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嫁不出去是我不想嫁!
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發展到今天,已經有好多的觀點被越來越多的現代人所摒棄了。一直以來被眾多的中國家長掛在嘴邊的「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也變成了好多男大不婚女大也不嫁。
中國的父母可謂是這個世界上做的最為稱職的父母了。從孩子出生那刻起就把自己這一輩子的希望寄托在這個幼苗身上了,可以說以後的人生基本上就是在為這個孩子在奮鬥,養育成人之後還要操心其終身大事,不親手把孩子的婚事辦了,總感覺自己人生中的一件大任務沒有完成一樣,所以這就為啥是中國父母對待孩子「成家立業」這個實情上相比西方的父母更為操心了。因為給予太多寄託,總是認為孩子結婚了才算是一切穩定下來,自己也就省心了,是兒子可以少操心了因為有媳婦管了,是女兒也少擔心點了因為有女婿照顧了;就感覺自己也終於可以安心的等待抱孫子,頤養天年了。
可是正是父母這種心理,一種比兒女本身還焦慮的心理,才會出現那麼多父母代替兒子、女兒來相親的。想想這都是什麼年代了,相親也要父母來代替?是孩子真的忙的沒有時間了嗎?還是更多的孩子其實是在排斥找對象這個事實?
今天看老徐宣傳新電影時說,我不需要結婚帶給我安全感,我有吃有喝拍電影也是為了讓自己高興,我也不需要讓一紙婚書讓自己變得有安全感。老徐的話雖然是建立在她的經濟基礎、個人名氣上來說的,但是也代表了一些當下女孩的心聲。既然一個人不結婚也可以活的很好,而且還少了婚後倆個家庭相處帶來的種種矛盾(比如最常見的婆媳矛盾),所以有些女孩就不想考慮結婚生孩子。既然一個人也可以活的很瀟洒,那麼結婚不結婚又會有什麼區別呢,或者我晚幾年再結婚又能怎麼樣呢?
結婚後,要帶孩子,會缺席多少聚會?要帶孩子,會減少多少次逛街?要帶孩子會幹多少家務?要帶孩子,甚至連工作都丟了……
這些的影響力帶給那些還沒有完全做好心理準備要接受的女孩來說,這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沒有這個過程就草草結婚或者生子,那是要付出慘痛代價的。所以我希望每一個還沒有出嫁的那孩子都不要有恨嫁的心理,也希望每一個還沒出嫁的女孩的父母也不要給孩子帶去太大的心理負擔。


※是蔣欣不想急著把自己嫁出去嗎?不不不,是她這樣子根本嫁不出去
※我是賣菜的又怎樣,你做老師有啥了不起,不跟你,我嫁不出去了?
※我媽:你別是嫁不出去了吧
※她們雖然很美都是嫁不出去
※我不挑剔 為什麼一樣嫁不出去
※你憑什麼說我嫁不出去
※我有很多套房,可我還是嫁不出去
※如果嫁不出去讓你們覺得恥辱,那好,我走遠點
※印度出美女,但是她們沒有嫁妝還是嫁不出去
※你很好,為什麼嫁不出去?
※我這樣的姑娘是真嫁不出去了
※嫁不出去丟不丟臉我不知道,誰和傻逼睡一個床誰自己知道
※你這樣的姑娘是真嫁不出去了
※有個名聲不好的媽,本以為嫁不出去,沒想到竟然嫁給了他
※我媽說我這輩子嫁不出去了
※姐姐,你是怕自己嫁不出去嗎?有人願意娶你了!
※你這樣的姑娘,活該你嫁不出去
※一塊胎記,讓我嫁不出去
※蔣欣雙眼直爆,嫁不出去的藝昕:嫁不出去就不嫁,我要當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