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篆刻入門:臨漢印到底臨不臨它的殘破?

篆刻入門:臨漢印到底臨不臨它的殘破?

「印宗秦漢」理論之下,初學篆刻大都以臨漢印做為入手點。臨漢印的目的大致如下:

1、學得漢印的純古氣息;

2、學習和掌握漢印印式以及漢印文字繆篆的字法;

3、通過臨習漢印練就純熟精準的刀法。

但馬上就會遇到一個原則性的問題,臨漢印的時候,漢印中的那些殘破到底臨還是不臨。

篆刻入門:臨漢印到底臨不臨它的殘破?

(相對較殘破的漢印「霸陵園丞」)

主張不臨漢印的殘破點的理論說:那些筆畫之外的殘破,或者與筆畫相交的殘破,其實是漢印經過了長時間的自然浸蝕所致,是歲月的痕迹,並不是漢人就是那樣刻的,要學真正的漢印,就學漢人當初刻的樣子,把那些殘破也臨在裡面完全是東施效顰,不可取。

但在我個人的實際學習過程中,卻主張:臨漢印時把印蛻中表現出來的殘破也同時臨習。臨成「畢肖原印」或「逼肖原印」,總之儘可能地接近原印。這樣做有如下的好處:

1、在臨的過程中,可以思考殘破形成的原因,為技法中的「做印」做經驗上的積累。

2、在臨的過程中,可以思考殘破之外印面文字的的本來面目,充分掌握漢印文字的特徵。

3、臨出精準的殘破,同樣有利於錘鍊精準的刀法。

一條一條地說:

一、在臨的過程中,可以思考殘破形成的原因,為技法中的「做印」做經驗上的積累。

所有的殘破並不是同一種原因造成的,有的殘破,可能是歲月積累下的金屬鏽蝕,銅金屬在自然界因為氧化的原因造成的鏽蝕。如:

篆刻入門:臨漢印到底臨不臨它的殘破?

(漢印中的小面積鏽蝕)

還有另外的擠壓、碰撞、磨損等都可能損失漢印原有的面貌,導致出現不同的印蛻痕迹。有臨印的過程中,可以思考這些殘破形成的原因,思考為什麼這樣殘破就顯得蒼古,而不是破碎。

篆刻入門:臨漢印到底臨不臨它的殘破?

(磨損、擠壓、碰撞會形成不同的殘破)

不管是鏽蝕殘還是擠壓碰撞殘,漢印的古樸氣息並不是從這些殘破傳遞出來的,關於這一點,很多前人都有判斷,比如篆刻天才趙之謙,他在「何傳洙印」的邊款里刻到:「漢銅印妙處不在斑駁而在渾厚,學渾厚則全恃腕力。石性脆,力所到處,應手輒落,愈拙愈古,看似平平無奇,而殊不易貌……」趙之謙認識很清楚:漢印之所以看著古樸,並不是因為它的斑駁破碎,而是字法、篆法上的古樸。不但如此,他還清楚地認識到,文人篆刻石料與漢印金屬銅的區別,石料用刀跟銅印金屬用刀之間的差別在實際的刻印過程中要分辨清楚並表現出來,並且這是實在是不容易的事。(見邊款)

篆刻入門:臨漢印到底臨不臨它的殘破?

(何傳洙印)

篆刻入門:臨漢印到底臨不臨它的殘破?

(邊款)

認識到「破碎並不是古樸」的人很多,比如金光先在《<復古印選>自序》中指責其他摹刻者時說:「而翻刻者每任意臨摹,或以破碎及露圭角為古,或拘板而無筆意,或有變章法失其原體者。往往不察音義而假借增損,字畫照應不明,匡畫無規,殊昧字法、章法、刀法之旨。於是前輩精意,漸遠而漸湮矣。」顯然,他很清醒,他痛心其他摹刻者錯誤的做法,他認為破碎和露圭角決不是古樸,這跟趙之謙的認識是一致的。

由上可知,破碎斑駁決不是漢印古樸的本質,我們臨這些破碎斑駁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更了通過這些感知古樸的氣息,而是為了通過臨刻這些殘破斑駁了解漢印殘破斑駁不同的形成原因,領悟到在刻印時哪些地方可以殘破、應當破、應當破,這對於我們在之前技法部分提到的「做印」一節,很有幫助。

