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上海這座城市,正在爭做亞洲時尚的霸主

上海這座城市,正在爭做亞洲時尚的霸主

本文作者:Robb Young


充滿活力、雄心勃勃、也帶有一絲混亂,上海時裝周正在成為亞洲時尚貿易的全球樞紐。


中國上海——他們還初來乍到,低估了這座城市,但這裡讓他們目瞪口呆。最新一季的上海時裝周,來自日本知名百貨商店的買手們正在發布會舉辦地等待入場。場外,黃牛黨正在倒賣推銷發布會的邀請函,他們被嚇到了,樣子有點狼狽,但也似乎在思考著些什麼。


「這就是力量的體現啊,」其中一位被驚到的零售商和同事低語,「這種力量的體現。以前我從來沒意識到,現在明白了。這裡就連空氣里都漂浮著強有力的味道。」


在中國的商業之都核心區域熱鬧場面進行現場調查的這位日本買手,拒絕透露姓名,但明顯被這座正在雄心勃勃前行追趕其家鄉東京的城市迷住了,流露出了些許自保態度。

長期生產製造設計師時裝的歷史傳統、無與倫比的街拍造型、品味成熟的消費者、走在尖端的服裝行業……在列舉日本諸多優勢時,話沒說完,她突然停了下來。


「等一下,剛才你說的是東京在扮演國際樞紐的角色嗎?比如亞洲時裝商業之都什麼的?這個嘛,不太好說,」她停了下來,轉頭向同事希望尋求肯定:「我們不會把這個位子讓給上海,對吧?」


雖然東京的時尚景觀依舊令人難以想像的活躍、多元化,依然極具影響力,但其時尚行業運營也孤立保守。而另一方面,上海正處於與全球時尚界相處的「蜜月期」。該城時尚產業領導者似乎很樂意在每個環節搞實驗,就算出一點差錯,也不所畏懼。


「在這裡,人們的態度就是『什麼都能嘗試去做』,這意味著他們做事能展現出的高效令人驚訝,就算有時候前後會不太一致,甚至很混亂,但還是很高效,」現代傳播(Modern Media)集團時尚編輯總監葉曉薇(Shaway Yeh)表示:「不管怎麼說,上海的背後是整個中國。就是這麼簡單。這就是為什麼香港和新加坡爭不到亞洲時尚之都的原因。」


把守著通往亞洲經濟強國以及區域內最大的消費市場之門,如今的上海時裝周將世界各地獨具一格的小眾(niche)與當代(contemporaray)價位品牌吸引到中國。展銷空間共計佔地2.5萬平方米,最熱衷參加這些活動的人們,往往還有來自其它亞洲國家。


亞洲時尚的燈塔,中國零售的經紀人


擔任組委會副秘書長的呂曉磊,是上海時裝周背後的操盤手。幾乎所有在上海時裝界的業內人士都恭敬地稱她為「呂老師」。呂老師措詞謹慎,尤其是談起其它亞洲市場競爭者的時候,更是如此。


Minki Cheng 2017秋冬系列,上海時裝周 | 圖片來源:對方提供

上海這座城市,正在爭做亞洲時尚的霸主


「韓國產經院每次都找我們來開會,也很希望韓國的品牌進入中國,」她提到,殷切希望談話重點放在與其亞洲同行近來才建立、但仍舊相對脆弱的合作精神之上,「日本時裝周的主席三宅正彥(Masahiko Miyake)後天也會來上海和我們簽訂框架性的戰略合作協議。我們之間聊了很久,從對手到夥伴吧。」


直接問及上海時裝周在整個亞洲環境地位時,她打了很多太極,最後終於承認:「我們現在有一句口號,就是要努力打造亞洲最大的訂貨季,」她嘆了口氣, 「算是野心嗎?」


毫無疑問,上海時裝周還需要不斷努力來證明自己。或許不比東京嚴謹,不比首爾高調,但別搞錯了:要論「肆無忌憚」,東京與首爾就相形見絀了。不論其它,僅憑市場力量與規模,中國本身就相當於一個聯盟。就連印度也難望其項背,儘管德里與孟買也有大規模的時尚產業。那這裡有些設計師初出茅廬卻看上去毫無防備的過度自信,就不奇怪了。


去年入圍LVMH Prize青年設計大獎半決賽的馬來西亞設計師Moto Guo表示:「我認為,上海遲早會成為亞太地區頂尖的時裝周。最後甚至連歐洲也不能對其小覷。」


