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经典‖八大山人艺术的孤独精神,是中国传统艺术最为闪光的部分

经典‖八大山人艺术的孤独精神,是中国传统艺术最为闪光的部分

八大绘画中有一种孤危的意识、孤独的精神、孤往的情怀。八大将「孤」由个人的生命体验上升到对人的类存在物命运的思考。他的孤独体现的是独立不羁的透脱情怀,独立不倾的生命尊严,独与宇宙相往来的超越精神。八大艺术中体现的孤独精神,是中国传统艺术最为闪光的部分之一~

经典‖八大山人艺术的孤独精神,是中国传统艺术最为闪光的部分



艺术有强烈的孤独感。在中国绘画史上,倪云林、石涛、八大山人可谓三位具有独创意义的大家,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以精纯的技法为基础,以哲学的智慧来作画,以视觉语言表现对人生、历史乃至宇宙的思考。但三人的风味又有不同,云林的艺术妙在冷,石涛的艺术妙在狂,八大的艺术则妙在孤。


八大绘画中有一种孤危的意识、孤独的精神、孤往的情怀。八大将「孤」由个人的生命体验上升到对人的类存在物命运的思考。他的孤独体现的是独立不羁的透脱情怀,独立不倾的生命尊严,独与宇宙相往来的超越精神。八大艺术中体现的孤独精神,是中国传统艺术最为闪光的部分之一。

经典‖八大山人艺术的孤独精神,是中国传统艺术最为闪光的部分



八大山人《题画诗一首》轴 草书 167.4×70.8cm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释文:种桃何处得安桃,种竹何山与作堆?总为老翁耽素位,海田东往一西来。——题画之一。八大山人。


八大艺术这种孤独感与禅宗有关。八大自成年之后便遁迹佛门,依佛门达三十多年。晚年他离开佛门,但心念仍在佛中,佛教思想仍是其思想主流。作为一位曹洞宗的信仰者,八大艺术的孤独精神打下了深深的禅家的烙印。禅给了八大山人独特的智慧,他毕生用艺术的语言来表现它。


一、孤独与存在的命运

经典‖八大山人艺术的孤独精神,是中国传统艺术最为闪光的部分



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的《孤鸟图轴》(图一),作于1692年。这幅立轴从画面左侧斜出一枯枝,枯枝略虬曲,在枯枝的尽头,画一袖珍小鸟,一只细细的小爪,立于枯枝的末梢。似展还收的翼,玲珑沉着的眼,格外引人注目。除此之外,别无长物,简易至极。在用笔上,正是吴昌硕所极赞的老辣沉雄一种,墨中无滞,笔下无疑。孤枝,孤鸟,可见的独目,撑持的独脚,等等,总之,画家要告诉你,这是多么孤独的世界:空空如也,孤独无依;色正空茫,幽绝冷逸。


八大关注的不是一只小鸟的命运,而是人的命运。

曹丕诗云:「人生居天壤间,忽若飞鸟栖枯枝。」从无限的时空来说,人就是一只孤独的鸟儿,一个短暂栖息、瞬间消逝的鸟儿,人的生命过程乃是孤独者的短暂栖居。八大通过他的《孤鸟图》,展现对人孤独命运的思考。

经典‖八大山人艺术的孤独精神,是中国传统艺术最为闪光的部分



引首【释文】安晚。少文反所游履,图之于室,此志也。甲戌夏至退翁先生属书 八大山人 【钤】黄竹园(白文方形印)八大山人(白文方形印)


《安晚册》是山人晚年的代表作品,这组二十二幅的册页是应扬州的徽商朋友程道光之请而创作,现藏于日本京都泉屋博古馆。第十幅为《荷花小鸟》(图二),以简笔画荷枝参差水上,一枝上落有一只小鸟,小鸟以一足兀立,长喙低垂,一目似闭还睁,悠闲恬淡。八大不画鸟觅食的专注,却画独鸟的怡然。在这风平浪静的角落,在这墨荷隐约的画面中,没有声张,没有喧嚣,没有为欲望的寻觅,只有安宁与寂寞。


八大有《题孤鸟》诗写道:「绿阴重重鸟间关,野鸟花香窗雨残。天谴浮云都散尽,教人一路看青山。」孤独非但没有给他带来精神的压抑,反而使他感到闲适和从容。虽然画面是孤独的鸟,枯朽的木,但山人却听到间关莺语花底发,体会到盎然春意寂里来,疏疏的小雨荡漾着香意,淡淡的微云飘着清新。寂寞的画面,枯朽的外表,孤独的形象,没有一丝哀痛和可怜,却充满生命的怡然。