關於做印如何做,如何從漢印里汲取經驗,前人也有研究,比如徐上達在《印法參同.喻言類》里說的:「如銅章,須求所以入精純;玉章,須求所以出溫栗。銅角宜求圓,玉角宜求方,銅面須求突,玉面須求平,蓋銅有刓而玉終厲也。至於經土爛銅,須得朽壞之理,朱文爛畫,白文爛地,要審何處易爛則爛之,筆畫相聚處,物理易相侵損處,乃然。若玉,則可損可磨,必不腐敗矣。」對於不同材料的印章,在做印時採用何種方案做印,都需要參照事物的基本原理來考慮。

也就是說,不管如何做印,都需要從不同材料的基本材料因素出發去考慮殘破,而可供參照的樣本,最好的莫過於存在於漢印印蛻上的這些殘破,臨漢印者,把殘破一節也同時學起來,對於創作中的做印一節,很有價值 。

二、在臨印過程中,可以思考殘破之外印面文字的的本來面目,充分掌握漢印文字的特徵。

漢印印蛻中存在的殘破痕迹,必然會影響到漢印本來面目中繆篆文字的特徵,在我們認真細緻地臨刻這些殘破時,充分考慮漢印文字繆篆的本來樣子,考慮在沒有經過殘破的漢印印面上,光潔的繆篆線條筆畫本身,這樣才可以充分領略到漢印文字本來的醇古氣息,光潔的漢印面目,兩千年後的我們已經無法看到,認真思考每一個殘破痕迹的由來原因,才會真正把漢印的高古氣息學到手,而不只是領略些工匠的刀法。篆刻入門:臨漢印到底臨不臨它的殘破?

(別部司馬一方)

篆刻入門:臨漢印到底臨不臨它的殘破?

(「別部司馬」一方)

篆刻入門:臨漢印到底臨不臨它的殘破?

(「別部司馬」一方)

顯然,不同的印面殘破,出來的印蛻效果自然是不一樣的。而理解這些印蛻中的殘破,勢必能更好的理解漢印文字的渾厚古樸氣息。

三、臨出精準的殘破,同樣有利於錘鍊精準的刀法。

再有一條,臨漢印除了通過了解篆法、字法、章法外,當然也必將對初學者練就精準的刀法有幫助,殘破的各種面目天然渾成,要把這些殘破清晰準確地臨摹出來,也是比較困難的一件事,這需要比刻制筆畫更精準的刀法,這當然也可以用其他方法練習,但通過對殘破的精準描摹來實現是一舉多得的事情,對初學者來說事半功倍,何樂不為。

篆刻入門:臨漢印到底臨不臨它的殘破?

(軍司馬印)

篆刻入門:臨漢印到底臨不臨它的殘破?

(康陵園印)

各種殘破形成的原因各不相同,臨刻這些殘破,還同時可以練習精準細微的觀察力,這對於臨寫印稿和後期創作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臨印理解清楚殘破,更有利於理解漢印端莊、平正、安靜、古樸的雅靜氣息,才真正有利於臨出漢印最醇正的面貌,對於初學者後期創作也多有裨益。

(【老李刻堂】之125,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藝錄 的精彩文章:

篆刻人物:篆刻史上第一位集大成者
從《曹娥碑》到曹操以及王羲之的那些事兒
雍正皇帝:萌萌噠的段子手寫得一手好字

TAG:談藝錄 |

您可能感興趣

篆刻入門:臨漢印臨個啥?
篆刻入門心得:初臨漢印
篆刻學習:臨漢印,跟趙之謙學點啥?
跟著趙之謙臨漢印,其實就是「渾厚」的氣息
林散之臨漢隸,這字真帶勁兒
篆刻思考:向大神學習臨漢印吧,漢印是吳讓之、錢松、趙之謙的精神交匯點
大師臨帖|何紹基隸書《臨漢碑真跡》選
龔望臨漢《小黃門譙敏碑》
來楚生臨漢隸禮器碑正碑陰 書法欣賞
書畫名家 王伯眾:通臨漢碑、主攻隸書,筆勢渾厚、意態高古
錢泳《縮臨漢碑冊》賞析
林散之隸書臨本《乙瑛碑》學臨漢碑範本
清楊見山隸書欣賞:《臨漢西狹頌》
何紹基隸書《何子貞臨漢碑真跡》選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