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AMD/Intel中高端暴力混戰:AMD一點無敵!

AMD/Intel中高端暴力混戰:AMD一點無敵!

相比於之前幾年來說,2017年Q1算是CPU市場最為熱鬧的一年了。過去每年一次也就Intel一家更新一下CPU,存在感堪比遊戲的過場動畫。AMD的更新則基本忽略不計,但是今年的情況則截然不同。

Intel雖然還是那個味的牙膏,但是AMD Ryzen的大招算是點爆了CPU市場。1700將2000元出頭的CPU市場直接拉到八核十六線程,似乎有了一絲革牙膏廠命的味道。而近期部分媒體堪稱醜聞式的吹捧i3-7350K,又讓單核多核之爭重歸水面。

所以今天就對近期發布的中高端CPU進行一次詳細對比測試。

參加測試的CPU:

這次一共測試了七顆CPU,7700K、7600K、1800X、1700都是今年新發布的CPU。6950X、6800K、6700K則作為對比組。

7500這種CPU暫時沒有搞到,等有機會了再測試。規格很簡單,需要看的自己看一眼就好了。難得支持牙膏廠買了次盒裝,別來噴我的CPU盒子。

2011-3組,6950X和6800K:

1151組,6700K、7700K、7600K:

AM4組,1800X、1700:

產品測試平台:

以下為測試平台的詳細配置表,然後簡單介紹一下本次評測的一些群眾演員。

先來一張合照,這次用到的設備就比較多了。

CPU已經看過了,簡單看一眼主板,這次用到一張X99,一張Z270,一張B350。AM4用B350的原因是可以測試CPU引出的SATA介面,其實用X370的話因為XFR的關係,AMD CPU的分數還會再提高一點點。

內存是海盜船的DDR4 8G*4。實際運行頻率是2133C15。

顯卡是藍寶石的480 8G超白金,用A卡主要是可以避免BOOST的干擾,相對來說測試結果更加可控。

SSD是兩塊Intel 535,用比較主流的SATA SSD,以保證測試更接近一般用戶。240G用作系統盤,480G主要是拿來放測試遊戲。

為了完整測試磁碟性能,這邊還用到了750 400G。

散熱器是貓頭鷹的U12S,只有這個有完整的扣具,將就了。

最後上三張測試平台實拍:

產品性能測試:

簡單評測結論:

由於測試項目很多很雜,為了避免小白看暈,首先提供一下精鍊版的測試結論。這邊會先籠統的講一下測試結果。

6950X:毫無疑問,6950X還是目前最強的民用級CPU。不過功耗還是會比較感人(AIDA64的FPU沒有跑,不然相對測試結果會拉的更大)。遊戲性能就這樣。

6800K:6800K現在就相當尷尬了,單線程性能不高,多線程相比7700K優勢也不大。功耗卻比較感人。遊戲性能就這樣。主板內存需求是個天坑。

7700K:7700K算是今年最大的牙膏,理論性能比6700K略好一點。但是功耗非常感人(後面看到滿載功耗你們就懂了)。遊戲性能就這樣。

7600K:7600K新一代牙膏之一,理論性能偏弱。功耗控制還不錯。遊戲性能就這樣。不過死在定價和平台搭配上。

6700K:6700K發布的時候還是挺不喜歡這顆CPU的,畢竟PCB縮了。不過按照功耗控制來說6700K>4790K>7700K,現在看起來倒是頗為堪用。

1800X:按照理論性能來說已經進入民用級的第一梯隊,功耗偏大接近6950X的水平。遊戲性能就這樣,沒有太大差距。

1700:理論性能上已經超過6800K和7700K。功耗控制意外的好,接近於6700K的水平。遊戲性能就這樣,沒有太大差距。

性能測試項目介紹:

對於有興趣進一步了解對比性能的童鞋,這邊會提供詳細的測試數據。測試大致會分為以下一些部分:

