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小蝌蚪找媽媽漫畫笑過了,你還是找不到育兒的真諦

小蝌蚪找媽媽漫畫笑過了,你還是找不到育兒的真諦

最近,「小蝌蚪找媽媽」的圖刷爆了朋友圈。

一開始的版本是這樣的:

然後,各種反轉,出現了各種版本,小蝌蚪忙壞了。繞了地球一圈,終於找到了親愛的媽媽。

這組小蝌蚪的漫畫,將媽媽們操心孩子的學習、孩子不喜歡被管的育兒現象演繹得惟妙惟肖。不少媽媽感嘆:誰叫咱是媽媽,媽媽就是操心的命!

父母為孩子擔心,這是普遍現象。古今中外,概如此。特別是孩子剛出生的頭一年裡,做媽媽的那顆心,簡直就長在了孩子身上。

也因此,有心理學家直接說,哪裡有什麼小嬰兒,你看到的就是一對母嬰。她們是融為一體的,你根本沒法把她們單獨分開。我理解在小嬰兒階段媽媽的各種擔心,這種擔心其實是有益孩子健康成長的。正因為媽媽的高度敏感和高速回應,才能讓一個柔弱無力的小嬰兒,一點點獲得抵禦外部世界的生理和心理的免疫力。

然而。

如果等孩子大一些,再大一些,做媽媽的仍然陷於各種擔心當中,問題就很容易出現了。

比如:

太多媽媽常常擔心孩子可能養成壞毛病,形成錯誤的道德觀,更是一直操心孩子的身體健康問題。

他們隨時會把自己的想法加在孩子身上。

他們的諸多干預行為其實都在說:人之初,性本惡,孩子們必須通過控制、管教、盤問、必要的懲罰才能變好。

為此,媽媽花了太多時間和精力,想確保孩子擁有更好的生活跟未來。

真的有必要嗎?

一位媽媽曾經發愁地問:

我女兒快1歲半了,現在我越來越不知道該怎麼去跟她相處。今天晚上,她自己吃飯的時候,我也一樣端著碗在旁邊吃,因為想要端著我的碗吃,我跟她說,不可以,然後就端走了。她之後就把勺子扔掉,並且找了塊乾淨的地,慢慢的躺了下去。她等了一段時間,看我沒有去扶她,就自己爬了起來。我知道她現在這樣,我有很大的責任,我脾氣也不好,有時我太縱容她了。我現在也在努力剋制住自己的脾氣,我很不希望她像我一樣。希望老師們能給我一些建議。我很擔心,如果一直不斷滿足她,會不會讓她一直惡性循環下去,就會總用這種小心思要挾大人。在家裡,我們可以滿足,可是去外面呢?

這個案例中的小女孩,她真的是在用「小心思要挾大人」嗎?不,她的所作所為說到底,只不過是靠近媽媽、想跟媽媽有更深鏈接的動作。

要知道,這個小女孩她才1歲半呀,正處於希望跟媽媽更靠近、彼此融合共生的階段。親密依戀的需要,在這個階段孩子的世界裡永遠排第一位。

然而可惜,媽媽第一次拒絕了跟孩子用一個碗吃飯,第二次拒絕去看到躺到地上、期待被安慰的一顆柔軟的心。若孩子一直得不到媽媽的看見與溫柔相待,那麼她的安全感建構必然會出現問題。她之所以拒絕孩子,一個主要的原因是,擔心自己若滿足了孩子的需要,若不試著多拒絕孩子幾次,就可能會「嬌慣」「縱容」壞了孩子。

父母過分擔心孩子「變壞」,於是採用各種手段「控制」孩子,那親子關係會變成什麼樣呢?

