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100個中文姓氏的圖騰(組圖)以及解釋

100個中文姓氏的圖騰(組圖)以及解釋

100個中文姓氏的圖騰(組圖)以及解釋

第一部分 什麼是圖騰

1、「圖騰」一詞的來源

圖騰(totem)一詞,源於北美印第安人阿爾袞琴部奧古布瓦方言,義為"他的親族"。作為一種信仰觀念,圖騰崇拜在世界各民族中大部分都出現過。

由於印第安人的「圖騰」一詞最早在學術界文獻中出現,因此學術界把後來發現的所有這種物象統稱為「圖騰」。最早記述印第安語「圖騰」一詞並介紹於學術界的是英國人郎格(《印第安旅行記》).

2、圖騰的含義

圖騰源於「萬物有靈」觀念。圖騰的實體是某些動物,植物,無生物或自然現象。但是,人與圖騰是什麼關係,圖騰代表或象徵什麼,目前尚無一致結論。

氏族部落所處發展階段不同,圖騰的含義也就有所不同。

把圖騰認作血緣親屬

把圖騰作為群體的祖先

把圖騰看作保護神

第二部分 人類歷史上出現過的圖騰

動物,植物,天體,天象等

簡單歸納圖騰和部族,和人的關係,主要有以下類型:

(1)某種動物,植物化身而為部族的祖先.

(2)人和動物交合後衍生部族.

(3)人和動物感應而產生部族.

(4)某種動物,植物因為和部落有親屬關係而成為圖騰.

(5)某種動物,植物對該部族有功,而成為圖騰.

龍飛鳳舞——東夷族動物圖騰

根據上古文化的區域分布可分為三大集團:

東夷族,華夏族,苗蠻族

東夷族:太昊系統——以龍蛇為圖騰

少昊系統——以鳥(鳳)為圖騰

第三部分 中國姓氏起源

中國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約五千年),就有了姓。據傳說,姓的最早起源與原始民族的圖騰崇拜有關。氏族部落不但對圖騰奉若神明,禁止食、殺、冒犯,而且把它作為本氏族統一的族號。在原始部落中,圖騰、族名和祖先名常常是一致的,久而久之,圖騰的名稱就演變成同一氏族全體成員共有的標記——姓。由圖騰演變為姓的傳說很多。據考證,夜郎國的國君是竹王,他的臣民以竹為圖騰,姓竹。又據史書記載,晉國有狐毛、蛇平,漢代有狗未央、狼莫、鹿旗,三國有豹皮公等人。透過這些古怪的姓名和駱、虎、蟻、牛、羊、鳥、龍、竹、梧、茶、菊等與動物、植物名稱相同的姓氏,隱約可見圖騰崇拜對姓氏起源的不可磨滅的歷史印跡。

姓的形成除與圖騰關係密切外,還與女性分不開。那時是母族社會,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組成,就說明最早的姓,是跟母親的姓。據考古學資料表明,西周銅器銘文中,可以明確考定的姓不到三十個,但大多數都從女旁,如:姜、姚、姒、姬、媧、婢、妊、妃、好、贏等等。不僅古姓多與「女」字相關,就連「姓」這個字本身也從女旁,這大概是母系氏族制度的一個特徵性產物。婦女在生產生活中居於支配地位,實行群婚制,兄弟姐妹之間可以通婚,在這種制度下,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在神話里流傳著「聖人無父,感天而生」的許多故事。許多古姓都從女旁,可見我們祖先經歷過母系氏族公社的痕迹。

夏、商、周的時候,人們有姓也有氏。在古代氏族發展的過程中,又衍生出「氏」這個稱號。傳說,黃帝治理天下時,已有「胙土命氏」。氏的產生,最大量、最頻繁的時代是周朝。周朝初年,為控制被征服的廣大地區,大規模地分封諸侯。而這些諸侯國的後人即以封國名為氏。另外,各諸侯國又以同樣的方式對國內的卿大夫進行分封,大夫的後人又以受封國的名稱為氏。以後,各種形式的氏的來源又不斷出現,並且氏的數量遠遠超過了姓的數量。但是只有貴族才有氏,貧賤者有名無氏,氏成為貴族獨有的標誌。至於貴族婦女,則無論怎麼稱呼都必須帶上姓,這反映了中國古代封建宗法制度的權威性和嚴謹性。到戰國時期,社會劇烈變動,舊貴族沒落了,有的還淪為奴隸。這表明貴族身份的氏,已無存在的必要。

