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人民的名義》是如何誕生的 為何尺度如此大還能過審

《人民的名義》是如何誕生的 為何尺度如此大還能過審

最近,《人民的名義》的爆紅,竟讓90後觀眾都看的也直呼過癮,那麼,《人民的名義》是如何誕生的?為什麼劇情尺度如此大還能過審?下面,就一起來主婦網詳細了解下《人民的名義》幕後的故事吧。

《人民的名義》是如何誕生的 為何尺度如此大還能過審

「《人民的名義》,真正的好劇。」、「《人民的名義》,現代版官場現形記,真心好看。」、「《人民的名義》盡顯官場生態,真的太精彩了,就是更新太慢,看得心欠欠的啊。」4月3日,小長假第二天,被稱為「史上尺度最大反腐劇」《人民的名義》刷屏朋友圈,被不少年輕人點贊。

《人民的名義》熱播,標誌著沉寂十年的反腐題材劇高調復甦,與現實中轟轟烈烈的反腐行動交相輝映。

《人民的名義》幕後大揭密

《人民的名義》「規格」之高,高在剖析反腐之烈度、深度開創了新境界,高在1.2億投資創下同題材電視劇之最,也高在讓國產劇有了高顏值高智商檢察官等方方面面。

在90後年輕人主導的豆瓣網上,這部劇的評分從9.0高開,播至第四集時評分已達到了9.1。期間,《人民日報》也連續發布兩篇文章,其中包括一篇頭條,對《人民的名義》評價頗高。

反腐大劇熱播背後,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該劇編劇周梅森、總製片人兼導演李路、總製片人高亞麟、主演陸毅等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揭秘這部「反腐大戲」的幕後。

《人民的名義》是如何誕生的 為何尺度如此大還能過審

《人民的名義》是如何誕生的

2004年之後,受政策影響反腐題材電視劇逐漸淡出熒屏,幾乎形成了10多年的空窗期。而在此期間,曾寫出 《人間正道》、《絕對權力》、《國家公訴》等小說的作家周梅森也陷入了創作困境,幾度擱筆。轉機出現在2015年初,伴隨著國家反腐工作的大力推進,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劇中心三顧茅廬,力邀周梅森參與創作。來者有一句話最終打動了周梅森,「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在這場硬仗中下了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決心。在這樣的時代命題下,文藝創作不應該缺席」。

該劇以某部門的一位項目處長被人舉報受賄開始,抽絲剝繭一步步牽出錯綜複雜的內幕。最高官員涉及到副國級,劇中還有政法幫、秘書幫等的爭鬥。前些年在小說創作中頗有顧慮的周梅森坦言,自己劇本寫到半途還在考慮,「情節應該觸及到怎樣的程度才最合適」?結果,他得到的鼓勵是———「反腐形勢那麼嚴峻,你能這麼輕描淡寫嗎?」周梅森相信,反腐劇的春天又回來了。

在真實與藝術之間追求平衡點,是相當不容易的,周梅森這次把他積蓄10年的「洪荒之力」都用在了這部作品中,他說這是自己創作生涯以來最好的作品,寫得酣暢淋漓。李路介紹,貪腐案件中的「蒼蠅」、「老虎」都可以在劇中找到代表,「還有當官不作為的、懶政的,都寫到了,筆墨還不少。」

《人民的名義》是如何誕生的 為何尺度如此大還能過審

創作素材源於真實案例

「我去監獄和落馬官員座談」。據高亞麟介紹,創作《人民的名義》期間編劇周梅森「採訪了大量的案例,去檢察院體驗生活,花了大半年的時間,翻閱大量案宗、卷宗,然後提煉採訪,再開始做。」

周梅森告訴媒體記者,「我寫這些腐敗官員,沒有把他們寫成魔鬼,在我眼裡,他們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我見慣了外面那些冠冕堂皇、道貌岸然的官員,但當他們一旦從雲端掉下來,我很好奇,他們的心態會是怎樣的。帶著這樣的問題,我提出要去監獄裡,了解落馬官員的生活。

他說:「我見到的幹部都是廳局級,在監獄裡待了7到10年。他們都是在掌握實權的高危崗位上,比如縣市的一二把手。極少幹部是一上來就貪污,大多數都是因為一念之差,或者是因為身邊人出事牽涉進去。」

當被問到這些落馬官員是什麼心態時,周梅森說:「他們都很後悔。不是假裝出來的,很真實,都悔不當初。我比較認同的說法,是『不值得』這三個字。官員們落馬之後,如果能意識到自己為了金錢、利益而放棄操守,違背法律是不值得的事情,這樣的懺悔才能打動我。」

