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掛情人橋上的定情鎖,都被巴黎政府當垃圾扔了」
巴黎在各位小夥伴眼中,大概是一所浪漫的城市。莎士比亞書店、喬叟和花神咖啡館,以及傳說中的愛橋,每一處都代表著浪漫。情侶們都喜歡在這裡合影留念,歐洲的文學地標不但在兩個人的旅行中增添了異域風情,也讓合影於此的情侶們瞬間文藝而小清新起來。而這真的是巴黎的本貌么?主頁君帶你來看看
文|王晟
From 別處World
微信號:else-world
文藝青年們,先來認一下以下地點:
莎士比亞書店、喬叟和花神咖啡館,以及傳說中的「愛橋」
——如果你全知道,說明你已經通過了
巴黎「文藝犯」的初級考驗
。
不過,在巴黎玩兒文藝,帶著海明威和薩特的書去那些地點找「浪漫」,真的比去老佛爺和巴黎春天血拚、在埃菲爾鐵塔擺 pose 要來得「高級」嗎? 較個真的話,
這些文藝和浪漫的標籤,不過也是世人一廂情願的想像罷了
。引用我的朋友王晟的一句話:
「巴黎哪有浪漫,只有浪,還有慢」
。
一個海峽之隔的我,只好默默地看著貴死人的歐洲之星流下了心酸的淚水。
巴黎在世人眼中,是一座「浪漫」的城市。
在塞納河的左岸,
莎士比亞書店
與巴黎聖母院隔河相望,每天迎來送往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人們駐足於這間被文豪學者們青睞的書店,即便不為買書,也要樓上樓下參觀一番,尋找喬伊斯、海明威、菲茨傑拉德等大作家們在此停留的痕迹……
讓合影於此的情侶們瞬間文藝而小清新起來
。等等,
你們確定喬伊斯、海明威、菲茨傑拉德在這間莎士比亞書店裡停留過嗎?
你們會不會看到了「假的」莎士比亞書店?我們現在說的莎士比亞書店,是喬治·惠特曼於 1951 年在拉布謝利街 37 號開張營業的書店。在這裡,我們是找不到喬伊斯、海明威和菲茲傑拉德的,他們所經歷的那個「莎士比亞書店」已灰飛煙滅很久了。
消失了的那家莎士比亞書店,原址在距離新店一公里之外的奧德翁街 12 號,沒留下任何開過書店的痕迹,卻是締造莎士比亞書店傳奇的真正所在。1920 年代的美國文學家們喜歡聚集在巴黎,是因為巴黎世界中心的位置還沒有被紐約替代。並且,法郎相對美元還有匯率優勢。
這讓滿懷夢想、生活卻並不富裕的美國作家們——很多人要到很久以後才會成為作家——湧進巴黎
。畢奇的莎士比亞書店和出版公司創建於 1919 年,專註於英語文學的書店自然成為了未來作家們的聚集地。海明威常常過來是因為要租書看,喬伊斯那時候正在和畢奇一起籌備《尤利西斯》的出版事宜。後來,海明威的第一部作品《三個故事和十首詩》也在此出版銷售。
▲ 真實的莎士比亞書店,早已關張。來源:AllPosters.com
1941 年,畢奇的莎士比亞書店因為納粹的刁難而關門,她從此再也沒有開過任何書店。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喬治·惠特曼開的這家莎士比亞書店,開業之初並不叫莎士比亞書店,而是取了一個法國名字,叫
Le Mistral
。一直要到真正的莎士比亞書店的創建者西爾維婭·畢奇參觀了 Le Mistral
,認為它是莎士比亞書店的「精神繼承者」,才授權喬治·惠特曼把書店的名字改成「莎士比亞書店」
,這個名字直到 1964 年畢奇逝世之後,才被掛到了書店的門口。有趣的是,就在新的莎士比亞書店掛牌幾個月之後,
這年年底,海明威的回憶錄《流動的盛宴》終於出版了。這部作品裡多次提及 1920 年代他居住在巴黎時,和畢奇的莎士比亞書店的各種故事。
於是,這家「假的」莎士比亞書店一時間聲名鵲起,吸引了無數文藝青年前來朝聖。▲ 海明威《流動的盛宴》封面,背景即當時的莎士比亞書店
無可否認,
新的莎士比亞書店有它存在的價值,喬治·惠特曼創建這家書店就是要在巴黎重新開闢一塊英語文學的地盤。
從 1951 年開始,有超過 30000 名作家、藝術家、學者、評論家等受邀在書店暫住,睡過樓上那張床。正如畢奇所言,
