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陶金 喻曉:明堂式道教建築與明世宗的「神王」思維

陶金 喻曉:明堂式道教建築與明世宗的「神王」思維

陶金 喻曉:明堂式道教建築與明世宗的「神王」思維



[i]見於《明世宗實錄》,卷二六三,嘉靖二十一年六月。對「神王二道」這一概念,後文將有詳述。


[ii]胡厚宜:《殷卜辭中的上帝和王帝》(上),刊載《歷史研究》1959年第9期。


[iii]牟鍾鑒:《中國宗法性傳統宗教試探》,刊載《世界宗教研究》1990年第1期。

[iv]《詩·烝民》:「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v]《春秋繁露》卷十三,同類相動第十七。


[vi]沈聿之:《西周明堂建築起源考》,刊載《自然科學史研究》第14卷第4期1995,頁381~390.


[vii]《孝經》:昔者,周公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


[viii]劉致平:《西安西北郊古代建築遺址勘察初記》,刊載《文物參考資料》1957年第3期,頁5~12.


[ix]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魏洛陽故城南郊禮制建築遺址1962—1992年考古發掘報告》,文物出


版社,北京,2010.


[x]王銀田、曹臣明、韓生存:《山西大同市北魏平城明堂遺址1995年的發掘》,刊載《考古》2001年第3期,頁26~34.


[xi]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隊:《唐東都武則天明堂遺址發掘簡報》,刊載《考古》1988年第3期,頁227~230.


[xii]惠棟:《明堂大道錄》,商務印書館,長沙,1936.

[xiii]收入王國維:《觀堂集林》卷三,頁123,中華書局,北京,1961.


[xiv]巫鴻:《中國古代藝術與建築中的「紀念碑性」》,頁231~245,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2009.


[xv]吳羽:《唐宋道教與世俗禮儀互動研究》,頁73~77,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北京,2013;王欽若:《翊聖保德傳》卷上,收入《道藏》正一部,冊32,頁651~652,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上海,1988.


[xvi]《宋史》,卷104,志第七十五,禮七,頁2541,中華書局,北京,1977.


[xvii]《宋會要輯稿》,冊37,禮五十一,頁1547,中華書局,上海,1957


[xviii]相關研究參見陶金:《欽安遺珍—欽安殿藏宋徽宗玉簡與十二雷將神像畫》,刊載《紫禁城》,2015第5期,頁66~81.


[xix]《崇禎宮詞》注云:「內玉皇殿永樂時建。有旨撤像,內侍啟鑰而入,大聲陡發,震倒像前供桌,飛塵滿室,相顧駭愕,莫敢執奏。像重甚,不可動搖,遂用巨綆曳之下座。時內殿諸像並毀斥,蓋起於禮部尚書徐光啟之疏。光啟奉泰西氏之教,以闢佛老,而上聽之也。」轉引自車錫倫:《泰山「九蓮菩薩」和「智上菩薩」考》,《泰安教育學院學報·岱宗學刊》,1999年第2期。


[xx]《明憲宗實錄》,卷156,成化十二年八月乙酉。談遷《明榷》卷三十七,稱「造祭器、樂舞之具」,而非實錄中的「取」。


[xxi]黃仁宇:《萬曆十五年》,中華書局,2007年第1版,頁80。


[xxii]《明世宗實錄》,卷二百六十六。

[xxiii]張嫻、邵曉華、王濤:《中國小冰期氣候研究綜述》,《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5月刊。


[xxiv]采自張嫻、邵曉華、王濤:《中國小冰期其後研究綜述》,刊載《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5(4),頁319.


[xxv]法·雅克·勒高夫:《聖路易》,頁727,商務印書館,北京,2002.


[xxvi]《漢書》:翼奉傳。


[xxvii]左攀、賈勇:《孝文化視野下的嘉靖皇帝與大禮議探析》,運城學院學報,2014年第4期。


[xxviii]《明世宗實錄》,卷一,正德十六年四月。


[xxix]《(同治)鍾祥縣誌》、《(民國)鍾祥縣誌》,轉引自Richard G. Wang王崗:The Ming Prince and Daoism: Institutional Patronage of an Elite, pp. 149~150,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xxx]邵元節,字仲康,號雪崖,江西貴溪人,龍虎山上清宮道士,嘉靖三年(1524)入京,嘉靖五年(1526)封為「清微妙濟守靜修真凝玄衍范志默秉誠致一真人」,統領朝天、顯靈、靈濟三宮,總領道教。現藏國家圖書館的明內府司禮監刻本《賜號太和先生相贊》細緻刻畫了邵元節在宮廷內舉辦道場的場景。參見《明史·列傳一九五》,卷三〇七,邵元節條,頁7894,中華書局,1974.


