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短小精悍,眼光獨具——名家讀史筆記

短小精悍,眼光獨具——名家讀史筆記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要學的東西太多了。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一套適合當今


「快節奏,慢讀書」

「淺閱讀,深思考「都市文化生活的書


——「名家讀史筆記」叢書

短小精悍,眼光獨具——名家讀史筆記


歷史學家、叢書主編楊天石在叢書序中說到:「我們的記憶力都有限,誰記得下,背得住那動輒萬字的大文、長文!縱觀中國文化史,能夠流傳千古、傳誦不衰,刻入民族記憶的名文似乎都是小文,篇幅雖短,卻小中見大,精光獨具。」


「名家讀史筆記」系列的三本書亦是如此,以小文,見大義。細閱讀此書花不了多少時間,卻可以充分享受讀書的樂趣。

短小精悍,眼光獨具——名家讀史筆記



「名家讀史筆記」系列包括邵燕祥《閉門日札》、陳丹晨《風雨微塵》王學泰《寫在歷史的邊上》三本書,每本書中所收錄的文章篇幅不大,但都饒有趣味,並且在此之餘隱含三位當代文壇知名學者對歷史與今天的思考。

短小精悍,眼光獨具——名家讀史筆記



邵燕祥:閉門日札,是為了詩意地棲居

短小精悍,眼光獨具——名家讀史筆記


《閉門日札》是著名詩人邵燕祥先生的讀史小文,輯錄了邵燕祥先生閉門讀史、秉燭夜思的文章,文史底蘊深厚。全書共144篇小文,或用詩歌吟誦時代、譜寫滄桑,或用匕首解剖自己、審視歷史。文筆優美,隨意翻閱便可獲取大量文史知識、增長見識,並愉悅精神世界、滋養心靈。


在「世紀之思」一文中邵燕祥寫到,人類還遠未脫盡野蠻和蒙昧狀態,儘管自詡已臻兩千年、三千年以至五千年的文明。不要只看到從家用電器到宇航飛行器的發展;把眼光放開去,有多少場景,流血與不流血的人際關係中,不僅殘存著幾千年前的遺風,而且甚至尤有過之!

短小精悍,眼光獨具——名家讀史筆記


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動了社會的發展,社會的發展總的說來趨向進步,但並不是發展的每一步都意味著進步。社會進步中也不免掩蓋著、夾雜著負效應,何況有時還有明顯的倒退。因此,更不要以為,在不遠的將來,比如下個世紀一來,就會達到理想之境了。以為遠大的理想遙遙無期,不及身見,便消極失望的,固然未必算真有什麼理想;以為理想距此一箭之遙,只需跑步過「金橋」便是,從而起勁的,也只是受了虛妄的鼓舞,並非真有什麼理想為精神支柱。


不懂得歷史,就不可能有科學的理想。因為歷史記錄過去,也預示將來。

短小精悍,眼光獨具——名家讀史筆記



陳丹晨:人生如寄,個人自有悲歡,不過是風雨中的黃葉微塵而已


《風雨微塵》本書是著名文化學者陳丹晨先生的讀史小文。書中,陳丹晨先生懷念故人,追憶往事,留存了歷經多年滄桑的歷史風雲碎片。全書共59篇小文。每篇小文可讀性強,沒有意識形態或學術圈子的概念束縛,適合隨時隨地快速閱讀,容易獲取文史知識、增廣見聞。文筆優美,感情真摯,讀之可以滋養心靈,獲得精神上的享受。


在《「『出逃』與人生」》一文中陳丹晨是這樣說的,人在旅途無論何種年齡,也無論主動還是被迫,不如意事常二三,總是要孜孜矻矻地一路走去;即使遇到種種困頓曲折也在所難免。

短小精悍,眼光獨具——名家讀史筆記



就像金宏達書中描寫的,他游峨眉山,不到金頂心有不甘;科技發達已給人省心省力,有纜車就無需揮汗攀登,但總還有一段石階要走,仍需不時自勵和發力。殊不知這時已丟失了多少攀登的情趣和目不暇接的美景。


人們就這樣,既不肯放棄登上金頂拜佛極目看世界的機會,又在絕壁千仞前的捨身崖上不寒而慄,趕緊回頭抽身早,長嘆,自娛,「出逃」,都是絕招!

