經引入中國。中國是癌症發病和死亡大國。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統計顯示,2015 年中國因癌症死亡的病例超過200萬例,新增400餘萬例,平均下來,每天的新增癌症診斷病例約有1.2萬例。


「中國醫療健康領域面臨的一個突出挑戰是,優質健康醫療資源配置不均,除了要在政策和體制上想辦法之外,我們更要向科技創新要解決方案。」陳黎明算了下,「一個好的醫生的培養需要25到30年左右,但選擇工作時,他會首先選擇去大城市的三甲醫院工作,老少邊窮地區的醫療問題依然不能得到解決。」


中國試圖用遠程醫療來解決問題,然而遠距離診斷、治療和諮詢同樣會受到資源不足的限制,一個醫生一次只能面對一個病人。Watson的存在,或許能夠彌補這種局限。未來的Watson醫生,將會成為這樣一套通用系統:看得懂醫學檢驗報告、醫學圖像資料,還能夠讀懂基因圖譜,甚至可以將當地生活環境和場景結合到對患者的診療過程中,最後給出一個或者多個診療建議。更妙的是,培養每一位醫生,都需要從零開始,但Watson能夠在不斷學習中不斷分身,同時學習和關注多種疾病。


Watson並不是IBM在認知計算方面與中國的唯一合作領域。2016年年初,羅睿蘭在一次演講中提出,IBM將轉型為「認知計算解決方案與雲平台公司」,自此,「認知計算」被提升到一個新的戰略高度,成為IBM市場戰略中最重要的關鍵詞。這也是Watson進軍中國最重要的背景。


2014年,IBM開始與北京市政府合作實施「綠色地平線」計劃。這是一項利用人工智慧對大數據的分析和學習能力,對空氣質量進行分析與預測的計劃。在計算機的輔助下,北京實現了提前72小時逐時高精度空氣質量預報,還將空氣質量變化趨勢預測分析的最長期限提高到10日。人類可以提前了解空氣污染的演變過程及影響,從而作出應對措施。

醫生的苦讀十年被它十幾秒碾壓,你願意讓機器醫生看病嗎?



IBM工作人員在向參觀者講解綠色地平線計劃。 圖/受訪者供圖


類似的技術甚至可以應用在時尚界。Watson曾與設計師張卉山合作,為李宇春設計了中國第一套「認知禮服」。這套禮服或許是中國時尚界最具科技含量的時裝了。Watson 分析了李宇春2013年以來每次出鏡的形象,同時閱讀了她全部的微博和上百萬條粉絲評論,最終建立了一個李宇春的「時尚形象」與粉絲及公眾評論之間的關聯模型,為設計師總結出來一整套「李宇春的時尚特質」。設計師確定設計方向後,Watson瀏覽了30萬張圖片,根據設計師的構思,從廓形、面料、顏色等方面分析,從中挑選了3000幅禮服圖片供設計師參考。


整個設計周期,只用了一個星期。


數據開放的難點


據IBM的預測,到2020年,全球每人每天產生的數據約為2.4GB。形象點說,每人每月生產的數據可以填滿一部64GiPhone手機。這其中,不再是以數字、符號類易於讀取的結構化數據為主,大量是圖像、視頻等難以被量化、沒有固定的長度和格式的非結構化數據。根據IBM的預測,2017年的非結構化數據將佔到數據總量的80%。以2015年全球智能手機用戶20億人計算,如此巨大的數據,對於人工智慧的計算能力是非常大的考驗。


許多企業也在預測到這種前景後謀求轉型升級。IBM與萬達的合作就是一個證明。從房地產轉型全面消費領域的萬達公司,打算快速把萬達所有產業與互聯網技術融合,帶動所有產業快速發展。萬達希望通過與IBM的合作實現互聯網化運營,同時優化升級實體商業供應鏈,並對大型商業中心的基礎設施做智能化聯接。


比如,在購物中心層面,利用Watson的認知計算能力,未來店面或許會遍布視覺感測器、客流分析系統等技術,可以實時輸出特定人群預警、定向營銷及服務建議、實時貨品調整提醒、以及用戶行為及消費分析報告。


