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豆瓣日記:低頭、抬頭、仰頭見的 二球懸鈴木

豆瓣日記:低頭、抬頭、仰頭見的 二球懸鈴木


本文作者「宇宙真理豬大腸」,歡迎去豆瓣App關注Ta。


辯名


魔都最常見的行道樹二球懸鈴木 Platanus × acerifolia便是路人皆知的 "法國梧桐",因其速生、樹型美觀、皮實耐操…等特點,也同樣成了很多城市行道樹的主力,有 "the King of 行道樹" 的美稱。實際上它的正確俗稱是 英國梧桐 / 英桐,因為 法國梧桐 / 法桐 之名歸三球懸鈴木 P. orientalis,而二球懸鈴木被認為是一球懸鈴木 P. occidentalis(俗稱 美國梧桐)與這個三球懸鈴木(真·法國梧桐)的雜交種,(1+3)/2=2,應該還蠻好記的吧。(不過據Flora of China,二球也不排除是三球懸鈴木的一個栽培種;而據說 法桐 也可以算作是一、二、三球懸鈴木的一個統稱 —— 這越搞越複雜的事情,就先不管啦~)至於 法國梧桐 這個以訛傳訛的俗稱是怎麼來的,我沒考證過,我猜多半兒跟三球懸鈴木倒是沒啥關係,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早年魔都的法租界里很早就有栽種的緣故。 法國梧桐 本已謬哉,怎奈人們還常常將它簡稱為 梧桐,那可就算是場大霧了。梧桐Firmiana simplex是梧桐科的科長大人,在中國栽培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富;二球懸鈴木則是懸鈴木科的,跟真·梧桐關係實在是很遠。之所以會把二球懸鈴木與梧桐扯上關係,大約多半兒是因為它們的葉有的乍看略似,而更重要的應該是二球懸鈴木愛蛻皮,斑駁卻沒什麼溝壑的青白色樹皮遠看略似梧桐平滑的青綠色樹皮的緣故吧。


樹皮


極具特點的樹皮是二球懸鈴木一年四季都很容易被注意到的部分。《中國植物志》上說它 "樹皮光滑,大片塊狀脫落",相信不少手賤的盆友可能還無聊地剝過吧……(喂說的是你不要看著我!) 這裡想要補充的情況是,除了常見的會大塊剝落的那層皮,有時也偶見它們的最外層局部還會出現一層比較"正常"的、像許多常見樹木那樣的具有縱向裂紋的褐色表皮(BB了那麼多可算上圖了……):


豆瓣日記:低頭、抬頭、仰頭見的 二球懸鈴木



左右分別攝於 2016年12月2日 和 2017年4月8日


左圖這種局部有著帶褐色縱裂紋表皮的情況我在魔都見到過一些,右圖這種大面積的則相當少。不過由於 "有淺溝,呈小塊狀剝落" 是一球懸鈴木樹皮的特徵,所以也不排除右圖是棵一球懸鈴木,而我在沿路一列的二球中過於想當然了,沒能把混跡其中的 "the special one" 區分出來。 至於樹皮的 脫落還是不脫落、為什麼要脫落、為何要如此地花式脫落 的生理問題,也許可以留給世界聞名的豆瓣 "禿頂會" 來解答吧……



接下來看看另一個我們比較熟悉的部分:二球懸鈴木的果。



豆瓣日記:低頭、抬頭、仰頭見的 二球懸鈴木



攝於2017年4月21日


如圖,懸鈴木懸鈴木,必須是懸著"鈴"的木啊。懸垂的果序在冬天樹葉落盡時掛在枝頭最為顯眼,而最近很多人又關注到它們,則是因為棕黃色的毛球開散後灑下了許多有些讓人討厭的纖毛,有時甚至也會成團地掉落下來。 我們所看到的一個個"懸鈴",像是一個個球形的果子。但懸鈴木結出的這種我們覺得像一個果子的球,其實並不是一個真正的 果,而是一個 果序,它是由一整個 花序 (花序軸+著生於其上的許多花)發育而成的(所以這類 假的果 在植物學上被稱作 聚花果)。整個球狀的果序,是由數百個真正意義上的 果 聚集在一起構成的。我們在地上(或者身上、包上、車上等等…)看到的一個個一頭大一頭小呈錐形、一端"撐"著很容易脫落的細密的毛毛的小東西,才是二球懸鈴木君的一個單獨的真正的 果(在果實類別上屬於堅果)。


