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和尚能不能吃肉這事,佛祖和皇帝誰說了算?

和尚能不能吃肉這事,佛祖和皇帝誰說了算?

和尚能不能吃肉這事,佛祖和皇帝誰說了算?

▲日劇《朝5晚9:帥氣和尚愛上我》截圖

日劇《朝五晚九》里,有個開跑車的高富帥和尚吃肉喝酒談戀愛,親手為女主剝大龍蝦,這著實讓施主們風中凌亂「死禿驢敢跟貧道搶師太!」究竟僧人能不能吃肉呢?「不吃肉」究竟是佛祖規定的,還是梁武帝蕭衍發明的?是否只有漢傳佛教僧人才遵守「不吃肉」的戒律?

一.佛教飲食的禁忌

其實大多數宗教都有飲食禁忌,比如基督教徒「凡蹄分兩瓣,倒嚼的走獸,你們都可以吃」,「但那倒嚼或分蹄之中不可吃的乃是駱駝...」(《聖經·舊約·利未記》)對可食用與不可食用動物有複雜的劃分。佛教在飲食上的禁忌主要有三類:

1.不飲酒

不論是小乘佛教還是大乘佛教,不飲酒是佛教諸戒的共法。對佛教徒而言,五戒須「盡形壽」奉持,即終身不飲酒,無有例外。不僅不能喝酒,連想一想酒也有罪,因為在佛教身口意三業中,意業是根本,因此,就算是想喝酒也獲突吉羅罪。

為什麼不能喝酒呢?《四分律》中詳細列出了飲酒的十種壞處:臉色難看、乏力、影響視力、面容嗔恨、揮霍資財、增添疾病、引發爭鬥訴訟、惡名流布、智慧減少以及死後墮入三惡道(即畜生、餓鬼、地獄三趣)。而不飲酒是十善之一,好處是「生便聰明,無有愚惑,博知經籍,意不錯亂」,從而「心意不亂,持佛禁戒,無所觸犯」(《增一阿含經》卷16)

和尚能不能吃肉這事,佛祖和皇帝誰說了算?

可是我們的御弟哥哥卻能找到奇葩的原因來喝酒:「此乃素酒,只飲此一杯,以盡朕奉餞之意。」(《西遊記第12回。酒是由穀物或水果釀造,本來就是「素」的好不好!

2.不吃五葷

和尚能不能吃肉這事,佛祖和皇帝誰說了算?

「葷」並不是指肉,「五葷即五辛,為其辛臭昏神伐性也。」(《本草綱目.菜部》明.李時珍)佛門弟子不能吃的「五葷」即「五辛」---蔥,薤(藠jiào頭),韮,蒜,興蕖(色白,其臭如蒜)。

為什麼呢?一是因為吃了這些東西後易造成口腔異味,「縱能宣說十二部經,十方天仙嫌其臭穢咸皆遠離」(《楞嚴經》)宣揚佛法時候嘴巴臭烘烘的誰願意聽呢?二是據魏晉(黑暗料理稱霸時期)模範浪子周處在《風土記》中講,五辛盤能激發五臟中的氣場,想修鍊成仙吃它就對了。對佛教的「正經教徒」來說忌「五辛」就是怕激發五臟潛能導致走火入魔。如果能做到「五辛葷物悉不食」,那麼此人「身無有臭穢,常為諸天、一切世人恭敬、供養、尊重、讚歎」(《大般涅槃經》卷11)。

3.選擇性不食肉

和尚能不能吃肉這事,佛祖和皇帝誰說了算?

在《西遊記》第72回,唐僧去蜘蛛精家裡化齋,她們「到廚中撩衣斂袖,炊火刷鍋。你道他安排的是些什麼東西?原來是人油炒煉,人肉煎熬,熬得黑糊充作麵筋樣子,剜的人腦煎作豆腐塊片。」辛辛苦苦做了一桌子菜,唐僧居然卻一臉嫌棄不肯吃,「眾女子道:長老,你出家人,切莫揀人布施。」唐僧還是不吃並且傲嬌說自己是「胎里素」,把蜘蛛精惹毛了才把他捆起來吊著。

