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勤能補拙」:這是曾國藩都在奉行的良訓

「勤能補拙」:這是曾國藩都在奉行的良訓

有人問華羅庚是怎麼成為大數學家的,華羅庚說,「發白才知智叟呆,埋頭苦幹是第一。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勤能補拙」:這是曾國藩都在奉行的良訓


「勤能補拙」這個成語出自語出宋邵雍《弄筆吟》:「弄假像真終是假,將勤補拙總輸勤。」意思是假的即使再像真的,終究也是假的;能夠不斷勤奮努力學習,再笨的人也會變得聰明。


此成語的典故是:公元825年,唐敬宗將白居易調任至蘇州當刺史,蘇州因地廣,事務極其繁雜。白居易認為自己生來笨拙,所以靠勤奮來彌補,於是上任後謝絕所有的宴請,一心處理政務,很快就熟悉了當地的情況,整頓吏治,政績極好。


「勤能補拙」,就指後天的勤奮能夠彌補先天的不足、缺陷。


曾國藩正是奉訓,才行此良得以千古垂名。

「勤能補拙」:這是曾國藩都在奉行的良訓



曾國藩留給我們的家訓有千千萬,給後世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然而作為在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曾國藩小時候的天賦並不高,甚至有人說他是「笨鳥」。有一天他在家讀書,一篇文章就讀了很多遍還在讀,因為他還沒有背下來。正在他奮力背誦之時,家裡來了一個小賊,潛伏在他的屋檐下,想等他讀完睡覺後能偷點東西,可是等了許久,曾國藩就是不睡覺,還是翻來覆去地讀這篇文章。這個賊實在忍耐不住,怒氣沖沖地跳出來說,「你這種水平讀什麼書!」然後把那篇文章背誦出來,揚長而去。這個賊很聰明,在想著偷東西之餘還能背文章,然而他終究是個賊。而曾國藩雖然讀了很多遍都沒能背誦,但他孜孜不倦地學習,用勤奮彌補了記憶力上的不足,終成人才。


梅蘭芳正是奉行此良訓,才得以名振四方。

「勤能補拙」:這是曾國藩都在奉行的良訓


中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曾說過:「我是個笨拙的學藝者,沒有充分的天才,全憑自己的奮力苦學。」他說的並沒有錯。他在年輕的時候去拜師學藝,師傅說他眼睛獃滯,像死魚眼一樣,不是學戲的料,不肯收留他。這個評價並沒有讓他灰心,而是知道自己的不足後,開始反覆地練習。他在喂鴿子時,每天仰望天空,雙眼緊跟著飛翔的鴿子,養金魚時,每天俯視水底,雙眼緊跟著遊動的金魚,從而鍛煉眼睛的活力。最後,經過不斷的努力,梅蘭芳的眼睛終於變得閃閃生輝,脈脈含情。天資不足但卻通過勤奮來彌補,留下了他的不朽傳奇。


宋代的黃庭堅說,「持勤補拙,與巧者儔。」用勤勞來彌補笨拙,可以和聰明人同類。不管天資如何,只有勤奮,才能讓人實現凌雲之志。過去無數的事例檢驗了這個良訓:將勤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一分辛苦平添了一分才智,也就增添了一分成功的可能性。

「勤能補拙」:這是曾國藩都在奉行的良訓


曾國藩都奉行這個良訓,那麼你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梁實秋:為什麼你要每天早起?
讀書的人和不讀書的人 連顏值都差很遠!
顏之推:一個世代昌隆的門第 必有它賴以持家的寶訓
菜根譚:昨日之非不可留 今日之是不可執
朱熹:自敬 則人敬之;自慢 則人慢之

TAG:騰訊儒學 |

您可能感興趣

勤能補拙是良訓@黃子韜
曾國藩:欲成大器者的三大必備良訓
上色老照片:鏡頭下真實的清軍,武器優良訓練有素,和想像中不同
沙特獲得一支東方強援,裝備精良訓練有素,逆轉戰局白宮喜不自勝
邱建良訓練另闢蹊徑致敬李小龍,網友:你是世界第一
南懷瑾:品讀來自諸葛亮的千古良訓,教會孩子修身治學之道!
邱建良訓練放鬆兩不誤盡顯型男本色,粉絲:只服你和李景亮
中國最牛拳王!邱建良訓練到自己都吃不消,一龍早該學學了
鏡報:姆希塔良訓練後主動留下,陪前鋒們加練
積極!姆希塔良訓練後主動加練,誓勝熱刺奪勝利
南懷瑾:諸葛亮臨終留下的千古良訓,簡短八十字道盡人生智慧!
平時多流汗賽時少流血!邱建良訓練到力竭 拳迷:狹路相逢勇者勝
澳大利亞第2突擊團戰術演練 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反恐特種部隊
南懷瑾:流傳千古的良訓,讓孩子讀懂早日開悟人生,勝過萬貫家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