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拍不出好劇,就不要急於消費這些悲劇
*友情提示:這是一篇很嚴肅的推送,沒有什麼詭異的圖片,放心往下拉!
近日,曾經轟動全球的「藍可兒離奇死亡事件」再次走進我們的視野,因為有兩個美國人宣稱,經過3年的實地調查和資料收集,將推出紀錄片《藍可兒事件:真相大白(What Happened to Elisa Lam?)》,把這起歷史懸案搬上大銀幕。
目前,劇組正在籌集拍攝資金,並表示會將籌款一部分捐給死者家屬,作為對死者的尊重、家屬慰問金。
對於4年前這起充滿懸疑色彩的案件,相信大家多多少少有所了解,這則新聞一出,很多網友說:光是聽到藍可兒這三個字就想到了當年被這事支配的恐懼……
藍可兒是一位加拿大華裔,卑詩大學的女學生,出事的時候年僅21歲。2013年,她在美國洛杉磯的塞西爾酒店離奇死亡,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至今仍有許多未解謎團。
其中最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當地警方在未找到藍可兒屍體、暫時將其定義為失蹤時公布的一段酒店電梯監控錄像。
這也是藍可兒失蹤前被拍到的最後一段影像,片長近4分鐘,其中她出現約2分38秒,種種動作十分詭異:一進入電梯就按了多個樓層的按鈕,躲在電梯外看不見的「死角」處。向外張望後走出電梯,又是跺腳似乎想嚇退什麼東西,又是做出划水的動作……然後,她就走開了。
放上視頻,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開看一下,感受一下這毛骨悚然的氛圍。不敢看也沒事,這不是咱們要聊的重點,跳過即可。
這個視頻被廣泛傳播後,各種民間偵探出現了,對於錄像里藍可兒的行為,大家的說法不一。
有人認為藍可兒行為怪異是因為嗑藥或者被人下藥後出現幻覺;也有人推測藍可兒是被跟蹤才走進電梯,按下多個按鈕混淆真實樓層;甚至有人說她是在和電梯外的某種神秘生物進行交流……
在YouTube上還可以搜到很多「解析向」視頻。
在公布了這段詭異錄像的6天後,也就是藍可兒失蹤的第20天,藍可兒的屍體被找到了。
當時有住客向酒店投訴水壓過低且水有異味,於是酒店去查看頂樓的水箱,在水箱里找到了全身赤裸呈「頭下腳上」姿勢的藍可兒。也就是說,住在西塞爾酒店的那批客人們已經喝了8天她的屍水。
藍可兒的屍體被找到後,他殺還是自殺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其中,認為他殺的網友居多,猜測她可能是被下了葯或者被人脅迫(比如用槍逼著)走到水箱處,然後推入水。
一時間,酒店的工作人員被列為嫌疑犯,理由是他們對酒店的布局最為熟悉。
但後來洛杉磯警方否認了他殺的說法,堅持認為藍可兒是因躁鬱症死於意外溺水,時至今日,也並沒有再公布相關的案件進展。以至於到現在為止,藍可兒事件還被各路「有心人」炒作成靈異事件。
況且,就算是處理過「肯尼迪遇刺案」「柯林頓性醜聞案」和「辛普森殺妻案」的華裔神探李昌鈺都不同意官方的意外溺亡說,認為他殺的可能性更大。
號稱「華裔福爾摩斯」的李昌鈺博士如此放話,國際上輿論的風向也幾乎偏向於將此案定為謀殺案。
所以,在維基百科的分類中,藍可兒事件被標記為「未解決死亡案件與謀殺案」。
如今,塞西爾酒店改名為美茵住宿旅館依然屹立在洛杉磯街頭,而藍可兒事件的真相卻不知飄在何方,只希望警方能夠早日給出明確答覆,讓逝者瞑目。
這次藍可兒事件被搬上大銀幕,是否真的像紀錄片的名字一樣讓事情真相大白,只有看了之後才能作出判斷。但說實話,小編並不看好。