早期佛教施行乞食,檀越(施主)給什麼就吃什麼,給肉當然也就吃肉了。《西遊記》里唐僧所修的是小乘佛法,去西天取經是為了修大乘佛法。小乘佛法並無禁止食肉的戒律,相反,多處提及居士以魚肉供養比丘。如《十誦律》卷13提到佛陀對諸比丘說:「從今聽食五種蒲闍尼食,謂飯、麨、糒、魚、肉,五種食自恣受」。《摩訶僧祇律》卷16中記載有居士通夜煮肉,做麥飯肉段供養比丘。僧人吃肉有詳細的規定:

1,不得主動向居士乞討「乳、酪、酥、油、魚、肉」,違者犯波逸提罪(《五分律》卷8)

2.不能吃人肉、象肉、馬肉、獅子肉、虎肉、熊肉、狗肉、蛇肉,原因是怕野獸聞到同類之肉的氣味而傷人(《五分律》卷22);

3.不故見(不見到特意為「我」殺)、不故聞(不聽聞特意為「我」殺)、不故疑(不見現場有為「我」而殺的跡象)的三種凈肉才能為僧人所食。

凡是也有例外,對於生了病的和尚「比丘患病者」,給予特殊照顧,什麼肉都可以吃。

不過,大乘佛教徒吃肉有不同看法。《梵網經》提到佛弟子「一切眾生肉不得食」,因為食肉者「斷大慈悲佛性種子」。

然而如佛陀所言,「雖是我所制,而於余方不以為清凈者,皆不應用;雖非我所制,而於余方必應行者,皆不得不行」(《五分律》卷22),因此,對於佛祖提出的戒律有很大的「根據現實情況靈活變通」的空間。《戒律廣本》清楚地說明:佛教沒有吃素的規定和尚可不可以吃肉,是根據不同情況,分別對待,不搞一概而論。如今,印度,斯里蘭卡等國家的洋和尚,中國蒙、藏、傣等少數民族的和尚,都允許吃肉。那麼,以唐僧為代表的漢傳佛教弟子不吃肉吃素,究竟又是怎麼一回事呢?這要從佛教傳入中國前吃素的時尚風氣和玄幻功效說起了...

二.中國吃素的歷史

和尚能不能吃肉這事,佛祖和皇帝誰說了算?

很多人以為,吃素跟佛教有關,其實從春秋戰國時代起,吃素就已經很高大上地深入人心了,特別受到文藝青年和養生貴族的追崇,那時佛教還沒有傳入中國。據考證,《齊民要術》(北魏.賈思勰)中專列了素食一章,介紹了11種素食,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素食譜。

「人類是由於敬畏鬼神和祭拜祖先,在祭祀的活動中,才引出了齋戒素食的制度和習慣的。」 《禮記·坊記》:「齊(齋)戒以事鬼神。」當時祭祀有七日戒、三日齋之說。齋戒事先數日要沐浴、更衣、獨寢、戒酒、素食。同時,辦喪事規定也要吃素。《儀禮·喪服》載:「既練……飯素食。」祭祀先人時要食素。

和尚能不能吃肉這事,佛祖和皇帝誰說了算?

不知道祭祀後鬼神和祖先有沒有顯靈,但吃素卻逐漸成為一種美德。《後漢書·申屠蟠傳》說申屠蟠九歲喪父,滿孝以後,還「不進酒肉十餘年」,於是得到了眾人的稱讚;東漢「關西孔子」楊震,因為為官清廉以至於全家都吃素而在史書中得到肯定...國難當頭,曹劌給君王出謀劃策時,吃瓜群眾只會瞎BB:「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人家吃肉的商量事,你這個吃素的摻和什麼?曹劌立馬懟回去:「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吃肉的人怎麼能處理好國家大事?還得靠我們吃素的!

