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一個小國,早先又窮又弱,卻後來居上,統治世界1000年

一個小國,早先又窮又弱,卻後來居上,統治世界1000年


羅馬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正是羅馬帝國的崛起,奠定了西方世界的基礎。在羅馬帝國的統治期間,歐洲文明圈實現了有史以來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政治大一統整合,對西方世界人文結構同一性的塑造,也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


但是,嚴格來說,羅馬它並不是西方文明的開創者。它的成功,是建立在古希臘文明基礎上的。在羅馬崛起之前,古希臘文明已經興盛了幾百年,希臘人也因此成為西方世界的領軍者。只不過隨著羅馬的崛起,其之光芒逐漸蓋過了希臘,並取代其成為西方文明的代表,並讓西方文明在其手中發揚光大。


關於羅馬取代希臘,成為西方世界領導者的原因,雲石君曾在《地緣政治——古希臘系列》中有過分析,簡單的說,隨著文明的擴散,西方文明由以前局限於東地中海一隅,擴散到了整個環地中海板塊。這種文明範圍的擴張,使得大致位於環地中海板塊幾何中央的義大利半島,取代了大致位於東地中海幾何中央的希臘半島,成為西方世界的中樞核心。這種情況下,義大利因勢而起,並反壓希臘,成為西方世界主宰。



一個小國,早先又窮又弱,卻後來居上,統治世界1000年


毫無疑問,這種變化是符合地緣規律的。但用它來解釋羅馬的興起,卻也存在一個問題:固然,義大利取代希臘半島乃是大勢所趨,但在這種文明中樞的遷徙中,為什麼最後受益的卻是羅馬人?


要知道,早在羅馬崛起之前,希臘勢力就已經在義大利建立了數十個城邦,並拓展出一大片殖民地。這些希臘殖民者擁有文明先發優勢,有海洋貿易作為物質支撐,整體殖民規模也十分可觀。而反觀羅馬,當時還只是蝸居台伯河中下游的一個未開化農耕部落而已,跟希臘殖民者相比,無論是在體量還是質量上,都有天壤之別。


按照正常規律,即便文明中樞由希臘半島遷往義大利半島是大勢所趨。但在這個過程中,最有機會統一義大利半島,從中獲益的,也應該是已在當地深耕百年的希臘殖民者,而絕非羅馬這個未開化的土著蠻夷——就像美洲板塊崛起後,受益的也是佔盡先機的歐系殖民者,而非當地的印第安土著。


可事實是,羅馬實現了屌絲的逆襲,戰勝了比自己強大的多的希臘殖民者,成為義大利半島的最終主宰,並以其為依託,進而征服了整個地中海板塊!


羅馬人為什麼能做到?在雲石君看來,首要原因,是羅馬良好的地緣條件。而這種優良地緣條件,又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農業生產條件相對優越。整體而言,義大利半島並不是一個十分適合農耕的板塊。雖然其氣候溫和,降雨豐沛,但亞平寧山脈由北至南,貫穿半島全境,山地和丘陵佔據了半島的絕大部分,所以適合農耕的低地平原並不太多,而且較為零散。


而這為數不多的低地平原中,羅馬算是相對優越的一個。羅馬位於台伯河中下游,有河水灌溉滋潤,地域面積雖不算太大,但也有一定規模。


這為羅馬的誕生提供了基礎。依託這片板塊,羅馬得以通過農耕生產,積蓄出一定的財富,為早期的國家形成和文明萌芽提供了物質支撐。


當然,如果僅就於此,還遠不足以支持羅馬的大國崛起,甚至生存都難以保證。畢竟當時的希臘殖民者,無論是硬實力還是軟實力,都遠在羅馬這種義大利蠻夷土邦之上。而且在義大利半島以北的波河平原,還有大量的未開化蠻夷——他們雖然文明程度更低,但也因此更加野蠻,而且由於波河平原體量更大,所以至少在軍事上,他們所能形成的戰力,也遠非羅馬這種區域性的小型城邦國家可以匹敵。