「姓」是從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屬的部族名稱而來。「氏」是從君主所封的地、所賜的爵位、所任的官職,或者死後按照功績,追加的稱號而來。所以貴族有姓、有名、也有氏; 平民有姓,有名,沒有氏。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卻不可以通婚。因為中國人很早就發現這條遺傳規律:近親通婚對後代不利。姓的產生,從史書上看,先秦時期的《國語·晉語》記載「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周語》記載「我姬民出自天黿」。由此說明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緣關係種族的稱號。同姓之間不許通婚,是周代婚姻制度的規矩,「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同姓不婚,惡不殖也」(《國語·晉劇)。古人很早就懂得近親婚配會產生不良後代的道理,為辨別男女姓的異同從而決定嫁娶與否,在女子稱謂中標明姓就是非常必要的了。由此可見,姓的作用在古代主要就是「別種類」「別婚姻」。

姓氏相別的制度一直沿用到戰國後期。秦朝時,舊貴族瓦解,西周封建宗法制度基本結束,舊的氏族及姓氏制度也被清除殆盡。西漢時期,姓和氏的區別已經微乎其微。司馬遷作《史記》時,乾脆把姓氏混為一談,「姓氏之稱,自太史公始混而為一,《本紀》於秦始皇則曰『姓趙氏』,於漢高祖則曰『姓劉氏』,是也。」(顧炎武《目知錄》)此後,中國的姓與氏合而為一,或言姓,或言氏,氏即姓,人們使用姓氏時簡單省事,也無貴賤之別,因而平民也從無姓到有姓。

唐太宗(627年)的時候,有個吏部尚書高士廉,把民間的「姓」記錄下來,寫成一本書《氏族志》,頒布天下,作為當時推舉賢能作官,或撮合婚姻的依據。中國舊時流行的《百家姓》是北宋(960年)的時候寫的,裡面一共收集了單姓408個,複姓30個,一共438個。發展到後來,據說有4000 到6000個,但是實際應用的,只有1000個左右。

原始社會的末期,黃帝治理天下時,已有「胙土命氏」,出現了氏。夏、商兩代,也有少量的「氏」產生。氏的產生,最大量、最頻繁的時代是周朝。周朝初年,為控制征服的廣大地區,大規模地分封諸侯。周武王、周公旦和成王,先後把土地分封給兄弟、親戚及異姓功臣等,建立了71個封國,其中有武王的兄弟16人,同姓貴族40人。而這些諸侯國的後人即以封國名為氏。據統計,由周王室同姓封國得氏的有48個,由異姓封國得氏的約有60個。另外,各諸侯國又以同樣的方法對國內的卿大夫進行分封,即大夫的後人即以所受封邑的名稱為氏,如田、白、鮑、費、范、屈、鍾離、邯鄲等。經過層層分封,以封國、封邑名稱為氏的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所以說,周朝是我國氏的發展的最重要的時期。而後,各種形式的氏的來源又不斷出現,氏的繁衍滋生越來越多,氏的數量遠遠超過了姓的數量。姓氏合流之後,從古到今,中國人使用的姓氏中十之八九可以說是由姓派生出來的氏演變來的。值得說明的是,遠古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炎帝)、軒轅氏(黃帝)、金天氏(少昊)、高陽氏(顓頊)、高辛氏(帝嚳)、陶唐氏(堯,又稱伊祁氏)、有虞氏(舜)、有夏氏(禹)等氏,是後世對想像與傳說中的祖先的尊稱,不同於「胙土為氏」。

第四部分 姓氏的形成

對姓氏的研究已形成一門學科。它與人口普查、語言學、歷史學、考古學等有著密切的聯繫,對於人事現代化科學管理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作為一門邊緣學科,姓氏學受到各方面的重視。

現代歐美各國的姓氏,大多來源於中世紀,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和羅馬帝國。

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國就已經形成姓氏,並逐漸發展擴大,世世代代延續。

秦朝以前,姓和氏是含意不同、各有所指的兩個單音詞。姓字的古形字是「人」和「生」組成的,意為人所生,因生而為姓。秦國刻石《詛楚文》中,始見姓字為「女」字和「生」字的組合字,這一字形最終被漢代人許慎定形,成為會意字。氏字的出現,早在甲骨文中就有。清代文字學家朱駿聲在其名著《說文通訓定聲》中,釋「氏」字本意為木本,是植物之根,為象形字,後來被轉注為姓氏的氏,取木之根本之意。