在此之前,宣稱要將藍可兒事件改編成電影的聲音不少,國內國外都有。
前者是劉浩籌拍的懸疑推理片《藍可兒》,由大陸、美國和澳洲合拍,甚至有傳言說高圓圓已經參加過試鏡。
後者是索尼影業以100萬元標下布蘭登·墨菲和菲力普·墨菲兄弟的劇本《厲陰鬼店(The Bringing)》,由《亡命駕駛》的導演尼古拉斯·溫丁·雷弗恩執導。
從片名就能窺其野心,《The Bringing》直接對標的是《閃靈(The Shining)》、《招魂(The Conjuring)》這樣的電影。
然鵝,兩個片子最後都不了了之,進入無限跳票中……
倒是在2014年,有一部關於藍可兒事件的短片推出,算是「碩果」僅存,但也只能被評為歪瓜裂棗,豆瓣評分4.9,好於0%短片。
這莫名其妙的海報畫風暫且不提,觀眾們看完的評價也是一言難盡。
拿兇殺軼聞來拼湊電影,看的時候深刻體驗了「浮誇」二字——
對真相的隨意腦補,才是不尊重死者——
就算是主打驚悚,也拍得不夠好看——
……很尷尬了。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也明白小編為啥不看好《藍可兒事件:真相大白》了。
一是不好拍,二是拍不好。
懸而未決的案件屬性、涉及倫理的操作難度導致拍攝過程困難重重,很可能中途夭折;而過於輕浮的解讀、缺乏思考的猜測也容易讓拍出來的片子不好看。
-----所謂「不好拍」和「拍不好」-----
這些年,網路文學被當成大IP拍影視劇的同時,社會新聞的IP價值也慢慢被挖掘了出來。創作者們或是借奇案噱頭自我演繹,或是將案件改頭換面,存骨再添肉,總是能吸引到一波關注的。
因為社會和人性比我們想像的更複雜,而現實也告訴我們,很多情節連編劇都不敢這麼寫!正如網友所言:天才創作的劇本也不過如此,不拍成電影可惜了。
於是,我們聽說過根據「魯榮漁2682號慘案」改編的《海祭》立項了。
此案發生於2010年12月,「魯榮漁2682」號漁船載33名船員出海,2011年8月12日,被中國漁政船拖帶回港時,船上只剩11名船員,歷時近兩年的偵辦和審理,這11名船員被判殺害22名同伴。
這個真實劇本獲得了廣電總局「修改後同意拍攝」的批准。
導演在接受採訪時說:這個故事是中國版的諾亞方舟,也是社會的縮影。他想在改編過程中,比較平衡地,在社會和市場接受的語境里,探討這件當代應該要關懷的事。
聽起來很有盼頭,但這份期待很快就被抹殺,短短几個月時間,過億投資就被叫停。
我們聽說過有編劇想根據楊永信事迹拍攝中國版的《熔爐》,連片名都想好了,就叫《困獸》。
在某眾籌平台定下了100萬的眾籌目標。
但因為拍攝計劃和以前的作品質量不能說服眾人,導致眾籌失敗。
我們還聽說過去年大熱的「白銀連環殺人案」也將被改編成電影,甚至是由公安部牽頭,得到了電影局和公安部的雙重認可。
但通過犯罪片《烈日灼心》和《追兇者也》讓大家驚艷的曹保平導演,卻對此案的影視化不怎麼看好。
犯罪片導演曹保平表示,他雖然鍾情犯罪題材,但從不碰社會熱點,「所有急匆匆的社會熱點批判在藝術上都是垃圾,出不了好作品」。
「白銀連環殺人案」告破之後,這一題材被影視公司爭搶,對此,曹保平直言:「熱乎的都是狗屎,得等它涼一涼,誰愛吃誰吃吧。很多電影取材於真實事件、話劇、小說、寓言等等,當這個東西你把它孵化出來時,如果和原始事件已經面目全非,那可以去拍了。如果出來的內容幾乎和之前形狀一樣,那就是垃圾,還是別拍了。我若是真的來拍,那它就和原始的事件沒有關聯,是源於最初的素材生髮出來的新事物。」
(來源:電影雜誌《虹膜》)
電影領域的知名大V@毒舌電影,也不太支持這次真實案件的影視化。
甚至在《中國電影,請別碰這起28年的奇案》一文中表態:如果現階段,我們還做不出有水平的犯罪案件改編劇,那起碼,不要急於去消費這些悲劇。