「每個人都在努力打入上海市場。但儘管如此,這回我發現大概有10個馬來西亞年輕品牌也來到了上海,我還是蠻驚訝的。」


2017年秋冬季亦是Moto Guo第二次參加Tube Showroom展示。策劃精緻緊湊的Tube Showroom展廳由徐英佳(Zemira Xu)創辦,她自有識人之道,發掘了李筱(Xiao Li)、陳序之(Xu Zhi)等風格更前衛的中國設計師人才。


「這裡整個行業都發展得特別快,」Guo繼續說,「競爭很激烈,大家都很好勝。而且人們的心態也越來越開放,願意傾聽年輕人的聲音,甚至會花錢買我們的作品。對我們這樣的年輕品牌來講,這是很大的優勢。」


Reineren(任茜)等主流中國設計師品牌,以及Shushu/Tong(雷留樹和蔣雨桐)、Deepmoss(劉小路)、Andrea Jiapei Li(李佳佩)等「海歸」年輕設計師,或許是上海時裝周時裝天橋等舞台的主宰,但在任何一個上海時裝周官方展會,你都能聽到展位上設計師、銷售代理、展廳代表、分銷商們用十幾種語言在互相交流。


上海時裝周的銷售層面發展得相當國際化,事實上,在上海時裝周官方展會Mode上海服裝服飾展以及衛星合作展會Ontimeshow、時堂(Showroom Shanghai)、Dadashow上,海外品牌總數已超過中國品牌。在本季全部1000多個參展品牌中,在前述四大展會首次亮相的國際品牌佔據58%。其中近半數來自亞洲其它國家。


來自韓國、台灣、香港、日本的設計師們都飛抵上海;印度尼西亞的明星設計師Tex Saverio等東南亞設計師也在上海的Mode展會搭設展台;以及來自更遠地區的義大利、土耳其、英國、法國、澳大利亞、美國、斯堪的納維亞地區的設計師紛紛空降上海時裝周,為這場中國內地最重要的行業盛事貢獻業務。

「上海時裝周之所以能做得這麼好,也和上海的歷史有關。1930年代,上海就是『東方巴黎』,」呂曉磊說,「之所以我們能吸引這麼多國內外的設計師,就是因為上海是最時髦的一個城市。最重要的是,我們有非常重要的受眾群,上海是最具有包容性的一個城市。我們的時裝周之所以不俗,是有道理的。」


從「秀場活動」到「商場落地」

上海這座城市,正在爭做亞洲時尚的霸主



從左到右:Anirac、Deepmoss、Siastella,2017秋冬上海時裝周 | 圖片來源:對方提供


六年前,呂曉磊得到了更多發揮空間,上海時裝周開始改弦更張。此後,她將這個僅限於「走秀」的地域性活動,轉變為兼具實際商務運作的國際平台。


對於時裝周參與者日益國際化,呂老師明顯是開心的,但這並不會影響她的首要任務。「我們希望有才華的中國設計師能夠得到國際的認可。這對我們來說是最重要的,」她說。


儘管她依舊會邀請外國品牌進入時裝周官方發布會日程(本季是Damir Doma和Les Hommes),但呂曉磊似乎對她更委婉的國際戰略很有自信,「中國有一句話叫『築巢引鳳』,」她說道。


「現在,一些國際的展會來和我們談合作,我們都很歡迎。我們還和巴黎、米蘭、倫敦等其它時裝周官方組織方簽署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但與其是把主要精力放在邀請他們來,我們更想首先要把自己的平台做到足夠強大,他們看到了我們的進步,就會感興趣加入我們。」


這個策略到目前為止似乎開始起效了。米蘭重量級時裝展會WHITE Milano創始人Massimiliano Bizzi也在上海以Ping He(何平)等品牌試水,Greta Boldini也準備在下季進行更盛大的亮相。

Bizzi表示,「現在的時機很合適,尤其是對於當代價位品牌來說。在中國,當代價位品牌的增長速度比奢侈品要快,也因為我們開始看到全國範圍內新開了越來越多的多品牌商店。」


《時尚中國》(Fashion China)一書的作者Gemma A. Williams認為,上海時裝周通過總結和吸納國際成熟時裝周的一些元素,「鑿出了一個適合自己獨特存在價值的定位」。 Kids Wear童裝專場發布、主張綠色美好生活方式與理念的全新形態項目GreenCode、直面消費者的「時尚周末」都是最近的新舉措。