[xxxi]陶仲文,一名典真,湖北黃岡人,初為鄉吏,曾受法於羅田萬玉山(名福敦)。參見《明史》卷三〇七,列傳第一九五,陶仲文條,頁7896,中華書局,1974. 李遠國:《神霄雷法》,頁119~120,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xxxii]《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五,佞幸列傳。

[xxxiii]對於世宗對於成祖的敬禮及仿效,參見Richard G. Wang王崗:「Qiyunshan as a Replica of Wudangshan and the Religious Landscape of the Ming Empire,」 Journal of Chinese Religions, 42.1 (2014): 42-45.


[xxxiv]田澍:《嘉靖革新的歷史定位》,《光明日報》,2006年11月20日。


[xxxv]《明太祖實錄》卷一一四,洪武十年八月,庚戌條。


[xxxvi]《明世宗實錄》,卷216,乙亥條。


[xxxvii]明·葛寅亮:《金陵玄觀志》,頁1,冶城山朝天宮條,南京出版社,2011年。


[xxxviii]《明太祖實錄》,卷一六三,洪武十七年七月:建朝天宮條。


[xxxix]《明太祖實錄》,卷二四三,洪武二十八年十一月,己未條:重建朝天宮成……凡正旦、聖節、冬至群臣習朝賀禮於其中。


[xl]佚名:《太常續考》,卷七,頁7下。《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xli]成祖北上,神樂觀三百名樂舞生道士與之同行,事見《太常續考》,卷七,頁8上。又根據大德顯靈宮住持周思德、東嶽廟住持禹貴黌等亦隨同成祖一同來京,故當時一同北上者,不只是神樂觀之道士。


[xlii]《明宣宗實錄》,卷九一,宣德七年六月上:命行在工部度地,建朝天宮於西直門內。

[xliii]《明太宗實錄》,卷一八六,永樂十五年三月,辛丑條:建洪恩靈濟宮於北京祀徐知證及其弟知諤。


[xliv]即上言之天將廟。


[xlv]《明史》卷三〇七,邵元節條:(邵元節)統轄朝天、顯靈、靈濟三宮,總領道教……。頁7894,中華書局,北京,1974.


[xlvi]葉郭立誠:《北平東嶽廟調查》,頁9,《民俗叢書:046》,東方文化書局復刊,台北,1971年。


[xlvii]凡三元日、五臘日、元旦、萬壽節、冬至、皇子降生、皇帝駕崩、皇親去世、祈晴、祈雨雪等情況下,都要在大高玄殿舉辦道場。


[xlviii]楊啟樵:《明清皇室與方術》,頁87,上海書店出版社,上海,2004.


[xlix]《明史》,卷一九二,列傳第八十,安磐條:…… 帝頻興齋醮,磐又抗言:…… 奈何甫及二年,遽襲舊轍。不齋則醮,月無虛日。頁5091,中華書局,北京,1974.又《明史》,卷二〇六,列傳第九十四,張逵條:嘉靖元年,授刑科給事中。疏言:陛下臨御之初,國是大定。今舉動漸乖,弊端旋復。齋醮繁興,爵賞無紀。頁5435,中華書局,北京,1974.


[l]《皇明恩命世錄》卷八,收入《道藏》之續編《萬曆續道藏》,冊29,頁165,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上海,1988.


[li]《宋史》,卷二一,本紀第二一,頁398:夏四月庚申,帝諷道籙院上章,冊己為教主道君皇帝,止於教門章疏內用。中華書局,北京,1977.


[lii]楊啟樵:《明清皇室與方術》,頁87,上海書店出版社,上海,2004.

[liii]《明史》,卷二〇九,列傳第九十七,高金條:…… 望削元節真人號,並奪得晟恩恤,庶異端辟正道昌。帝方欲受長生術,大怒,立下詔獄拷掠。終以其言直,釋之。頁5517,中華書局,北京,1974.