八大晚年在品味孤独中,透露出他对人生命价值的认识,即:只有孤独的,才是真实的。表达的是对禅门「孤独乃真实相」观点的依归。在八大山人看来,归于「自性」、归于自由,才是真实的展示,才是生命意义的实现。孤独是一条通往自由的路。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看八大这方面的观点:

经典‖八大山人艺术的孤独精神,是中国传统艺术最为闪光的部分



一是做无依道人。禅家说:「千人万人中,不向一人,不背一人。」独立不是对群体的逃离,而是心灵中的无所依傍,禅宗将出家人称为「无依道人」,强调不沾一丝,透脱自在,如「透网之鳞」——人在世界中,如一条被网住的鱼,有重重束缚,没有独立,禅指出一条从网中滑出的路。

有一位僧人问赵州大师:「孤月当空,光从何生?」赵州反问道:「月从何生?」禅宗要斩断一切知识、习惯的沾系。月从何处起,这是人的意识,是空间的感觉,为知识束缚的月,就失落了月本身。


禅家的境界是「冷月孤圆」,是「独鸟盘空」。人在依傍中存在,但习惯于依傍的存在又是一种非存在,禅家独立的理想就是为了解除这一困境。

经典‖八大山人艺术的孤独精神,是中国传统艺术最为闪光的部分



深谙禅宗哲学的八大用绘画表达了他这方面的思考。他的画中频繁出现的孤鸟、孤鸡、孤树、孤独的菡萏、孤独的小花、孤独的小舟,这些孤独的意象,都无所依赖。


八大对人类「傍他家舍」的处境深恶痛绝。他一生对独立的强调,其实就是要「到孤峰顶上」,抖落一切束缚,从他人「家舍」的乞讨生活中走出。他深感,世上很多人一生忙忙地「随境而转」,「波波地」从他而学,「急急地」在他人屋檐下求得一片安身之所,实在荒谬得很。


山人有《题画山水》诗道:「去往天下河山,仅供当时浏览。世界八万四千,究竟瞻顾碍眼。」这喧嚣的世界,如葛藤一样互相纠缠,知识、习惯等纠缠着人们,人们在有「待」的境地中存在,也在「待」中丧失了真性。八大说:这样的东西太「碍眼」了。他独钟孤独,就是要斩断葛藤,撕开牵连,寻得生命的真实相。

经典‖八大山人艺术的孤独精神,是中国传统艺术最为闪光的部分



如八大山人善画石,却与前代画家笔下的石有不同,他的石多呈一峰突起之象。广东省博物馆藏有山人一《竹石图》(图三),墨笔,大立轴,是山人晚年的作品。此画一峰突起,山峰上几只竹叶伸出,如此而已。山峰以墨笔砸出,在浓淡干湿之间,颇有质感,气氛浓重。八大有一幅《柱石图》,款:「柱石,甲戌之十月既望。为开父先生。八大山人。」作于1694年,画怪石当立,如园林之假山。山人这类一峰特立的绘画还有不少。

孤峰是禅宗的一个重要意象,独坐孤峰顶,常伴白云闲,是禅门重要境界。有人问沩山:您的学生宣鉴禅师哪里去了,沩山说,他「向孤峰顶上盘结草庵,呵佛骂祖去」。禅门用「上孤峰顶」来形容彻悟,强调无所依傍、无所沾系。八大作品中一峰独立的处理,体现了禅门所谓「孤峰迥秀,不挂烟萝;片月行空,白云自在」的境界,为其崇尚孤独的艺术哲学作诠释。

经典‖八大山人艺术的孤独精神,是中国传统艺术最为闪光的部分



二是存无住之心。


无住,就是无所沾滞,一念不生,只有在无心的境界中才能真正无住。八大《题梅花》云:「泉壑窅无人,水碓舂空山。米熟碓不知,溪流日潺潺。」云来鸟不知,水来草不知,风来石不知,因为我无心,世界也无心,在无心的世界中,溪流潺潺,群花自落。曹洞始祖洞山良价有法偈云:「青山白云父,白云青山儿。白云终日倚,青山总不知。」八大上诗中传达的是和他的师祖一样的思想。