但她的建議是,設計師名單的選擇,需要在策劃和挑選上更加嚴格,時裝周舉辦的日期也需要重新考慮。到了每年4月,有些買手的本季預算已經花光;而且時裝周的舉辦時間與上海室內與家居盛會「設計上海」(Design Shanghai)錯開,也錯失了發揮協同作用的機會。她表示:「『設計上海』在上海時裝周舉辦前一個月開幕,為上海吸引超過40000名遊客。」


上海時裝周始終努力在整合全國各地的力量,因其並非中國市場唯一的時裝周。就在上海時裝周舉辦前一周,梅賽德斯-賓士中國時裝周(Mercedes-Benz China Fashion Week)在北京開幕,因為媒體需要和政府「打好關係」,首都北京成為了該國多數時尚雜誌出版社的總部所在地;如今廣州與深圳兩地的時裝周也因其在製造業領域的優勢,某種程度上成為了中國南方的第三支柱。


在碎片化的市場中,做領頭羊


「這塊大蛋糕,不可能你一個人全吃了,」呂曉磊用近乎外交官的口吻說:「中國這麼大,大家共同存在不是一件壞事。」


葉曉薇可能更合適表達得大膽直接一些。「毫無疑問,上海時裝周就是能代表中國的那個時裝周,」她堅持表示,「當地政府心態更開放,態度更支持。加上很多在上海的行業領袖都受過西方教育或訓練,所以與全球產業的接合程度更加天衣無縫。」

上海這座城市,正在爭做亞洲時尚的霸主



周師墨(Shimo Zhou)和溫雅(Wen Ya)設計的Staffonly系列,於Tube進行展示 | 圖片來源:對方提供

Williams同意這個觀點,表示上海時裝周與其國內競爭者相比更具「前瞻性與創意」。「我認為,北京舉辦的中國的時裝周表現不夠好,證據呢?就是中國時裝周期間還有另一場名為Fashion Now的活動上演,不在官方日程上,風格也完全不一樣。」


對於在華南舉辦的更新的深圳時裝周等其他活動,Williams比較謹慎:「我肯定有些時裝周能帶來生意,但在中國的高品味人士之間,這些活動的名聲不怎麼樣。」


要消滅這些上海時裝周競爭者,不見得人人都準備好了。Enrico Camurati是Meds Made展廳的合伙人,專註來自義大利、西班牙、希臘、葡萄牙等南歐國家的小眾品牌。


「上個月我們去了深圳時裝周,現在我們也來上海了。我們還計劃在成都舉辦貿易活動,但最後他們取消舉辦了,」Camurati說。


「很多中國買手還是更喜歡去巴黎、米蘭、倫敦和紐約,所以我也不知道究竟上海算不算第五大時裝之都,但上海肯定穩坐中國所有時裝周的頭把交椅。全國各地的很多買手都來了,但我們也不能只專註上海,因為還有一些重要的買手是你沒辦法在上海遇到的。」


「比如我們最好的Lautem手袋的買手來自長春,這個城市幾乎和哈爾濱一樣遠了。那些位於比較偏遠地區的公司確實發展很蓬勃,有些時候你不得不專程前去找到他們。」


在中國,零售網路如滕蔓般不規則地伸展,也出乎了呂曉磊的想像。「我們已經知道成都、長沙這些城市對時尚的興趣已經很高漲了……但有些城市是出乎我想像的,原來青海也有時裝買手店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上海時裝周開始扮演類似非正式零售經紀人的角色。呂曉磊很熱情地表示:「看看新天地時尚的Uma Wang精品店。」最近中國的小型設計師時裝品牌才有機會接觸不少國內的百貨巨頭,「但現在不一樣了,」她用北京王府井集團、南京金鷹百貨、上海百聯集團的案例來證明這一點。


「這些商業大集團都在和我們進行互動,拿一些商業體出來做一些買手店之類的嘗試。比如百聯集團在徐家匯的東方商廈就是一個例子。我覺得這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種促動,因為他們的模式已經舊了,已經老了,還是駐店租賃模式。」