周梅森還談到自己的創作素材來源。他說:「在我的小說里,從老省委書記,到現任的政法委書記、公安廳長、法院院長、市紀委書記,有一大批職務犯罪分子。為了還原場景,我還去了審訊室、檢察院的檢察指揮中心。舉個例子,我在劇里寫,H省委常委、省會城市市委書記的老婆收了別人三張卡。這是南京市浦口區反貪局的一個真實案例。因為要買的衣服很貴,錢不夠,這個官員拿了受賄的卡和自己的卡,檢察機關的證據就這麼落實了。」

《人民的名義》是如何誕生的 為何尺度如此大還能過審

《人民的名義》導演李路

僅用了十天就過審

審委組熬夜一禮拜看完55集。對貪腐事件的有力揭露讓人看得過癮,但在創作這樣一部大尺度的反腐劇時,導演李路也坦言自己有著巨大的壓力。因為涉及到敏感的政治題材,所以這部劇終歸是帶著一定風險的,能否順利過審就是最大的考驗。

據了解,電視劇《人民的名義》拍完送審時,編劇周梅森曾跟導演李路打了招呼:「要做好刪掉5集、改1000次的準備。」然而沒想到的是,審查僅僅十天就通過了,這大大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周梅森表示,他的前作《絕對權力》和《國家公訴》送審時,分別修改了許多回,而《絕對權力》更是差點就被「斃」了。

而《人民的名義》的順利過審,也讓周梅森看到了反腐劇的春天。

投資方之一的大盛國際傳媒總裁安曉芬也表示,在電視劇送審時,因為主創團隊和投資方都知道整個劇本觸及到了多深的程度,所以大家都是很忐忑的,但是沒想到過審很順利。據安曉芬透露,此次審核部門都對這部劇表示了堅定的支持。「他們都帶回家去看,熬夜去看,他們各個審委都真的是這樣,一個禮拜就把55集全部看完了。看完了大家給提意見,基本上都是非常肯定的。當時給出了『氣勢磅礴,石破驚天』這樣八個字的評價。」

高亞麟則說,這個度有最高檢把握,也有編劇周梅森老師。其實拍這樣的劇,最難的不是反腐尺度的拿捏,而是法律。「我們都是門外漢,法律程序是什麼?戲劇創作中,一個戲怎樣跌宕起伏不一樣?不能太真實,寫實就變成紀錄片了;還要演繹,但演繹一定要在最高檢嚴謹的辦案程序之下進行,這是最難的。」高亞麟說,如果我們拍的劇在法律上漏洞百出,那不成笑話了?做得專業,觀眾又能看懂,是最大的難點。

《人民的名義》是如何誕生的 為何尺度如此大還能過審

尺度為何能這麼大

拍到「副國級」,並無「尚方寶劍」。一部電視劇,上億的投資,一旦遇上播出障礙,便是顆粒無收。破冰膽量何來?李路說:「嘗試!敢賭!沒有尚方寶劍,沒有任何一個『老大』打過任何包票。我們開了各種討論會,發現反腐新聞的力度都這麼高,作為影視作品也應該往上走一步。」李路和周梅森是20多年的老朋友,當李路得知最高檢找周梅森寫一部反腐劇時,他拿上好酒到老朋友家,僅看了三集劇本,就出了個不菲的高價自掏腰包買下了,「你知道周梅森是根本不寫人物小傳的,人物走向在哪裡?這些都不知道。不過,他過去的反腐劇成功率很高。我是基於『周梅森』這三個字,基於13年沒有出現反腐劇這種類型,基於中國的反腐力度如此之猛,影視劇卻沒有反映這三個方面,做了這部戲。」

有「官場小說第一人」之稱的作家周梅森潛心八年創作了同名小說和劇本,耗資一億的全明星陣容大製作,電視台黃金檔排播……誰都理所當然地相信,這部劇先拿到了足以破冰的「尚方寶劍」,至少也是有相關領導授意的定心丸,才敢如此大張旗鼓。

然而導演李路直言,沒有尚方寶劍。各種討論會,我們發現反腐新聞的力度都這麼高,作為影視作品也應該往上走一步。沒有現成的飯給我這樣的「業餘」導演吃,只有自己培植項目,沒有「尚方寶劍」。

事實上,李路拿到的只是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劇中心的授權,卻不是什麼「尚方寶劍」。接受採訪時,李路苦笑,兩年里沒睡過一個踏實覺,遇到的困難是出乎意料的。僅找投資的周折經歷,他打算今後寫一部長篇報告文學。

投政府所好,蹭「政治熱點」的影視作品有很多,但這類政治意圖明顯的作品往往得不到市場和觀眾認可。《人民的名義》目前豆瓣評分卻高達8.8分,導演李路和編劇周梅森也在採訪中一遍遍強調在創作上下的功夫。

