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让孩子适时「滚」出妈妈的被窝

让孩子适时「滚」出妈妈的被窝


. ~..


如果孩子5岁了还跟你睡一张床,还要跟你挤一个被窝,那么是时候让他/她「滚」下去了。


如何睡觉,这里面暗藏着家庭关系的重要信号。


如果你家床上经常睡三个人,或者干脆是爸爸让位给孩子、自己睡沙发,这可能预示着你的家庭关系比较混乱。


爸爸在家缺乏应有的地位,那么,他自然也很难施展出爸爸的力量和功能。

当然,这更是暗示出孩子跟妈妈过度纠缠,过于亲密了—— 如果一个孩子不愿意跟妈妈分开,就是要跟妈妈睡在一个床上,他/她是没办法「独立」起来的。


所以,远子第一步:尽早让孩子睡在自己的床上,而不是黏在妈妈的被窝里。


如果你很难把孩子从你们的床上弄到他/她自己的床上去,这可能已经在提醒,之前你和孩子的关系过于「近」了,需要你有意识地拉开点距离。



让孩子适时「滚」出妈妈的被窝




让孩子适时「滚」出妈妈的被窝



给孩子空间 别把他整个「占满」



让孩子适时「滚」出妈妈的被窝













让孩子适时「滚」出妈妈的被窝




让孩子适时「滚」出妈妈的被窝



你家的儿童房,真的是你孩子的吗?如果它是按照你的意愿布置的——


如果孩子弄得脏乱点就会被训斥一顿;


如果孩子不能请小朋友来玩,因为妈妈喜欢整洁清净



让孩子适时「滚」出妈妈的被窝



让孩子适时「滚」出妈妈的被窝



那么,孩子看起来有个房间,其实是没有自己的空间的。


另外,在孩子专心玩时,总是被妈妈打断,让干别的:


孩子看花呢,妈妈让看人;


孩子看人呢,妈妈让看花



让孩子适时「滚」出妈妈的被窝



有个朋友说她见过一个妈,问孩子:「今天中午吃什么?」孩子说:「比萨!」妈妈说:「比萨有啥好吃!咱们吃鱼头泡饼。」她不给孩子任何做决定的机会,什么都替孩子决定了。


还有,妈妈老想着帮孩子。比如孩子抢玩具,妈妈赶紧说:「别抢别抢,妈妈再给你买一个!」生怕孩子吃亏,着急地给孩子灌输「如何讨人喜欢」,着急地支招「如何胜过小朋友」……剥夺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让孩子适时「滚」出妈妈的被窝



把孩子所有时间都排得满满的,给孩子报各种班:画画班、游泳班、钢琴班、讲故事班、思维训练班……生怕孩子荒废了光阴,不给孩子留白,不给孩子时间和空间发现自己的兴趣。


而且,不允许孩子发展那些看起来没出息的兴趣:玩烂泥、捡树棍、淋雨、无缘无故欢笑……每当这个时候,就泼他们的冷水,呵斥他们,把他们从兴高采烈变得缩手缩脚。


如果你也是这么当妈妈的,那么,你的孩子就整个儿被「妈妈」占满了,孩子并没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大人经常无意识地强制孩子,不知不觉间,我们打着「爱」的旗号,以「为孩子好」的名号,肆意践踏着孩子的心地。



让孩子适时「滚」出妈妈的被窝




让孩子适时「滚」出妈妈的被窝



让孩子适时「滚」出妈妈的被窝



把孩子所有时间都排得满满的,给孩子报各种班:画画班、游泳班、钢琴班、讲故事班、思维训练班……生怕孩子荒废了光阴,不给孩子留白,不给孩子时间和空间发现自己的兴趣。



让孩子适时「滚」出妈妈的被窝



而且,不允许孩子发展那些看起来没出息的兴趣:玩烂泥、捡树棍、淋雨、无缘无故欢笑……每当这个时候,就泼他们的冷水,呵斥他们,把他们从兴高采烈变得缩手缩脚。


如果你也是这么当妈妈的,那么,你的孩子就整个儿被「妈妈」占满了,孩子并没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大人经常无意识地强制孩子,不知不觉间,我们打着「爱」的旗号,以「为孩子好」的名号,肆意践踏着孩子的心地。



让孩子适时「滚」出妈妈的被窝


粗暴施压「成功废掉」孩子


如果孩子的反抗能让我们清醒些,看到我们的自以为是实际上在干扰和破坏孩子的成长,赶快调整和改变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式,我们做父母的水平就提高了一截。


极端的情况是:如果我们坚决认为孩子「不听话」、「不乖」,甚至认为孩子有问题,更强制和粗暴施压,好让孩子按照我们的要求做,那个「听话」的孩子,可能真的被妈妈摧毁了。


妈妈成功地废掉了孩子。


他/她为了妈妈高兴,放弃了自己!代价是,他/她没有了自己,也没有能力为自己的生活负责。


记住:孩子是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长大的。



让孩子适时「滚」出妈妈的被窝



给孩子空间,意味着我们得跟孩子分清你我,尊重孩子的心性,尊重孩子的空间,不要打扰孩子的发展!


