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一帶一路-合作共贏】民心相通:中醫藥加快走出海外

【一帶一路-合作共贏】民心相通:中醫藥加快走出海外

央視網消息(晚間新聞):中國外文局前不久發布的《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2015》顯示,中醫藥、武術、飲食成為最能體現中國文化的代表元素,而中醫藥首次位居榜首。從青蒿素到里約奧運會上國外運動員身上的火罐印,中醫藥越來越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同,特別是「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提出以來,中醫藥走出海外的步伐又加快了。

海外中醫診所受歡迎

在迪拜同仁堂診所,雖然不是休息日,仍有一些患者前來就診。

同仁堂迪拜藥店給患者拔火罐現場

巴基斯坦患者 蘇麥特:我兩天前就一直覺得身上疼,我吃了止疼葯,但是半小時後又開始疼,我兄弟向我推薦了這個治療,所以我就來了,現在覺得好多了。

來華學習中醫的留學生逐步增長

海外中醫診所頗受歡迎,可中國有句古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到海外辦診所、開藥店,不如直接教授外國人學習正宗的中醫,為更多的國外患者服務。據教育部統計,2016年,來中國學習中醫的留學生就有13000多人,佔全部留學生的3%,一帶一路合作倡議之後,來華學習中醫的留學生一直呈現增長趨勢。

來自哈薩克的祖菲婭,是在北京中醫藥大學學習針灸的大三留學生。祖菲婭的家庭和中國有很深的淵源,她的爸爸是中哈貿易商人,媽媽在哈薩克的中學裡教授中文,12歲時,針灸治好了她的背痛,從那時起她就開始夢想著到中國來學習中醫。

留學生 祖菲婭:就覺得它還是非常神奇的,就是到現在還是覺得很神奇,雖然已經知道了這些理論之類的。我就覺得其實這是一個博大精深的一個中國的一個文化。

祖菲婭告訴我們,在哈薩克,中醫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

留學生 祖菲婭:一開始人們就覺得它可能治療疑難雜症比較厲害一些,然後像一些西醫治不了病都會找中醫治療,然後中醫基本上都可以給你克服,都可以給你治好。所以人們就開始慢慢相信接受這個,所以接受的話是很高的。

授人以漁 讓中醫藥服務人類健康

北京中醫藥大學招收留學生學習中醫的歷史已經有60年,目前一帶一路國家的學生有306名,來自34個國家和地區,留學生回國有的開了診所,有的融入了當地的主流醫學機構。國內的高校還在嘗試讓中醫教學直接走出國門。

去年10月北京中醫藥大學與巴塞羅那大學醫學院合作建立了首個歐盟認可的中醫官方碩士學位項目。

學生:我發現最有趣的是(中醫)的治療理念就是結合病人的心裡情緒和其他因素來治療,不僅僅是針對病人的身體,(中醫)從大自然中尋求知識,保持身心的平衡,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已經丟失了這些依靠大自然治癒疾病的方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陝西:文化搭橋 促進「一帶一路」民心相通
《「一帶一路」民心相通報告》共築民心相通之基
崔世安:深化人文交往 助力「一帶一路」民心相通
美美與共 民心相通
針灸:中國與西班牙「民心相通」的橋樑
「一帶一路」國際智庫合作委員會成立 周谷平:智庫合作將促進民心相通
《「一帶一路」建設五周年民心相通圖片展》在仰光舉行
「藝術絲綢之旅」讓中新兩國「民心相通」
學者:民心相通是中泰合作最堅實的基礎
加強媒體合作 促進民心相通——記第四屆中非媒體合作論壇
加強中非智庫合作 增進雙方民心相通——非洲學者訪問社科院農發所和中國傳媒大學
援非小藥品 民心大相通!
人民心中的神一一毛澤東
中美合作是民心所向
哈賽寧:通過文學的力量,讓中阿人民真正做到「民心相通」
建設民心相通的共同家園
兩會委員通道:通民心 道民意 共話發展
彰顯文化自信 融通世界民心│海影搭建「走出去,走進去,走上去」的國際影視交流大平台!
攜號轉網降至,三大運營商誰才是民心所向?網友給出了內心的答案
「民心相通是塔中友好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