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彌陀要解》 同聞的菩薩、天人

《彌陀要解》 同聞的菩薩、天人

正聞熏習 柔軟質直

《彌陀要解》 同聞的菩薩、天人



《彌陀要解》(18)


同聞的菩薩、天人

作者:樂觀


前面介紹了聽聞本經的上座比丘僧,現在繼續介紹本經參與同聞的菩薩眾、天人眾。菩薩們居中的原因是,菩薩顯現在世間,他們的身份不能確定,不常跟隨佛陀,居中也代表諸法實相,行於中道的意思。天人列在後面的原因是,天人顯現的是世間相,凡、聖混雜,起到的是外護佛法的作用。


一、參加法會的諸大菩薩


文殊師利法王子,也叫妙德菩薩,與普賢菩薩並為釋迦牟尼佛的兩大脅侍。在過去世,他曾為七佛之師,其銳利的智慧被比喻為三世諸佛成道之母。同時,佛為法王,文殊菩薩紹隆佛法,荷擔如來家業,叫做法王子,在菩薩中智慧第一。文殊菩薩居於眾菩薩之首,表示除非勇猛實智,不能證解凈土法門。


阿逸多菩薩,翻譯為無能勝,是彌勒菩薩的名字。彌勒菩薩現在是等覺菩薩,於未來久遠人壽為八萬歲時成佛,號為彌勒如來,以究竟嚴凈佛國為要務,所以列在第二。


千陀訶提菩薩,因為曠劫修行沒有暫停的原因,也叫不休息菩薩,他念念都流入如來薩婆若海。


常精進菩薩,自利利他沒有疲倦。


菩薩摩訶薩,意思是大道心成就有情的大菩薩,是悲智雙運、自他兼利的稱呼,這些資深的菩薩必然都求生凈土。因為在凈土能夠不離佛陀,不離聞法,不離親近供養眾僧,能夠速疾圓滿菩提。

《彌陀要解》 同聞的菩薩、天人


二、參加法會的天人眾


「及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眾俱。」


釋提桓因,意思是能為主,是忉利天王。


《雜阿含》中說,有比丘問佛:釋提桓因的名字是怎麼來的?佛回答:他以前做人時,能夠布施,可以作主,所以叫釋提桓因。《凈名疏》中說:現在的帝釋,是迦葉佛滅後,有一個女人,發心修塔,又有三十二人,發心助修。修塔功德,為忉利天主,那些助修者作輔臣。忉利天是欲界六天中之第二重天,宮殿在須彌山頂,天主釋提桓因居中央,三十二個天臣,分居忉利天的四方,共成了三十三個天宮,所以叫做三十三天。此天一晝夜,人間已經一百年。傳說佛陀的母親摩耶夫人命終後生於此天,佛陀曾上升忉利為母說法三個月。


總的來說,三界包含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些天人眾都來聽佛說阿彌陀經。下面分別講一下欲界、色界、無色界是怎麼回事。


欲界有六重之天,也叫六欲天,包括:


1


四王天,有持國、廣目、增長、多聞四大天王,他們也是佛教的護法,所以在廟宇中很多都有天王殿。他們是上品十善業,或是不殺戒增上功德,或是一日一夜齋戒的力量所感召,升到天上。


2


忉利天,翻譯為三十三天,帝釋天為中央,四方各有八天,總計三十三天。忉利天是上品十善,或是不殺、不盜兩戒增上功德,或是一日一夜齋力所感。四王天在須彌山的半山腰,忉利天在須彌山頂上,這兩天還是地居天,他們在日月以下。四天王需要形體交媾來滿足慾望,忉利需要相抱來滿足慾望。

3


夜摩天,翻譯為時分,已經住在日月之上的空中,所以叫空居天。在這裡,蓮花一開一合算一天。這裡的天人、花草樹木,每一樣東西自身都會放光,到處充滿了超越日月的大光明。夜摩天是上品十善,還一定要修學坐禪才能感召,或是不殺、不盜、不邪淫、三戒增上功德所感,或八戒、十戒等功德所感。


4


兜率天,翻譯為喜足,因為他們對於勝過欲界的上妙的五欲生喜足心而得名。兜率天內院中,有一生補處菩薩,比如現在的彌勒菩薩居住。


5


樂變化天,他們自己變化五塵而自娛樂,所以得名。需要上品十善,同時要有欲界定才能感召。


6


他化自在天,他們借別人所化的樂事,成為自己的快樂,是欲界天主。需要上品十善,同時需要修行未到地定才能感召。


無色界:需要修禪定往生,禪定含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非想非非想處定等四無色定,這四種禪定是通過欲界定、色界定,然後而得到的靜寂禪定。在無色界禪定中,對慾望、色相等都沒有想法和念頭。


無色界:需要修禪定往生,禪定含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非想非非想處定等四無色定,這四種禪定是通過欲界定、色界定,然後而得到的靜寂禪定。在無色界禪定中,對慾望、色相等都沒有想法和念頭。

由上可知,從第三層欲界天的以上,已經是空居天,夜摩天身體相接近就滿足了淫慾;兜率天手拉手就滿足了淫慾;化樂天深深地對視就滿足了淫慾;他化天對視一瞬間就滿足了淫慾。而欲界天以上色界天、無色界天雖然還在三界以內,但已經沒有男女相了,我們從中可以知道「男女雙修」,顯然沒必要,學習了佛法教理,就不容易走彎路。


《楞嚴經》說:「縱有禪定多智現前,若不斷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諸魔,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


以上這些十方天人、八部修羅、人非人等,全部都來參加法會,大家都是凈土法門所攝受的根基。標明了法會的時間、地點、參與同聞的人員的通序就講到這裡,下面要講的別序是發起序。


附原文:


第十八講:


二菩薩眾。


並諸菩薩摩訶薩。文殊師利(此雲妙德)法王子.阿逸多(此雲無能勝。彌勒菩薩之名)菩薩.干陀訶提(此雲不休息)菩薩.常精進菩薩。與如是等諸大菩薩。


菩薩摩訶薩。此雲大道心成就有情。乃悲智雙運自他兼利之稱。佛為法王。文殊紹佛家業名法王子。菩薩眾中智慧第一。非勇猛實智不能證解凈土法門。故居初。彌勒當來成佛。現居等覺。以究竟嚴凈佛國為要務。故次列。不休息者。曠劫修行不暫停故。常精進者。自利利他無疲倦故。此等深位菩薩必皆求生凈土。以不離見佛。不離聞法。不離親近供養眾僧。乃能速疾圓滿菩提故。


三天人眾。


及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眾俱。

釋提桓因。此雲能為主。即忉利天王。等者。下等四王。上等夜摩.兜率.化樂.他化.色.無色無量諸天也。大眾俱。謂十方天人八部修羅人非人等無不與會。無非凈土法門所攝之機也。通序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書法小能手告訴你為什麼練字盡量用好紙?
西夏黑水城遺珍
楊新宇:什麼是法、報、應、化身
《彌陀要解》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