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叱詫風雲的歷代雲南王

叱詫風雲的歷代雲南王

原創 西行

雲南王:中國古代封爵之一,各朝各代均有人受此封號,有時也把主政雲南之人稱作「雲南王」。獲得雲南王稱號的人在雲南史上很多,但創造了雲南歷史的代表人物卻不多:孟獲、皮羅閣、段思平、吳三桂、蔡鍔、唐繼堯、龍雲、盧漢。

孟獲是名氣最大的雲南統治者

孟獲是中國三國時期南中地區少數民族的首領,公元225年起兵反叛蜀漢,被諸葛亮率領大軍七擒七縱後降服,此後不再叛亂。《三國志》本傳中未記載孟獲事迹,史書《漢晉春秋》和《襄陽記》有記載;小說《三國演義》講述了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

據《漢晉春秋》有載,蜀先主劉備死亡前後,孟獲(彝族)追隨益州郡大姓雍闓起兵反蜀漢,並誘煽夷人同叛。蜀丞相諸葛亮到南中親征,百戰百捷。聞知有一個名叫孟獲的人,向來被本地的夷人和漢人所敬仰,於是發兵攻打孟獲並在盤東擒獲了他。諸葛亮採納了參軍馬謖的建議,赦免了孟獲來換取蜀國南方的民心。後來南中平定,孟獲隨諸葛亮回到成都,擔任御史中丞。此後直到諸葛亮死前,蜀國南方都沒有人敢再次叛亂。

皮羅閣第一次獲得雲南王封號

雲南王,名皮羅閣(公元697~748年),又名魁樂覺。太宗盛邏皮子,於公元728年繼位。在位20年。皮羅閣精明強幹,於盛邏皮在世時,就被封為台登郡王,參與政事。襲位後,推進了和唐朝的友好關係。公元738年,被唐玄宗封為越國公,賜名歸義。經唐玄宗允准,他又統一了南詔,唐玄宗進封他為雲南王。雲南之名自此而來。

公元739年,皮羅閣遷都大和城(一作太和城,在今雲南省大理縣太和村西)。公元745年,皮羅閣去朝見唐玄宗,受到了唐玄宗的隆重接待,賞賜給他許多財帛。公元748年,皮羅閣病死。皮羅閣史稱雲南王,又稱南詔王。

皮邏閣是南詔歷史上最重要的一位國王。在他繼承王位之前,蒙舍詔只是「六詔」之一,經過他的經營與拓展,蒙舍詔統一洱海地區,進兵爨地,并吞滇池地區,把蒙舍詔發展為「南國大詔」,使「南詔」之名由一詔而為洱海地區之統稱,繼而將南詔發展為統治整個雲南及其周邊廣闊區域的西南地方政權。

段思平建立大理國

段思平(893年—944年),即大理太祖,白族,大理喜瞼(今喜洲)人,一說為劍川永旁人,大理國的締造者、開國皇帝。

段思平家族世代為南詔武將,父段保隆為南詔布燮。後晉天福二年(937年),任通海節度使,因受大義寧國主楊干貞迫害,為了徹底擺脫險境,推翻楊干貞的統治,段思平遂以「減爾稅糧半,寬爾徭役三載」為號召,獲得廣大奴隸、農奴的響應,又以「赦徭役」為條件,取得滇東三十七部的支持。937年,段思平領導的大規模的起義爆發了。經過周密的組織和計劃,最後各路大軍攻破太和城,滅大義寧國,建大理國,定都陽苴咩城(今大理城),建年號文德。

段思平建立大理之後,還對南詔統治時期遺留下來的階級關係和民族關係都進行了調整。大理政權終於穩固下來。在建立封建制度,安定社會秩序的基礎上,段思平開始勵精圖治,發展生產。他提出:「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命刀槍入庫,馬放南山,興修水利,開墾農田,推廣鐵制農具和漢族的先進耕作技術。同時還鼓勵發展畜牧業和手工業生產,使大理國的社會經濟在短期內得到了迅速的恢復和發展,「百姓富裕」,生活安定。

蒙古人建立雲南行省

1253年,忽必烈派蒙古軍隊統一大理國,並多次派軍深入緬甸中部北部西部東部,1276年建立雲南行省,出現雲南省之名,管轄範圍包括現在的雲南省,貴州省西部,緬甸北部東部中部地區,以及寮國與越南的少數地區,元朝中期後管理雲南省的元朝宗室梁王大力開拓,雲南省管轄範圍包括以上範圍還擴大到泰國北部,是歷史上最大的雲南。