山人有诗道:「春山无远近,远意一为林,未少云飞处,何来入世心。」(《题山水册》)「无心随去鸟,相送野塘秋。更约芦华白,斜阳共钓舟。」(《无题》)「侧闻双翠鸟,归飞翼已长,日日云无心,那得莲花上。」(《题莲花翠鸟》)1这几首小诗反复出现在山人的作品中,第一首说在无念心境中,群山已无远近,远近是人的空间感,在无念的境界中,人心退去,天心涌起,山林禽鸟都是我的心。第二、三首描绘的也是与「入世心」决绝的境界,在这里斜阳依依,轻风习习,心随飞鸟去,意共山林长,白云卷舒自如,莲花自开自合,一切自由自在。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莲房小鸟》图轴(图四),将这一思想表现得很清晰。款:「壬申之七月既望涉事,八大山人。」又题有「天心鸥兹」四字花押,作于1692年。


这幅画画一枝欲放未放的莲花,无根的莲枝,从左侧斜斜地伸出,荷塘、荷叶,都被删去,莲枝作独立无依之状。一只从远方飞来的小鸟,似落而未落,欲立而未稳,闪烁着欲动欲止的翅,睁着迷离恍惚的眼,一只小脚似立非立于莲蕊之上。


前人说,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如寒塘雁迹,太虚片云,这幅画真可当之。八大的艺术似乎总在虚无缥缈中,如云起云收,如飞絮飘旋,如烂漫的落花随水而流,缥缈无定,去留无痕。没有一个定在,没有一个完整的陈述。正所谓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过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不染一点尘埃,不沾一片烟萝。在八大看来,世事无常,世相如影,所以我心无住。一切物质的留恋、理性的粘滞、情感的嗔喜,都是「住」,人会在「住」中失去自由。


这幅画中有「天心鸥兹」四字花押2,正合于八大要表达的思想。《列子》中说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住在海边的人,喜欢鸥鸟,每天早晨到海边,和鸥鸟在一起玩乐,成百上千的鸥鸟落到他的身边,一点也不害怕。他父亲知道后,就对儿子说:「为我抓一只来。」次日早晨,此人照例到海边,但鸥鸟在他的头上飞来飞去,不再落下。因为他有了机心,有了贪欲,有了目的,而鸟儿是忘机的。八大要做一只有「天心」的鸥鸟,与世界游戏。

在这幅图中,山人有「壬申之七月既望涉事」的款识,「涉事」二字是山人作品独有的面目。某某日涉事,是他题画的常款。关于「涉事」,他解释说:


王二画石,必手扪之,蹋而完其致;大戴画牛,必角如尾,蹋而以成其斗。予与闵子,斗劣于人者也。一日出所画,以示幔亭熊子,熊子道:「幔亭之山,画若无逾天,尤接笋,笋者接笋,天若上之。必三重阶二贴纸,纸处俯瞰万丈,人且劣也;必频登而后可以无惧,是斗胜也。」文字亦以无惧为胜,矧画事!故予画亦曰「涉事」。

经典‖八大山人艺术的孤独精神,是中国传统艺术最为闪光的部分



(3)「涉事」就是无心而为之。八大山人说,他是「劣于斗」的,他不善于斗,他来作画,只是「涉」及一件事,平平常常,无冲突,不争夺,心无所求,故无所失。


唐代的赵州大师「吃茶去」的精神就是八大这里要表现的,他的艺术如赵州的茶碗,荡漾着清澈与平和。所谓「涉事」,就是无所「涉」,无所「事」,虽「涉」而未「涉」,虽「事」而无「事」,有的是一颗平常心。


二、孤独与生命的尊严


上海博物馆藏八大山人书画合装册,十六开,作于1699年。其中第八开为《孤鸟图》(图五),画一孤鸟,一足单立,身体前倾,几乎颠而倒之,但将倒而未倒,翅膀坚韧地举,尾巴用力地伸,全身的羽毛也几乎立起,以此来保持平衡,还有那倔强地脖子,不屈的眼神……这一切都给人颠危而不倒、压抑中见宁定的强烈感觉。


八大有十二开的花鸟册页,其中第九幅为一孤鸟图(图六),与上举孤鸟图有异曲同工之妙,此画唯有一鸟,没有任何背景,也没有任何陪衬,鸟儿以独脚以立,黑色的身躯,头部背对画面,长喙向天,也是一种倔强的姿态。


八大毕生喜画荷,今传世荷花作品不下百幅,他的荷有很多种类,其中有菡萏欲放、小荷初举、枯荷池塘等姿态,荷花在他的笔下不仅是清丽出尘,而且多显示出执拗之势。北京荣宝斋藏有八大山人《杂画册》八开(图七),未纪年,其中第一开画一枝菡萏,卓立于荷塘之上,如一把利斧,正是禅门所谓「荷叶团团团似镜,菱角尖尖尖似锥」的那种。那曲而立的身姿,张扬着一种傲慢的气质。这幅画贵在风骨,自尊的气质昂然于其中。