[liv]《明世宗實錄》,卷一三二,嘉靖十年十一月,癸酉條;卷一三四,嘉靖十一年正月,壬戌條。


[lv]楊啟樵:《明清皇室與方術》,頁87,上海書店出版社,上海,2004.


[lvi]高士奇:《金鰲退食筆記》,頁147,大光明殿條,北京古籍出版社,北京,1982.


[lvii]2012年永樂春拍,第651號拍品:明嘉靖御賜銀鎏金龍首丹匙,匙柄背楷書陰刻銘文「欽賜神霄保國弘烈宣教振法通真忠孝秉一真人」。雖然很難說這件物品是專門用於為世宗燒丹所用,但至少從側面證實了陶仲文精於燒煉丹藥的事實。


[lviii]《萬曆野獲編》,卷二,頁48,齋宮條:他如洪應雷壇,上有禱必至;如凝道雷軒,上晝日常御……。中華書局,北京,1959.按《明世宗實錄》中共記載有世宗在非傳統儒禮壇廟親禱雨雪的記錄十條,分別為嘉靖二十年三月壬子於西宮、二十六年三月己卯於宮中、三十七年十一月丙戌於洪應雷宮、三十八年三月戊戌於雷宮、三十八年十二月辛丑於內殿、三十九年七月己巳於宮中、三十九年十一月己卯於雷宮、四十年十二月壬申於凝道雷軒、四十三年三月己未於洪應雷宮、四十四年四月丙戌於洪應壇。這些記錄中所言的洪應雷宮與凝道雷軒皆位於西苑中。


[lix]《萬曆野獲編》,卷二,頁50,代祀條,中華書局,北京,1959.


[lx]《明世宗實錄》,卷二九二,嘉靖二十三年十一月,庚子條:「叛惡生擒,固義勇之徒奮刀,實鬼神默戮其魄,與流血千里者少差。且夏秋法雨消氛,故胡騎不得入而作奸……玄恩酬謝,禮不可無,別議秉一真人禮部尚書陶仲文加少師,余如舊」;卷二九二,嘉靖二十三年十一月,丙午條:「以擒獲逆賊王三等……今茲朕躬叩玄威神將効力,假手義勇故成擒耳,……朕主神人不敢自尊其命官告謝朝天等六宮廟」;卷三九〇,嘉靖三十一年十一月,庚申條:「上以逆鸞就戮,下詔稱:秉一真人陶仲文叩玄伐虜之功,命歲加祿米百石,仍廕其子世昌為國子生」;卷三九二,嘉靖二十三年十二月,壬申條:「以歲終修謝典於內殿 …… 傳諭百官曰:朕欽承天佑,崇事玄修,今歲眷護非常,感恩莫報,凡爾內外諸臣宜盡一體大義,勿欺勿慢」;卷五〇九,嘉靖四十一年五月,庚寅條:「…… 遼東飢疲之後有此克捷,乃數年所未見者,有功諸臣論賞宜重,上然之,仍以將吏用力歸功上玄。」


[lxi]《明世宗實錄》,卷二六三,嘉靖二十一年六月。


[lxii]而這一命題的最早來源是道家經典《莊子》的「天下」篇:是故內聖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發,天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

[lxiii]《皇明恩命世錄》卷八,收入《道藏》續編《萬曆續道藏》,冊29,頁165,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上海,1988.


[lxiv]劉若愚:《明宮史》,頁8:……曰象一宮,所供象一帝君,範金為之,高尺許,乃世廟玄修之御容也。北京古籍出版社,北京,1982.


[lxv]《明史》卷三〇七,列傳第一九五,陶仲文條,頁7896,中華書局,1974.


[lxvi]《明史》卷三〇七,列傳第一九五,陶仲文條,頁7896,中華書局,1974.


[lxvii]《明世宗實錄》,卷二二二,嘉靖十八年三月,丙戌條:以方士陶典真為「霄保國宣教高士」,命吏禮二部給誥印……。


[lxviii]《明世宗實錄》,卷二三六,嘉靖十九年四月:秉一真人陶典真奏建湖廣黃州府黃岡縣雷壇……。


[lxix]《藏外道書》,冊29,頁150,巴蜀書社,1994年。


[lxx]陶金:《大高玄殿的道場與道士—管窺明清北京宮廷的道教活動》,刊載《故宮學刊》2014年,頁190.


