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初期一銀元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現代人對銀元的概念都比較陌生,不過從清朝晚期到抗戰爆發前,我國的主要流通貨幣就是銀元。
清朝滅亡後,時局出現了一定的混亂,市面上各種規格不一的貨幣都在流通。這直接造成了貨幣之間折算繁瑣,嚴重影響了社會經濟生活。
為了解決這種混亂局面,1914年,袁世凱在北京以大總統的名義公布了《國幣條例》及《國幣條例施行細則》,由天津造幣廠開始鑄造鐫有袁世凱頭像的銀元,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袁大頭」。
那麼,民國初期一銀元相當於現在多少錢呢?
由於時代不同,百姓的消費方向也自然不一樣,比如現代社會交通費是每個家庭一項重要支出,而在民國初期一個家庭幾乎不需要支出什麼交通費。因此我們就用只用日常必需品來做參考。
1912年到1919年,米價恆定為每舊石(178斤)6銀元,也就是每斤米3.4分錢,1銀元可以買到將近30斤大米;豬肉每斤平均1角2分至1角3分錢,1銀元可以買8斤豬肉;棉布每市尺1角錢,1銀元可以買10尺棉布;白糖每斤6分錢;食鹽每斤1-2分錢。按物價來折算,當時一銀元,相當於現在90-100元。
1918年(民國七年)清華學校的外國教員狄登麥(C.G.Dittmer)在北京西郊第一區調查居民195家,其中100家為漢族人、95家為滿族人。調查結果顯示,當時北京市郊的五口之家,平均每年開銷100銀元,才能維持最基本的生活。如果要達到小康水平,每年需花費180銀元左右。
從1912年至1919年之間,北京的物價還是比較穩定的。然而從20年代開始,物價就開始不斷上升。
1924年(民國十三年),北京普通五口之家每月生活費平均是14元2角5分,每年平均171銀元。當時一個人力車夫平均自己每月花費5元7角3分,計每年68元7角6分。而他養家的生活費每月11元6角2分,每年平均135元8角4分。
最後再來看看當時的收入水平。民國時期的那些著名人物都是屬於高收入群體:北大校長蔡元培月薪600銀元;北大文科教授兼哲學研究室主任胡適月薪300銀元;北大圖書館主任李大釗月薪120銀元;而毛爺爺當時擔任北大圖書館協理員,月薪只有8個銀元。
據當時一份《中小學教職員待遇暫行規程》的資料顯示,1914年,河北省會保定規定中學、師範專任教師月薪70-100元;兼職教師每小時3-8元;校長月薪100-160元;教務主任、訓育主任80-90元;事務主任60元以下。小學教師薪水要低得多,河北全省小學教員最高月薪不超過24元,最低16元,平均20元;鄉村教員每月僅四五元。


※清朝各重要時期疆域地圖,見證大清王朝的興起和衰亡
※此人弒君殺子,卻名垂青史,被後人視為道德楷模
※老照片,民國時期的絕色美女
※義和團「扶清滅洋」,為什麼當時京城百姓對他們恨之入骨
※故宮的冷宮原來就在紫禁城東北角,大白天也是陰森森
TAG:夜讀史書 |
※民國一塊袁大頭銀元換算成人民幣是多少?
※目前中華民國三年袁世凱銀元真實能賣多少錢?民國三年袁大頭價值飆漲
※中國近代史話題 民國時期,一個袁大頭銀元為什麼可買到一頭牛?
※民國銀元與清代銀元那個更值錢?
※民國銀元和清代銀元相比哪個更值得收藏
※大清後期國庫僅剩10銀元,國庫的錢去到底去哪兒了呢?
※錢」景一片大好,還看民國銀元「袁大頭」
※盤點下民國時期銀元上的留念
※適合你們的袁大頭銀元,收藏價值多少?
※一枚小銀元——開國紀念幣竟能賣幾百萬,為什麼?
※看不一樣的民國九年的袁大頭銀元
※民國三年的袁大頭銀元 你家有嗎
※最近幾年銀元普漲,哪些銀元更有收藏價值?
※不懂也要了解 古錢幣 民國銀元袁大頭 國貨當自強
※民國的銀元竟然有這樣的高價,是真是假
※近幾年瘋狂上漲的古錢幣老銀元
※北京一小伙在深山發現價值數百萬的民國銀元 全部上交國家
※國庫只剩了十銀元,錢都去哪裡了?
※民國銀元為何能成為古錢幣當中的兩大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