我們可以在此感受莎士比亞書店一如既往的精神。
但那張床上絕對沒有躺過海明威。這家所謂的「莎士比亞書店」開始苦心經營的時候,回到巴黎的海明威早已是出入麗茲酒店的文學名流了。莎士比亞書店,只是諸多頗可認真解讀一番的「浪漫」巴黎地標中的普通一個。
在巴黎,這些被冠以「浪漫」之名的地標,多少都有著不怎麼浪漫的背景故事、以及莫名其妙的知名度
,就好像最終被政府拆掉的藝術橋上的掛鎖一樣。比如,
薩特、杜拉斯們會去花神(Cafe de Flore)和雙叟咖啡館(Les Deux Magots),完全是因為住得近
,薩特的公寓可以看見雙叟咖啡館,杜拉斯就住在兩個咖啡館後面的小巷子里,並不是因為咖啡館本身有什麼過人之處。去咖啡館消遣是每一個法國人的日常
,並無任何稀罕之處,不過這兩所咖啡館也因為名作家而莫名其妙地多了許多文藝青年的光顧。▲ 薩特在花神咖啡館。
海明威
在 1920 年代初搬到巴黎的時候,住在巴黎五區穆府達街附近。他選這裡的原因不是因為穆府達街屬於巴黎最老的街道之一,便於觀光。僅僅是因為
這一區當時都是妓女、小偷的居所,魚龍混雜,房租便宜罷了
。巴黎著名的「情人橋」或者「鎖橋」,本名叫藝術橋,跟愛情沒有太大關係,只是因為以前的橋護欄比較容易掛鎖
。結果因為鎖太多太重,以至於威脅橋的安全,被市政府完全拆除。以前情侶們掛上鎖,把鑰匙扔進塞納河,以為可以天長地久。而現在,鎖沒了,不過好多愛情本身已經沒了,也就無所謂了。說白了,人們對於巴黎歷史和文藝的想像,都會多多少少落在這些地點之上。而為什麼又偏偏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書店、咖啡館、街道和橋呢?
中產們對這些文藝浪漫的「生活方式」總有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而這些地點就被貼上了標籤供他們來解讀自己心中的巴黎。
然而就像倫敦的查令十字街的書店最後變成了麥當勞一般,祭奠往往也變成了消費,和「老佛爺」殊途同歸。若一定要追根溯源,
「浪漫」二字源自於浪漫主義,注重以強烈的情感作為美學經驗的來源
,也是從德國的音樂和文學起源。而傳到了法國,這種「強烈」而「奔放」的風格,和法國源遠流長的情色文化
一拍即合。所以,小清新眼中的浪漫,歷史上的真相可能是比較重口味的
。法國的情色文化往上可以一直追溯到
羅馬帝國時期
,統治階層荒淫無度的生活。往近一點算,
文藝復興之後,到 17 世紀
,放蕩主義在英法兩國流行
,反對既有的傳統、信念、權威和信仰的哲學。到了 18 世紀
,法國終於誕生了
薩德侯爵
這位極端人物,他是施虐狂的鼻祖,SM 里的 S ——Sadism 就脫胎於他的名字
。而在
法國王室
,一夫一妻制雖然規定了法王沒有納妾或者後宮佳麗三千的權利,但卻對國王的風流韻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於是那些伯爵夫人、男爵夫人們頻頻出人法王的寢宮;或者說倒過來,進過國王寢宮的女人紛紛變成了伯爵夫人、男爵夫人……
法國雖然歷經了大革命,廢除了國王的統治,這股自上而下的社會風氣倒是保留了下來。
所以巴黎的所謂浪漫,其實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直接省略成一個字「浪」。
在這裡它並不完全是一個貶義詞,而是說社會在兩性關係上的包容度,和對情色文化接受程度
。我有一次路過巴士底廣場,看到一個預防艾滋病的展覽,展覽中某個示例的文字說明大約是寫:XXX(一個法國女生的名字),大二學生,周末最喜歡叫上自己的男性朋友來家裡「三人行」,因為注意使用安全措施,她一直健康愉快地享受著生活……
如此舉例說明安全性行為的重要性,也只有巴黎才有吧。
與此同時,在巴黎這座城市裡,國人視之為洪水猛獸的
「約炮」
