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元璋做了個決定,要保證全國人人有房住,大臣驚了:萬萬不可

朱元璋做了個決定,要保證全國人人有房住,大臣驚了:萬萬不可

朱元璋做了個決定,要保證全國人人有房住,大臣驚了:萬萬不可

朱元璋出身窮苦,深知窮人無立錐之地的窘迫,因此他一當上皇帝,就把窮人的住房保障問題提上了日程。

《明太祖實錄》中記載,朱元璋讓南京的官員在龍江找了一塊閑置土地,蓋了260間瓦房,供沒有住房的南京窮人居住。聖旨頒布後,南京的官員很快就執行了。於是一個月後,朱元璋又給華亭縣的官員下了一道聖旨,讓他們對宋朝留下來的居養院進行翻修,修好後讓沒有住房的百姓居住。華亭縣的地方官也很快執行了。

試點成功,朱元璋龍顏大悅,認為可以在全國複製「南京模式」了。在當年年底,他又給中央的官員下了一道旨意:「全國範圍內,沒飯吃的,國家給糧食;沒衣服穿的,國家給衣服;沒房子住的,國家給房子。」

朱元璋做了個決定,要保證全國人人有房住,大臣驚了:萬萬不可

朱元璋的理想主義想法把官員們嚇了一大跳。此時,明王朝剛剛建立,財力並不充足,皇上的要求根本不可能兌現。於是,官員找朱元璋解釋,朱元璋一聽生氣了:「你們在我手底下當官,就得體會我的心情,我可不想讓我的百姓沒飯吃沒房住,哪怕是一個百姓也不行!」然而,理想畢竟是理想。朱元璋之後,各大城市的房價扶搖直上,朱元璋「居者有其屋」的夢想徹底破滅了。

那麼後來明朝的房價高到哪種地步了呢?弘治年間,南京的房價奇高,秦淮河畔的一間房能賣到600兩銀子,一般人絕對不敢打買房的主意。

《玉堂叢語》中記載,當時的南京國子監祭酒叫謝鐸,他手下有三十多人,都是無房戶,得租公家的房子住,三十多人的租金,就是一筆昂貴的開支,於是謝鐸動了買房的念頭。依照謝鐸的級別,算得上是個高級公務員,但是他每年的薪水不過200兩銀子,不吃不喝三年,也就勉強買一間房子。他手下那些人,收入還不如他。

朱元璋做了個決定,要保證全國人人有房住,大臣驚了:萬萬不可

謝鐸不愧是最高學府的領導,他很快想到了一個絕妙的點子—集資團購。錢從哪裡來呢?從牙縫裡省。把政府給他們配的勤務員、伙夫、馬夫、門衛、抄寫員統統開掉,省下來一大筆錢,存起來買房子。終於,錢攢夠了,買了三十多套公家的住宅,過上了不用交房租的幸福生活。

與謝鐸相比,禮部右侍郎兼北京國子監祭酒的林瀚更厲害,他為了讓手下的人有房住,給出了有力的實際行動—捐出自己的十年收入為下屬們蓋住房。

林瀚和謝鐸,一個是北京最高學府的長官,一個是南京最高學府的長官,拿的那點錢不僅買房困難,連付房租都覺得吃力,他們的下級就更不用說了。但好在這兩位官員能急大家之所急,讓他們的下屬都能住上房,進而避免了一些因房子而來的問題。想必在這兩位官員的帶領下,地方政績應該不會太難看。

春風十里,不如讀史。

關注微信公眾號淘歷史(taohistory),和T君一起讀歷史。

本文作者|陳偉齡 白雁

文章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淘歷史 的精彩文章:

契丹皇帝太昏庸,寵妃看不過去做一事,導致全家幾乎死光
大清俘虜拒剃陰陽頭,多爾袞親自勸降,他大罵:頭可斷髮不可斷!
此人為敵人陣營工作十年,至死未回國,死後在家鄉受到英雄禮遇
納粹大佬,靠吃軟飯進入上流社會,關鍵時刻丟下希特勒就跑
他被罷官十年,重新出山官至內閣首輔,十年後又被皇帝趕回家

TAG:淘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最難聽的姓氏,聽了整個人感覺不好了,全國不足20人
謝娜粉絲破億,也就是說全國13個人中就有一個人關注她?你關注了嗎?
中國最難聽的姓氏,聽了令人不適,全國不足20人
這種老五元錢幣,堪稱絕品,全國存世量不過千張,有一張就夠了!
這個稀有姓氏全國只有40人,他們紛紛改姓,難道為了不被笑話?
年薪十萬的話,是不是就超過全國90%的人口了?
這個國家太不非洲了,全國看不到黑人,還非常有錢
世界上最滑稽的國家!全國只有6人,不僅有軍隊且個個都是高官!
這個姓氏全國只有40人,為了不被笑話,他們紛紛改姓
全國僅有少部分人才見過的錢幣,很多人都沒聽過!
中國的這個省,人口超1億,同時也是全國最有錢的地方
這個姓十分好聽,全國加起來沒有100人,個個都是美女
她迷倒了全國的男人,連富豪都心甘情願給她5個億,美得不像話!
中國已經滅絕的一個姓氏,全國找不到一人,只因姓它的人身份不一般
千萬人關注點贊!因為這場盛會,萬州要在全國出名啦!
他寫的這6個字,讓全國人民愛不釋手!
明朝時洪洞只有不到10萬人,可為何全國那麼多人自稱來自大槐樹呢
這個姓氏的人全國只有幾十個,浙大有個此姓的人名字很恐怖
中國姓氏有一萬二千個,僅有這一個姓名得到全國人民的好評
此人掌管全國「大買賣」,遺產卻只有兩萬元稿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