《人民的名義》是如何誕生的 為何尺度如此大還能過審

《人民的名義》主宣傳海報上的主演有17位,沒有一線電影明星,沒有小鮮肉,甚至很少有30歲以下的「年輕演員」。取而代之的是陸毅、柯藍、張豐毅、張凱麗這樣的「老幹部」、「老戲骨」。李路承認這些演員幾乎都給了遠低於行情的「友情價」,但並不是像外界傳言的那樣是由於出品方的特殊身份。為了請來這些演員,導演李路把自己在電視劇行業十幾年的「臉」都刷了進去。不過他對這個主演陣容頗為得意,「既上檔次,又與角色合適」。

李路認為,外界妖魔化了「政治」和「政府機關」在《人民的名義》這個項目中的作用。實際上,儘管最高檢影視中心是項目發起方之一,但在具體項目推進過程中,無論是劇本創作、演員尋找還是資金籌借,都與其它商業項目無異。

反而涉及「高層反腐」這樣一個特殊性題材,讓整個項目推進過程中多了許多不確定性。

李路透露,有超過50家投資方因為擔心尺度和風險,最終沒有參與投資。其中有一些投資方甚至已經簽約,最後選擇毀約退出。而項目進行過程中的2000萬資金缺口,最終還是靠李路跟幾個老熟人以拆借形式「要」來的。「最後一筆資金,在拍攝十幾天後才到位」。

《人民的名義》是如何誕生的 為何尺度如此大還能過審

「現在這部劇火了,很多人看到報道說早知道你當時缺2000萬你找我呀。我說你打住吧,當時你要是知道這個事兒,說不定把之前投進來的都要回去呢。」李路告訴《三聲》。

「只有錦上添花,沒有雪中送炭」,這是李路在長江商學院學到的道理,在《人民的名義》這個項目中,他又受到了一次「洗禮」。

製作這部電視劇的商業風險,因為他特殊的政治背景、項目參與者而被有意無意地淡化了。《人民的名義》是一部反腐力作,但它也是一個官方參與、民間投資、新玩家與市場博弈的故事。

作為項目的導演和總製片人,李路手裡所謂的「政治資本」不過是最高檢影視中心給他的一份授權文件。這份文件授權李路全權負責這個項目的劇本開發、演員挑選、資金籌措和宣傳發行。比起「尚方寶劍」,它更像是一封「投名狀」。

李路對《三聲》說,他目前最大的心愿就是《人民的名義》可以順利播完,「到現在我還是惴惴不安,兩年都沒有睡過好覺了」。

《人民的名義》目前已經同時在各大視頻網站上線,收回投資已經不成問題。但即使這樣,李路仍然對後續輿論走向保持關切,一點都不敢放鬆,「希望能夠順順利利播完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主婦網 的精彩文章:

《人民的名義》達康書記憑藉實力意外圈粉無數 達康書記誰演的
臨產前胎動減少正常嗎 臨產前胎動減少怎麼辦
起床後眼睛浮腫怎麼辦 5招幫你除浮腫
《人民的名義》陳海車禍被誰害死 誰給丁義珍打的電話

TAG:主婦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在古代女人的地位如此的低,你知道是如何誕生的嗎
因為尺度過大,這部講述犯罪王子誕生的電影可能無法與我們相見
論一張美圖是如何誕生的
美女是如何誕生的
除了現有的超級大國外,未來還會再誕生新的嗎?答案竟是這樣
《嚮往的生活》變《我們相愛吧》?也許真要誕生一對情侶了
我的世界出現之後,又誕生了這些大火的生存遊戲,是借鑒還是抄襲?
陳小紜變惢心小可愛,因參加《演員的誕生》成名的演員們近況如何
韓信用過的最「陰險」的一招,後世無人敢用,還因此誕生一個成語
猿人犬誕生了,如此繁殖方式,給它們帶來了無盡的傷害
柑普茶是如何誕生的?你絕對沒見過
「概率」是如何誕生的?
日本好感度最高的廣告是如何誕生的?
自然界是循環往返的過程,人類若死在太空,可能會誕生生命
《超人:元年》蝙蝠俠的宿敵是如何誕生的?
宇宙非常浩瀚,那麼它是如何誕生的,從何而來?
堪稱運動類動漫的巔峰之作,《排球少年》中的人物是如何誕生的?
地球並不是只有人類生存,可能在此之前,就誕生過五個高級文明
《荒野大鏢客》是如何誕生的?還得感謝卡普空
兩國之間戰亂不斷,此人卻敢拿皇帝做賭注,還由此誕生一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