我想起另外兩個類似的故事。

故事一

小男孩跟媽媽說:「妹妹想吃巧克力。」

媽媽看了一眼妹妹,小妞兒正在專註地玩玩具。

聰明的媽媽識破了八歲哥哥的「小謊言」。想吃巧克力的人其實是他自己。

但是媽媽笑了笑,拿了兩塊巧克力,對小男孩說:「你吃一塊,另外一塊給妹妹。」

故事二

17歲的男孩馬上要高考了。

爸爸回家,問他:「你怎麼還不寫作業?」

男孩不太高興,說:「馬上寫」。

爸爸繼續逼問,「幾點了你馬上寫?剛才在家幹什麼呢?」

男孩說:「沒幹嘛,吃飯。」

爸爸忍不住了:「我在樓下看到屋裡有電視的光,你跟我說你吃飯?」

此時家裡的氣氛已經非常劍拔弩張了,孩子氣鼓鼓地回到了房間。

這個父子間一直的氛圍都是猜疑,每天的日常是生活起居還有學習,基本沒有言語交流,後來這個孩子對我說,「我覺得挺沒勁的。」

這個家就不太像家,更像是諜戰片了。

很多父母擔心或者防備著,別被孩子的小心機「操控」了。為了避免孩子誤入歧途,父母們就採取更加強硬的態度和方式去應對孩子,譬如冷處理,或者直接的批評指責。這些打壓行為的潛台詞是:我才是家中的強者,我才是正確的那一方,你跟我玩這些小心思?想都不要想。

這是一個很可怕的邏輯。

看起來是父母出於擔心在「管教」孩子,殊不知,這樣無謂的擔心,實際上掀起了一場親子間的權力鬥爭。而真相卻不過是:

一個孩子想靠近媽媽;

一個孩子想要糖吃;

一個孩子想偷偷看個電視放鬆一下。

這是任何一個人都會有的正常需求,跟品行好壞沒一點兒關係。

當父母為了這樣的事情去跟孩子「較量」,那麼即便贏了孩子的現在,卻很可能輸掉了孩子的未來。

孩子最渴望的是什麼呢?是被父母看見,是自己的需要被認可。

一個能夠在父母這裡得到滿足的孩子,才敢理直氣壯地向這個世界爭取他想要的。如果孩子的需要總被父母視為「心機」、「不合理」,並且反覆被父母否定和打壓,長久下去,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將被嚴重削弱。他們會被父母成功「催眠」,認定自己不配得。待他們長大後,哪怕是自己的合理的需求,也可能幹脆放棄爭取。面對權威,他們還沒行動可能就先認慫了。

這麼說,並非要父母無條件滿足孩子的所有需要。只是,若父母能夠看到孩子的這些根本需求,若父母能夠尊重孩子的這些需求(共情孩子的心理上的需要),哪怕最後你不去滿足(某些需求可能跟你給孩子立的規矩衝突),孩子仍然會心懷感激。

我們再換個角度看這場不必要的親子權力爭鬥。

從人本主義心理學的角度講,孩子們不需要任何說教,他們本來就知道撒謊不對,偷竊不對,破壞了某些規則不對。沒錯,孩子們內在就有向上的力量。如果未經外界干預,每個孩子都能自髮長成一個符合社會規範的公民。

如果一個孩子寧願選擇去做「壞事」,而且反覆去做,最大的原因可能只是:那麼做,能為他們帶去他們想要的結果。

比如下面這些很簡單的例子。

當一個小孩把東西摔到地上,摔壞了,那個當下,他們其實也會疑惑,會遲疑,眼神還會找尋父母,有擔心,有意要去確認整個事情的狀態。此時,若父母咋咋呼呼,反應過激,孩子的注意力立刻會轉移,他們會發現一個好玩的遊戲:「東西摔壞了—— 爸爸媽媽大喊大叫」,這會成為一個有趣的遊戲,下一次,孩子們可能還會再試著跟父母玩一玩。

再比如,一個小孩起床晚了,因此上學遲到,他們自己內心就會是忐忑的,是緊張的。他們甚至還會盤算下一次如何才能避免這樣的處境。然而,若父母因此過於操心,每天以各種方式催促起床,「起床上學」這個事,慢慢地對這些孩子就變得不重要了。他們的注意力最後會轉移到:「如何讓我的父母著急」「他真的很煩,越喊我越不想起床」「我就不起床給你看」……於是,簡單的起床問題,最後變成了親子間的一場爭鬥。