Ximon Lee,2017秋冬上海時裝周Labelhood | 圖片來源:對方提供

上海這座城市,正在爭做亞洲時尚的霸主



提升時尚商貿交易表現


日本昕東京(Xin Tokyo)展廳的代表Yasu Kouda表示:「我們在這裡的銷售不斷地實現增長。」他將東京時裝周寵兒Somarta以及Shiroma、Keisuke Yoshida等日本設計師帶來了上海時裝周。


「對單個品牌來說,平均每季的銷售額都增加了約50%。這回是我們第4次參加Mode展會,也是第2次以這樣的規模參加,」他補充說。


「參加上海時裝周的買手大多來自內地,」Ontimeshow展會創始人顧葉麗說道,該展廳共有255個品牌參加,本季展位滿座率達60%。「但我們會期待更多亞洲買手參加上海時裝周,這裡已經一季比一季更有趣。我們已經注意到參加我們展會國際買手數量出現明顯增長,「她補充道,指的是來自伊勢丹(Isetan)、Harvey Nichols、Opening Ceremony、Mark Styler等零售商的買手。


Selfridges男裝買手Jack Cassidy也是本季參加上海時裝周的歐洲零售商之一。除了發掘Staffonly和Random Clichés等中國設計師這樣的珍寶,Cassidy還發現了總部位於上海的一些外國設計師也很有意思。「像Sirloin這樣的品牌,觀點很簡明扼要,」他指的是一個日本設計師Mao Usami與瑞典設計師Alve Lagercrantz創辦的品牌。


「Tube Showroom確實讓人耳目一新,考慮很周到,策劃也很用心。要是拿上海與其它時裝周相比,上海時裝周絕對是我在亞洲參加過的時裝周中最強的一個,」他補充說。

上海這座城市,正在爭做亞洲時尚的霸主


Angel Chen設計師陳安琪在2017秋冬上海時裝周Labehood現場活動中打碟 | 圖片來源:對方提供


「有了正確的引導與市場開發,外國品牌能夠學習適應許多中國市場的特點,同時保持品牌DNA依舊強大,」DFO International首席運營官葉琪崢(Bedi Ye)表示,DFO是Dadashow展會背後的市場開發代理機構,同時代理來自10多個國家的品牌。


DFO International的首席執行官丁乃雲(Meimei Ding)也表示:By Fang(楊芳)、Cynthia & Xiao(麥芷筠和肖瀟)等中國品牌是這家茁壯成長的公司最暢銷的品牌之一,來自新加坡的Whole9Yards與來自匈牙利的Un Unused等品牌也成為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她表示:「這兩個品牌在我們第一季銷售的時候都賣不動,但後來我們加強合作,這些設計師對市場需求作出了很好的反應……我們每季開始擁有30到50個客戶了,之後增長勢頭一直很好。」


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有這樣的業務規模。來自首爾的Ledome展廳經理Sarah Park這回帶來了16個韓國品牌,包括參加了首爾時裝周的參與者。「總體來說,我們的買手人數在減少,所以沒有達到我們的預期,Park說:「但Eunjukoh、C-Zann-E、J Woo依舊是我們在上海的最暢銷品牌。」


Park沒有提供她對買手數量下跌原因的猜測,但中韓雙邊關係或許能幫助解釋這一點。中韓兩國地緣政治緊張有增無減,促使中國政府下令嚴限韓國產品與赴韓旅行。


生意遇上娛樂,文化碰撞商業


「我們不僅是把自己定位為貿易展會,」顧葉麗說道,解釋了Sankuanz設計師上官喆與瑞士藝術家Supermafia在Ontimeshow現場聯合奉出的表演。「展會開幕當晚,我們還有3場時裝展示和1場嘻哈說唱演出,都以青年文化為主題,請來業內最棒的一些藝術家來表演。」


Hiuman,2017秋冬上海時裝周Labelhood | 圖片來源:對方提供

上海這座城市,正在爭做亞洲時尚的霸主


Labelhood亦是上海時裝周另一非常規展示平台。呂老師邀請劉馨遐(Tasha Liu)——茁壯成長的中國零售商棟梁的聯合創始人之一,作為合作夥伴運營Labelhood平台。本季,該平台拿下了三星(Samsung)、耐克(Nike)、匡威(Converse)作為贊助商,共計26個時裝品牌參與了為期4天的Labelhood時裝演示、時裝展覽和音樂演出。劉馨遐表示:「在中國,上海時裝周就像是幫助我們產業發展壯大的保護傘,關注更多的是細分市場。」


