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英特爾在1平方毫米中塞下1億個晶體管——其實就是10nm製程

英特爾在1平方毫米中塞下1億個晶體管——其實就是10nm製程


本文作者:大壯旅


導語:在上周二的「技術與製造日」活動上,英特爾宣布他們可以在 1 平方毫米中塞下 1 億個晶體管。不過,這不就是 10nm 嗎?英特爾的 10nm 難道有什麼玄機?



英特爾在1平方毫米中塞下1億個晶體管——其實就是10nm製程


雷鋒網按:對科技媒體來說,「里程碑」一詞出現的頻率相當高,一個漂亮的整數或某某周年紀念日都是點擊量的保證。


上周二,英特爾也搶了一回頭條,因為晶元巨頭邏輯技術部門副主席 Kaizad Mistry 宣布,他們已經有能力在 1 平方毫米中塞下 1 億個晶體管,「絕對是行業歷史上史無前例的。」對,這也可以算是個「里程碑」式的進步。


在同等面積內塞入更多晶體管意味著電路設計能得到有效瘦身,不但能降低晶元製造成本,還意味著在同等體積上,晶元能獲得更多功能。

這條「里程碑」式的新聞誕生於英特爾首屆「技術與製造日」活動,在這次活動上,我們不但得以一窺晶元巨頭的晶元布局和封裝技術,還聽到了一個振奮人心的論斷——摩爾定律未死,至少對英特爾是這樣的。


「1 平方毫米中塞下 1 億個晶體管」只是個文藝的說法,用專業名詞來講,這就是我們早就耳聞無數次的 10nm。


什麼?這也叫里程碑?搭載驍龍 835(10nm) 的Galaxy S8 都快上市了拜託。不過,英特爾還真不服氣,它認為現在友商口中的所謂 10nm 已經是用過了美圖秀秀的磨皮版,掩蓋了柵極間距、晶體管密度等關鍵指標,自家 14nm 工藝足以媲美那些所謂的 10nm 了。


今年一月份在總結英特爾 10nm 晶元路線圖時,晶元巨頭還沒有公開晶體管的具體尺寸。不過本周,最終數據終於出爐了,英特爾的 10nm 節點將鰭片間距做到了 34nm,而最小金屬間距則做到了 36nm(這兩個數據在 14nm 節點時分別為 42nm 和 52nm)。


在這次活動上,Mark Bohr(工藝架構與整合資深研究員)直接換了個打法,英特爾不想再和三星、台積電玩「數字」遊戲了,以後英特爾要用密度度量法來定義工藝節點。

如果採用這種標準來計算,英特爾最近幾年都是兩倍兩倍的提升晶體管密度。舉例來說,22nm 進化為 14nm 的時候,晶體管密度提升了 2.5 倍,14nm 進化為 10nm 時,密度則又提升了 2.7 倍。最重要的是,10nm 晶元在運算速度和功耗上有了較大進步(Bohr 更看重後者的表現)。


不過,英特爾這種度量方法到底能不能在整個業界推行現在還是個未知數。


EE Times 採訪了多位業內人士,一位不具名的台積電發言人表示:「英特爾怎麼算的算數讓我有些暈。舉例來說,它們第一代 14nm Broadwell 晶元每平方毫米有 1840 萬個晶體管,但換了新的度量方式,晶體管怎麼突然變成 3750 萬了?英特爾是在玩文字遊戲吧?」


因此,英特爾口中的 1 億個晶體管還是可以挑出些刺的。不過,晶元巨頭依然強調每次技術節點升級就能讓同等面積下晶體管數量翻番的概念,英特爾將這種升級策略稱之為「超標度」。


英特爾的 Ruth Brain 表示,在 14nm 晶元上,公司開始使用名為自對準雙重曝光工藝(SADP)的技術。SADP 是多重成像技術的一種,通過該技術晶元就能繼續用 193nm 沉浸式光刻技術生產了。

Brain 認為其他公司的多重曝光技術更加簡單,光刻時會發生些許偏離。需要注意的是,這項技術的關鍵是光刻機在每次曝光時都找准同一地點,一旦出現偏差,晶元表現和良率都將受到影響,而 SADP 技術能迴避這一問題。


在 10nm 晶元上,英特爾又用上了自對準四重曝光工藝(SAQP),未來該技術將繼續用在晶元巨頭的 7nm 晶元中。


當然,未來極紫外光刻技術(EUV)可能也會進入晶元製造領域,原本的 193nm 紫外光將縮小到 13.5nm。


在介紹新的技術突破時,工程師總喜歡輕描淡寫期間遇到的困難。「摩爾定律有趣的地方就在於它的實現看起來命中注定,但其中的艱難很難用言語來描述,想不斷突破必須有創新。」Mistry 說道。

Mistry 表示,眼下 FinFET 晶體管還是業內標杆,但 2011 年可能就會過時。「在晶元行業,每前進一步都非常困難,但一旦做成了,就變成了理所當然,這就是摩爾定律的魔力。」


Via. Spectrum.ieee,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編譯


雷鋒網版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亞洲首度德州撲克人機對戰即將開賭!附李開復演講全文
ABB收購貝加萊,重金補課「叫板」西門子
拿了「榜單第一」的福特,認為將無人駕駛汽車推向市場還需做這幾件事
小米米家全景相機發布,防水防塵售價1699元
戴姆勒牽手博世,擬2021年後實現無人駕駛共享出行

TAG:雷鋒網 |

您可能感興趣

世界最大AI晶元誕生:1.2萬億晶體管 40萬核心 4.6萬平方毫米
華為在100平方毫米,指甲蓋大小的晶元里,安裝了55億顆晶體管
蘋果 A12 仿生晶元每平方毫米晶體管比 A11 仿生晶元多 70%
晶體管對比,A11有43億個,驍龍845有55億個,麒麟980太猛了!
69億晶體管,7nm晶元,A12VS麒麟980,也許你買得對
85億!這就是PC晶元驍龍1000晶體管數量
英特爾10nm CPU晶體管密度比14nm提升2.7倍,發展潛力較大
Xilinx推出全球最大容量FPGA:擁有350億個晶體管,900萬個系統邏輯單元
85億!高通PC晶元驍龍1000晶體管數量碾壓蘋果A12和麒麟980!
三星計劃在2021年推出3nm全柵晶體管
100億個晶體管,55萬跑分,蘋果的確比華為厲害!
驍龍1000處理器曝光:擁有超過85億個晶體管,最大功率高達15W
華為無語,麒麟970擁有最多的55億晶體管,卻被驍龍835和A11晶元秒默
華為的悲傷:55億晶體管的麒麟970,卻干不過30億晶體管的驍龍835
華為嚇壞了,55億晶體管的麒麟970,被43億晶體管的蘋果A11領先4代
麒麟985正式曝光!120億個晶體管+自研GPU,小米的晶元怎麼樣了?
台積電研發副總裁黃漢森:2050年晶體管能做到0.1納米,氫原子尺度!
1954年,史上第一台晶體管收音機Regency TR1售價相當於現在1000美元
同是69億晶體管,A12對比麒麟980:看完結果華為不淡定了
高通反擊蘋果!驍龍1000曝光:85億晶體管性能遠超A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