只不過特殊的地緣環境,為初生的羅馬提供了充分保護。

羅馬位於義大利半島西側。由於亞平寧山脈的存在,本就狹長的義大利半島,又被分隔為東西兩個部分。



一個小國,早先又窮又弱,卻後來居上,統治世界1000年



這對羅馬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波河平原位於阿爾卑斯山脈以南,義大利半島以北,亞平寧山脈的存在,將波河平原與義大利半島西側沿海地區隔絕開來,這對波河平原內高盧蠻族的南下襲擾構成嚴重阻礙;至於另一股可以制約羅馬發展的強大勢力——希臘,由於其本部希臘半島位於義大利半島以東,所以他們在對義大利半島進行殖民時,其勢力也自然而然的集中在半島東側海岸平原,羅馬所處的半島西側,希臘人的影響相對較小。


當然,希臘文明是典型的海洋文明,所以就算亞平寧山脈的存在,阻礙了他們陸域上對半島西側的滲透,但擅長以海為路的希臘人,完全可以從海上實現對半島西側的滲透和征服。所以,只要希臘人願意,它照樣有能力佔領羅馬這個離海岸不願的低地城邦——以羅馬早期的落後,面對希臘殖民者時,他們是沒有反抗能力的。


可問題是,希臘人不願意。


為什麼希臘人不願意?這與羅馬的地緣區位有直接關係。


義大利半島呈「靴子型」南北走向,而羅馬的區位,正好在這個長條的大致中間。而義大利半島本身是歐洲大陸向地中海的延伸,它的南部,以及西西里島,才更接近地中海板塊的中心。而西西里島與義大利半島間的墨西拿海峽,以及西西里島與北非之間的突尼西亞海峽,才是東西地中海之間的海上交流通道。也至於義大利半島中部,已經偏離了地中海的海上交流通道。


受限於當時的人類發展水平,作為一個本土位於東地中海的海洋文明,希臘人在西地中海板塊的影響力相對有限。而這有限的力量,還得主要用於對西地中海海上貿易路線的的保護。所以對義大利半島,希臘人只要拿下跟其地緣關係相對緊密的東部沿海,以及對維護交流通道至關重要的半島南部,以及西西里島沿海地區,在那裡建立足夠的戰略支點,便已足夠。像羅馬區位相對邊緣,沒擋著自己財路,的半島中部西側沿海地區,希臘人沒有花費力氣去征服佔領的必要。


正是這種特殊的地緣區位,使得羅馬人逃過了波河平原蠻族,與希臘殖民者這兩股強勢勢力的侵擾,完成了國家早期的擴張。

當羅馬實現了對義大利半島中部地區的消化吸收後,它就再也不是當初那個弱小的城邦,而是成長為一個頗具規模的小型國家。


隨著實力的增強,羅馬已經有能力突破亞平寧山脈的阻斷,向半島其他地方施加影響;而這時,羅馬位於義大利半島中部西側的區位優勢,又顯現了出來——身處義大利半島中部,意味著它能夠較便捷的輻射整個半島,而位於亞平寧山脈西側,使得它的擴張,在早中期時得以避免與希臘人和波河平原蠻族激烈對抗,並且為自己的本部核心區提供了相對安全的保護。這種情況下,羅馬人的優勢越來越大。


按理說,羅馬的發展套路,希臘殖民者完全可以提前效仿。畢竟在羅馬崛起之前,希臘人在義大利半島已經經營了上百年,而希臘的優勢更是不用多說。如果希臘人一開始就走土地擴張的路子,那可能根本就沒羅馬什麼事兒!


可是,希臘人並沒有走土地擴張的道路!


