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巨炮大合唱——塞瓦斯托波爾攻防戰

巨炮大合唱——塞瓦斯托波爾攻防戰

本身整個攻防戰要分為四個部分來講,第一次要塞攻防戰,第二次要塞攻防戰,刻赤第三次易手和克里木方面軍的崩潰,以及第三次要塞攻防戰。

由於篇幅比較長,只介紹整個戰役的站前態勢和最精彩的第三次要塞攻防戰。

在最後的攻勢前,曼施坦因手頭的兵力有第54軍,第30軍所屬的7個德軍步兵師,1個加強獨立步兵團(後來增加到4個),羅馬尼亞山地軍的兩個師(後來增加到3個

但是第22裝甲師在刻赤戰役後被調走了

德國陸軍總司令部最大限度的滿足了曼施坦因對於重炮的要求,調來了包

355毫米口徑的M1型重炮,2門被稱為「奧丁」和「托爾」的600毫米「卡爾」超重型自行迫擊炮,一門1940年製造的420 毫米的「剛瑪」巨炮

巨炮大合唱——塞瓦斯托波爾攻防戰

各種重炮和「普通炮」一共裝備了53個炮兵連(卡爾不在內)。

大炮之王—多拉巨炮

原來的那些重炮在1942年4月25日開刀前線的「多拉」巨炮面前都黯然失色了。原來以馬其諾防線為目標的巨炮在1942年3月剛剛完成最後的試射。其體積和威力空前絕後,口徑達到800毫米,炮長42.976米,高11.06米(相當於3層樓),重達1329噸,由於過於龐大,必須鋪設4條專用軌道才能行動。

為了把它運到前線,德軍先將它拆分裝進60節火車皮中。到前線後,又動用1500人,花了一個月的時間用龍門吊車來組裝它。裝備它的是第672列車炮營,炮火班大約有1420人(其中炮手500人)由一位少校具體指揮,此外還配有兩個警衛連和兩個高炮營,一共有4120人來伺候它,他們的總指揮是一位少將。

巨炮大合唱——塞瓦斯托波爾攻防戰

多拉的榴彈高7.8米,重達4.81噸,射程47公里。而混凝土破壞彈更是重達7.1噸,內部有200公斤炸藥,射程38公里。一般情況下,一小時只能發射三發。

巨炮大合唱——塞瓦斯托波爾攻防戰

除了這些超級怪物以外,德國人還準備了大量的150和105毫米的「普通火炮」。連同這些火炮一起裝備了205個炮兵和重型迫擊炮、火箭炮連(三個強擊火炮連不算在內)

儘管第22裝甲師被調走了,但是第300噴火坦克營配備給了曼施坦因。(該營與1941年9月15日組建,第二年2月9日擴建為三個連,四月派往東線,保守估計有70輛坦克)。這樣曼施坦因可調用的進攻兵力有20.4萬德軍以及羅馬尼亞軍。

巨炮大合唱——塞瓦斯托波爾攻防戰

另外,負責空中支援的是第8航空軍,飛機大約600架(300架轟炸機),其中有三個偵察機中隊。第8航空軍還將南方航空指揮部的大約150架飛機用以切斷蘇軍的海上補給線。

蘇軍的強化防線

在1到3月,又有46900人和上萬噸的物資運抵要塞區。現在塞瓦斯托波爾的蘇軍總共有10.6萬人,裝備38輛坦克,600門火炮和迫擊炮。指揮地面部隊的任然是彼得羅夫少將,由於為了節省彈藥,少將把所有的炮兵(水面艦艇的艦炮除外)都納入自己的親自指揮

現在部署在要塞的蘇軍飛機只剩下53架,可是在德軍600架作戰飛機的面前,蘇軍航空部隊卻是表現活躍,在1942年6月6日,海航第6殲擊機團的兩架戰鬥機甚至攻擊了曼施坦因本人。當時曼施坦因乘坐艦艇在塞瓦斯托波爾海岸巡視,而兩家蘇軍戰鬥機背對陽光發動了突襲,與其同行的德軍港口指揮官魏德爾上尉,曼施坦因自己的汽車司機陣亡,其他人撿回了一條性命。當天,曼施坦因就將指揮所搬到了塞瓦斯托波爾的正面一個位於岩石峽谷的小村莊。

