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趁還活著,見想見的人,說想說的話,做想做的事

趁還活著,見想見的人,說想說的話,做想做的事



本期主播 | 熙龍


點擊音頻,即可聆聽


更多音頻可在喜馬拉雅搜索:張德芬空間




趁還活著,放下包袱,見想見的人,去想去的地,說想說的話,做想做的事。





曾看過一個新聞報導說,人們對在親友患病時談論死亡問題十分忌諱,所以對醫院的善終服務也是敬而遠之,當有親友住院時,院方詢問是否需要善終服務,大部分人的反應是避而不談,要麼就是指責醫院不努力救人。



因為我們都忌諱談論死亡。



一位網友分享說,孩子在學校里學了手工摺紙,回到家後折了幾朵小花,想送給家裡每一個人。當孩子把折好的花拿去送給奶奶的時候,奶奶拿起一扔,「這個都可以戴的嗎?紙做的是給死人用的。」



孩子以為自己做得不好,又聽到奶奶說『死』,嚇得一個勁的在哭。這位網友說,都不知道該如何跟孩子解釋發生的事情。



我們對死亡的恐懼和忌諱,也在這樣不經意的過程中傳遞給了孩子。孩子不知道『死』到底是什麼,但是,孩子會在大人們的眼神里、語氣里感受到恐懼。



白岩松說:「中國人討論死亡的時候簡直就是小學生,因為中國從來沒有真正的死亡教育。」



死亡只是生命結束的最後一步,而我們給它賦予了不可言說的恐怖色彩。

所以善終服務在國外發展迅速,但在我們國家仍然停留在起步的階段。



我們忌諱談論死亡,更害怕面對親人的死亡






前不久,作家瓊瑤公開了一封寫給兒子和兒媳的信,信中說她看了一篇名為《預約自己的美好告別》的文章,有感而發想到自己的身後事,認為萬一到了該離開之際,希望不會因為後輩的不舍,而讓自己的軀殼被勉強留住而受折磨,也藉此叮嚀兒子兒媳別被生死的迷思給困惑住。



瓊瑤在信中特別發出5點聲明叮嚀兒子,表示無論生什麼重病,她都不動大手術、不送加護病房、絕不能插鼻胃管,最後再次強調各種急救措施也不需要,只要讓她沒痛苦地死去就好。


瓊瑤說這是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一封信,時代在不停的進步,不要被牢不可破的生死觀和習俗封鎖,現在也該到改變觀念的時候了。



然而,我們大部分的人很少去正視自己的生死觀。



我們忌諱談論死亡,更害怕面對親人的死亡。




每當親人在面臨死亡的時候,無疑例外希望是能夠挽救,這裡有情感的因素,也有道德的因素。不想讓親人離去,也害怕內心的自責。



瓊瑤髮長文交代後事,再次引發了「如何讓死亡坦然而有尊嚴」的熱議。


俄國小說家契訶夫死於肺結核,臨時的時候,他對醫生說:「我很久沒喝香檳了。」然後,他的醫生給他喝了香檳酒。喝完這杯香檳,他翻過身去與世長辭。




《美女與野獸》的作者讓·谷克多說:「

從我出生時起,死亡就已經慢慢邁出了它的步伐,它走向我,不急不忙。

」 這位藝術家在聽聞知己去世的消息時,心臟病突發,隨後,說了句「今天是我在世上的最後一日」,便長睡不醒。



死亡對於谷克多而言,突如其來,而他其實早已做好接受的準備。

在死神面前不掙扎,也不畏縮,而是坦然有尊嚴的接受了必然。



正視死亡,是為了更好的活著





瑞典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說: 「

死亡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人們終其一生都在假裝它不存在,儘管這是生命最大的動機之一。

我們其中一些人有足夠時間認識死亡,他們得以活得更努力、更執著、更壯烈。有些人卻要等到它真正逼近時才意識到它的反義詞有多美好。另一些人深受其困擾,在它宣布到來前就早早地坐進等候室。」



巴克曼在他的小說《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裡面,有不少關於對孤獨和死亡的探討。



小說主人公59歲的歐維,因為妻子的離世感到無趣和孤獨,決定自行了斷生命。但卻因為各種原因導致計劃被阻擾,在這個過程中,歐維重新認識了這個世界,也重新被周圍的人所認識。



孤獨讓歐維想到死亡,也讓他開始思考死亡對於生命的意義。






在小說《相約星期二》中,莫里說,「為什麼思考死亡這個問題就這麼難呢?我們大多數人都生活在夢裡。我們並沒有真正的在體驗世界,我們處於一種渾渾噩噩的狀態,做著自以為該做的事。那麼,去面對死亡,拂去外表的塵埃,你便看到了生活的真諦。當你意識到自己終要死去時,你看問題的眼光也就大不一樣了,學會了死,就學會了活。」



正視死亡,是為了更好的活著。



好好活著,才是死亡賦予生命的意義






假如你的生命,只剩下六個月的時間,你會怎麼花?



