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個大罵所有儒生假道學的知府,準確預言了明朝的滅亡

一個大罵所有儒生假道學的知府,準確預言了明朝的滅亡

大明二百七十年歷史中,與楚雄扯得上關係的著名歷史人物大約有兩位,一位是建文帝朱允文,據傳在武定獅子山躲避追殺,留下許多傳說。但也僅僅是傳說而已,這位大明帝國第二個皇帝的逃難傳奇在全國多地都有上演,真假難辨。另一位則是在姚安府當了三年知府,然後毅然在五十三歲的黃金年紀辭官而去,留下《李氏藏書》、《李氏焚書》、《續藏書》、《續焚書》等著作的哲學家李贄。

(李贄像,來源於百度百科配圖)

從政績上來說,在姚安當一把手期間的李贄並沒有值得大書特書的地方,其信奉無為而治,「一切持簡易,任自然,務以德化」,到他辭官那一年,甚至為了逃避公務,跑到雞足山裡去幾個月不回來。「御史劉維奇其節,疏令致仕以歸」。

不管在哪個朝代,這種懶政的行為也稱不上有何建樹。同時,李贄也並非海瑞那樣的清官,他其實內心瞧不起海瑞,認為海瑞雖然是清官,但是辦事能力不行,比雖有貪污行為但是真正做事的官員對老百姓造成的危害要大。這個論點在當今社會不稀奇,於400多年前卻可謂驚世駭俗。

若不是從姚安棄官之後二十多年的言行和著作,我們甚至不會知道在遙遠的雲南省楚雄州姚安縣歷史上還有這麼一位知府大人。

李贄為自己的文集取名《藏書》和《焚書》,不是沒有道理的,從孔孟到程朱,全都被他批評私德有虧,表面上道貌岸然,背地裡卻藏污納垢,盡做些見不得光的齷齪事。只批古人也罷了,當朝所有儒生無不被罵個遍。李贄自己意識到,如此言論,自己的著作估計也就只能被偷偷藏起或者以禁書的形式被焚毀。

李贄最招人恨的地方在於,他自己並非道德楷模,他罵別人的事,有時候他自己也做過,但別人的反應是諱莫如深,做便做了,表面卻極力掩飾。李贄自己做了不道德的事,卻毫不遮掩,別人指出,他也毫不否認,連自己也罵。有時候甚至還大為宣揚。

李贄在麻城芝佛院當假和尚時,公然與梅家的女眷頻繁往來,在講究男女授受不親的年代,這種行為已經夠讓人非議的了,他還把與這幾位女士談論佛學的文稿刊刻出版,大肆宣揚。這就讓儒家統治集團非常不安。

明帝國曾經出現過資本主義萌芽,但終究無法成功的原因在於,幾千年來,維繫這個大一統國家的根本並非嚴格的法律,中央的命令只能到達府縣一級,而廣大的農村只能依靠鄉約民俗來約束,充當仲裁角色的長者,又只能依靠簡單的道德來評判。所以,以儒家的道德典範來維持封建王朝的統治是使這個龐大的帝國維持正常運轉的最簡單省事也最容易的方法。這也造成了2000年來封建統治的最根本問題——法律與道德脫節。

其實李贄的行為並不值得大驚小怪,官員士紳暗地裡貪污腐化奢侈淫亂的勾當多了去,只不過大家都心照不宣,誰也不會聲張。里子如何畢竟這個社會的穩定需要依靠道德宣揚。但李贄的公然挑釁,已經是對社會的公開挑戰。李贄的名聲越響,對社會造成的危害就越大。公元1601年,一場由地痞打手有預謀的焚燒芝佛寺的驅逐李贄運動也就不可避免的發生了。

李贄的悲劇在於,當讀書人真正想用儒家的那一套來達成修身治國平天下的願望時,卻處處充滿矛盾與對立,程朱的理學是解決這種矛盾的一個思路,王陽明的心學又是一種思路,但這兩種思路都是一元化的,根本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封建帝國存在的巨大問題。

若要以歐洲的資本主義進程來解決明帝國的問題,「風可進雨可進唯獨國王不能進」這樣的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條文就會與皇權發生本質衝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兵莫非王臣。

李贄在1601年只能模糊的預感到「文極必開動亂之機,由亂復歸於治,有待於下一代創業之君棄文就質」。就在這一年,努爾哈赤創立了八期制度,並最終以高出一點點的「質」取代了一個「文極」的王朝。

李贄拋出了自己的困惑,卻沒有可以實際解決的方案,這已經遠遠超出了那個時代儒家學說的能力範疇,他自己也沒有更多的時間去探究這些問題的答案了。

張問達一紙奏疏參劾李贄歪理邪說妖言惑眾,動搖統治,罪無可恕。萬曆批覆,由錦衣衛捉拿治罪,所有著作一應銷毀。

李贄在監獄裡並沒有受到虐待,鎮撫司審判之後也只是讓押解回籍,但皇帝遲遲沒有任何指示下達。1602年的一天,李贄讓侍者為他剃頭,乘著侍者不在的間隙,他用剃刀自刎,但一直到兩天後才斷氣。錦衣衛在之後呈給萬曆的報告里稱李贄「不食而死」。

這個讓儒家頭痛的政治犯就此離開人世,但他的著作並沒有真的被焚毀,許多支持他思想的讀書人不斷整理刊刻李贄的論著,算是激起明朝後期社會思想變革的一朵浪花,讓我們在四百年後不勝唏噓。

一件黑心棉引起的抄家大案,導致一個王朝的滅亡

如果真有機會穿越,99%的人活不過第二集

被KPI指標壓得喘不過氣的明朝公務員

萬曆十五年的蝴蝶效應,讓明王朝不可避免走到終點

萬曆為何28年不上朝?一個被架空CEO對抗世界的唯一方式

明亡於崇禎?不,明亡於快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清朝知府被殺,強盜冒充沒一人發現,卻因一件事暴露身份
隋唐時期的刺史,權力非常大,與明清的知府有多大區別?
是清官,還是屠夫?從這個被槍決的知府身上,體現了人性的兩面
清朝的道台是個什麼官,比知府大嗎?
清朝知府被殺,強盜冒充無人察覺,卻因一個麻煩暴露
明朝一知府,眼看要被強盜殺死,說出祖宗身份後,強盜立刻下跪!
李清照最霸氣的一首詩,她當知府的老公看到後,竟慚愧得無地自容
兩人花同樣的銀子捐官,因回話不當,一個實授知府一個吵著要退錢
清朝一七品小官,得罪了和珅,和珅卻舉薦他做了四品知府
道台和知府都是朝廷四品官,勢均力敵,到底誰的權力更大?
大官強烈要求陪酒,知府喊來一人,大官喝嗨了,此人卻一命嗚呼
清朝一死刑犯再犯大案,新任知府聽聞後,嚇得癱坐地上直呼完了
在影視劇里,時常出現的知縣、知府和知州,它們的差別是什麼?
一知府自恃有點才學,出對聯賣弄文墨,2個學童應對後,尷尬極了
以明清為例,知州,知府,知縣有什麼區別,相當於現在的什麼
明朝一老頭,回答了朱元璋八個字,被封為四品知府,世襲罔替!
米芾《知府帖》中「府」少一點,近千年疑問,是有意為之嗎
因為一個名字,他從七品小官升為四品知府,誰的名字這麼重要?
古代的「知府、知縣」有什麼區別嗎?一字之差,意義卻大不同
清朝的知府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一年能拿多少錢?你可能都不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