生命的尊严凛然不可犯,这是八大孤独的艺术形象所要表达的重要思想。


生命有生命的尊严,一个微小的生命也有不可屈服的力量。尊严是人对自身生命价值的维护。八大艺术透露出一个强烈倾向,就是尊严是人生命价值的最终体现,没有尊严的生命是无意义的生命。


表现尊严,维护尊严,予生命尊严以嘉赏,是八大晚年艺术的重要主题。


八大艺术中所表现的生命尊严思想,奠定于他对大乘佛学平等觉慧的理解。《大般若经》强调,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所以诸法平等,有情世界甚至无情世界都有「自性」,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一草一木都是一个圆满俱足的生命。《维摩诘经·菩萨品第四》说:「一切众生即菩萨相。」一切众生都具足如来的智慧德相。尊卑、高下等等,是人的分别之见,而生命本身是没有高下之分的。


八大晚年以「驴」为号,有「驴屋人屋」、「人屋」的印章,并有「驴屋人屋」、「驴屋驴」、「人屋」等款识。


其实并不是自我贬低,或是表达愤怒之情,所寓含的就是平等思想。黄檗希运《宛陵录》说:「万类之中,个个是佛。譬如一团水银,分散诸处,颗颗皆圆。


若不分时,只是一块。此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种种形貌,喻如屋舍,舍驴屋入人屋,舍人身至天身,乃至声闻、缘觉、菩萨佛屋,皆是汝取舍处。」八大以「驴屋」为款时,正是他癫疾复发漂泊南昌的艰难时刻,那时他过着连驴都不如的生活,人的尊严几乎到了被剥尽的程度。流浪于南昌街头,他是一个无「屋」者。


「驴屋」打上他耻辱生活的印记,同时也表现了关于人存在价值的思考。在常人看来,驴屋、人屋、佛屋是有分别,有阶级的,谁人不厌驴屋,谁人不慕光明之佛屋!而在禅家看来,大道就在平常中,没有驴屋、人屋、佛屋之分别,一念心清净,处处莲花开,处处都是光明的佛地。「屋」即取舍处、安顿处,八大的取舍和安顿之处,就在不分别、不取舍处,在随意而往、不忮不求、无喜无怨的心境中。在他这里,没有驴屋、人屋、佛屋的分别,更不是先由驴屋,再到人屋,最终到佛屋,那都是分别见。一个透脱自在的人,不是躲在别人屋檐下苟且栖身,而是纵意所如,无往而非家园。他的「屋」,就是无「屋」。


八大晚年作品中有一种「独大」的思想。禅宗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而八大山人强调,四方四隅,唯我独大(4)。这不是什么尼采式的超人哲学,而是一种维持生命尊严的思想。在《个山小像》上,八大录刘恸城给自己的赞语云:「个,个,无多,独大,美事抛,名理唾。白刃颜庵,红尘粉剉。清胜辋川王,韵过鉴湖贺。人在北斗藏身,手挽南箕作簸。冬离寒矣夏离炎,大莫载兮小莫破。」(5)八大非常重视老友对自己的评价,意思是:个山,个山,真是法门伟器,虽然是一点(无多),却是大全(独大)。他遁入空门,是个超越者。善画工诗,画不减王维,诗不让贺知章。「人在北斗藏身,手挽南箕作簸」,超越现象界,与天同行。这就是刘恸城所谓「大莫载兮小莫破」,由此「上下浑然与天地同流」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孤独感常伴着一种无望,孤独中往往显出生命的柔弱和无力感。八大山人的孤独却不同于此。他的孤独表现的是一种张力形式,传达的不是柔弱感,而是不可战胜的意志力。


为了突出孤而危的特点,八大很喜欢通过物象之间对比所形成的张力来表现。如江苏泰州市博物馆所藏的《秋花危石图轴》(图八),作于1699年。画的中部巨石当面,摇摇欲坠,山人以枯笔狂扫,将石头力压千钧的态势突出出来。而在巨石之下,以淡墨钩出一朵小花,一片微叶。巨石的张狂粗糙,小花的轻柔芊绵,构成了极大的反差。花儿不因有千钧重压而颤抖、萎缩、猥琐,而是从容地、自在地、无言地开着,绽放着自己的生命。危是外在的,宁定却是深层的,生命有生命的尊严,一朵小花也有存在的因缘,也是一个充满圆融的世界,外在的危是可以超越的,而生命的尊严是不可沉沦的。