短小精悍,眼光獨具——名家讀史筆記



王學泰:只有深入心靈的讀書,才能化為人生的實踐,支配人的一生


《寫在歷史的邊上》是著名文化學者王學泰的讀史小文。王學泰潛心研究歷史幾十年,以深厚的文化底蘊審視歷史現象、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筆下生風,兼有文化的深度和歷史的縱深感。全書共46篇小文,篇幅短小,涉及風俗、制度、史書等方方面面。小文可讀性強,沒有意識形態或學術圈子的概念束縛,適合隨時隨地快速閱讀,容易獲取文史知識、增廣見聞並得到精神上的享受。

短小精悍,眼光獨具——名家讀史筆記



在「君子之德,常存敬畏」中作者寫到,古人不僅相信文化的崇高和永恆,而且把它視作民族凝聚紐帶。世界大多數地方是依靠種族或宗教的認同作為民族凝聚紐帶的,而我們則主要靠文化。所謂「《春秋》之法,中國而夷禮則夷之,夷而中國則中國之」,就是說按照《春秋》大義:哪怕你是「夷」人,一旦採用「中國(中原王朝)之禮」,就按國人對待;如果你是「中國」人,用了「夷禮」,則按照「夷人」對待。可見是否進入中國文化成為判別人群歸屬的決定因素。在儒家看來「禮」是文化的核心。……

短小精悍,眼光獨具——名家讀史筆記



朱熹在《中庸注》中說「君子之心,常存敬畏」。他指的是上面所說永恆不變、天人合一的道或文化,正是這種兢兢業業的態度,「道統」延續了兩千多年。現在我們努力建設公民社會、法治社會,這也包含著文化重建。對「道」「文化」的理解和定位,我們自然會與朱子有很大差別,但文化重建不能完全脫離本土資源也是不爭的事實,特別是傳統的文人士大夫那種質樸的精神、敬畏的態度是我們重建文化,進而形成文化自覺過程中必不可少的。

短小精悍,眼光獨具——名家讀史筆記



這套名家讀史筆記,至少蘊含三層意思。


一是名家作者,由楊天石主編,邵燕祥、陳丹晨、王學泰等人寫作;


二是借史論今,或說三位作者即是歷史的見證者,筆下留存了歷經多年滄桑的歷史風雲碎;


三是讀書筆記,這是邵燕祥閉門讀禁書的存證,是陳丹晨讀著他那個時代的感動,是王學泰致敬錢鍾書的趣味讀史。


這或許是所有讀過「名家讀史筆記」的讀者的真實體驗。

短小精悍,眼光獨具——名家讀史筆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煮百年 的精彩文章:

一片小小的膠墊竟讓全球70億人擺脫地心引力
水煮日報第597期:小平同志送禮:100個牛角麵包
黃維:悲歡與重生
馬丁?路德?金的家庭生活
「粗人」吳稚暉

TAG:水煮百年 |

您可能感興趣

跟著大家讀歷史—「名家讀史筆記」叢書出版
名家畫筆下的《老屋時光》
歷代名家筆下精彩的小麻雀!
歷代名家筆法的奧秘,一周學精!
歷史名家書信,筆墨真性情
清代名家程邃山水畫:純用枯筆,干皴中含蒼潤!
名家畫松,真精彩!
清代名家畫筆下的春色
讀懂名家大作-名家書畫賞析
名家畫筆下的書香女子
讀懂母愛,大師名家筆下的母親
名家筆下的大「吉」圖,精品收藏!
名家筆下的春節記憶
文房清玩·近現代名家篆刻專場精賞
記書畫名家鄧志標
《明史》竟說抗倭名將俞大猷是劍術名家,清朝人笑話鬧大了
國畫名家周一新筆下的仕女圖!
名家寫鋼筆字薈萃,難得一見!
歷代名家書《陋室銘》,最後一位簡直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