吃肉的人是可恥的,高智商高情商有趣的人都吃素。「食谷者慧,肉食者鄙.」(《黃帝內經》)緊接著崇尚自然走在時代潮流前沿的文藝青年們,認為吃肉使人氣濁,吃素使人氣清,追求清氣,極力奉行素食的原則。據《漢書》載:有個叫周澤的人,堅持吃素,結果營養不良生了病。他老婆勸他別吃素了,何苦折磨自己。周澤聽了火冒三丈,以「干犯齋禁」的罪名,把老婆送進了監獄。當時」干犯齋禁」可不是簡單的家庭矛盾,相當於現在的「嚴重破壞社會秩序」是個不小的罪名。

後來,吃素成為養生黨的法寶,並且升華到了「長生不老」和「羽化成仙」的高度。據《呂氏春秋》載,「肥肉厚酒,務以自強,名之曰爛腸之食。」還有「味眾珍則胃充,胃充則中大鞔,中大鞔而氣不達,以此長生可得乎。」多吃素少吃肉,麻麻再也不用擔心我的身體了! 《論衡?道虛篇》「食精身輕,故能神仙。若士者食蛤蜊之肉,與庸民同食,無精輕之驗,安能縱體而上天?」傳說中神仙們基本上都是吃素,最好的榜樣是活了七百歲「常食桂芝」的彭祖。據《列仙傳》(西漢.劉向)載,說有個叫赤將子轝的,專采百花來吃,怕噎著就和點露水,終於把自己吃成了花仙子。

佛教傳到中國以後,同中國固有的素食風俗習慣相結合,給漢地佛教不吃肉吃素這一戒律能夠嚴格的執行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三.梁武帝:我不是吃素的發明者,我只是佛主旨意的搬運工!

和尚能不能吃肉這事,佛祖和皇帝誰說了算?

▲張英豪水墨人物畫「梁武帝出家」

在佛教的慈悲理論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布施與不殺生。這一思想傳入中國後,不殺生演繹為放生。不僅不殺,還要善待有情眾生,最直接的表現就是食素。佛教在引進中國的初期,出家人是可以吃肉的。直到梁武帝蕭衍(464年-549年)頒布了《斷酒肉文》,逼著眾僧於佛前發願立誓「永斷酒肉」,吃素不吃肉才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漢傳佛教一大傳統。

「做人沒有夢想,跟鹹魚有什麼區別?」凡夫俗子們的夢想是當皇帝,那皇帝的夢想是什麼呢?有的皇帝夢想是成為藝術家,比如「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的李煜和發明「瘦金體」的趙佶;有的皇帝夢想是當個手藝人,比如立志成為一個木匠的明熹宗朱由校...而梁武帝蕭衍篤信佛教,夢想是出家當和尚。

歷史告訴我們,當皇帝有了夢想,國家和百姓就只能傾家蕩產。為了實現「和尚夢」蕭衍竟然先後四次擅離職守,跑到同泰寺把身子舍給了寺廟。他六根清凈了,再也不管江山百姓這些「俗」事。「國不可一日無君」,誰來行駛皇帝的職權呢?滿朝文武只能大會小會連著開緊急磋商無數次,最後得出惟一的辦法---把皇帝贖回來。從國庫提出巨款同泰寺洽商相關「購買」事宜。長老們見有利可圖都積極主動配合,按照市場經濟的原則,用等價交換的辦法,蕭衍被收購回來。蕭衍堅決捨身,怎奈級別太高「身不由己」被恢復了人身主權,繼續擔任領導職務。要不是蕭衍對佛教事業的忠誠人神共知,換了別人絕對被認定是為了拿回扣。

你們以為這樣就能讓我放棄夢想嗎?蕭衍捧著《大般涅經》得意的笑了。經書里說:「戒殺生」,這恰好與中國儒家的「仁心仁聞」的觀點相契合。蕭衍想,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人殺生肯定就為了吃肉。管殺生要從根本上抓起,不準吃肉,看你殺生還有什麼用?於是他親自撰寫了《斷酒肉文》:

弟子蕭衍,於十方一切諸佛前,於十方一切尊法前,於十方一切聖僧前,與諸僧尼共伸約誓:今日僧眾,還寺以後,各各檢勒,使依佛教;若復有飲酒啖肉不如法者,弟子當依王法治問。諸僧尼若披如來衣,不行如來行,是假名僧,與盜賊不異。