元庭平定雲南,建立19個萬戶府,下設千戶、百戶,實行蒙古貴族的軍事統治,為後來建立雲南行省奠定了基礎。1280年忽必烈調其子納速剌丁為雲南行中書省右丞。 1284年納速剌丁升任平章政事後,進一步集中行省軍政權力,完善行政、軍事和司法,同時「開雲南驛路」「馳道路之禁,通民往來」,實行軍民屯田,發展經濟文化,是為雲南全省驛傳系統完備和雲南驛現存驛站之始,而雲南驛地處緬甸和中國內地交通要衝,成為了一個較大規模的驛站,派駐有蒙古和色目軍隊保護。至此,「雲南」正式成為我國中央直轄、行省一級的行政區劃名稱和地理名詞,歷經元明清三朝,直到今天,元朝管理雲南為後世的管理雲南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黔國公沐英

黔國公是明朝鎮守雲南的封爵。第一任是沐英。沐英率所部於洪武十五年進入昆明後,派東川侯曹震、宣德侯金朝興分道進取臨安路。通海是明軍進取臨安必經之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明軍進入通海。 明朝建立後,沐英留滇鎮守,大興屯田,卒於任上。洪武十年(1377)被封為「西平侯」; 因平定雲南有功, 留守開發西南邊陲,死後追封「黔寧王」, 子孫世代鎮守雲南,承襲黔國公的爵位。

衝天一怒為紅顏的吳三桂

吳三桂(1612年—1678年),字長伯,一字月所,明朝遼東人,祖籍江南高郵(今江蘇高郵),錦州總兵吳襄之子,祖大壽外甥。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軍事人物。明崇禎時為遼東總兵,封平西伯,鎮守山海關。崇禎皇帝登基,開武科取士,吳三桂奪得武科舉人。不久,吳三桂又以父蔭為都督指揮。

崇禎十七年(1644年)降清,在山海關大戰中大敗李自成,封平西王。順治十六年(1649年),吳三桂鎮守雲南,引兵入緬甸,迫緬甸王交出南明永曆帝。康熙元年(1662年),吳三桂殺南明永曆帝於昆明。同年,晉封為平西親王,與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廣東平南王尚可喜並稱三藩。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吳三桂自稱周王、總統天下水陸大元帥、興明討虜大將軍,發布檄文,史稱「三藩之亂」。

康熙十七年(1678年),吳三桂在衡州(今衡陽市)登基為皇帝,國號大周,建都衡陽。建元昭武,同年秋在衡陽病逝。追謚為開天達道同仁極運通文神武高皇帝。其孫吳世璠支撐了三年之後被清軍攻破昆明,三藩之亂遂告結束。

民國風雲人物蔡鍔

蔡鍔(1882年-1916),原名艮寅,字松坡,漢族,湖南寶慶(即今邵陽市洞口縣)人,是中華民國初年的傑出軍事領袖。蔡鍔一生中,做了兩件大事:一件是辛亥革命時期在雲南領導了推翻清朝統治的新軍起義;另一件是四年後積极參加了反對袁世凱稱帝、維護民主共和國政體的護國軍起義。其遺著被編為《蔡松坡集》。

蔡鍔與小鳳仙

蔡鍔在一生中,注意辨別政治風雲,順應歷史潮流,投身革命運動;在軍事理論和戰爭實踐方面都作出了較突出的貢獻。特別是在護國戰爭中,他抱病參戰,指揮劣勢軍隊頂住了優勢敵人的進攻,逼迫敵軍停戰議和,表現了他堅定不移、臨危不懼的精神和為國為民戰鬥到底的英雄氣概。

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為民國大總統,1916年7月6日任命蔡鍔為四川督軍兼省長。但是,這時蔡鍔的病情惡化,他草草處理了川省善後事宜,即於9月東渡日本治喉癌。1916年11月8日上午,終因醫治無效,病逝於日本福岡,年僅34歲。蔡鍔在遺囑中寫道:「我統率滇之護國軍第一軍在川戰陣亡及出力人員,懇飭羅佩金等核實呈請恤獎,以昭公允;鍔以短命,未能儘力為民國,應為薄葬。」