「捕鱘」計劃

曼施坦因將此次進攻戰役命名為「捕鱘」,主攻方向仍然是要塞的北面,雖然這裡的工事最為堅固,但是地勢平坦,便於重武器的運用

北面和東北部進攻的是第54軍,軍長是漢森將軍。兵力包括第22、50、132步兵師,第213加強步兵團。得到115個炮兵連和兩個強擊火炮連得支援。「多拉」、「卡爾」和「剛瑪」都雲集於此。

巨炮大合唱——塞瓦斯托波爾攻防戰

進攻部隊動向示意圖

1942年6月2日凌晨6時到6時30分,大批第8航空軍的「斯圖卡」開始對要塞發動轟炸,首先攻擊的是城市北部的兵營,其次是要塞南部的油庫,在第一天的空襲中,723架次的德軍轟炸機又下了523噸的高爆炸彈,包括一發1700公斤和7發1400公斤的巨型炸彈。

巨炮大合唱——塞瓦斯托波爾攻防戰

巨炮的合唱開始了:

1300門德軍火炮開始轟鳴,為了精確射擊,在炮擊前先通過空軍偵察機和地面觀測,將蘇軍堅固陣地位置標出,然後用巨炮將它們逐個掀翻

1942年6月5日,「多拉」終於登場了,其最初的目標是岸防炮的陣地,在Fi-156聯絡機的校射下,「多拉」用了8發巨型炮彈摧毀了這些目標,當天晚些時候,又向「斯大林」堡壘發射了6發炮彈。在6月6日,它又用7發炮彈將「莫洛托夫」堡壘送上了天。接著「多拉又射擊了一個更為重要的目標:位於謝維爾亞灣「白色懸崖」天然岩石內的「庫貝拉」彈藥庫。「多拉」想這個彈藥庫發射了9發7噸重的混凝土破壞彈,最終穿透了岩石。

曼施坦因對此戰果非常滿意,他知道這意味著北部防線的彈藥供應斷絕。在5天的炮火準備中,54軍就發射了70萬發炮彈。而第8航空軍也共出動了2355架次,投下了1800噸的高爆炸彈和238000枚1.1公斤的小型燃燒彈。

在經過5天的狂轟濫炸之後,德軍在6月7日發動了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進攻。在這一天,第8航空軍瘋狂出動了1368架次,投下了1300噸的炸彈,「多拉」也發射了7發炮彈。但當德軍士兵發動衝鋒後,蘇軍的碉堡和塹壕內再次射出了子彈。

第8航空軍的司令官里希特霍芬在當天日記中寫到:這是極其令人失望的一天。在前五天的作戰中,德軍總共傷亡了10300人,主要是損失在北部地區。

塞瓦斯托波爾的頑強抵抗使斯大林大為滿意,在6月12日,他本人向要塞發出賀電:塞瓦斯托波爾人的忘我鬥爭史是整個紅軍和蘇聯人民的英雄主義榜樣。我相信英雄的塞瓦斯托波爾的保衛者會忠貞的完成自己對祖國的義務。斯大林。

6月11日,停歇了4天的「多拉」再度出馬,用5發炮彈摧毀了「西伯利亞」堡壘為了配合陸軍的進攻,第8航空軍也是瘋狂出動,6月8日,出動1200架次,6月9日,出動了1044架次,6月10日688架次,6月11日出動了1070架次。

在這種攻勢下,第54軍終於取得了進展,6月13日,第22步兵師的第16步兵團佔領了「斯大林」堡壘,攻佔這個堡壘不但有著重要的軍事意義,還有著巨大的心理意義

此後,在要塞北部進攻的第54軍把重點放在了「馬克西姆—高爾基1」炮台,這個炮台是極其堅固的戰略支撐點(參見我上文的資料),其裝備的雙聯裝305毫米口徑火炮是德軍炮兵陣地向前推進的巨大威脅,為了解決它,德軍都用了幾乎所有的巨炮。在地面,600毫米的「卡爾」將2200公斤的高爆炮彈將「高爾基1號」要塞厚達4000毫米的永久水泥裝甲板炸成了碎片,420毫米的「剛瑪」負責封鎖炮台周圍的道路,組織蘇軍支援該要塞。6月17日,巨炮之王「多拉」也出現了,向著堡壘發射了5發7噸重的炮彈,這是它在整個塞瓦斯托波爾發射的47發炮彈的最後5發(有一說是48發)