[lxxi]《先天雷晶隱書》,收入《道法會元》卷83,道藏第29冊,頁330b


[lxxii]陶金、張興發:《江南道教正一派的道法初探—兼談「斗姥奏告法」的形成》,收入《道教與星斗信仰》,頁503~505,齊魯書社,濟南,2014.

[lxxiii]《道法會元》卷六一,收入《道藏》正乙部,冊29,頁165,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上海,1988.


[lxxiv]李遠國:《神霄雷法—道教神霄派沿革與思想》,頁248,四川人民出版社,成都,2003.


[lxxv]Maggie C. K. Wan尹翠琪:「Building an Immortal Land: The Jiajing emperor s West Park,」 Asia Major 3rd series, 22.2 (2009): 84~ 85.


[lxxvi]《萬曆野獲編》,卷一,頁30~31,人主別號條:又嘉靖二十三年,內廷施藥於外,其葯有「凝道雷軒」之印,傳聞「雷軒」上道號也。中華書局,北京,1959.


[lxxvii]于敏中:《日下舊聞考》,冊2,頁664,大光明殿條,北京古籍出版社,北京,2001.


[lxxviii]參見腳註70.


[lxxix]《恭和御制吟二首》,收入夏言:《夏桂洲先生文集》卷六,頁40.


[lxxx]《元日恭紀瑞雪詩五首》之一,同上


[lxxxi]《元日恭紀瑞雪詩五首》之三,同上


[lxxxii]《明世宗實錄》,卷一八〇,嘉靖十四年十月,丙午條:上又以文祖建欽安殿祀真武之神,詔特增繚垣、作天一門,及大內左右諸宮並加修飭。至是皆告,上親制祝文,告列聖於內殿,仍具皮弁服祭真武之神於欽安殿。

[lxxxiii]最初的欽安殿可能只是單純的玄天上帝供奉場所,而並非舉行大規模宮廷齋醮的道場。明孝宗曾想在欽安殿外樹立齋醮所用的幡桿,因工部尚書認為「非祖宗舊制,且宮禁內不宜用此。」而作罷。嘉靖十四年,世宗在名義上將坤寧門從欽安殿北南移至今天的位置,使得欽安殿變成了後宮以外的區域,又將欽安殿以圍牆與外界隔離,從而使欽安殿成為後宮之外相對獨立的宗教活動區,為在其中舉行齋醮做了充足的準備。參見《明孝宗實錄》,卷一三九,弘治十一年七月,壬子條。王子林先生曾對此有過專門的論述,參見氏著《紫禁城原狀與原創》,上冊,頁174:,紫禁城出版社,北京,2007.


[lxxxiv]世宗早期於宮內的營建基本全係為其生父所建造的祠廟:嘉靖三年為興獻王建觀德殿於奉先殿西、四年建世廟於太廟東、六年移建觀德殿於奉先殿東,改名崇先殿、十四年建九廟、十五年建獻帝廟於太廟東南。參見孟凡人:《明代宮廷建築史》,頁138~139,紫禁城出版社,2010.


[lxxxv]朱契:《元大都宮殿圖考》、朱啟鈐:《元大都宮苑圖考》。


[lxxxvi]參見尹翠琪:《西苑洞天:嘉靖御用瓷器的道教紋飾》,收入《機暇明道— 懷海堂藏明代中晚期官窯瓷器》,頁43~44,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香港,2012.


[lxxxvii]米爾恰·伊利亞德:《神聖與世俗》,頁31,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年。


[lxxxviii]金明七真:《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卷一,置觀品四,收入《道藏》太平部,冊32,頁744~745,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上海,1988.


[lxxxix]王契真:《上清靈寶大法》卷三一,收入《道藏》正乙部,冊30,頁937,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上海,1988.


[xc]路時中:《無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收入《道藏》洞真部方法類,冊4,頁15,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上海,1988.


[xci]劉大彬:《茅山志》卷十七,樓觀部,收入《道藏》洞真部記傳類,冊5,頁624,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上海,1988.


[xcii]王契真:《上清靈寶大法》卷三一,收入《道藏》正乙部,冊30,頁940~941;金允中:《上清靈寶大法》卷一七,收入《道藏》正乙部,冊31,頁438;林靈真:《靈寶領教濟度金書》卷一,收入《道藏》洞玄部威儀類,冊7,頁2;路時中:《無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六,收入《道藏》洞真部方法類,冊4,頁117,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上海,1988.