1917年4月12日,蔡鍔魂歸故里,北洋政府在長沙嶽麓山為他舉行國葬,蔡鍔也成為民國歷史上的「國葬第一人」。

滇軍創始人唐繼堯

唐繼堯(1883—1927年),又名榮昌,字蓂賡,漢族,雲南會澤人。滇軍創始人與領導者,雲南滇系軍閥的主要領導者。1883年8月14日出生。就讀東京振武學校,然後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後升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深造。

唐繼堯參加過重九起義,昆明起義。在鎮壓二次革命時,攻打四川熊克武率領軍隊。在護國戰爭中,與蔡鍔聯合宣布雲南獨立,自任中華民國護國軍總司令,護國戰爭結束後,任雲南督軍兼省長。護法運動中被推為護法軍總裁之一,並任滇川黔鄂豫陝湘閩八省靖國聯軍總司令。

1913年開始在雲南執政,唐繼堯在近14年的執政期中,興辦教育、籌辦市政、發展實業做了若干件利民興滇的大事,為雲南的近代化事業有很大的促進作用。1927年失去雲南政權,同年5月23日病死於昆明,終年四十四歲。1935年,國民政府感念唐護國之功,明令褒揚,於1936年改公葬為國葬,補行國葬儀式。在中國近代史上是一位頗受爭議的人物。

主政雲南最久的雲南王龍雲

龍雲(1884年—1962年),字志舟,原名登雲,雲南省昭通市昭陽區炎山鄉人。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國民黨滇軍高級將領,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雲南省國民政府主席,雲南陸軍講武堂校長。彝族人,彝名納吉烏薩。

龍雲和蔣介石

龍雲早年參加過反清鬥爭,1911年加入滇軍,1914年於雲南陸軍講武學堂第四期騎兵科畢業後,入雲南都督唐繼堯部,為唐所賞識,被唐繼堯從下級軍官逐步提拔為侍衛隊長,1921年秋響應孫中山討桂,進兵廣西討伐陸榮廷,被任為梯團長。1922年升為第五軍軍長兼滇中鎮守使,1926年改任昆明鎮守使。1927年龍雲與胡若愚等策動「二·六政變」迫使唐繼堯下台,投向廣州國民政府,任國民革命軍第三十八軍軍長,之後在與胡若愚爭奪雲南統治權的鬥爭中獲勝,1928年被蔣介石任命為雲南省主席兼國民革命軍第十三路軍總指揮等職。1929年秋統一雲南。抗日戰爭時期,任第一集團軍總司令,軍事委員長,昆明行營主任兼陸軍副總司令。至1945年,共主政雲南18年之久,被稱為「雲南王」。

民國第四代「雲南王」盧漢

盧漢(1895年—1974年)原名邦漢,字永衡,雲南昭通人,彝族,著名抗日愛國將領。畢業於雲南陸軍講武堂第4期步兵科。龍雲的表弟,為龍雲手下的重要人物。辛亥革命後隨龍雲加入滇軍,二人受到唐繼堯的重用。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1949年12月9日在昆明率部起義,和平解放雲南,1955年被授予一級解放勳章。

抗日戰爭時期任第60軍軍長,參加台兒庄戰役。武漢保衛戰任第1集團軍總司令,為抗戰勝利作出巨大貢獻。1945年入越南接受日軍投降。盧漢的一生主要有兩大功績:抗日、起義。正如毛澤東慰勉他的話說:「你在雲南起義,為人民立了大功。你抗了日,又起了義,你就是黃花晚節香。」

如果喜歡,可以加入西行越野車部落,關注西行公眾號(xixingjilu),跟有共同興趣和價值觀的西行夥伴一起交流,一起旅行!

秦巴美好江山,與您攜手共創美好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曾叱詫風雲,紅遍大江南北的鳥叔,今卻淪落到如此地步!
曾經叱詫風雲的錦衣衛,為何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不見蹤影
她是中國的一位奇女子,兩任丈夫都曾此詫風雲,梅蘭芳與杜月笙
孫中山先生的三大保鏢,後來都是叱詫風雲的英雄,其中一位是抗日第一戰神
太平天國史上叱詫風雲的人物,卻是唯利是圖的小人、三姓家奴
當初叱詫風雲的香港古惑仔們,如今現狀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