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還記得這條裙子嗎?

還記得這條裙子嗎?

利維坦按:當年關於裙子的顏色,有人認為是與大腦的色彩恆常性機制有關。但根據文中作者的觀點,裙子的問題不再是簡單的色彩問題,反而讓我們發現,目前我們所了解的,關於人眼感知顏色的方式或許有誤。雖然我們跟這條裙子的關係只是兩年前湊過關於它的熱鬧,但科學家對此明顯考慮得更多。


文/Pascal Wallisch


譯/藥師

校對/果然多多


原文/www.slate.com/articles/health_and_science/science/2017/04/here_s_why_people_saw_the_dress_differently.html

還記得這條裙子嗎?


心理學家羅伯特·扎榮茲(Robert Zajonc)對學術界做出最大的貢獻之一就是提出了「單因接觸效應」,這一理論通俗一點兒說就是人們會喜歡上經常接觸到的事物。許多廣告都基於這一理念而產生。但是2015年2月下旬,當這條裙子在互聯網上橫空出世時,這個理論卻受到了嚴峻的考驗。短短几天內,大多數人都完全厭倦了觀看照片或談論這個話題。即使在兩年後的今天,你也未必會對它有十足的興趣。


但這種現象始終吸引著像我一樣的視覺科學家,因為有充分的理由表明,這條裙子的存在對於我們的色覺認知是一個極大的挑戰,直到2015年初,仔細研讀相關文獻後我們會發現,這整個領域的研究都有一些滯後——我們自認為或多或少了解色覺產生的基本原理,但關於這條裙子的顏色之爭卻推翻了之前的理論。沒有人知道為什麼有些人看這條裙子的顏色會與他人不同——我們還不能完完全全地理解這種現象,因為這與發現新大陸無異。此外,該圖片是拍攝於室外(在英國),因此更讓人印象深刻(絕大多數視覺科學中設計的場景基本上都在實驗室中)。


除了視覺科學家,絕大多數人都會認為每個人都以相同的方式來看待這個世界。這就是為什麼當與別人出現分歧時,我們會覺得非常尷尬——因為這說明有一方無知,故意撒謊,或者就是個瘋子。我們總是更願意相信親眼所見,這也許能解釋為什麼當人們在這條裙子的顏色的意見上產生分歧時,科學上並沒有明確的解釋。


兩年後,我們對認知差異的形成原因有了更為合理的解釋:人們對於色彩的感知其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光線。但大家在手機上查看這條裙子的圖片,在光線方面具有不確定性。首先,在室內還是室外是一個重要變數,因為這關係到是人造光還是自然光。其次,背光與向光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因為背光時會出現陰影,而向光則不會。

還記得這條裙子嗎? 點擊播放 GIF/1140K


當然我們也不能將認知缺乏歸為大腦的過錯。眾所周知,類似情況充滿了很多的不確定性,因此大腦通過猜想的方式謎之自信地填補了知識的鴻溝。通常這些假想都基於過去最常見的經歷。比如說,如果感官信息更不確定時,觀察者會認為物體的運動速度比實際上更慢,原因大概是生活場景中移動較慢的物體更為常見(的確,很多特定場景下的物品根本就不移動)。色彩以及光線也不例外。


儘管大多數人至少第一眼看到這條裙子都認為是白金色,但請記住,這裙子實際上是藍黑色。我的調查結果表明,如果你認為這張照片是攝於陰影的環境下,那麼你極有可能看出白金色。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陰影條件下會過度透射藍光。人們從心理上減去短波長的光(這裡指藍光)就會將其看成黃光。自然光也會有相似的效應——認為是自然光照射的人也更傾向於認為裙子是白金色。這又是為什麼呢?因為天空是藍色的,相對於較長波長的人造光(現在通常指白熾燈)而言,日光也會過度透射藍光,人們就會從心理上減去藍光,從而看起來會像黃光。同理,當人們從心理上減去相應的黃光,照片看起來則會偏向藍色一些。這是我通過研究得出的發現。


為什麼會有人假想出一系列光照條件而另一些人會假想出另一種完全不同的光照條件呢?這也許取決於觀察者自身的觀察歷史。那要如何探究這種觀察歷史呢?研究人員又不能問人們是接觸的短波長光照多還是長波長光照多。大多數人很可能都並不清楚自己對光的感知歷程與其他人有所差異。

還記得這條裙子嗎?