[xciii]張元和:《青羊宮建置源流》,刊載《中國道教協會會刊》,1986年第19期,頁76~77.


[xciv]原青羊宮道士董至光轉述。


[xcv]張元和:《青羊宮建置源流》,刊載《中國道教協會會刊》,1986年第19期,頁76~77.


[xcvi]《道門定製》卷八,收入《道藏》正乙部,冊31,頁739,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上海,1988.


[xcvii]《大滌洞天記》卷上,收入《道藏》洞神部譜錄類,冊18,頁150,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上海,1988.


[xcviii]張澤洪:《論道教齋醮儀禮的祭壇》,刊載《中國道教》2001年第2期,頁16~22.


[xcix]《道門定製》卷八,收入《道藏》正乙部,冊31,頁739,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上海,1988.


[c]參見尹翠琪:《西苑洞天:嘉靖御用瓷器的道教紋飾》,收入《機暇明道— 懷海堂藏明代中晚期官窯瓷器》,頁43~44,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香港,2012.


[ci]《明世宗實錄》,卷一八〇,嘉靖十四年十月,丙午條:上又以文祖建欽安殿祀真武之神,詔特增繚垣、作天一門,及大內左右諸宮並加修飭。至是皆告,上親制祝文,告列聖於內殿,仍具皮弁服祭真武之神於欽安殿。


[cii]孫承澤:《春明夢余錄》卷六,「宮殿額名考」,頁55:萬春亭牌、千秋亭牌。已上兩亭,嘉靖十五年十二月初一添牌,北京古籍出版社,1992.


[ciii]根據前引考古發掘與復原,西安的西漢明堂、洛陽的武周明堂,皆為「亞」字形平面布局。


[civ]位於山西萬榮縣后土廟內,金天會十五年立,正麵線刻汾陰后土廟全貌圖,背後刻《歷朝立廟致祠實跡》文。參見傅熹年:《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建築群布局及建築設計方法研究》下冊,頁45,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北京,2001.


[cv]位於河南嵩山中嶽廟內,金承安五年立,正面刻中嶽廟全貌圖。參見傅熹年:《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建築群布局及建築設計方法研究》下冊,頁40,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北京,2001.


現藏於河南省登封縣中嶽廟。


[cvi]清代曾以萬春、千秋二亭供奉關帝等神。


[cvii]《明世宗實錄》,卷七六,嘉靖六年五月:上問輔臣曰:昨聞講《大學衍義》中論漢明帝三雍,解曰:一曰明堂、二曰靈台、三曰辟雍。朕觀歷代皆有明堂,未審我祖宗朝即明堂否也?


[cviii]《明世宗實錄》,卷二一六,嘉靖十七年九月,辛卯條:大享上帝於玄極寶殿,奉睿宗獻皇帝配。


[cix]《明世宗實錄》,卷一八〇,嘉靖十四年十月,丙午條:上又以文祖建欽安殿祀真武之神,詔特增繚垣、作天一門,及大內左右諸宮並加修飭。至是皆告,上親制祝文,告列聖於內殿,仍具皮弁服祭真武之神於欽安殿。


[cx]《明穆宗實錄》,卷二,隆慶元年正月上。


[cxi]劉若愚:《明宮史》,頁54:道經廠,演習元教諸品經懺。凡建醮做好事,亦於隆德、欽安等殿張掛幡榜,穿羽流服色。而雲璈清雅,儼若仙音。北京古籍出版社,北京,1982.


[cxii]劉若愚:《明宮史》,頁16:其雨幡竿插雲向南建者,隆德殿也。舊名立極寶殿,隆慶元年改今名,供安三清上帝諸尊神。萬曆四十四年冬被災,天啟七年三月修蓋,崇禎五年九月內將諸像移送朝天等宮安藏,六年四月十五日,更名中正殿。北京古籍出版社,北京,1982.