在空中,德軍俯衝轟炸機也撲向「高爾基1號」要塞。當天5時15分—5時30分,來自德軍第77俯衝轟炸機連隊第2大隊的27架JU-87想炮台投下巨型炸彈炸毀了最後一門305毫米火炮(另一門被德軍火炮直接命中被毀)。不過按照曼施坦因的說法,炮台的最後一門重炮是被德軍工兵炸毀的。

但是蘇軍仍然沒有屈服,在炮台上層被炸毀的情況下,在炮台下兩層的永備工事中,大約1000名蘇聯官兵任然在抵抗。直到6月21日,德軍213加強步兵團在希茲費德上校的率領下,終於佔領了「高爾基1號」要塞。在要塞內,德軍一共只抓住了40名負傷的蘇聯軍人。在西方的戰史中,這座炮台以德國人賦予它的名字「馬克西姆-高爾基1號」這個名字而著名,蘇聯戰史則更恰如其分地稱呼它為「塞瓦斯托波爾的布列斯特要塞」。

紅軍最後的抵抗

儘管在要塞的蘇軍引進陷入孤立的狀態,但是抵抗還在繼續,為了奪回北部的陣地,大量的蘇軍依託鐵路山洞阻滯德軍。同時,德軍第24步兵師在第54軍幾乎所有的炮火支援下,也攻佔了謝維爾亞灣的「北堡壘」。現在第54軍和塞瓦斯托波爾之間僅僅隔著一到海灣。在塞瓦斯托波爾的南端,德軍第30軍在6月22日攻佔了「上坡高地」,而在「薩蓬山」兩軍則展開了長達十天的惡戰,依託險峻的地勢。蘇軍從6月18日抵抗到了29日。

1941年6月28日黃昏到29日清晨,德軍54軍在海灣北部集結完畢,為了掩蓋渡河船隻的轟鳴聲,德軍的飛機不斷地發動空襲。

德軍的奇襲得到了成功,當天凌晨1時,德軍第22步兵師和第24步兵師的首批突擊隊已經渡到了對岸,並將絕壁高崖上的蘇軍陣地逐個摧毀。

同一天,第30軍也在第54軍炮兵的支援下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第28和第72步兵師隨即也發動進攻,最終奪佔了長達8公里的薩蓬山,接著又向著塞瓦斯托波爾城發動衝擊。德軍第28師沖入了成交的另一個舊戰場遺址—英軍墓地。當天,塞瓦斯托波爾火車站落入德軍手中。

在面對蘇聯人的英勇抵抗時,德國人也近乎瘋狂了。第8航空軍在在6月29日出動了創造戰役記錄的1329架次的龐大機群,在城市上空共投下了1218噸的炸彈。所剩不多的蘇軍戰鬥機進行了最後的抵抗,出動了22個架次,擊落德軍轟炸機一架。第二天,又有1218架次的德軍飛機投下了1192噸的炸彈。

要塞的陷落

巨炮大合唱——塞瓦斯托波爾攻防戰

在最後的戰鬥之前,蘇軍在要塞地區共有10.6萬人,戰鬥中,從海上運來了23500名補充人員,1.5萬噸的物資。同時,從海上運走了傷員25000人,另外,蘇軍用飛機撤出了2162人(包括傷員1542人)。由此推算,留在塞瓦斯托波爾的蘇軍大約有10.2萬人。

但是經過了二十多天的戰鬥,加上海上運輸的封鎖,兵力接近枯竭。到了6月30日終,經過清點後發現,有戰鬥力的蘇軍只剩下5500餘人了。為了挽救要塞的留守部隊,放棄要塞已經勢在必行了。布瓊尼元帥也向斯大林呈報了真實情況,斯大林也無奈接受了事實。1942年6月30日下午,紅軍總參謀長華西列夫斯基通知布瓊尼,已經批准撤退並實施救援計劃。