豆瓣日記:低頭、抬頭、仰頭見的 二球懸鈴木



除了單個或團聚的果,在地上有時還能看到些外面罩著一層"網"的小圓球(以前我撿到時喜歡把這層"網"給剝掉~)。這個部分正是二球懸鈴木整個果序球的"核心",所有的果在掉落前都緊密團結在以它為中心的…周圍,而它則是由懸鈴木 頭狀花序 的 花序軸(也是花托) 發育而成的。



豆瓣日記:低頭、抬頭、仰頭見的 二球懸鈴木




春天裡,枝頭的"懸鈴"們之所以消散掉落,除了播種,也是為了給枝頭上又一波的新生命讓路。



豆瓣日記:低頭、抬頭、仰頭見的 二球懸鈴木



攝於2017年4月21日

下面我們就來仔細看一看二球懸鈴木的花吧。等了一年,生殖器是今年對它的觀察最重要的收穫。 懸鈴木科植物的花 "單性,雌雄同株,排成緊密球形的頭狀花序",並且 "雌雄花序同形"。在雌雄花序發育的初期,雌花序與雄花序確實是比較難區分的。二球懸鈴木的花序一般都高高在上,我在最早的觀察中經常的狀態是仰頭看看花低頭看看手機上的植物志描述,心裡感覺就倆字:暈菜。實際上在我相當暈菜的時候,我甚至以為我又錯過了花期,看到的已經全都是初長成的球狀的聚花果了。燃鵝萬幸的是,我並沒有遲到,而是到得其實有點兒早……



豆瓣日記:低頭、抬頭、仰頭見的 二球懸鈴木



攝於2017年4月8日


往後,隨著時間的推進和更多的觀察,事情就變得比較清楚了,因為對二球懸鈴木成熟的雌花序應該長啥樣、雄花序應該長啥樣,我總算脫離了紙上談兵,有了直觀的認識。



豆瓣日記:低頭、抬頭、仰頭見的 二球懸鈴木



《中國植物志》上關於懸鈴木雌雄花序 "生於不同的花枝上" 的描述大約不是那麼確切,據我所見,同一個終端的枝條上是可以著生著雌雄兩種花序的,雌雄花序並不能依靠花枝來區分,雌雄兩種性別的花序球只是不會長在同一串上罷了。我的觀察經驗是,在同一個枝條上,著生在枝條最頂端的一般多為一串雌花序,暫未發現有什麼其他規律可循。



豆瓣日記:低頭、抬頭、仰頭見的 二球懸鈴木


有一個特徵是比較明顯的,既然是 "二球" 懸鈴木,它的花序大多是兩個(同性的)花序連成一串,少有一個或三個一串的。靠上的那個花序球一頭連著上面的枝條,一頭連著下面的花序球;而且既然 "雌雄花序同形",那麼無論是雌花序還是雄花序,都符合這個 "二球" 的特徵,連接的方式也一樣。) 再往後,事情就更清楚了 —— 因為我終於薅到了雌雄花序標本(不用再仰著頭 "放鬆頸椎" 了……),拿回家拍了個夠 ——



豆瓣日記:低頭、抬頭、仰頭見的 二球懸鈴木



攝於2017年4月14日



豆瓣日記:低頭、抬頭、仰頭見的 二球懸鈴木




豆瓣日記:低頭、抬頭、仰頭見的 二球懸鈴木




豆瓣日記:低頭、抬頭、仰頭見的 二球懸鈴木


觀察至此,即使甚至都採到了標本用微距猛拍一通,卻仍有一個問題我還不甚清楚:雌花序當然以風為媒接受花粉受精後會發育成由眾多小堅果構成的果序,最終成為"懸鈴",那麼雄花序上的雄花零星掉落後,剩下的兩個串聯著的雄花序,雖然禿是禿了,卻還在啊,它又將如何變化呢?