這與希臘文明的海洋屬性有關。作為海洋文明的代表,商業貿易才是希臘人獲得利益的主要方式。這種利益模式下,希臘人只需要控制一些貿易樞紐,在沿海港口打造一些據點,確保對航線的控制,就已經足夠了。


當然,這並不是說希臘人就不能去搞土地擴張——畢竟商業貿易的貨物,還得從土地里生產出來。只不過,走拓土開疆模式的話,它首先得武力征服,然後還要得組織移民,或者將當地土著消化吸收;如果當地未充分開發,還得去投入資源去組織開荒,這種生產財富的模式,過程太過漫長,前期投入也實在太大。


這對希臘人來說是不划算的。因為他們擁有海上霸權,具備了控制海上貿易航線的能力。這種情況下,與其把錢浪費在土地征服和開發上,還不如把自身有限的資源,投向對貿易航線的開發和維護,通過貿易版圖的擴張,還獲得更多的商業流通收益。至於商業交易所需的貨物,就留給各地土著生產就行了——這樣雖然要讓這些生產商分的一點利潤,但商業版圖擴張所得的收益更大,所以總的來說,依然是划算的!


商業之中,渠道為王,就是這個道理。即便是現代社會,渠道商的創富能力,也絕對是生產商望塵莫及的。作為商業文明的先驅,古希臘人老早就明白了這個道理。


基於這種邏輯,商業屬性的希臘人,對土地天然缺乏興趣。


而羅馬人就不同了。羅馬一開始不過是個靠農耕生產積累出的小國,嚴重缺乏海洋文明基因。而且就算它有參與地中海貿易的想法,也沒有這個條件——打造和維護商船和艦隊,絕對是一筆十分昂貴的支出,何況希臘人早已控制了地中海貿易體系,羅馬這個土包子想橫插一腳,那完全是自不量力。


一個小國,早先又窮又弱,卻後來居上,統治世界1000年



所以,羅馬人只能腳踏實地,在義大利半島上的拓土開疆,通過增加土地面積,來獲得更多的生產性收益。


當然,一開始時,羅馬、希臘各得其所,大家可以井水不犯河水。但隨著羅馬佔領土地的越來越多,其實力越來越強,情況就會發生變化。畢竟商業所蘊含的巨大利益,,羅馬人不可能不垂涎。以前實力不夠,那也無法可想。但隨著國家規模的擴大,土地和人口的增多,以及財富積累的增長,羅馬人逐漸擁有了挑戰希臘人的實力。


作為一個海洋文明,希臘的主要資源都投入在對海上航線的維護上,對陸上軍事力量的重視程度,明顯不如農耕屬性的羅馬。這種情況下,羅馬的威脅越來越大,逐漸壓倒了希臘殖民者,實現了對義大利半島、乃至西西里的征服。當希臘人在義大利半島上的陸上據點被一一拔出,他們向西地中海投射影響力的戰略依託也就不復存在。羅馬就得以取而代之,接受西地中海的貿易主導權(當然,羅馬還得戰勝北非的迦太基)。經過這番此消彼長,羅馬的實力就逐漸蓋過了希臘,最後實現對它的反制。


最後一點讓希臘輸給羅馬的原因。則來自二者不同的政治結構。古希臘文明在政治上十分鬆散,希臘各大城邦各自獨立,互不同屬,甚至彼此間還存在嚴重的利益衝突


希臘文明之所以如此,雲石君在之前的《地緣政治:希臘為什麼會成為西式民主的搖籃》一節中已有分析,此處不加累述。而希臘城邦制度的一大惡果,就是嚴重削弱了文明的實力聚集,增加了文明體系內部的內耗。


而反觀早期的羅馬,作為一個靠土地生產賺取財富的農耕屬性國家,只要條件允許,它的政治中樞,都會儘可能的強化對帝國版圖的控制——因為只有如此,他們才能夠最大程度的享受到國家土地的生產收益。


農耕文明對土地的天然渴求,使得羅馬文明的發展,體現為單一國家體系的體量擴張和實力增強;至於希臘,它的文明擴張,則意味著文明體系內的獨立城邦越來越多,利益格局始終鬆散。所以,羅馬可以通過發展,來聚集越來越多的力量;而希臘的擴張,只不過是文明規模的擴大,但政治力量的聚集效果並不明顯。