夏商周三代,姓的社會職能是代表有共同血緣關係的種族的稱號,而氏則是從姓中派生出來的分支。《通鑒外紀》說,「姓者,統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姓起源較早,形成後也較為穩定;氏起源較晚並不斷發生變化。《國語·周語》載:「姓者,生也,以此為祖,令之相生,雖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屬也,享其子孫共相連屬,其旁支別屬,則各自為氏。」總之,姓為氏之本,氏由姓所出。商周以前,姓用以區別婚姻,故有同姓、異姓、庶姓之說。氏用以區別貴賤,貴者有氏,而貧賤者有名無氏。氏同而姓不同,婚姻可通;同姓不可通婚。

西漢時期,姓和氏的區別分野已經微乎其微。司馬遷作《史記》時,乾脆把姓氏混為一談,成為不可分割的同一屬姓了。所以,清初學者顧炎武在《田知錄》中說:「姓氏之稱,自太史公始混而為一,《本紀》於秦始皇則曰姓趙氏』,於漢高祖則曰『姓劉氏』,是也。」

姓產生於原始氏族社會。若干民族組成一個原始部落,部落內各氏族又獨立存在,同時,各氏族之間又有著密切的婚姻聯繫,姓就作為識別和區分氏族的特定標記符號應運而生。中國最早的姓都帶有「女」字,如姬、姜、媯、姒等,可以推斷早在母系氏族時期,姓已經形成,是由母權制社會中婦女的地位所決定的,其作用就是便於通婚與鑒別子孫後代的歸屬。同姓內部禁止婚配,異姓氏族之間可以通婚,子女歸母親一方,以母姓為姓。

氏最早在原始社會晚期形成。黃帝時已有「胙土命氏」。隨著氏族制度的解體和階級社會、國家制度的形成,出現了賞賜封贈土地以命氏的習慣。繼而,氏之源起,形成濫觴,出現以各種形式得氏的現象。至此,姓和民本意的屬性分野,實質上已不太明顯。

姓氏的形成原由,主要有以下幾類:

1.以居住地名、方位、封國命氏。如趙、西門、鄭、蘇等。

2.以古姓命氏、如任、風、子等。

3.以先人名或字命氏。加皇甫、高、刁、公、施等。

4.以兄弟行次順序為氏。如伯、仲、叔、季等。

5.以職官名稱命氏。如史、倉、庫、司徒、司寇、太史等。

6.以職業技藝命氏。如巫、屠、優、卜等。

7.以祖上謚號為氏。如戴、召等。

8.古代少數民族與漢族大融合,借用漢字單字為氏。如拓跋氏改為元氏、叱盧氏改為祝、關爾佳氏改為關、鈕祜祿氏改為鈕等。

9.因賜姓、避諱改姓氏。如手唐王胡賜給立有大功的大臣們以李姓、朱明王朝賜以朱姓;漢文帝名劉恆,凡恆性因避諱改為常氏。晉朝帝王祖上有司馬師,天下師姓皆缺筆改為為帥氏。

10.因逃避仇殺改姓。如端木子貢後代避仇改沐姓,牛娃避仇改牢姓等。

姓氏起源的形式很多,並且在不斷發展,同姓異源,或異姓同源,等等,情況十分複雜。隨著歲月的流逝,不斷出現新的姓氏。如給孩子取名時,取男女雙方兩個單音姓合成複姓,又為姓氏「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員。

第五部分 姓與氏的構成

最明顯的標誌是《史記》,根據現有姓氏、推究它們的來源或者說最初確定它為姓氏的緣由,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前面提到過,帶女字旁的姓氏如:娰、姬、姜、媯、贏等,這是母系氏族社會女性崇拜的反映。有些直接就是女族長的名姓稱號。

(2)以動植物或其他自然物為姓氏。如馬、牛、羊、豬、蛇、龍、柳、梅、李、桃、花、葉、谷、麥、桑、麻、粟、山、水、林、木、風、雲、河、江、金、石、鋼、鐵、玉等,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部落的圖騰。

(3)以封國、采邑或職官、爵位為姓。如齊、楚、燕、韓、趙、魏、秦、魯、蔡、鄭、陳、宋、阮;司徒、司馬、司空、樂正、宰、上官、太史、少正、王、侯、公孫、伯子等,由於古代封爵職官名目繁多,故此類姓很多。

(4)以出生地、居住地或職業為姓,如姚(虞舜生姚墟)、東方(伏羲住處)、西門、東門(魯庄公子遂後代封住地)、東郭、南、百里、歐陽(越王勾踐,被封在烏程歐陽亭)、陶、巫、卜、醫等。

(5)以祖先族號、謚號為姓。如唐、虞、夏、商、周、殷,文、武、昭、穆、康、庄、宣、平、成等。

(6)其他(在姓中還有幾種變種,突變情況):

