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漫談祭城(8):剃頭匠張老五

漫談祭城(8):剃頭匠張老五

(八)


剃 頭 匠 張 老 五


編者按上集《祭城話》中出現了「挨張老五了吧」這句祭城本土俚語,在多個平台發布後,鄉鄰會心一笑,這是聽懂了。也有表示不明白的,今天就插播一下剃頭匠張老五的事兒以及這個俚語的來頭。

張老五本是河南長葛人,弟兄五個,排行老五。他自稱張老五,叫順嘴之後,也不知道他本名叫啥了。

漫談祭城(8):剃頭匠張老五



民國時候,張老五還年輕,家裡窮,就挑了個擔子到鄭州市花園春(大同路、德化街一帶)擺地攤理髮。當時擺地攤作為一種非主流經濟業態,政府是支持的,那年月還不興城管。

抗戰時期,為躲戰亂,張老五開始挑著擔子游鄉。東郊的祭城算是鄭州郊區最大的集鎮,張老五就在祭城落了腳。張老五平易近人,態度和藹,祭城村以及祭城周邊的老百姓都愛找他剃頭。


鄭州解放後,張老五在祭城村街上開了一家剃頭鋪。1950年,張老五又收留了來自江蘇坯縣的流浪青年高金玉為徒。上世紀60年代公私合營,張老五剃頭鋪與弓小群理髮店合并,後來又改為合作商店,由供銷社代管。


張老五個頭很小,但是老頭兒氣色很好,經常滿面笑容,性格樂觀豁達,小孩們見了都不怕他。約摸著全村小孩子的光頭都是張老五的理髮店給剃的。


那年月小孩兒流行光頭。五分錢一個頭,三下五除二,張老五手藝精湛,三五分鐘一個就能搞定。但是窮啊,五分錢有的戶都拿不出來。


別看張老五愛開玩笑,打哈哈,卻是一個心地善良的好老頭兒。張老五給小孩兒剃頭從來不要錢,大人們不好意思,就讓小孩兒自己去剃頭。剃完後,張老五在小孩兒光亮的腦袋上一拍:「好了,滾蛋吧」。

好多祭城村的小孩兒都挨過張老五的巴掌,小夥伴們看到光光頭,就開玩笑的說:「是不是又挨張老五一巴掌?」久而久之,「挨張老五了吧」,這句俚語就產生了。


常見上點年紀的鄉親們在田間、地頭、麥場、街口等地方閑聊亂著玩的時候,「你挨張老五了吧」這句話就不時能引得男女老少哄堂大笑。後來傳到年輕人這兒,都慢慢變成「你挨吧」、「挨炸彈吧」、「挨挨睡吧」......是否是「挨張老五」的派生詞就不得而知了,總之,「挨張老五了吧」,給祭城人帶來了很多忍俊不禁的歡樂午後。


我記事起,小孩剃光頭的就少了,在老高理髮店經常見到的是這種手動的推子。

漫談祭城(8):剃頭匠張老五


這個張老五,不但會理髮,他的正骨捏骨術也是名聲在外,祭城一帶誰幹活不小心扭傷了,脫臼了,只要有請到張老五,必是手到病除且不收分文。張老五曾說,祭城人和這塊土地容納了我張老五,為鄉親們做點事是應該的。


1976年,張老五在祭城村病逝,鄉親們和他的徒弟為其操辦了喪事,葬於祭城東洪福寺遺址一帶。

漫談祭城(8):剃頭匠張老五


現在,位於祭城社區陳庄街的老高理髮店就是張老五的徒弟家開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局勢 的精彩文章:

TAG:局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