杭州西泠印社所藏八大二十开书画册,其中第十六为《竹石图》,此图上有「个相如吃」的款识,其构图与《秋花危石图轴》相似,怪石压顶,将倾未倾,而在大石之下,有一丛竹,潇洒地张开她的叶,没有一丝畏缩,更没有半点委琐。


八大有《玉簪顽石图轴》,图画山路上一朵白色的玉簪花,自在地开放,在它的旁边,有顽石孑然而立,二者之间构成一种对比关系。所谓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在与一种不明力量的角逐之中,人的意志力得到强化。


八大的孤独中透出倔强,一种天子来了不低头的气度。在这一点上,他又有些类乎石涛。石涛善用墨,八大善用笔,八大的笔也常常裹着狂放,秃笔疾行,笔肚狂扫,笔根重按,快速地,奔放地,洒落着他的激情,他的笔致中裹孕着力感,也暗藏着机锋。心中无怯,笔下无疑。他常画孤零零的一条鱼,兀然地伸展着身躯,最出神的是鱼的眼睛,眼睛中透出坚定,没有一丝恍惚,冷视着这个世界,伸展着自己的性灵。

经典‖八大山人艺术的孤独精神,是中国传统艺术最为闪光的部分



行楷書《臨河集序》 (冊頁)


三、孤独与生命的超越


人的生命是偶然的,人是个脆弱而短暂的生命存在,如何在偶然的里程中追求必然的意义,在脆弱和短暂中追求永恒的价值,中国艺术哲学开出的妙方是「超越」。现实中无法伸展,就在体验中超越之,在体验中,消解有限与无限的判隔,克服当下和永恒的分离。八大深会这种哲学的妙义。


八大的孤独是超越中的孤独,就是将一个渺小的个体、短暂的生命放到无限的世界中,来追寻生命的价值意义。我们可由八大的「雪个」之号谈起。


八大于顺治五年(1648)剃度为僧,后从法于曹洞高僧弘敏,法名传綮,字刃庵,又号「雪个」。目前见到他最早的作品《传綮写生册》十五开(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作于1659年)上就有「雪个」白文印,又有「雪衲」、「个衲」、「个字」(7)等印。在中后期的作品中,「雪」字罕见,而涉及「个」的印款则很多,如在他中后期的作品中至少有四种不同形状的「个山」朱文印,又有「个山」、「个山人」、「个」等款识,并有「个相如吃」等花押。关于雪个、个山之号,诸传记也有记载。邵长蘅《八大山人传》云:「八大山人……初为僧,号雪个。」陈鼎《八大山人传》说:「八大山人……自号为雪个。」这些记载与八大流传画迹是相合的。

(8)八大有雪个、个山等字号,然而现今不少有关八大研究著作又说八大有雪个、个山、个山人、雪個、雪箇、個山、個山人、箇山、箇山人等名号。但从今所见八大作品看,其印章、款识、花押中的「个」,只作「个」,从来没有「」、「 」的写法。


(9)在《个山小像》山人题识和诸位题跋中,言及个山之「个」,都作「个」,而不作「個」或「箇」。八大的「个」有其特别的用意。


箇,《说文》:「竹枚也,从竹固声。」它是数量词。而个,是竹的象形字,它本是竹的本字。《释名》云:「竹曰个。」(10)个就是竹,后借为表示数量的词。山人的朋友临川县令胡亦堂《予家在滕阁,个山除夕诗中句也,为拈韵如教》诗云:「汝是山中个,回思洞里幽。」(11)他说八大是「山中个」——是山中的竹子,绝不是山里的一「個」。八大有弟子名万个,也取竹竿万个之意(12)。


八大「雪个」之号,颇具深意:雪,是无限的天地;个,是一竹,一点,一个微小的存在,一粒如尘埃的生命。但这枝竹,是皑皑白雪中的一枝竹,白色天地中的一点绿,茫茫世界中的一个点。一点,一尘,一竹,是渺小的,渺小得使人难以发现,但当它融入皑皑白雪、茫茫天地、莽莽宇宙之中,便拥有了大,拥有了世界。正如明张岱《湖心亭看雪》所描绘的,雪连下三日,世界一白,张岱与友人去西湖湖心亭看雪,在湖心亭中,但见得「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亭中的我惟是一点,这一点融入皑皑世界中,便是世界中的一个我,宇宙船中的一个我。


