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切記,別讓補償心理變成溺愛的理由

切記,別讓補償心理變成溺愛的理由

  很多家長在自己年幼的時候過得不夠開心幸福,或者是成長的道路上有某一方面做得不夠好的,為此他們就會希望在孩子的身上不要重蹈覆轍,不要走上自己同樣的冤枉路。這就是家長補償心理的表現,可是正是這種心理,將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影響。

  一、家長常見的補償心理

  1、自己曾經得不到的都要讓孩子得到

  作家長的這一代人,以前的生活並沒有現在的生活如此寬裕,可能小時候家裡生活拮据,自己想要什麼,父母並不能夠滿足自己,對家長來說,這是他心裡一直的遺憾。因此自己有了孩子以後,就希望把這些曾經想要卻要不到的東西全部給予孩子,這種看似滿足孩子的現象,其實是家長在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2、沒時間陪孩子,所以什麼都滿足孩子

  現在很多家庭都有一定的生活經濟壓力,所以家長都是忙於上班賺錢,很少有充足的時間去陪伴孩子成長,因此家長認為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就要儘可能什麼都滿足孩子,只要孩子想要的都讓他得到。

  3、孩子有不幸遭遇,家長對孩子有愧疚

  孩子出生後身體帶有某些疾病或者殘疾困擾,又或者是家長之間屬於離異狀態的,家長覺得對孩子有愧疚感,認為自己有對不起孩子的地方,所以就要盡量補償孩子,滿足孩子。

  二、家長補償心理的壞處

  1、家長的補償心理,孩子無法接受

  家長對孩子有補償心理,可能會反而讓孩子無法接受。因為家長想要得到的東西、喜歡的感興趣的東西,可能並不是孩子想要的。所以家長把這些都強加給孩子,會讓孩子反而心生反感,這也是不尊重孩子的一種做法。

  2、家長的補償心理,溺愛孩子成性

  家長的補償心理,平時對孩子是有求必應的,那麼會導致孩子溺愛成性,對孩子的人生觀和金錢觀都造成了錯誤的教育影響。

  三、家庭教育的注意事項

  1、不要以孩子為中心

  家庭教育是不可以完全以孩子為中心的,應該以一種平等的身份地位去陪伴孩子成長。如果以孩子為中心,他就會在溺愛中成長,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育。

  2、不要一手包辦

  孩子在有行為能力的那一刻開始,就必須鼓勵和引導孩子學習獨立性,讓孩子從小就養成了自理自立的好習慣。

  3、不要有求必應

  孩子要求得到的東西,家長要有原則性地衡量是否可以買,是否有必要買,買了有什麼作用。盲目地滿足孩子的需求,這無疑是害了孩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心理學補償效應:不用自己真實照片做頭像是為了彌補心中的缺憾
有些心理缺失,是一輩子難以補償的遺憾
古天樂與黃奕的「愛情故事」,有補償的心理,莫文蔚成了燈泡!
三星顯示要求蘋果補償損失,賠償的理由讓網友們哭笑不得
戀愛補償效應:如何保鮮讓戀愛處於最佳狀態
怎樣理解無功補償和功率因數?為什麼要無功補償,怎麼補償?
明明很累,為何還通宵追劇、捨不得睡?原來是補償心理作祟
廣告商、政客和經濟體系是如何利用「氣候補償」心理?
史上最良心補償,免費皮膚碎片別亂用,兩對情侶皮膚免費獲取!
動態無功補償與靜態無功補償的區別
所謂的父母溺愛孩子,真相卻是父母的自我補償!
婚姻愛情的「補償效應」:離婚的女人容易愛錯人,容易二次離婚
還是不要補償比較好
不道歉、不補償、不理會,中國移動為何如此囂張?
個人原因離職也能拿補償金?HR注意了,這些離職理由不能有!
錯過的人和事,再怎麼補償也無濟於事
婚姻愛情的「補償效應」:離婚女人容易愛錯人,容易二次離婚
世界盃結束後,如何補償失寵的女友?
被裁員獲得的經濟補償如何繳個稅?一文讀懂
疫苗接種者:我們需要更好的救濟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