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孩子咬手指,孩子打人,孩子學習拖拉,孩子說髒話,孩子尿床,等等。這些行為在孩子心中最初並沒有「好壞」的評判。甚至很多行為本來就是偶發的。但是,當孩子發現自己的行為、習慣會讓父母那麼困擾,他們就像找到一個強大的武器,並且會樂此不疲地跟父母玩一場家庭版的「權利的遊戲」。

很多糟糕的親子關係就是這麼來的。很多有問題的孩子,就是養成的。

放輕鬆,別那麼焦慮,養孩子不是在賽車,根本沒有終點可讓我們到達。

對這些家庭中的父母來說,也許減少評判和控制欲,撤回自己的擔心憂慮,把孩子的事情還給孩子,並由孩子自己去承擔事情自然而然的後果,一切會變得簡單很多。

父母們需要搞清楚,所謂的養育孩子,不過是一場平等的陪伴,而不是一較高下的力量角逐。所謂的滿足孩子,不是討好和縱容孩子,你當然可以在愛孩子的同時也溫柔堅定地說「不」。

更別把孩子想得那麼「壞」。你之所有這麼多的糾結,一方面是把成年人之間的那些常識搬運到跟孩子的相處中去了,另一方面,可能是缺乏一些必要的育兒常識。

須知,哄孩子是哄不壞的,只要你哄的是孩子當下的情緒,而不是一味妥協與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你在陪伴哭鬧孩子之時,仍然可以溫柔地告知孩子,你的底線在哪裡。

誇孩子也是誇不壞的,只要你誇的是孩子的努力,是孩子的勇於嘗試和點滴進步。

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也一樣。只要你不是出於內疚去過度補償,只要你的給予是有原則性、計劃性、且在你承受能力之內的,那麼孩子就不會因此變得自我為中心。

當然,若你覺得不能夠滿足孩子,直接跟孩子說就好了,不用太繞圈子,孩子聽得懂。父母有養育孩子、滿足孩子需求的責任,但並不需要為了孩子而犧牲掉自己的生活。

你照顧好你的生活,孩子也就能學會照顧他們的生活及未來。

相反,若你的心思整個撲在孩子身上,對孩子各種擔心憂慮,內心充滿焦慮,那麼你的焦慮,很可能反倒會毀掉一個孩子自主生活的能力。

每個有遠見的父母,都該懂得這些道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小蝌蚪,你確定自己找到的是媽媽而不是爸爸?
那些沒有「受孕」的小蝌蚪最後去哪了?看完你就懂了,忍住別笑!
那些沒有「受精」的小蝌蚪,都去哪了?看完你就知道了!
我的呱娃子為啥還不回家?難道被小蝌蚪當成了媽媽?
沒想到你是這樣的蛙!繼偷看蛙片,玩造小蝌蚪之後,還被綠了!
一次只有一個能受孕,另外那些沒有「找到媽媽」的小蝌蚪,都是怎樣的結局?
小蝌蚪找媽媽,你身上有我的影子
精子是怎麼產生的你知道嗎?小蝌蚪就是這麼變成你兒子的!快看看
毀童年漫畫:小蝌蚪找媽媽。這群小蝌蚪真是太勵志太可愛了
《小蝌蚪找媽媽》是否是你童年的回憶?
爆笑一刻:獃頭長大後不聽小蝌蚪找媽媽,呆爸便換大青蛙找媽媽?
沒成功和卵子牽手的小蝌蚪去哪了?這幾種歸宿,看著像是來搞笑的
備孕時,准爸爸的「小蝌蚪」都去哪兒了?答案很有趣
備孕時,如果媽媽出現這些現象,恭喜你,「小蝌蚪可能安家了」
沒和卵子接觸的「小蝌蚪」都去哪了?全部過程是這樣的,真挺慘的
沒找到卵子的小蝌蚪去了哪裡?這四個地方,就是它們的「衣冠冢」
小蝌蚪的去處一路坎坷,沒受孕的精子都去哪了?看完尷尬笑了!
精子也拼顏值!懷孕難是因為卵子看不上這樣的「小蝌蚪」
「投胎」失敗的小蝌蚪都去什麼地方了?看完你就懂了,忍住別笑!
最容易讓「小蝌蚪」安家的兩個時間!對胎兒也很好,別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