[cxiii]《明世宗實錄》,卷二二八,嘉靖十八年八月,甲申條:以恭制皇天王冊、祖考寶冊及祗建皇穹宇興工,躬奏告上帝於南郊泰神殿。


[cxiv]《明世宗實錄》,卷二三八,嘉靖十九年六月:上曰:各財用軍匠事宜俱依擬,惟西苑仁壽宮宜同欽定殿并力速成,余暫停止 …… 欽定殿工程重大,總督文武大臣宜遵炤皇穹宇日期督視。按欽定殿即大高玄殿,參見楊新成:《大高玄殿建築群變遷考》,刊載《故宮博物院院刊》2012年第2期,頁91. 又據《明世宗實錄》,卷二二八,嘉靖十八年八月,甲申條:以恭制皇天王冊、祖考寶冊及祗建皇穹宇興工躬奏告上帝於南郊。由此可推測大高玄殿之興工時期約同於此。


[cxv]《明世宗實錄》,卷二六〇,嘉靖二十一年四月,庚申條。


[cxvi]《萬曆野獲編》,卷二,頁48~49,齋宮條:他如洪應雷壇,上有禱必至;如凝道雷軒,上晝日常御……。中華書局,北京,1959.


[cxvii]張國楨:《大高玄殿》,轉引自楊新成:《大高玄殿建築群變遷考略》,刊載《故宮博物院院刊》,2012年,第二期,頁97.


[cxviii]由王世仁先生復原的大同北魏明堂與乾元閣的建築形制十分相似,參見王世仁:?


[cxix]參見陶金:《大高玄殿的道場與道士—管窺明清北京宮廷的道教活動》,刊載《故宮學刊》2014年,頁191.


[cxx]明代南、北二京的朝天宮皆以玉皇閣作為北端的後靠建築,全真道興起後亦將三清殿作為主殿,玉皇閣位居其後。


[cxxi]北京延慶縣玉皇閣、河南開封延慶觀玉皇閣、湖北荊州玄妙觀玉皇閣、貴州威寧縣玉皇閣、貴州鳳崗土溪鎮玉皇閣、雲南大理彌渡回龍寺玉皇閣、雲南大理天峰山玉皇閣等均為攢尖頂式建築,但因其並未具備圓頂的建築形式以及同時供奉玉皇與后土故不能稱之為道教化的明堂。


[cxxii]孫承澤:《春明夢余錄》卷六,「宮殿額名考」,頁88:五雷殿牌、左迎祥館、右集瑞館、太玄亭扁、問法所、臨漪亭牌、水雲榭牌。已上嘉靖二十一年五月二十一日添蓋。北京古籍出版社,1992.


[cxxiii]參見姜舜源:《中海萬善殿史跡考》,刊載《紫禁城》,1988第1期,頁2~5.


[cxxiv]高士奇:《金鰲退食筆記》,頁125,芭蕉園條,北京古籍出版社,北京,1982.


[cxxv]劉若愚:《明宮史》,頁12:大高玄殿前豎石牌,牌曰「宮眷人等至此俱下車馬」世宗尊崇玄教,敬恪如此。北京古籍出版社,北京,1982.


[cxxvi]單士元:《明北京宮苑圖考》,收入《單士元集》第一卷,頁49,紫禁城出版社,北京,2009.


[cxxvii]《明世宗實錄》,卷二七三,嘉靖二十二年四月,丙戌條:新作雷霆洪應殿成,建壇祀六日。


[cxxviii]《萬曆野獲編》,卷二,頁48,齋宮條,中華書局,北京,1959.


[cxxix]單士元:《明北京宮苑圖考》,收入《單士元集》第一卷,頁39,紫禁城出版社,北京,2009.


[cxxx]《萬曆野獲編》,卷二,頁48,齋宮條:他如洪應雷壇,上有禱必至;如凝道雷軒,上晝日常御……。中華書局,北京,1959.


[cxxxi]《明世宗實錄》,卷二六六,嘉靖二十一年九月,癸亥條:新作佑國康民雷殿……劉魁因奏:頃者營建泰享殿、大高玄殿等工尚未告成,今復有雷殿之役,財力無從措辦。宜且並工廟建,以寬民力。疏入,上怒其沮撓欺慢,命錦衣衛執而杖之,仍錮於詔獄。


[cxxxii]單士元:《明北京宮苑圖考》,收入《單士元集》第一卷,頁47,紫禁城出版社,北京,2009.


[cxxxiii]嘯風室、噓雪室、靈雨室、耀電室、靈安室,單士元:《明北京宮苑圖考》,收入《單士元集》第一卷,頁47,紫禁城出版社,北京,2009.


[cxxxiv]精馨堂、馭仙堂、輔國堂、演妙堂,單士元:《明北京宮苑圖考》,收入《單士元集》第一卷,頁47,紫禁城出版社,北京,2009.