但我可以非常自信地作出預測:在條件相差無幾的情況下,早睡早起的人(「早起的雲雀」)相對於晚睡晚起的人(「夜貓子」)會接受更多的日光照射。相比之下,後者會比前者接受更多的燈光照射。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條件都是相同的。所以我希望能從上千名被觀察者中獲取數據,從而發現背後隱藏的微妙效應。比如說,即使某人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夜貓子,他也有可能不得不早起來工作。


這正是我所發現的——這種效應非常微妙但統計學上非常可靠,並且具有劑量依賴性;換言之,一個人的自我認同感越強烈,越有可能認為這條裙子是白金色。此外,夜貓子們更傾向於認為這是在人造光下拍攝的照片,而不是自然光。

這種效應非常微妙——的確,接受光照的經歷不一定與這一現象完全相關性,我們不能斷定這個關聯一定適用於所有觀察者。即使有些人清醒的工作時間都在晚上,他也許也不一定會使用刺眼的照明裝置。但是這一組的實驗人員會比早睡早起的人受到更多人造光的照射。


事實上,我就是一個相當極端的夜貓子。當我第一眼看到這條裙子時,我非常肯定地認為就是白金色的。然而,我當時的確做出了這張照片在陰暗環境下拍攝的假設,以至於這個假設推翻了其他的論斷。而且看圖的體驗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可否認,在看到裙子的之後幾天里,我看到了更多該裙子的圖片。並且在四天後,它在我的眼裡突然就變成了藍黑色,似乎我再也沒有看到過白金色。當然,在這段時間裡我也知道了這條裙子的真實色彩。我的研究表明,比起裙子變成人們心中的顏色,人們更有可能發現裙子的真實顏色。有些人的想法更具有平衡性,任何因素的改變都可能導致他們認知的快速切換。這類人群非常少見,他們也很有研究價值。


無論如何,在複雜條件下的微妙影響是非常重要的。關於自我調節的生理節律會影響認知的聲明也並不常見。為了得到準確的結論,我在文章發表之前,對這些結果進行了內部複製研究,而這差不多推遲了一年的發表時間(在裙子照片放出後一個月內,我獲取了初期研究97%的相關數據,並且本來可以即刻發表的)。


好的科研需要時間來打磨。我希望在發表之前,我的發現都是貨真價實的,因此可以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但是這條路卻相當不尋常。放眼當下的科研環境,動機都是為了儘早發出文章並且注重文章的數量甚於質量。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相關的醜聞就並不稀奇了——文章表面看起來規範嚴謹,但主體都是漏洞百出且經不起推敲的工作。確實,大多數的科學研究都陷入了「複製危機」的泥沼。只有約25%的社會心理學研究能夠經得起時間的考驗。這一情況甚至在諸如腫瘤生物學或者基因組學中更加嚴重。


這也意味著我們需要改變我們做科研的方式。人類文明只有在可靠且高質量的科學研究的推動下才能走得更遠。儘管表面上看起來並不是這樣,但關於裙子的研究能夠引領這樣的研究風潮。

還記得這條裙子嗎? 點擊播放 GIF/567K



「利維坦」(微信號liweitan2014),神經基礎研究、腦科學、哲學……亂七八糟的什麼都有。反清新,反心靈雞湯,反一般二逼文藝,反基礎,反本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利維坦 的精彩文章:

神乎其技:這些象棋真捨不得下了
我們有遺照,他們有木乃伊
動物照鏡子時看到的是什麼?
童話里的人獸畸戀
口哨神技:人形泰勒明

TAG:利維坦 |

您可能感興趣

還記得那首《獅子座》嗎?還記得那個曾軼可嗎?
還記得那個鍋蓋頭的小丸子嗎?
娘子!啊哈!你還記得這把天堂傘么?
那你還記得這部韓劇嗎?
你還記得這些美術字嗎?
還記得這條「咬人」的北極熊嗎?它的這一輩子,值了!
你還記得這些詩句嗎?
還記得你養的第一隻魚嗎?
你還記得曾經打穀子的日子嗎?
你還記得那個與西施一同浣紗的女子嗎?
還記得這隻雨衣二哈嗎?
還記得這種花嗎?小時候女孩子為了臭美都用它
曾經變形記里的孩子如今怎麼樣了?還記得那些孩子的模樣嗎?
還記得一句話么?無盒子,不開擼!老玩家:我的盒子呢?
你還記得你養的第一隻狗嗎?
你還記得科比像孩子帶著哭腔一樣問記者,真的嗎?真的嗎?
我們童年吃的那些零食你還記得嗎?還記得幾種?
玩魚毀一生,還記得你是被怎麼誘惑上這條路的嗎?
同桌,你還記得嗎?
愛情該有的樣子?是怎樣的?你還記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