八大「雪个」之号中包含着生命超越的思考:一、相对于无限的宇宙而言,人是个微小的存在。二、当「小」融于「大」的世界中,便可提升性灵;三、「个」虽小,却是天地中的一个「个」,是一个充满圆足的生命。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国,此即八大反复强调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13)八大「雪个」之号与曹洞法系有关。八大老师弘敏是雪关智誾的法嗣。雪关和尚的《雪关歌》在禅门颇负盛名。雪关曾参博山元来,元来以其不悟而使其禁关六载,「忽一日作《雪关歌》。倩人写呈山,山为击节称善,令开关。说偈赠之曰:‘始行大事六年雪,顿入圆明一片冰。今日幸亲无缝塔,掣开关锁万千层。’」(14)《雪关歌》之意与雪个的含义颇有相合之处。八大以雪个为号,也有「雪关门下一只竹」的意思。由雪个之号中所透露出的一即一切的思想,在八大思想中根深蒂固。


八大有《题荷花》诗道:「竹外茆斋橡下亭,半池莲叶半池菱。匡床曲几坐终日,万叠青山一老僧。」他是一位老僧,但却是万叠青山中的一老僧,茫茫天地中的一老僧,是宇宙船上的一个人。他在匡床曲几中终日闲坐,心灵汇入暝色的世界,汇入无限中。


八大名号中所包含的哲学智慧,并非硬性附加上去的。对此,八大有清晰的认知。

经典‖八大山人艺术的孤独精神,是中国传统艺术最为闪光的部分


行楷節錄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 (冊頁)


1676年,八大密友蔡受跋《个山小像》道:


咦!个有个,而立于一二三四五之间也;个无个,而超于五四三二一之外也。个山,个山,形上形下,圜中一点。减余居士蔡受以供,个师已而为世人说法如是(15)。


蔡受将八大的「个」放到宇宙中来审视。


所谓「个有个,而立于一二三四五之间也」,此句说的是「有」。从「有」的角度看,人就是一「个」,一个有限的生命实在,一个在一二三四五——具体的世界中展现的存在,由「一」到「五」,即由无到有,而归于杂多,此为表现具体存在之语。所以,蔡受这里说「个」「立于」一二三四五之间,意思是立于茫茫的世界之间。「个无个,而超于五四三二一之外也」,说的是「无」。从「无」的角度看,人的心灵可以超越这有限实在,而同于无限的世界。即由万物的「有」归于「无」,由「五」归于「一」,由杂多归于无的世界,所谓「超于五四三二一之外」。


在蔡受看来,个山,乃至「雪个」之号,关注的是有限和无限、现象和本体之间的关系。他说:「个山,个山,形上形下,圜中一点。

经典‖八大山人艺术的孤独精神,是中国传统艺术最为闪光的部分



行楷書孫逖《奉和李右相中書壁畫山水詩》 (冊頁)


」(16)由无到有的展现,是形下;由杂多的有到无的回归,则是形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在道器、有无、形上形下之间,展现生命存在的意义。


这里的「圜中一点」来自于禅宗(17),其意思与「雪个」相似。雪是无,个是有;圜是无,一点是有(18)。圜中,即圆相,此指虚无空阔的世界。「圜中一点」,茫茫世界中的一点,一点是有形的,是形下;圜中是无形的,是形上。


有形但为无形造,有形的世界是道的体现。蔡受说:「个山,个山,形上,形下。」意味着「个山」反映了形上形下之间的关系。如何反映?揣摩蔡受的观点,他当是认为,个是山中之个,是世界之个,个是有限的,山是无限的。这正如「圜中一点」。人在世界中,就是「圜中之一点」。蔡受的观点可能并不完全符合八大个山之名的意义,因为八大强调的是一点融入世界,他否定有形上形下、现象本体之别,这是禅宗的思想。而蔡受强调的是一点体现抽象的道,其观点接近于理学的「理一万殊」说。不过,蔡受从人作为世界中一个独立存在的角度去解读八大「个山」、「雪个」之名,接触到其核心内容。

经典‖八大山人艺术的孤独精神,是中国传统艺术最为闪光的部分



行楷書杜甫《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詩》 (冊頁)


蔡受曾谈到八大为朋友所作的一幅画:「雪师为徂徕叶子作扇画:巨月一轮,月心兰一朵,其月角作梅花。


题诗云:‘西江秋正月轮弧,永夜焚香太极图。梦到云深又无极,如何相伴有情夫。’」


(19)八大画的是月、梅等,却从太极、无极中着意,所循是传统画学中太极梅花的思路。宋理学家周敦颐《太极图·易说》云:「自无极而为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


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极立焉。」周氏以「无极而太极」为万物之源,这个「无极而太极」,就是一圆。