一個小國,早先又窮又弱,卻後來居上,統治世界1000年


所以,當羅馬強大到能夠突破亞平寧山脈的阻隔,開啟對義大利半島的統一進程時,它所面對的,不過是雖然整體規模龐大,內部卻支離破碎的一眾希臘殖民城邦。這種既小且散的格局,決定了希臘人不僅無法凝聚實力,齊心抵禦羅馬的進逼,反而會被羅馬人利益彼此間的隔閡和矛盾,將他們分化瓦解,各個擊破。


羅馬恰到好處的地緣條件,希臘人的渠道逐利模式,以及農耕型單一國家對海洋型鬆散城邦體系的巨大凝聚力優勢,使得在義大利半島佔盡先機的希臘殖民者,最後卻輸給了羅馬這個蠻夷般的土著。


驅逐希臘殖民者後,羅馬完成對義大利本土的整合。憑著義大利相對較強的地緣實力,以及地中海範圍內的中樞地緣區位,羅馬開始瘋狂擴張,逐漸成為地中海的王者。


而隨著羅馬的擴張,這個國家的政治體制,也逐漸發生變化。具體來說,傳統的民主體制,逐漸被政治強人的集權所取代。羅馬也逐漸完成了從共和國向帝國的轉型。


這就引出了幾個問題:為什麼羅馬的古典民主會被帝製取代?更重要的是:為什麼這種專制對民主的取代,居然被視為文明的進步——甚至連將民主奉為圭臬把當代西方世界,都對此認可並歌頌?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下一節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之145章——義大利之第2節。喜歡地緣政治與國際關係的讀者,可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收看雲石地緣政治系列全部原創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石 的精彩文章:

曾經的超級大國,威震世界,卻不幸攤上三大缺陷,土崩瓦解
俄羅斯曾幹了票大買賣,本以為會很爽,沒想到把自己坑慘了
一群野蠻人,機緣巧合成為世界主宰,至今被歐美奉為老祖宗
昔日超級大國,比中國還牛,卻被一個鄉巴佬鄰居揍趴下
海上小霸王,鼎盛時差點消滅中國,不料犯下一致命錯誤,完蛋

TAG:雲石 |

您可能感興趣

韓國:我們4000多年歷史,曾統治半個地球,我的棒槌又大又粗
15歲少年意外做了皇帝,統治中國45年,因一件事,被人罵了500年
中國最牛的一個姓,出了近百個皇帝,統治650多年王朝,影響至今
500年前, 中國來了一批難民, 卻統治了中國300年
最「牛」的一個姓,出了近百個皇帝,統治王朝650多年,至今影響著中國人
其實早在700年前,喵星人就已經統治世界了!
當了8年總統,卸任後反而走上人生巔峰,統治一個國家29年
致敬1989年的那些球星:從弱冠到而立,他們是80後統治足壇的收尾
中國最牛的一個姓,出了近百個皇帝,統治650多年王朝,至今影響著中國!
我國歷史上最能打的王朝,統治時間不到300年,打了130多場仗
我國這一姓氏,竟出了92個皇帝,統治中國長達650多年
法國恐怖天賦統治世界盃,7戰僅落後9分12秒,4年後還是這群人爭冠
此人32歲當上總統,在位42年,死後兒子繼位,統治至今
大清統治下的300年,中國到底失去了什麼?
此人42歲當上總統,50歲成為最高領袖,至今統治國家近40年
唐朝時期,我國邊境的一塊地,被小國統治了600年
世界最殘暴政權,統治不到4年,卻讓300萬人慘死,至今被世界唾棄
中國歷史上存在感「最弱」的王朝,被幾個20歲女子統治了近百年
此人40歲當上總統,和2個兒子統治此國半個世紀,最後被刺殺身亡
史上最強皇帝,統治王朝55年,娶了500個妻妾,造了800多個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