CPU性能測試:包含系統帶寬、CPU理論性能、CPU基準測試軟體、CPU渲染測試軟體、3DMARK物理得分

搭配獨顯測試:包含獨顯基準測試軟體、獨顯遊戲測試、獨顯專業軟體基準

功耗測試:在獨顯平台下進行功耗測量

這篇文章的數據量比較暴力,如果覺得暈,就慢慢看吧。

CPU性能測試與分析:

系統帶寬測試:

內存帶寬上,X99>Z270=B350,內存延遲上B350>X99>Z270。相對來說AMD平台還是弱一些,不過相比過去DDR3時代的魚腩表現,現在AM4的內存控制器表現已經相當接近Intel了。

CPU理論性能測試:

是用AIDA64的內置工具進行的,可以測試很多CPU的基本性能。有兩個比較好玩的點,首先6950X的理論性能相當爆炸。其次AI兩家對CPU的理解似乎發生了明顯的分歧。

從6700K發布的時候,Intel開始提升24位和32位的整數性能,64位整數性能並沒有升級。AMD則相反,24位和32位的整數性能比較弱(7700K 252.3G),但是64位整數性能更強(7700K 35.17G)。

所以整數性能上Intel似乎更照顧當下的狀況,AMD會更關注未來的空間。AES-256和SHA-1計算,1800X強到爆炸,已經碾壓6950X了。

CPU性能測試:

主要測試一些常用的CPU基準測試軟體,還會包括一些應用軟體和遊戲中的CPU測試項目。就整體來說同等核心同等頻率下,AMD還是會弱於Intel,但是這次AMD 1700八核的規格優勢實在太大了,多線程部分會明顯高於Intel較近定位的產品(7700K、6800K)。

CPU渲染測試:

測試的是CPU的渲染能力。在多線程渲染部分AMD的優勢比較明顯,1800X甚至可以接近6950X。但是OPENCL測試AMD CPU的劣勢比較明顯,基本接近於單線程性能的差異。

3D物理性能測試:

測試的是3DMARK測試中的物理得分,這些主要與CPU有關。Intel在這個部分優勢不大,尤其是調用多線程的高負載測試。1700都可以強於7700K和6800K。

CPU性能測試部分對比小節:

從測試結果來看,目前即使是基準測試軟體業也不能很好的發揮四核以上CPU的全部性能。相信隨著Intel下代I7升為六核之後,多核優化這個趨勢會明顯加速。

其實還有一個比較糾結的問題就是單線程和多線程,這邊也做了一下分解。

單線程:同頻下單線程性能大致相當(6800K對1800X),AMD這邊會略低2%左右。

多線程:多線程測試總體上沒有太大的意外,不過6800K相對7700K提升不算大,明顯偏弱了。

磁碟性能測試:

磁碟測試部分用的是CrystalDiskMark 5,1G的數據文件跑9次,這樣基本可以排除測試誤差。測試的SSD分別是535 480G和750 400G,都是掛從盤。

簡單科普一下這個測試里的概念,SATA介面和PCI-E通道都是可以從CPU或晶元組引出的(看CPU廠商怎麼設計),所以這邊的測試裡面會盡量都測試到位各種介面的情況。

SATA部分以6700K為測試基準,其中1800X和1700會包含CPU引出的SATA介面的測試。總體來說大家都差不多。

NVMe的測試用的是Intel 750,這裡差距就比較大了,首先性能會與CPU頻率有一定的關係,所以最強的是7700K。其次1151因為內存延遲的關係,所以整體發揮的比較好。

AMD這邊因為晶元組是PCI-E 2.0的,所以晶元組引出的PCI-E通道下性能會比較弱。建議用CPU直聯的通道。

搭配獨顯測試(顯卡驅動為16.12.2):