A、皇帝賜姓。如劉邦賜項伯姓劉。李煜賜奚廷圭(墨務官)姓李。

B、為避災難而改姓。如伍子胥在吳被殺後,子孫逃到齊國,改姓王孫;陳厲公子陳完,在陳內亂後逃到齊國做了大夫,改姓田。

C、為避皇帝或聖人諱而改姓。如荀改孫,庄改嚴,丘改邱等。

D、嫌原姓複雜、字多而改姓。如司馬簡姓司或馬或馮,歐陽簡姓歐。

E、少數民族主動從漢姓。如北魏孝文帝規定鮮卑族人改用漢姓如陸、穆、賀、於等,皇族帶頭,由原來的姓拓跋改為姓元。

F、另外,拓跋、單于、宇文、長孫、呼延、尉遲、耶律、完顏,愛新覺羅等都是少數民族姓的漢語譯音。有些少數民族姓在譯成漢語後,嫌字太長就簡化,如愛新覺羅,改姓羅,金。從以上可看出,同姓不一定一家。

今天在公共社交場合的「貴姓」、「尊姓」、「按姓氏筆畫為序」中的姓,實際上包括了古姓、氏這兩方面的內容。

另外,古代姓氏還有幾點值得注意:

①戰國前,貴族才有姓氏,貴族男子稱氏,女子稱姓。因為「姓所以別婚姻」,「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通志·氏族略序》)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說:「考之於《傳》,二百五十五年之間,有男子而稱姓者乎?無有也。」

那麼男子稱什麼呢?1、貴者稱氏;2、賤者則以職業概括之。如奕秋、庖丁、匠石、醫和、優孟,這些職業名後來才成了姓。當時是通稱。

②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禮不娶同姓」,「父母同姓,其出不蕃」(《左傳》),「同姓不婚,惡不殖也」。(《國語》)有人認為裡面隱含了樸素的優生學。

春秋時,魯昭公娶吳女為夫人,兩人都姓姬,乃改夫人姓孟,稱吳孟子。

③因為「姓」起著「別婚姻」的作用,貴族男子又不稱姓,故女子稱姓特別重要,為了給待嫁或已嫁的同姓女子加以區別,就形成了對女子的特殊稱呼,在姓的前後加前綴、後綴。

A、前綴用排行:孟、伯、仲、叔、季。如孟姜、伯姬、叔隗,

B、以夫家的采邑、謚號為前綴:如晉姬、武姜、文贏。

C、加氏、女、母、姬、媼、嫗等後綴,如張氏、商女、孟母、吳姬、趙媼等。

第六部分 姓氏的發源地

據初步統計,在《中華姓氏大辭典》所列11969個姓氏中,有4925個未註明姓氏來源,有2224個系少數民族姓氏,二者合計7149個,佔11969的59.7%,下餘4820個為漢族姓氏。

根據大量的古代文獻資料,對這4820個姓氏逐一進行研究,得出的結果為:起源於河南的姓氏共有1834個,佔4820的38%。

當今按人口多少排列的前120大姓共占漢族人口的90.11%,也就是說13億人中有11.7億人姓這120個姓。

在這120大姓中,全源於河南的姓氏有52個,

即李、張、陳、黃、周、林、何、宋、鄭、謝、馮、於、袁、鄧、許、傅、蘇、蔣、葉、閻、潘、戴、夏、范、方、石、姚、廖、孔、康、江、史、邵、段、雷、湯、尹、武、賴、樊、蘭、殷、陶、翟、安、倪、嚴、牛、溫、蘆、俞、葛,部分源頭在河南的姓氏有45個,即王、劉、趙、吳、徐、孫、胡、朱、高、郭、羅、梁、韓、唐、董、蕭、程、沈、呂、盧、蔡、丁、魏、薛、杜、鍾、姜、熊、陸、白、毛、邱、秦、顧、侯、孟、龍、黎、常、賀、龔、文、施、洪、季;兩項合計,起源於河南的姓氏共有97個,佔120大姓的80.8%,佔全國漢族人口的79.49% 。

把中華姓氏史與河南歷史加以對照,就不難發現,無論是姓氏的萌芽、產生,還是普及、定型,無不與河南息息相關。

當今120大姓從血緣關係上進行追根溯源後,發現它們分別屬於三個族系,即黃帝族、炎帝族、東夷族,出自四位祖先,即黃帝、炎帝、太昊與少昊。

具體情況是:

屬於黃帝族的有86姓,佔120姓的72%,即:

王、張、劉、陳、楊、周、吳、孫、胡、朱、林、何、郭、羅、宋、鄭、韓、唐、馮、於、董、蕭、程、曹、袁、鄧、傅、曾、彭、蘇、蔣、蔡、賈、魏、薛、葉、閻、余、潘、杜、戴、夏、鍾、汪、田、范、石、姚、鄒、熊、陸、孔、康、毛、史、顧、侯、邵、孟、龍、萬、段、錢、湯、黎、常、 武、喬、賴、龐、樊、蘭、殷、施、陶、翟、安、顏、倪、嚴、牛、溫、蘆、季、俞、魯。屬於炎帝族的有6姓,佔120姓的5%,即:許、姜、崔 、雷、易、章。

屬於東夷族的有8姓,佔120姓的7%,即:

李、趙、黃、徐、馬、譚、郝、江。

兼屬黃帝族與炎帝族的有11姓,佔120姓的9%,即:

高、謝、呂、盧、丁、方、邱、賀、龔、文、洪。兼屬黃帝族與東夷族的有9姓,佔120姓的7%,即:梁、沈、任、廖、金、白、秦、尹、葛。

總的來說,120大姓多數屬於黃帝族,少部分屬於炎帝族和東夷族,而河南長期是這三族活動的中心,因此,這三族的姓氏也多數是在河南境內形成的。

附錄:

100個中文姓氏的圖騰(組圖)以及解釋

100個中文姓氏的圖騰(組圖)以及解釋

100個中文姓氏的圖騰(組圖)以及解釋

100個中文姓氏的圖騰(組圖)以及解釋

100個中文姓氏的圖騰(組圖)以及解釋

100個中文姓氏的圖騰(組圖)以及解釋

100個中文姓氏的圖騰(組圖)以及解釋

100個中文姓氏的圖騰(組圖)以及解釋

100個中文姓氏的圖騰(組圖)以及解釋

100個中文姓氏的圖騰(組圖)以及解釋

100個中文姓氏的圖騰(組圖)以及解釋

100個中文姓氏的圖騰(組圖)以及解釋

100個中文姓氏的圖騰(組圖)以及解釋

100個中文姓氏的圖騰(組圖)以及解釋

100個中文姓氏的圖騰(組圖)以及解釋

100個中文姓氏的圖騰(組圖)以及解釋

100個中文姓氏的圖騰(組圖)以及解釋

100個中文姓氏的圖騰(組圖)以及解釋

100個中文姓氏的圖騰(組圖)以及解釋

100個中文姓氏的圖騰(組圖)以及解釋

100個中文姓氏的圖騰(組圖)以及解釋

100個中文姓氏的圖騰(組圖)以及解釋

100個中文姓氏的圖騰(組圖)以及解釋

100個中文姓氏的圖騰(組圖)以及解釋

100個中文姓氏的圖騰(組圖)以及解釋

100個中文姓氏的圖騰(組圖)以及解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王羲之書法之《懷仁集王聖教序》的由來以及譯文
又一幅懷素寫的狂草
歐陽中石:行書書論析要
中國書法三字經
用墨散論——言恭達

TAG:聞是書畫 |

您可能感興趣

報告:穆里尼奧解釋為什麼簽約5200萬英鎊的中場而不用
2018年寶寶名字大全(解釋+寓意)
《賽博朋克2077》官方解釋「暈第一人稱」以及中文配音問題
關於2018/11/9部分文章不能正常瀏覽解釋
英特爾解釋10nm晶元為何推遲!承諾2021年推7nm產品
余承東解釋P30系列為何不上2K:1080P夠用
微軟解釋1809版Window10,為什麼會刪除個人文件
美軍18年計劃,調查1.2萬UFO事件,700起科學無法解釋
海賊王920圖文內容:堪稱和之國最強戰士?一張圖解釋御田實力
黃章又與魅友互動爆料:魅族16售價或3000元,解釋裁員問題
9張難以解釋的神秘圖像,明代古墓發現瑞士手錶,指向10:06
坦克停在校門口:校方這樣解釋編號「985」、「211」
住院2個月「服藥」1200斤,院方解釋
魅族16s要比小米9貴300,黃章的解釋很牽強!
覆蓋10,000公里!日本探測器在金星發現了難以解釋的東西!
米蘭50歲華人家中被查出15萬歐元現金,無法解釋來源
AMD官方博客解釋RX 5700系列的溫度管理系統:最高110度在預期之內
《賽博朋克2077》設計師解釋為何採用第一人稱
EDG爆冷出局季後賽,管澤元「解釋」微博20分鐘8000評論!
微軟解釋為何《除暴戰警3》跳票到2019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