说到要「远」子,你得除了孩子外,人生还有别的东西。你不能把人生乐趣、意义和价值,全押在「做妈」这一件事上。

如果除了「孩子」你没有别的乐趣,如果除了「当妈」你没有别的价值,你根本无法做到「远子」。


妈妈,要给你自己留出空间


妈妈心里流的泪,常常很容易流到孩子的心里去。


不要以为藏起来孩子就不知道。你过得好不好,有个人比你还清楚 —— 妈妈的感受,常常变成孩子的感受。


所以,孩子3岁以后,你得有自己的空间,不管是工作、兴趣爱好还是朋友。


总之,这得是个跟孩子无关的空间。它可以让你跟别的成年人交流,能够给你补充精力,得到快乐,让你更有能量做妈妈。


这也意味着,你可以对孩子说「不」。


当你需要自己的空间时,孩子也要学会尊重和接受这个事实:他/她也不能完全占有妈妈,而这恰恰在鼓励你的孩子自立。



让孩子适时「滚」出妈妈的被窝


请做一个选择题:



让孩子适时「滚」出妈妈的被窝



假如你有一笔闲钱,刚够你在一个自我心灵成长课程或者给孩子的一个「不输起跑线」的早教课中挑一个,你会如何挑?



让孩子适时「滚」出妈妈的被窝



我敢打赌你会挑给孩子的早教课!因为妈妈通常都愿意牺牲自己,把孩子放在最前面。


不过,最好的投资是把钱用在父母自己的提升课上。这个时候,妈妈需要自我充电。


而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最好的课程,就是不上什么课程,开心地玩!


妈妈,请对


你自己的情绪负责



让孩子适时「滚」出妈妈的被窝



这些话,你对孩子说过吗?


「不要惹我发火!」


「再不停下来,我生气了!」


「妈妈这么辛苦,你还这么不听话!」


孩子好像是我们的情绪主宰,我们成了奴隶。


当他们表现「好」的时候,我们情绪好上天;当他们表现「不好」的时候,我们感觉都看不到天日。我们的情绪好坏,就随着孩子上下起伏。


影响是相互的,我们也把孩子变成了「奴隶」。


为了让我们高兴,他/她可能就放弃了自己的乐趣,努力要表现「好」,因为那是我们喜欢的。


情绪也成了我们控制孩子的武器。


不过,你不可能要求一个「奴隶」心里没有不满。所以有时候,孩子又莫名其妙地跟我们作对,把我们气得半死。


特别容易跟孩子纠缠不清的妈妈,通常都是「焦虑不安型」。


也就是说,孩子那些让她生气、发火、担心的事……换作是一个「安全型」的妈妈,可能完全不觉得是什么问题。



让孩子适时「滚」出妈妈的被窝



焦虑不安型的妈妈,也受不了孩子情绪低落。孩子成长本来就是苦乐参半的事,但她们特别想孩子「高高兴兴的」,如果孩子遇到一点不高兴的事,她们就如临大敌,无法忍受。


妈妈们情绪的过度反应,常常让孩子诚惶诚恐。


所以,一个妈妈一定要把自己的情绪和孩子拉开一段距离,不要让孩子为你的情绪负责。


这是你最负责的态度,避免将自己的问题强加给孩子。



让孩子适时「滚」出妈妈的被窝



你能做的是:


a. 时刻谨记,你的性格是养育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b. 在你的情绪反应过度时,不要「教育」孩子。


情绪状态中,我们多半会失掉些自我的正常功能。这时,你是无法「教育」孩子的,不过是「发泄」而已。


c. 自我成长,改善自己的情绪困扰,不让它阻碍你做妈妈的能力。


当你树立了为自己情绪负责的榜样,你才能教会孩子「为他/她的情绪负责」。


教学相长,共同「提高情商」。



让孩子适时「滚」出妈妈的被窝



远子,远到多远?


远子,不是说把你的孩子扔得远远的,你跟他/她划清界限,各自不相干,让他自生自灭。


那样「远」子,孩子会向你讨债的。


假如你是「焦虑型」妈妈,你根本无法跟孩子分离,亲子不如远子这句话,更多是对她们说的;即便她们牢牢记着「远」,跟孩子的距离也比较近,需要挣扎和努力才能做到「远」。


假如你是「回避型」妈妈,本来就不喜欢太过亲密的人际关系,你跟孩子的关系已经够远了。



让孩子适时「滚」出妈妈的被窝




回避型妈妈会干脆把孩子扔给老人或者保姆,把孩子送进全托的幼儿园,孩子哭闹得再厉害都懒得搭理,让孩子自己收场……


焦虑不安妈妈需要学习才能做到的事,对回避型妈妈来说易如反掌。问题是,她们无法跟孩子建立安全的情感联接。


那么你需要做些努力,跟孩子靠得近点:花更多时间跟孩子相处,特别地多为孩子做些事,给孩子买礼物,多多抱他/她,学习对孩子的情绪更敏感些……你需要学习如何跟孩子亲密。


远和近,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它意味着,妈妈能够意识到孩子的成长、变化和需要,承受住焦虑担心,逐渐放手。



让孩子适时「滚」出妈妈的被窝



关注母婴频道,育儿安胎没烦恼!还有专家在线答疑!微信号:muyingpindao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母婴频道 的精彩文章:

原来让孩子画画这么重要,怎么不早点告诉我!
养出宝宝浓密头发的四大食谱
小儿感冒食疗方法,妈妈们一定会看的!

TAG:母婴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