[cxxxv]參見《呂氏春秋》


[cxxxvi]《道法會元》中刊載有雷壇圖式的道法有:卷五十六《上清玉府五雷大法玉樞靈文》、卷八六《先天雷景隱書》、卷一一三《帝令寶珠五雷祈禱大法》、卷一四七《洞玄玉樞雷霆大法》、卷一九八《神霄金火天丁大法》;依據這些文本中的道法內容(咒、符、罡、訣、氣法等),它們無一例外皆隸屬於大的神霄雷法系統之內。其餘的清微、酆岳法派祈禱雨暘的道法內容比重相對較少,更少雷壇圖式的記錄。


[cxxxvii]《道法會元》卷五六,收入《道藏》正乙部,冊29,頁144,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上海,1988.


[cxxxviii]《道法會元》卷一四七,收入《道藏》正乙部,冊29,頁765;《道法會元》卷五六,收入《道藏》正乙部,冊29,頁147;《道法會元》卷八六,收入《道藏》正乙部,冊29,頁357,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上海,1988.


[cxxxix]《明史》卷三〇七,列傳第一九五,陶仲文條,頁7896,中華書局,1974.


[cxl]《明世宗實錄》卷九七,嘉靖八年年正月:禮部覆該監議謂二月丁卯乃景命之月理當忌避;嘉靖三十二年閏三月,乙丑條:以大道殿新成,建景命吉典,停封九日;卷五一〇,嘉靖四十一年六月,乙卯條:諭禮部自今凡遇景命日前後停封事九日以為常諸臨期降諭不在此限。


[cxli]所謂本命日,即是與出生日天干、地支相同的日子,道教有再本命日修齋誦經祈福延生的傳統。《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云:本命之日,誦詠是經,魂神澄正,萬氣長存。不經苦惱,身有光明。三界侍衛,五帝司迎,萬神朝禮,名書上天,功滿德就,飛升上清。《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收入《道藏》洞真部本文類,冊1,頁3,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上海,1988.


[cxlii]轉引自單士元:《明北京宮苑圖考》,收入《單士元集》第一卷,頁239,紫禁城出版社,北京,2009.


[cxliii]《明世宗實錄》,卷二一三,嘉靖十七年六月,丙辰條。


[cxliv]位於後苑欽安殿外西南角,單檐八角攢尖頂,前出卷棚歇山抱廈。落成於嘉靖十五年(1536丙申),當與天一門、萬春亭、千秋亭同為一期工程。四神祠的八角攢尖頂雖然不能夠算嚴格意義上的明堂式建築,但其四神之數目與八角形的建築形式相呼應,亦屬於中心對稱式平面。參見孫承澤:《春明夢余錄》卷六,「宮殿額名考」,頁56,北京古籍出版社,1992.


[cxlv]即今北海團城承光殿,嘉靖三十一年(1552壬子)定名乾光,嘉靖三十三年(1554甲寅)「建醮於乾光殿景祝壇十日」。據劉若愚介紹,乾光殿的形製為一圓殿這可能與它所在的圓形團城有一形式上的呼應。參見孫承澤:《春明夢余錄》卷六,「宮殿額名考」,頁75,北京古籍出版社,1992.《明世宗實錄》,卷四一〇,嘉靖三十三年五月,甲子條。


[cxlvi]單士元:《明北京宮苑圖考》,收入《單士元集》第一卷,頁46,紫禁城出版社,北京,2009.


[cxlvii]單士元:《明北京宮苑圖考》,收入《單士元集》第一卷,頁57,紫禁城出版社,北京,200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學術研究 的精彩文章:

田海:《講故事:中國歷史上的巫術與替罪》出版
姜守誠:漢晉時期「十二辰配禽」說的方術化——基於出土文獻為背景的探討
吉岡義豐《白雲觀訪信錄》
王皓月《析經求真:陸修靜與靈寶經關係新探》
姜守誠《中國近世道教送瘟儀式研究》出版

TAG:道教學術研究 |

您可能感興趣

陶金海:養老產業市場巨大 醫養結合需「創新+規範」
金鑰匙設計師陶金,用作品告別生活的「苟且」塑造「詩跟遠方」!
《熊爸熊孩子》:你是那個一直默默忍受的陶金子嗎?
陶金爍:黃金多頭大幅的潰敗,下周空頭是否已經見底?
GIF-陶金解圍失誤,李帥補時救主+負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