而在餐飲行業,智能排隊等位系統、室內找位導航系統,以及消費者用餐喜好推薦系統,都將根據Watson獲得的數據得到優化,進而提供更高效的服務。「萬達將成為Watson在中國落地的重要的基礎設施。」陳黎明說。

並非一切都如此樂觀。大數據是人工智慧與各領域契合的原料,也是人工智慧前進的動力,然而是否將所有數據開放,是一個敏感話題。


各個國家都存在數據孤島的問題,如何讓數據依法有序合規地開放,是行業治理命題。要想人工智慧在特定的場景下發揮作用,僅靠IBM是做不了的。」陳黎明說。


收購相關數據公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2015年4月,IBM宣布設立沃森健康(Watson Health)部門,同時收購了醫療分析公司Explorys與醫療管理軟體公司Phytel,以增強Watson在醫療領域的分析能力。


這年8月,IBM又以10億美元收購了醫療成像軟體公司Merge Healthcare,為Watson提供了海量的醫療圖像數據。如今Watson能夠識別許多病症,與這筆收購獲得的數據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陳黎明曾對媒體如此表示:「很多領域IBM的產品並不適合中國國情,但我想不去交流、不去溝通,永遠不知道可不可行,通過交流、互動,也許可以找到一些可行的方案。」


數據的開放與共享可以為人工智慧帶來意想不到的發展。回到醫學領域,或許可以試想這樣一個世界——手機將通過分析我們的通話狀態診斷是否患有阿爾茨海默病;浴缸將通過掃描對內髒的健康狀況作出評估;方向盤可以通過駕駛中的微小行為斷定司機是否有帕金森症;只要照一下鏡子,就可以了解自己的皮膚狀況。


抵達這個願景的路程固然漫長,但我們畢竟已經踏上了起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反擊:人類準備用這8種新職業搶人工智慧的「飯碗」!看看你能勝任哪個?
自主SUV上海車展最強?合資車何時才會顫抖
這是中國人的最高居住理想,這位美國人比我們懂|有意思TV
世界讀書日|股神巴菲特:我們為什麼要讀書和終生學習?
衡水中學畢業生口述:我如何評價我的學校?

TAG:中國新聞周刊 |

您可能感興趣

小女孩患怪病接受了40多次手術,醫生都不願意治療,沒想到發生了這樣的奇蹟
擔心孩子生病不願意吃藥,可是這麼做卻是錯誤的!
你為啥不想生二胎?如果生二胎免費送套房,你願意生嗎?
如果你是醫生,需要從你身上去植皮,你願意割一塊給病人救命嗎?
讓手機給你當醫生,你願意嗎?
不願意被長輩催促著生孩子?可是如果有這些情況,生孩子得趁早!
婆家逼生二胎,妻子割腕相拼:女人願不願意給你生孩子,就看這一點
生活再窮也不願意「吃軟飯」的三個生肖,一生拼搏,苦盡甘來
輕鬆一刻搞笑段子:為什麼這幾年男生都不願意追女生了,原來!
當父母生病的時候,你願意賣掉房子給父母治病嗎?
古時候發生蝗災,老百姓為什麼不吃蝗蟲充饑?換你也不願意!
你願意嫁給很窮的男生嗎?已經嫁的,現在過得怎麼樣?
孕婦懷孕兩個月時肚子大到走不動, 如今臨產找不到醫院願意接生
人生能找一個不騙你不傷害你,和願意陪你的人是多麼的難
原來生男孩更傷媽媽身體,請珍惜那個願意給你生兒子的人!
兩個要好的朋友講述的靈異故事,誰願意放棄生命去救你呢?
米芾是個生意精,生意沒成後悔了,就寫信說願意再掏兩三千塊錢兒
這樣的女生最容易追到手,就看你願不願意去追
生育獎勵有眉目啦!「給錢你願意生二胎嗎?」「那得看看給多少」
假如給你十萬塊,讓你一年之內不吃這幾種食物,你願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