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艘國產航母下水 |「中國航母之父」劉華清:中國不建航母,我死不瞑目
點擊關注
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gxjhshys
我國第二艘航空母艦於2017年4月26日上午9時,在大連下水。
這是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一艘航空母艦。
是我國擁有的第二艘航空母艦。
2013年11月開工,2015年3月塢內建造,2017年出塢下水。
歷時四年,蛟龍入海,擁抱海洋!
中國建造航母,
是走向海洋的象徵,是大國復興的標誌,
是幾代海軍人的夢想,更是幾代中國人的嚮往。
今天,這個夢想成為了現實,
振奮了所有人的精神,鼓舞了中國人的鬥志!
這是歷史性的一刻,華夏民族從此向深海洋進發。
這樣的時刻,
不由更加懷念「中國航母之父」劉華清。
他說:「如果中國不建航母,我死不瞑目。」
如果他泉下有知,應當會欣慰吧。
他說:「我國對航母作過可行性研究,也為此做了一些工作。」
正是這「一些工作」,人們將「中國現代海軍之父」、「中國航母之父」兩頂桂冠加冕於他。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軍委副主席」只是頭銜,
他是一位革命戰士,一名中國海軍,
他做海軍總司令7年,
更為中國航母事業奮鬥了半生!
劉華清(中)
01
1970年,「文革」期間航母夢擱淺
劉華清第一次與航母結緣可以推到1970年,當時他54歲。距離他加入海軍已有18年。
當時正處於文革期間,劉華清組織了第一次的航母專題論證。
特殊時期,大量科研人員都到五七幹校里勞動,負責水面艦艇情報的水面組就只剩下了副主任張日明和於瀛兩人。
在匯總了大量材料後,他倆向劉華清等領導進行了首次彙報。
劉華清聽得很認真,彙報結束後,還和張日明要了資料手冊。
正是這次看似簡單的報告,1970年7月,航母項目正式啟動了。
但不久之後,由於一系列變故,這個項目最終擱淺,劉華清的「航母之夢」也擱淺了。
劉華清視察中國第一代潛射核導彈巨浪-1
02
1975年,一次「憋不住」的彙報
1970年的擱淺並未冷卻劉華清的熱情。
1975年,海軍編製了「海軍艦艇十年發展規劃」。
劉華清覺得這份規劃太過不切實際,好幾天睡不著覺,想來想去,他覺得不能沉默,於是寫出了《關於海軍裝備問題的彙報》,「呈報鄧副主席並毛主席」。
「這似乎是不應由我過分擔憂的事,但是,我今天還是一個海軍戰鬥員,不管怎樣,還有一份責任感,有責任建議。」
劉華清在彙報中寫道。
在這份彙報里,除了指出「十年規劃」中存在的八個問題,劉華清還將航母問題與海軍作戰方針結合起來考慮。
他認為,海軍作戰的方針仍是「積極防禦」,為配合作戰,有必要儘早著手研製航母。
這次「上書」在海軍內部引起了不小的議論,他的建議思路同以後的中央決策也大體上一致,有些建議在海軍的裝備建設中逐步得到了實現。
只是,建造航母的建議還靜靜停留在字面上。
劉華清視察中國第一支基洛級常規潛艇部隊
03
1980年,第一次踏上航母
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不久後,時任美國國防部長布朗訪華,表示了開展軍事交流合作的意向並邀請中國國防部長回訪。
中央軍委決定由劉華清帶隊赴美。
在那個時候,中美軍備能力有些差距,而且行程安排很緊,許多隨行的人只是走馬觀花,看看罷了。
但在劉華清看來,這一次訪問遠不止「看看就罷了」。
他回憶錄中說,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和科技人員首次踏上航母。「1980年5月訪問美國時,主人安排我們參觀了「小鷹」號航空母艦。其規模氣勢和現代作戰能力,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劉華清認為,正是航母的出現,把海戰的模式從平面推向了立體,實現了真正的超視距戰鬥。
劉華清觀看SH-2多用途直升機
劉華清在「特拉瓦」號上參觀
04
1986年,航母論證工作啟動
1982年,劉華清被任命為海軍司令員,航母在他心頭的分量更重了。
1984年1月,第一屆海軍裝備技術工作會議,劉華清表態「現在國力還不行,要等一段時間」。
1985年12月,第二屆
海軍
裝備技術工作會議,主題是「儘快縮短海軍裝備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
劉華清說:「航母總是要造的,到2000年航母總要考慮。發展航母,可以先不提上型號,而先搞預研。」
終於,航母的論證工作在1986年年中啟動。
正式提到海軍建設的議程上來。
1987年1月,第三次海軍裝備技術工作會議,劉華清讓大家擺正位置,「中國搞航空母艦,目的不是為了和美國、蘇聯比賽,主要是用於解決對台鬥爭需要、解決南沙群島爭端和維護海洋權益等方面的任務,平時還可以用於擴大維護世界和平的政治影響。顯然,海軍有了航空母艦,海軍的質量就會發生大變化,海軍的作戰能力也將有較大提高,有利於提高軍威、國威。」
那一年,劉華清已經71歲。
1986年11月,劉華清檢閱來訪的美國太平洋艦隊編隊
05
1988年,航母被列入可行性研究
1987年3月31日,劉華清向總部機關陳述海軍裝備規劃的兩大問題,第一就是航母。
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1980年代,要發展航母,經費始終是一個難以跨越的問題。劉華清認為,相對於其他保護海權的形式,對航母的單位投入能帶來更大的安全效益。