有兩種犯罪片,Sir看不上。一種是將罪惡浪漫化,不分是非地以意淫罪犯的人生,通過他的悲慘,塑造一個凄美而變態的人格。簡單說,為人渣洗白。另一種更LOW,只對種種刺激的犯罪過程感興趣,極盡誇大各種狗血細節,丑形怪狀的人物與嘩眾取寵的情節,支撐著算計到毫釐的利益。四個字,眼球經濟。
前者透著做作的傷感,後者的每一個毛孔,都滴著商業為王的輕浮與廉價。說白了,他們都只是為了自己,沒有人真的關心受害者,以及,仍活在恐懼中的老百姓。
(來源:毒舌電影)
當然了,圍觀群眾如我們,對於電影的認識不夠專業,總覺得是騾子是馬,你得拉出來遛遛才知道。不看到電影的最終呈現,仍舊會對其抱有很重的期待。
------------------------------------
其實,由真實案件改編出來的優秀電影有很多,比如大家所熟知的韓國電影《熔爐》、《素媛》、《殺人回憶》。
國內這樣的電影也不是沒有,但大多都很小眾。
楊德昌導演1991年在台灣上映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賈樟柯導演2013年上映的《天註定》,以及……
翁子光導演2015年在香港上映的《踏血尋梅》。
大家應該有聽說過圖三這部電影,因為它獲獎無數。但對電影本身,可能知之甚少,最大的印象大概就是「一部召妓碎屍的三級片」。
同樣根據真實案件改編,《踏血尋梅》的原型是2008年轟動全港的「王嘉梅肢解案」。
與那些沉溺於獵奇兇殺案的改編電影不同,翁子光導演的這部電影故意忽略了分屍案的離奇,反而對大陸新移民王嘉梅、香港屌絲個體丁子聰的無助命運,進行了濃墨重彩的刻畫。
正如郭富城的這句台詞,《踏血尋梅》並不在意慘案是如何發生的,它關心的是,慘案為什麼會發生?
或許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在這些優質的電影里,「根據真實事件改編」這八個字,不是空落落的噱頭,而是血淋淋的沉重。
它們更像一把把鋒利的匕首,從受害者的傷口,揭開整個社會的痛病和人性的晦暗。就算這傷口上有色情、血腥、靈異的陰影籠罩,但穿過獵奇的表象,匕首的方向直指孕育罪惡的土壤。
換句話說,好的改編電影不該止於膚淺的暴力與性,黃暴行為只是一種表達方式,挖掘並直面那些不為人知的黑暗面,才是電影的最終訴求。
至於那些掛羊頭賣狗肉的噱頭改編片——拜託了,有多遠滾多遠吧。


※用金色土豪風打開的「習特會」,會把中美關係帶向何方?
※這一次,以人民的名義,發點福利
※鳳凰傳奇的「哦耶哥」就說了8個yo,為啥拿的錢和玲花一樣多?
TAG:Vista看天下 |
※這樣的電影我們拍不出,但真的很需要!
※可惜,這麼好的愛情片,怕是我們再也拍不出
※中國拍不出這樣的節目,再不看就要被和諧!
※毫不血腥卻驚悚到顫慄,這樣的恐怖片我們永遠拍不出
※為什麼你拍不出好照片?因為你不懂這些套路啊!
※中國太需要這樣的電影,可惜拍不出
※超經典的電影配色,抱走這套就再也不擔心拍不出好照片了
※我敢說,內地最狗血的婆媳劇都拍不出這樣的情節
※這樣的「國漫巔峰」,怕是我們再也拍不出
※手機拍不出好照片,那是你拍錯了
※我們還是拍不出這種深刻又好看的主旋律
※這就是我們十年都拍不出的神劇
※拍不出大片,是因為你沒把握這5個細節
※誰說背光拍不出好照片?也可以拍得很唯美有氣質!
※這種大膽黑政府的災難片,我們還拍不出
※她就是我們一直想但拍不出的女人
※你為什麼拍不出好的照片?
※誰說顏值不高拍不出美照?得這樣拍!
※手機拍不出好照片?那是你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