將商業、B2C、B2B戰略熔合混搭的先鋒實踐中,劉馨遐將中國時尚產業最寵愛的設計師品牌——Angel Chen(陳安琪)、Museum of Friendship(王天墨墨)、Samuel Gui Yang(楊桂東)與藝術家陳天灼將夜店狂歡與先鋒藝術結合的廠牌Asian Dope Boys——在Labelhood聯合呈現。


但更引人深思的時刻交給了葉曉薇。她與Lyndon Neri邀請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The Museum of Modern Art,簡稱MoMA)建築與設計部資深策展人Paola Antonelli,參與其策劃的「Eyes Wide Open 中國設計師有限責任論壇」活動,就時尚在社會重大議題上扮演的角色進行討論。


Antonelli與令人激動的中國時裝設計師王汁(Uma Wang)、李東興(Ximon Lee)、王逢陳(Feng Chen Wang)一起,探討身體政治、社會正義等議題。葉曉薇表示:「我們希望鼓勵中國的時裝下一代,在我們的創意產業,尤其是可持續設計、材料創新、負責任的商業行為方面,肩負起更大的責任。」


「當然了,我們還有很長的一段發展之路要走。但事實是,我們在上海時裝周期間能舉辦這樣的深度論壇,已經足夠說明整個時裝周發生已經取得的成就和影響。現在,我們正在為自己打造了一個更好——而不僅僅是更大的——舞台,我認為整個亞洲肯定都注意到了。」


信息披露:Robb Young作為上海時裝周嘉賓到訪中國。


今日討論


你認為上海有可能成為亞洲大的時尚貿易都會嗎?


「今日討論」是BoF時裝商業評論新開闢的討論欄目,歡迎與我們分享您的看法、建議和觀點,我們將在每個月為最佳討論參與者寄出精心準備的禮品。

LVMH斥資130億美元收購Christian Dior Couture


奢侈品也與電商共舞,Armani旗下多品牌觸電


Urban Outfitters因免費實習生引風波


明牌珠寶一季報凈利下滑


L『OCCITANE第四季度銷售微增3.2%


2017淘寶女裝三大方向


Netflix與愛奇藝合作,繞路進入中國內地市場


維基百科創始人啟動維基新聞網站,打擊假新聞


歐萊雅3年推7款洗臉神器,美容儀是真好賣嗎


關注公眾賬號閱讀「每日速報」詳細報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時裝周 的精彩文章:

這是一組特別的照片
時裝周場外秀街拍,看星人及模特們如何演繹?
親子時尚運動季
不必「端著看」的上海時裝周
「上海時尚消費指數」解讀2017秋冬上海時裝周

TAG:上海時裝周 |

您可能感興趣

美國就敘利亞戰爭做出最後一搏,普京:這是在挑釁俄羅斯!
《海賊王》人人都在爭做海賊王,這有這幾個人對海賊王沒興趣
趙麗穎楊冪爭做這部戲的女一號,《長相思》陣容太強大,男主未定惹爭議
操縱重機槍猛射,苦練城市戰,美海軍一精銳正在為戰爭做準備
你我貸母公司赴美上市,爭做世界一流
網紅景區:爭做常青,拒絕短紅
關曉彤出演公主引國外大咖爭做配角,是背景太強大,還是演技夠硬
上個世紀 印度 越南 伊拉克,曾爭做世界第三,結果呢?
對越反擊戰,粟裕將軍的一項發明,對這場戰爭做了很大的貢獻
中國空軍遠洋巡航編隊,新時代下的產物,為打贏未來戰爭做好準備
為什麼冬天時大家都爭做奧特曼皮套演員,夏天的時候避而遠之?
愛生活花漾麗人,爭做漂亮的時尚女人
雷軍宣布小米重大調整:這個方面爭做世界頂級水平!
二哈把頭卡在牆上,要讓主人拆牆,力爭做拆牆第一名!
清朝赫赫有名的「清夫人」,最早與國際接軌,曾為鴉片戰爭做貢獻
剛剛,俄羅斯在聯合國直言:就是在為戰爭做準備!
美俄兩國都在為打一場核戰爭做準備?
《這!就是街舞》黃子韜稱朱碧石太磕磣,要與羅志祥爭做國民女神
亞馬遜與蘋果爭做世界一哥,誰將贏取最終勝利?
文武松:在世界橋樑科技高原上,爭做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