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迷悟之間?美好的隨喜

迷悟之間?美好的隨喜

佛心慧語


微信號:XinXueCiHang


皈依正信三寶,遠離附佛外道,


聽聞正法,親近善士,依教奉行,持戒精進。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三皈依


皈依佛,兩足尊。


皈依法,離欲尊。


皈依僧,眾中尊。


皈依佛,不墮地獄。

皈依法,不墮惡鬼。


皈依僧,不墮旁生。


皈依佛竟,終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竟,終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竟,終不皈依外道徒眾。


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和南聖眾。

迷悟之間?美好的隨喜


美好的隨喜


社會上,多少人慈悲為善,救助傷殘,我給予隨喜贊助;社會上,多少人勵精圖治,建設功業,我給予隨喜讚美。「隨喜」真是美好而有德的行為。


做好事,說好話,我雖然沒有能力為之,但是你做了,你說了好話,做了好事,我很歡喜,我「隨喜」讚歎,佛說:果能如此,其功德與親自去做沒有分別;可見「隨喜」在為人處世之道上的重要。

迷悟之間?美好的隨喜



遺憾的是,現在的社會,有「隨喜」美德的人畢竟太少了,大部分的人都是幸災樂禍,不肯隨喜的居多。例如,你有錢而資助傷殘孤老,他批評你所做的只是「九牛一毛」;你經濟拮据,但對善事也贊助若干,他說你「打腫臉充胖子」。整個社會因為沒有養成「隨喜」的習慣,到處任意批評、肆意踐踏,這樣的社會哪裡有好人好事呢?


這個社會,你好、你善、你大、你富,我嫉妒你;你貧、你窮、你笨、你愚,我看不起你。你不行善,我來行善,你批評我不是;我待人慈悲,你不慈悲;你說我慈悲不夠。任憑你怎麼做,他都要中傷、批評,令人不禁想問:你希望這個世界,你不行,他不行,大家都不行,難道要大家同歸於盡嗎?


民族復興,社會進步,端賴我們養成「隨喜」的性格。你興辦功業,救助弱小,我樂於隨喜贊助;你辦報紙,我隨喜訂閱;他辦電台,我隨喜收看;你修橋補路,我隨喜充當義工,共成善舉;他恤孤濟貧,我隨喜給予宣揚,成就好事。「隨喜」的世界,無比美好。


因此,希望今後的社會大眾,大家都能隨喜說好話、做好事,對於善事義舉都能隨喜參加、熱心擁護。如果整個社會大眾都能養成隨喜的性格,社會豈不是一片祥和,豈不是人民之福!

迷悟之間?美好的隨喜

迷悟之間?美好的隨喜



迴向偈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迷悟之間?美好的隨喜



平台自營微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心慧語平台 的精彩文章:

教理-第二篇 空間
學誠法師答問十分
佛法是靠什麼成就解脫
印光大師:有情覺悟,跳出塵埃:六度萬行是修菩薩道的根本

TAG:佛心慧語平台 |

您可能感興趣

迷悟就在一念間
【如是覺】佛陀說:「眾生皆有佛性」,許多修行人也一直希望可以見性成佛,但是一般人想要悟道談何容易,請問迷悟之間究竟相差有多少呢?
修習佛法:迷悟就在一念間
暢談·六祖壇經-迷悟不同
紫柏尊者:名言也者,迷悟之紹介也。可不慎乎
真心佛性不屬迷悟
迷悟桌游推薦之《牙買加》
賞物|木魚果菩提:警醒迷悟促人精進
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楞嚴經》參習(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