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如法誦經的訣竅與功德

如法誦經的訣竅與功德


許多人都知道誦經,大部分的師兄都會誦一些經典。可是很少有人深入了解誦經的訣竅,許多師兄認為誦經就是照本宣科就可以了。其實誦經並非如此簡單,若是懂得誦經訣竅的人,他在一次誦經中就可以獲得一座殊勝修法圓滿的功德。一個知道誦經訣竅的人若如法地按訣竅誦經,就會很快受到法義的加持而開啟智慧。



如法誦經的訣竅與功德


誦經的訣竅有六個步驟:一、觀想法會聖眾;二、修供養;三、修皈依;四、發菩提心;五、安住;六、迴向。


一、觀想法會聖眾:我們不管誦哪一部經典,首先要把我們誦經的處所觀想為講這部經典的法會場所。然後將偉大導師釋迦牟尼佛和法會聖賢等眾清清楚楚地觀想出來,再觀想自己身在法會之中。這樣觀想就會使得誦經者如同身臨其境一樣,這樣就會很容易理解經義。-


二、修供養:如前所說把一切諸佛聖賢等眾都觀想出來後,我們就要開始修供養。這時我們要觀想自己的意念中以種種七寶供養佛陀及諸大菩薩和阿羅漢等。經云:行者無物供養三寶,於意幻觀想供養亦可得如實供養的功德。意幻供養和真實供養的功德是一樣的,所以在誦經時亦可以修供養。-如若在誦經時做到實供與意供,則功德會更加圓滿。


三、修皈依:我們在誦經時若不能生起究竟地歸投三寶的心,就不能於三寶所弘之法相應。所以在誦經前必需要修皈依。我們供養完法會聖眾後,就要緊接著觀想自己與一切眾生恭敬對三寶前頂禮皈依,心中念誦皈依偈頌。-


如法誦經的訣竅與功德



四、發菩提心:我們都知道中國的佛法都是大乘教法,我們修學者一般學的經典都是大乘經典。學大乘法就要有大乘的心態,什麼是大乘的心態呢?那就是菩提心,就是要自利利他。所以我們讀誦大乘經典時就要有相應的發心。當我們修完皈依後就要觀想自己在諸佛面前發起大願來。心中這樣想:慈悲偉大的導師佛陀啊!願您加持愚痴的我,令我開啟無上的智慧,成就圓滿正等覺,圓滿度化一切眾生。這樣發願後,再觀想自己發完願後,佛陀很是歡喜地從五體中同放清凈寶光灌入我們的頭頂來加持自己。-


五、安住:前面的前行具足了以後就要趨入正行來誦經。在誦經時我們要把心安住在經書的字裡行間中。一邊誦一邊觀想這些經文化成光明融入自己的心中。誦經不要追求速度和數量,要注重誦經的質量。字句分明的來誦經是最好的。


六、迴向:當我們誦完經後觀想這部經典化成光明融入自心。然後就恭對佛陀之前發願迴向。把誦經的功德迴向於一切眾生,願一切眾生皆能成就無上智慧,究竟地出離生死輪迴諸苦。-

我們圓滿了這六個訣竅來誦經典,這樣就會獲得誦經的覺受,這樣才可以很好的理解經義法理。不過,還要注意的是,我們要出離輪迴諸苦、圓滿心愿,就得在在聞思經書教理時還要進行實實在在的行持與供養。小事可以累積大功德,即使像掃地、洗碗、洗菜這樣的小事,也可以累積大功德。常聽有師兄抱怨:我時間緊,工作忙,沒有時間修行,沒有時間做功德,沒有時間護持常住,沒有時間參加法會,沒有時間……總之,沒有時間積累功德,修善積福慧。-


其實,學佛本不同於世間學習某類知識,只是在學這種知識的時候,才想到這個知識,平時可以不去想到它。而學佛本是學會生活,佛法不離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佛事。如果在做生活中的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本著一片佛心,利樂有情,那麼生活就是我們做功德的道場,每一個我們身邊的人就是常住僧,就是諸佛菩薩。我們做的每一件事就是供養十方佛、十方法、十方僧,若以清凈心,把我們的真誠投注於每件事中,以侍奉三寶的心來做,這個功德是做在遍人間的大道場的,這個功德力,自然很大。-


若是能在做每件事情的時候,更發廣大心,做如是想:「讓我的工作,帶給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生靈安康、祥和,讓每一個享受我工作成果的生靈與佛法結緣,都能夠種下一顆菩提種子,因果成熟見佛聞法,畢竟成佛。」那麼,你做的再普通的工作,它的功德也是盡虛空遍法界的。我們的工作也許是忙碌的,但我們的心是清凈的、自由的,如果我們只是為了自己的衣食或妻兒而工作,那麼這個心量不大,所得的利益也是宿命中應得的。如果我們一念清凈,心中懷著為大眾,為盡虛空遍法界生靈的心去做,那麼這一念的功德力便是盡虛空遍法界,是不可估量的。-


比如一位清潔工,他的任務只是把他所分管的那段道路打掃干凈。如果他只是為了自己的家庭而做清潔工作,做的再好所得的也只是人間的福報。如果做清掃的時候,這樣想:「我每掃一下,都在清潔所有生靈萬物有情的心地,清掃出一片佛國凈土,讓每一個行走其上的生靈,皆得種下一顆成佛的種子,使他們悉皆成佛。」這個發心所得功德就很大。-


因此說:功德的大小,功德的做法,既要有形式,更看重至真、至純的心念。只要發心做了,那麼再小的事情,也有無量的功德,因為你的心量有無限大。可見,只為一日三餐而工作,那隻得到三餐的好處,若為盡虛空遍法界的有情、無情眾生而工作,那就得到盡虛空遍法界的功德。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傳統文化與生活智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統文化與生活智慧 的精彩文章:

錢穆:中國人為什麼講究氣數和命運?
印光大師:念佛發光乃屬魔境
陳兵教授:以念佛心入無生忍

TAG:傳統文化與生活智慧 |

您可能感興趣

如何處理經書和佛像最如法?
佛像如法裝藏的功德和意義
怎樣如理如法念佛和修心?
寺院由誰管理才是最如法的
如何如法的皈依
經書抄寫完後如何進行處理才如法?
界詮法師:如何如法念佛
念佛持咒怎樣迴向才如理如法
正規 如法的禮佛儀軌
《心經》鮮為人知的神奇功效,如法念誦,即刻速得宏大加持!
如何是如法的皈依
在家居士如何如理如法的供奉佛菩薩像?
經書怎樣擺放才如法
迴向的正確方式,怎樣的迴向才是如理如法的?
佛教 文化:如何做到如理如法的隨喜
如何如法憶念阿彌陀佛
殊勝的金剛經,如法持誦金剛經的好處
印祖答疑:如何如法處理不可供、不可存的經像?
在家如何清洗佛像才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