天監十六年(517年)五月二十二日、二十三日連續兩天,華林園內聚集了僧尼1448人舉行法會。梁武帝參加了這次法會,並再次重申,作為佛教信徒應該不喝酒不吃肉,全面實行三餐素食,這才是真正的尊佛敬佛。不但如此,就連普通老百姓如果想得到佛祖的保佑安居樂業,也都應該在飲食方面少葷多素,甚至只素不葷。他還以身作則發毒誓,若做不到,「願一切有大力鬼神,先當苦治蕭衍身,然後將付地獄閻羅王與種種苦,乃至眾生皆成佛盡,弟子蕭衍猶在阿鼻地獄中。」

可是,人本來就是食肉動物,是人類演化至今保持的飲食習慣。據《喝斷肉經竟制》就載,僧正慧超、法寵法師就站出來反對蕭衍:「若經文究竟斷一切肉,乃至自死不得食肉,此則同尼干斷皮革,不得著革屣,若開皮革得著革屣者,亦應開食肉。」然並卵,蕭衍乃九五之尊,他的金口一開御筆一揮,誰敢不從?自此以後,不吃肉只吃素就成為了中國佛教的特色。

和尚能不能吃肉這事,佛祖和皇帝誰說了算?

達摩祖師對蕭衍吃齋禮佛,建寺齋僧等評價:並無功德。不過某種角度來說,他倒是實現了夢想,而且還加倍,不光是肉,任何食物跟他都徹底無緣了。太清三年(549年)五月,蕭衍餓死於台城皇宮凈居殿,享年八十六歲。

(歡迎分享盆友圈,未經授權,任何形式抄襲轉載必將追究法律責任)

參考資料:

《梁書》卷三《梁武帝紀下》,《廣弘明集》卷二六,《大正藏》卷五二

《高僧傳》,《中國佛教》知識出版社

《漫談我國佛教的飲食習俗》-徐成文

《梁武帝與佛教吃素》-馬學仁《尋根》雜誌-2013

論梁武帝的《斷酒肉文》與佛教中國化--第23卷第3期煙台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關注微信公眾號:時拾史事(historytalking)

投稿:historytalking@outlook.com

讀者群號 53585837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拾史事 的精彩文章:

買了贖罪券,就能上天堂?
買了贖罪券,就能直登天堂?
追到女神又甩掉?司馬師竟是這樣的渣男!
《尚書》里的歷史:《舜典》——平地青雲做大王的舜

TAG:時拾史事 |

您可能感興趣

你知道和尚為什麼不能食酒肉嗎?不是佛經里規定的,而是這個皇帝!
歷史故事:沒有那個帝王不狠心,好皇帝朱棣也會讓大臣吃自己的肉!
宋太祖趙匡胤真的很厚道,對柴氏後人能做到優待,不是一般的皇帝能做到的
太醫可以隨意出入皇宮,就能給皇帝戴綠帽?你真的是想多了!
古代皇帝不孕不育還能傳皇位嗎?能!看看這位皇帝是怎麼做的
古代皇帝吃不完的飯都去哪了?宮女太監能吃嗎?
捨不得吃肉的宋仁宗就一定是好皇帝嗎?或許他還能做的更多
和尚不吃肉?全因為這皇帝
隋朝宮斗,皇后竟殺了皇帝的寵妃,皇帝卻不能說什麼
片湯也不敢喝,燒餅都省著吃,道光怎麼會把皇帝做的如此寒酸?
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為何不能生育?他曾說過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
清朝的恭親王奕訢,到底有何能耐,如果當皇帝,大清會怎樣?
都說康熙皇帝天賦異稟,其實都是靠著他的奶奶才能成事
歷代皇帝沒做到,就他做到了,做皇帝就服他,這還不算千古一帝?
稍微有能力的皇帝都知道豪強兼并農民土地是在挖王朝根基,但是皇帝為什麼阻止不了呢?
清朝嘉慶皇帝殺和珅,主要不是為了錢?那是為什麼?
明朝的皇帝姓朱,所以喊殺豬和吃豬肉都是大忌!這如何是好?
她不是皇帝的嫡母,也不是皇帝的生母,卻當了太后
奇!不會說話、不知饑飽,吃喝拉撒不能自理,卻做了22年皇帝
清朝最有能力的皇帝,竟不是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