豆瓣日記:低頭、抬頭、仰頭見的 二球懸鈴木



攝於2017年4月8日


這回不著急了,因為時間必定會給出答案~ 一周後,在滿是毛毛的地上,我找到了這個:



豆瓣日記:低頭、抬頭、仰頭見的 二球懸鈴木



攝於2017年4月21日



豆瓣日記:低頭、抬頭、仰頭見的 二球懸鈴木


所以,在完成了製造和揚灑花粉的任務後看似依舊鮮嫩的雄花序,終究還是壽終正寢了,而在雄花序串乾枯掉落時,枝上雌花序受精後的花柱也開始變硬,雌花序就要開始變成果序了。 所以 the King of 行道樹君,除了秋冬季的落葉,在春天大約最近這段時間,也還真是往下掉了不少東西:最初掉落的會是雄花(比較容易被忽視),然後是大量的帶著毛毛的果、罩著網的花序軸小圓球,以及枯萎後縮小了不少的雄花序串。作為行道樹,這些"慷慨"的"饋贈",大概只會讓環衛工人無力吐槽吧…… 卸掉了那麼些東西,到了現在這個時候,大家在二球懸鈴木樹下仰頭 "放鬆頸椎" 時,大約基本上只能看到今年的新果序與卸貨進度不一的往年的老果序了。



二球懸鈴木 是行道樹之王君的 中文正式名,這個名字當然源於它懸垂的球形果序或花序;而它的 學名(也就是拉丁名)Platanus × acerifolia 中的 種加詞 acerifolia,則應該是指它的葉子形似楓葉(acer 指 楓樹 / 槭樹,folia 指 葉)。二球懸鈴木的葉子,當然也是非常美麗的,秋冬時節色彩斑斕大小不一的葉飄落地面,清晨環衛工人還未來得及將它們清掃時,有它們鋪墊的靜謐街道顯得格外浪漫。



豆瓣日記:低頭、抬頭、仰頭見的 二球懸鈴木



攝於2014年11月5日


關於葉大家都比較熟悉,也有不少盆友拍攝或收集過很美的二球懸鈴木樹葉,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The King of the King of 行道樹



豆瓣日記:低頭、抬頭、仰頭見的 二球懸鈴木


攝於2017年4月16日



豆瓣日記:低頭、抬頭、仰頭見的 二球懸鈴木



這是魔都中山公園西北角(近3號門)的一棵二球懸鈴木,據《中山公園綜合史》,此樹是華東地區樹冠最大、樹榦最粗,樹身最高的懸鈴木,來自義大利,於1866年植入園內。本就速生的二球懸鈴木經歷了150年的光景,已然長得氣勢磅礴了。 因為設備和意識的關係我沒能很好地用照片反映出這棵行道樹之王-之王的全貌,以後有機會再去看它時,希望能夠拍出它的王者氣度。魔都的友鄰有機會去中山公園時,也可以順便去參拜一下~ 好了,以上就是我對二球懸鈴木的一點個人觀察和了解,本文就以這位 the King of the King of 行道樹 結束吧!文中如有謬誤還請植物達人們不吝指正賜教。圖文略冗長,感謝閱讀!


《怎樣觀察一棵樹》這本書里有對一球懸鈴木非常棒的觀察記錄和極其精美的微距攝影圖片。說來實在有點汗……,雖然之前就知道這本書里有一球懸鈴木的內容,但在幾乎拍完所有照片、起意寫這篇關於二球懸鈴木的日記時才想到也許有必要翻一翻這本書(此前我只跳著看了一部分其他內容),看了以後才驚呼擦我咋早沒看呢……,一球懸鈴木與二球的相似之處還是非常多的,要是早看了這部分內容,早先觀察時的某些困惑也就不會存在了。這件事說明更多的知識準備對直接的現場觀察是非常有幫助的。在這裡還是要感謝adel對該書精彩精準的翻譯,這篇日記對書中一球懸鈴木的內容有所參考。 (完) 最後修訂:2017.04.24 01:53


(全文完)


本文作者「宇宙真理豬大腸」,現居上海,目前已發表了302篇原創文字,至今活躍在豆瓣社區。下載豆瓣App搜索用戶「宇宙真理豬大腸」關注T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豆瓣 的精彩文章:

豆瓣閱讀文學周·沙龍直播:什麼樣的人在寫科幻
豆瓣日記:我可能種的是假的酢醬草
豆瓣日記:理科生的浪漫
豆瓣日記:一個老故事的孔隙
豆瓣日記:制幻劑、冷戰、嬉皮士

TAG:每日豆瓣 |

您可能感興趣

別讓「梧桐樹」背鍋了,滿天飛的「絨毛」,其實是懸鈴木
懸鈴木霉斑病、白粉病、龜蠟蚧等病蟲害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