他還給發展航母設定了新的時間表:
「七五」(1986年-1990年)開始論證,
「八五」(1991年-1995年)搞研究,
2000年視情況上型號,
2000年後形成戰鬥力。
1988年12月,終於功夫不負,「我國航母及艦載機發展可行性研究」被列入12個入選國防軟科學課題項目之一。
劉華清曾對原海軍裝備部部長鄭明說:
「航母從開始論證研究到完成建造,初步形成戰鬥力,一般總得20-30年時間,就是現在抓,中間不斷線,也得到2010-2015年前後才能形成戰鬥力,也就是說,從現在起,在我這個海軍司令任期內不上它,以後按五年一個任期,要到第五任司令看能否用上了!」
鄭明感慨,劉華清當時70多歲了,航母已經不太可能是他的「政績」,他是在為以後當海軍司令的人做準備。
其實,劉華清已經不再把建造航母當做工作,更是一種責任和使命。
1989年,劉華清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基層官兵在一起
06
1980年代末,時刻不忘用航母裝備海軍
在1988年的南沙衝突發生以後,劉華清更加感到中國海軍空中力量的薄弱,而航母則是唯一能顯示前沿力量存在、掩護海上機動編隊遠程活動的手段。
1988年之後,劉華清已經調往中央軍委擔任領導工作,但他還是繼續關注航母問題。
「
如果問我航母和核潛艇以後如何排隊,我說海軍缺少的航母應該在先。
」劉華清這樣說。劉華清不僅關注最緊迫的經費問題,還批准國外航母專家來華講學,
引進部分設計技術資料,在航母關鍵配套的預研上有了一定進展。
劉華清視察海軍092戰略導彈核潛艇
07
2011年,中國首艘航母海試成功
1997年9月,劉華清退出領導崗位,但他依然關心海軍的發展。
每年劉華清的老部下都去看望他,總說說海洋戰略的問題。
2011年1月14日,劉華清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直到去世,他也沒有看到中國航母航行在海洋上。
但他的堅持,卻讓中國的航母夢一步步走向現實。
2012年9月5日,中國首艘航母已經塗裝完畢
2017年4月26日,中國第二艘航母下水
2011年8月10日,中國第一艘航母舉行首次海試。
2012年9月25日,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正式交付海軍。
2015年12月31日,中國承認正在自主開展設計和建造第二艘航母。
2017年4月26日,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艘航母出塢下水。
他說,如果中國不建航母,我死不瞑目。
如今,劉老當可瞑目了。
小編寫在最後:
中國從落後走向富強,一步一個腳印,從經濟大國到軍事大國,從世界大國到世界強國,離不開所有人的努力和奮鬥,更離不開先輩的執著與堅守,他們是中國的精神,中國的信念,中國的脊樑!
圖片、材料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美尚整理出品,轉載請註明
編輯:聽雪小樓
國粹團隊招募? 原創散文小說詩歌攝影作者
&
朗誦主播
期待? 您的加入
報名投稿郵箱:gxjcshys@163.com
國粹與生活藝術gxjhshys1296期,主編微信gxjc03
版權聲明
:【我們尊重原創。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
合作QQ1511332864
長按二維碼
關注
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 gxjhshys)
▼ 點擊
閱讀原文
,收藏「國粹美尚精品
」!


※100卡路里長啥樣?
※自然精靈 | 丁寬亮與金絲猴的情緣
※這隻50萬美金打造的羊角杯,從美國一路火到中國!
※如何布置符合你氣質的書房?
TAG: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 |
※中國已建成三艘「不沉的航母」,將與航母一共同守衛祖國海疆
※緬懷中國航母之父劉華清將軍:心繫人民,沒看到航母建成就走了
※美國航母為何要採用斜、直兩段甲板,英國首創,中國航母也是如此
※中國航母伙食,法國航母伙食,美國航母伙食,差距一目了然!
※中國航母將服役,印度稱國產航母比中國航母厲害,巴鐵打臉印度!
※不建航母,死不瞑目:國產航母海試之際,難忘將軍「踮腳照」
※美國把中國航母歸入「輕型航母」 聲稱自己也要造
※歷史時刻:80年「中國航母之父」劉華清上將首登美航母
※它是航母第二大國!這國隱藏4艘「航母」,卻暗中瞄準中國!
※我國首艘自主建造國產航母下水海試!為何我國雙航母讓印度蒙羞?
※港媒:航母保障船到位 中國首艘國產航母或即將海試
※中國國產航母測試成功,俄羅斯羨慕,英國航母卻漏水
※艨艟首航!中國國產航母即將首次海試
※中國也要有雙航母了?首艘國產航母或本月於渤海海試
※圖文解讀各國航空母艦,中國航母奮起直追!
※厲害了,我國首艘國產航母下水,遠勝遼寧艦
※國產航母海試在即 中國海軍進入「雙航母」時代?
※俄海軍航母被評為最爛現役航母,中國海軍兩艘航母與之有關
※揭秘: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到底什麼水平?
※中國建造航母的能力不遜任何國家,國產航母設備全國產化,將海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