朱熹云:「者,无极而太极也。」宋代以来,很多画家从无极太极角度来谈梅的象征意义(20)。在八大看来,他画的是梅花,是世界的一个点,在这点中可见一个「圆」(太极)。

经典‖八大山人艺术的孤独精神,是中国传统艺术最为闪光的部分



行楷書張九齡《題畫山水障詩》 (冊頁)


八大诗云:「大禅一粒粟,可吸四澥(海)水。」(21)一即是一切,所谓恒河沙数,一尘观之;浩瀚大海,一沤见之。他在《河上花图》中也说:「实相无相一粒莲花子」,一粒莲花子就是一个世界,所谓「世界莲花里」(22),就是这个意思。


上海博物馆所藏八大《乾坤一草亭图轴》,是山人晚年的作品。画苍莽高山上,古松孑然而立,山在虚无缥缈间,在高山中,置一草亭,空空落落,无物无人,似在烟霭中飘荡。八大将一个草亭置于荒天迥地之间,就是要将人、人狭小的时空宿命,放到旷朗的宇宙中来审视。作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的《秋林亭子图》(图九),今藏于上海博物馆,此画以柔软细腻的笔致画出明净的秋妆,入手处陂陀间画高树数株,树下置一空亭,再往上是高山耸立,烟霭飘荡。画面给人的突出的感觉是,一亭在茫然太虚之中,在高旻的秋意之中。突出的是一亭——或者说是一人——汇入到宇宙的洪流中。

经典‖八大山人艺术的孤独精神,是中国传统艺术最为闪光的部分



行楷臨王寵書閻防《夕次鹿門山作詩》 (冊頁)


结语综上所论,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


第一,八大山人作为在逆境中生存的艺术家,刚成年时,明代就灭亡了,从此这位王孙便过着漂泊天涯的生活,从遁迹古佛到寄人篱下,再到晚年流落南昌街头,寄居于破庙败庵之中,一直忍受着没有「家」的痛楚。孤独,是他悲惨人生经历的鲜活体验,也是他回归生命家园的深长呼喊。八大绘画中的孤独思想呈现,与他的生活遭际密切相关。但从总体上说,八大山人不是通过孤独来强调自己可怜的生活遭际,那种将八大的孤独限于他一己感伤方面的解读,等于否定八大艺术的独特价值。八大是将个人的生命体验上升到作为类存在物人的生命思考,上升为人的生命尊严、生命张力、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思考。他的艺术之所以至今还能触动人的生命隐微,就说明其中包含着普遍性的价值思想。

经典‖八大山人艺术的孤独精神,是中国传统艺术最为闪光的部分



仿北苑山水圖 (冊頁)


第二,八大山人冷眼看世界,独立不羁,磊磊然不与世俗同列,而且天姿高朗,脱然世表,他的画也时有目空宇宙之志,充溢着强烈的超越意识。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八大艺术中的孤独,不是用来证明自己鹤立鸡群、高于群类的独大情怀,历史上对他名号「八大山人」是「四方四隅,唯我独大」的解释,就属于这类误解,而至今学界也不乏以「孤傲」来解八大者。其实,八大艺术中的孤独不是自大,八大不是以孤独中表达傲慢,而是要在孤独中回归诸法平等的境界,八大所崇尚的孤独是一种撕去一切附着的孤独,是还归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生命清明的孤独。

经典‖八大山人艺术的孤独精神,是中国传统艺术最为闪光的部分



行楷節臨褚遂良書《聖教序》 (冊頁)


正因此,我以为八大山人绘画中的孤独具有极高的人文价值。他的艺术形式、笔墨技巧固然值得我们重视,更重要的则是在形式笔墨背后所蕴藏的深邃生命智慧。


注释:


(1)此后二首诗,多用佛意。如「更约芦花白」,语本洞山,有僧问洞山良价:「如何是空劫已前自己?」良价曰:「白马入芦华。」秋日的芦苇,灰色的茎,白色的花,而白马落入这白色迷茫的世界,混成一体,无有分别。「侧闻双翠鸟,归飞翼已长」,也用的是佛教典故,说归本归空之意。佛经《行宗记》卷二上说:「鸟翅者,昔有比丘住林间,正患夜半众鸟悲鸣。佛教乞鸟两翅,即飞出林不复还矣。」这个比丘在佛的指点下,乞鸟的双翼,遁然飞去。而八大山人也借翅而飞,取其空意。