,也不過是你情我願的身體歡愉,酒吧和 Club 里的眉來眼去,都是從頭腦到身體的自由。巴黎人尊重個人自由,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去尋求身體的歡愉,但也不會因為別人尋求身體的歡愉而非議之
。在巴黎住得久了,對男女之間、男男之間、女女之間或者無論什麼時間的複雜關係,都已經能做到泰然處之
。但有時還會讓人心裡咯噔一下,比如說前兩年大做市場推廣的某社交 App,主打的消費人群是已婚男女,這見多識廣的巴黎媒體也加入進來認真討論了一下這款 App 的道德邊界問題。我們也可以一個人安靜地享受情色
,這些東西在巴黎很容易找到:書報亭里的男性雜誌,夜總會裡的脫衣舞,麗都、瘋馬等高級情色秀……尤其是在看錶演這件事上,無論男女,都要精心打扮一番,正經端坐,與欣賞古典音樂和芭蕾無疑。
這就好像是在說,
儘管我們看到的,或者享受到的是人類最原始的慾望的部分,但是我們仍然要在穿著打扮和言談舉止上時刻提醒自己作為人類的身份,而不是在慾望中迷失
。「浪」而不「盪」,是一種收放自如的剋制,相當高級。
只是離世人想像中的「浪漫」,恐怕已經大相徑庭了。
沒有浪漫,只有「浪」,外加——
「慢」也還是一如既往。
作為生活在巴黎的外國人,最常遇到的換居留,要提前三個月在網上預約;看病,至少提前兩周約醫生;去銀行辦事,至少提前一周預約……有人開玩笑說,外國人辦居留就是才拿到居留卡,一眨眼就又可以開始預約了,其餘的時間都在等待預約時間的到來,以及,等卡。而我的際遇還算好,我只是申請了半年才拿到醫療卡;申請了半年,還沒有裝上寬頻,而已。在巴黎,心態已經變成這樣:
反正一切事情早晚都會輪到自己,早晚也會輪到別人,只要肯付出時間,便什麼都不會落下。
著急忙慌是會引起心理問題的,沒有人想要為別人的心理問題擔負責任。這樣「浪」、「慢」的巴黎,才是真實的巴黎吧。
本文系授權發布,By 王晟,From 別處World,一群世界的異鄉人,浪遊在「別處」,談論生活、人類以及美。點擊「閱讀原文」,了解更多「別處」故事。微信號:else-world,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INSIGHT CHINA 誠意推薦

※有哪些海外活動值得參加?紐約政府實習、華爾街操盤、斯坦福實訓
※這個國產麵包車每48秒就賣出一輛,法拉利都搶著貼上它的車標
※外媒對待俄羅斯恐襲的態度,讓我們再次看到了西方世界的雙重標準
※越獄虐我千百遍,我待米帥如初戀!等了八年,他們全員回歸了
TAG:INSIGHT CHINA |
※沒人撿狗屎,殘疾的他開著代步車自己去撿…撿了三年,卻收到了政府的禁令…
※巴黎政府拆掉情人們的愛獲十萬,圍觀群眾都拍手叫好
※當地政府禁止了這些人獵殺海豚,結果他們卻如此喪盡天良
※最強情報機關,他們的存在世界政府都沒發現,細思極恐!
※實拍:越南街頭的「叫花子」政府:「不要同情他們」
※意政府再出幺蛾子:先交罰款再給護照!呆利人的假期就這樣被毀了…
※此國侵佔我國九分之一的領土,卻依然被清政府當做朋友,怎會這樣
※老人拿廢鐵當座駕,不但能上路,政府還親自頒發車牌
※海賊王最強情報機關,他們的存在世界政府都沒發現,細思極恐!
※俄政府回應「通俄門」:特朗普律師給我們寫信了,但我們沒回
※一放就亂,一抓就死,反正這鍋政府背定了
※此人當大官後,把前妻安排在政府部門工作,為何前妻卻上吊自殺了
※美國政府竟被黑客偷走核武機密,中國還被扯上了這一關係
※天氣這麼熱,政府也很著急啊!來看看他們想出了哪些防暑降溫的好辦法
※關注!澳州政府要放大招了!這些人將被禁止出國!而且護照還會被直接吊銷!
※悲慘!這艘亞洲航母剛服役就被退役,政府:先放那吧,真的沒錢了
※海賊曾撼動世界政府的四位特殊人物,他們竟然輸在了這些問題上!
※清政府這麼做,竟然讓所有老百姓都吸起了鴉片,真可恨!
※奇葩地方,司機車尾必須掛「蛋蛋」,政府下禁令都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