7月2日的夜晚(有一說是7月1日),防區司令奧克佳布里斯基海軍中將和副司令彼得羅夫以及其他將領,乘坐SHCH-209號和L-23號潛艇離開了要塞,對於保衛戰的實際指揮者彼得羅夫將軍來說,離開與之生死與共的部下,其心情也是極其沉重的。或許是因為這個原因,在關於彼得羅夫的小說傳紀《統帥》中,竟然完全迴避了整個塞瓦斯托波爾保衛戰,儘管這是彼得羅夫將軍軍事生涯中最輝煌的經歷。

而留下的第109步兵師的師長諾維科夫少將指揮了最後的戰鬥(和蘇聯空軍總司令諾維科夫不是一人)。

1942年7月1日,要塞陷落,希特勒本人給第11集團軍打來了賀電,並晉陞曼施坦因元帥軍銜,而參加此次戰役的德軍官兵將全部獲得克里木戰役紀念臂章。

要塞最後的指揮官諾維科夫少將被俘,只知道他死於1944年,或許是因為如此,他才被歷史不公正地打入冷宮

雖然戰役結束了,但是要塞內依然腥風血雨,為了報復要塞軍民的頑強抵抗,德軍屠殺了將近2/3的居民和戰俘,並將剩下的人全部去做了奴隸勞工,根據今年烏克蘭官方發表的資料,在德國佔領時期,共有250159名克里木平民被殺害。看來曼施坦因所謂的「不問政治」也是個謊言吧。

巨炮大合唱——塞瓦斯托波爾攻防戰

    保衛塞瓦斯托波爾獎章設立於1941年12月22日,授予那些參與塞瓦斯托波爾保衛戰的蘇聯紅軍、紅海軍、內務部隊和平民,共頒發了52540枚。

    從1941年11月5日到1942年7月4日,蘇聯軍民一共守衛了塞瓦斯托波爾250天。儘管面對法西斯德國的優勢兵力,但是蘇聯軍民一直守衛到彈盡糧絕。塞瓦斯托波爾陷落之後,一些蘇聯軍隊還隱藏在山區繼續對德軍進行游擊作戰。1945年5月1日,塞瓦斯托波爾被授予「英雄城市」稱號。

    巨炮大合唱——塞瓦斯托波爾攻防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裝甲兵器 的精彩文章:

    如何評價曼施坦因元帥
    離開非洲的日子—隆美爾1943—1944
    諾蘭德師的豹式坦克
    博克元帥的遺言,有沒有說曼施坦因救救德國吧
    德軍裝甲兵的巔峰—貝克重裝甲團

    TAG:裝甲兵器 |

    您可能感興趣

    德國的古斯塔夫巨炮 炮彈有人那麼大
    史上最大火炮:希特勒主張研製的「古斯塔夫巨炮」,厲害!
    德國古斯塔夫巨炮,史上最大的大炮,一炮可毀滅半個城市
    德國虎式坦克和蘇聯巨炮坦克的優劣對比
    希特勒和他的「多拉巨炮」
    二戰戰地記者拍攝:世界最大巨炮、長相古怪的巨型坦克
    與古斯塔夫巨炮同名的坦克殲擊車,總共僅建造一輛
    「俄羅斯海參崴大興土木修建愛國者公園」要塞巨炮之下「大秀各種軍事愛國活動」
    「新澤西號」戰列艦博物館 感受大艦巨炮的浪漫
    藏經閣:巨炮戰艦的絕唱 史上最大戰列艦大和號
    炮彈重兩噸,口徑六百德軍送盟軍末日巨炮:卡爾臼炮
    蘇聯巨炮威力驚人:一炮轟碎坦克的整塊裝甲
    非洲輪戰裝「巨炮」:竟能幹翻主戰坦克!
    大棒民族的巨炮崇拜症:韓國海軍部署亞洲最強大艦炮
    碧藍航線大艦巨炮的輓歌打撈船掉落什麼 大艦巨炮的輓歌攻略
    紅軍BR5型巨炮 攻克柏林的破拆利器
    俄羅斯的坦克巨炮只是大腳怪一樣的傳說?
    一門世界上體型最龐大的巨炮:德國的炮王「多拉火炮」
    敗家的下場:烏政府軍從博物館淘二戰巨炮和木車廂古董軍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