獨顯3D基準測試,主要是跑一些基準測試軟體。從測試結果來看各個CPU之間差異很小,7600K會略弱一點。

獨顯3D遊戲測試,表格中將DX9~DX12不同世代的遊戲進行了分類,這樣會更加清晰一些。

由於480的性能更偏向主流級別,所以CPU之間的性能差異就相當小,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某神U會被要求一定要搭配旗艦N卡來跑。分解到各個世代來看,AMD CPU在DX9和DX10遊戲中會弱一下,但是DX11和DX12沒有明顯的差距。

獨顯專業軟體基準測試:

專業軟體部分以SPEC viewperf 12為基準測試,似乎這個部分對CPU單核性能要求高一些,整體上不支持SMT的7600K得到了第一。

搭配獨顯測試小節:

從測試結果來看,專業軟體測試部分AMD CPU的劣勢會明顯一些,其他部分基本沒有什麼差距。

平台功耗測試:

從功耗測試上來說,比較有亮點的是6700K和1700這兩顆,功耗控制都比較合理。1700會更突出一些,畢竟是八核。成績最差的是7700K,功耗控制都成屎了。6950X和6800K沒有測試FPU項目,類比1151的CPU,極限滿載應該會更高一些。

簡單總結:

這次的測試就比較暴力一些,把今年新發布的CPU盡量搜刮過來跑了跑。測試中可很明顯地發現,單線程的重要性會越來越低。

雖然7700K近乎崩盤式的放開電流控制,但是也僅僅是帶來4.5G的睿頻頻率(4790K為4.4G)。在這樣的單線程性能下,即使所謂單核需求最為頑固的遊戲測試中,7700K無論是對戰AM4還是面對自己的老大哥X99都沒有明顯的優勢。

結合下一代Intel的產品規劃來看(下代115X的I7會升級為六核十二線程),我們將正式進入多線程時代。

當然最近有部分媒體還覺得單線程定律不死,我也只能說他們開心就好。

謝謝欣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ntel 的精彩文章:

吊打NV和intel 谷歌自主開發70倍速TPU
AMD/Intel中高端CPU混戰:全面進入多線程時代
AMD立功!Intel Core i7-7700K終於正式降價
Intel研究全新散熱方式:誇張的彈跳水滴

TAG:intel |

您可能感興趣

無懼4K!AMD Radeon VII高端遊戲顯卡體驗評測
黃章:未來中高端機型都是AMOLED和micro-LED天下
CYBEX Priam VS MIMA Xari:告訴你什麼才是一輛高端
斬獲XPS-15,AMD Yes!高端筆記本型號陸續推出AMD Ryzen方案
為AMD Ryzen 3000而來:GeIL金邦EVO X II AMD Edition高端內存
高端存儲已死?——Dell EMC PowerMax細節解讀
MicroLED與OLED:高端顯示技術的鬥爭
高端改造—Versace x UNITED ARROWS & SONS 為 Chain Reaction 注入日本傳統工藝
宏碁公布高端ConceptD顯示器:mini LED面板,Delta E<1
單車也要 Benz—Mercedes-Benz x ARGON 18 合力製作高端 Road Bike
Counterpoint:全球高端智能手機市場OPPO第四
高通將為高端Windows ARM PC推出Snapdragon 1000
Valve Index:499美元的高端VR能否與HTC一戰
這條變色龍有毒!QDC Anole V6-S 高端HiFi動鐵耳機賞析
高端拍照機皇Mate20Pro和iPhoneXS勝負已分
將高性價比帶到高端市場,NVIDIA GeForce RTX 2080 Super顯卡首發評測
Valve Index最全匯總:499美元的高端VR能否與HTC一戰?
Mini LED與OLED狹路相逢,大尺寸電視及高端IT產品或成新「戰場」
創新花生醬 Wild Friend Foods、高端速溶茶 Cusa Tea 獲北美「影響力」投資公司 S CAP 支持
OPPO Find X穩定高端手機市場!二季度Counterpoint報告世界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