(2)鸥兹,即鸥鹚鸟。


(3)《鱼鸟图卷》自识语,该画作于1693年。这里的闵子指他的书画友人闵六长,熊子疑指他的友人熊秉哲,也是一位书画家。


(4)此为陈鼎《八大山人传》所引八大语,虽然不一定为八大所说,但与八大的思想有相合之处。


(5)《个山小像》于1954年前后在江西奉新县奉先寺发现,现藏江西八大山人纪念馆。山人小像作于1674年,为其好友黄安平所作。


(6)语本《中庸》:「君子之道费而隐……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费言其广大,隐言其精深,拥有广大而又精深的生命。


(7)此朱文印,今人或释为「丁字」,如萧燕翼说:这丁字,与他的僧人户籍有关系。然细审此印,当为「个字」(《八大山人之名号》,载《八大山人全集》第五册附编,1055页,江西美术出版社,2000)。


(8)启功先生说:雪个,当为雪爪之误,雪爪所取为雪泥鸿爪之意。此说与山人的实际取意差距较大。


(9)八大下世之后,关于「个」与「箇」,误解实在太多,如乾隆十六年刊《南昌县志》卷三十四:「初为僧,号雪箇。」《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卷一:「朱耷,字個山,一字个山,号雪個,一号雪个。


故石城府王孙,鼎革后,自号八大山人,书画独出新奇,不拘规矩。」(10)又如,《汉书·货殖列传》:「竹竿万个。」《说文义证》卷十三引鲁次公说:「竹生非一,故兼个,犹艸兼屮,林兼木,秝兼禾也。」(11)见其《梦川亭诗集》,今藏上海图书馆。


(12)此名疑为八大所命。


(13)在今人的研究中,或以为「个山」意即「孤山」,意思与其遗民身份有关,即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只剩下一人。周士心先生更指出,雪个之名,「更有为思宗服丧之意」(见其《八大山人及其艺术》108页,台北艺术图书公司,1974年)。皆不确。


(14)性统编《续灯正统》卷四十雪关和尚传,《卍续藏经》第84册。


(15)此处断句,汪世清先生以为:「减余居士蔡受以供个师已,而为世人说法如是。」笔者以为未核。


(16)王方宇先生以形上形下的意思是:「形上是上一部分,是个;形下是下一部分,是山。」(见其《个山小像题跋》,台北《故宫文物》月刊第六卷第十期,1989年1月)这样的理解不合蔡受题跋之思理。


(17)「圜中一点」,本是禅宗中语。《五灯会元》卷二记载:


「马祖令人送书到,书中作一圆相。师发缄,于圆相中著一点,却封回。」(18)而周士心先生认为:「个山之字,篆文如日字,所谓圜中一点,有日乃明,旭日升山,隐喻复明之意。」(《八大山人及其艺术》108页,台北艺术图书公司,1974)这样的理解颇迂曲,也不合义理。谢稚柳先生更以这「圜中一点」,比喻明代灭亡,他八大山人是「硕果仅存」(见其《八大山人取名的含义》,《八大山人全集》第五册附编,江西美术出版社,2000)。


(19)《鸥迹集》卷二十一。


(20)元王汝玉《逃禅老人画梅诗》:「老梅谁为小江南,太极心花个个香。」(逃禅老人即南宋画梅高手扬补之)明庄昶评陈献章梅画诗云:「梅花句句太极图,合是濂溪自吟得。」「太极吾焉妙,圈来亦偶夸。」(21)作于1681年的《绳金塔远眺图轴》山人自题诗云:「梅雨打绳金,梅子落珠林。珠林受辛酸,绳金蝎征鞍。萋萋望耘耔,谁家瓜田里,大禅一粒粟,可吸四澥水。」(22)《河上花图》是八大晚年的代表作品之一,今藏于天津艺术博物馆。


打开2017最新版书艺公社APP


http://a.app.qq.com/o/simple.jsp?pkgname=com.appbyme.app20477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书艺公社 的精彩文章:

张瑞图 小楷《王无功答冯子华处土书》
黄道周 绢本行草《誓墓文》

TAG:书艺公社 |

您可能感興趣

艺术家的技法太厉害:这样的3D纹身让你分不清是刺青还是照片
抠鼻屎的艺术
水旱盆景——最美的盆景艺术表现形式
商业与艺术高度文明的宋朝,货币有哪些特点,哪些钱比较珍贵稀缺
组图:世界10大必看艺术杰作,《蒙娜丽莎的微笑》居榜首
乌克兰天才女艺术家艾琳人体油画作品,色彩浓郁、风格狂野
长毛猫在家热到睡厕所!铲屎官给它扎了个小辫子解暑!瞬间自带艺术家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