一位被確診患有鼻咽癌的朋友對我說,他當時只有一個感受:一片空白,好像就是什麼都沒有了……



他說,儘管還是早期,儘管醫生預估手術的成功率比較高,就算手術失敗也不會那麼快死,就算惡化也會有個時間……但是他當時是真真切切的想過,有些什麼人要去見,有些什麼事要去做,要抓緊時間。



這位朋友說,讀過莫言寫的一個故事:



一位同學的太太剛去世,這位同學在整理遺物時發現一條絲巾,那是他們去紐約旅遊時在名牌店買的。他太太一直捨不得用,想等一個特殊的日子才用。講到這裡,他停住了,好一會兒後他說:

「再也不要把好東西留到特別的日子才用,你活著的每一天都是特別的日子。」






於是,朋友想到了一部電影《遺願清單》,這部電影講述了兩個患了癌症晚期的病人,面對癌症為他們帶來的「死刑」,在餘下的日子裡度過豐盛和歡樂的人生的故事。



《遺願清單》裡面的兩位主角被宣布,剩餘的時間只剩下六個月,怎麼花?



兩個老頭在收到判決書後,開始了不留遺憾的旅程。跳傘、紋身、跑車,法國大餐、非洲草原、爬長城,登喜馬拉雅山,見想見的人,與未和解的過去和解……



生命的最後幾個月,竟也成了他們生命中最棒的幾個月。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如果我們可以放下對死亡的恐懼,孩子便會在我們身上學會對生命的熱愛。



誰能知道,是太陽先升起,還是意外先來臨?



誰能知道,簡單的一句再見是否就終成永別。



趁還活著,放下包袱,見想見的人,去想去的地,說想說的話,做想做的事。



死亡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情,可如果從來都沒有好好活過也同樣的讓人悲哀。



好好活著,才是死亡賦予生命的意義。



Find the joy in your life!





作者 | 吳在天


心理諮詢師,心理行業從業7年,始終在自我成長的路上。微信公眾號:不懂點心理(ID:bddpsy)



主播 | 熙龍,我用聲音,擁抱你。微信公眾號:聲優工作室。


配圖 | 電影《遺願清單》




···






張德芬空間·

心靈學院

,一個集合優質師資與課程的

學習平台

,一個開啟內在力量的

成長空間



第二批會員招募已正式開啟


限額1000位




心靈學院第一期線上工作坊


— 德芬解讀「十二個最重要的心靈法則」 —


4月6日即將上線


開課倒計時



2



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

,即可直接報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德芬空間 的精彩文章:

心靈成長如何學最高效 | 開學季1元直播課
十二個心靈法則·德芬線上工作坊 | 今日正式開課
測測你的內耗到底有多大?
德芬21天免費迷你課 | 第一天,學會連結
「哭著吃過飯的人,是能夠走下去的」

TAG:張德芬空間 |

您可能感興趣

去見你想見的人,趁還活著
聽說有一人對鄭爽說:我想守護的只有你,我不能一個人孤獨的活著
非洲的孩子們,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活著和吃飽飯。
活著,總有你看不慣的人,也有看不慣你的人!
人活著,別什麼都看不慣,說得真好
不想過分的清醒,只想混沌的活著
人活著,就三句話,說的真好
趁活著,就別老說再見
人活著,就五句話,說的真好
在晚清,看了他的楷書,有人問:褚遂良還活著嗎?
人活著,不能做這些吃虧的事
活著,不是給別人看的。
活著,總有看不慣的人,就如別人看不慣我們
活著,總有看不慣你的人。
活著,我就是不想湊合
人活著,你若不堅強,軟弱給誰看,說的真好
引產下的寶寶還活著,她卻說和醫生說,我不要了!
人活著,不能說的六句話,牢記在心!
看哭了:一萬年太久,趁我還活著,就愛我,就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