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21世紀,我們能不能換個角度理解《桃花扇》?

21世紀,我們能不能換個角度理解《桃花扇》?

21世紀,我們能不能換個角度理解《桃花扇》?



四月對於很多身在北京的崑曲戲迷來說,必然是難以忘懷的。


「春風上巳天《桃花扇》全本VS選場」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首演,由此拉開全國巡演的大幕。關於那些「預售門票僅一個月便一搶而空」的傳奇,我們已經聽得太多。只有看過這兩場演出的觀眾才懂得,這般的狂熱,他們值得。虎豆哥也是去年便買好了兩場演出的票,盼著四月的春風臨至北京。


在等待的過程里,唯有兩件事聊以慰藉,第一件當然是追蹤演員的排練動態;第二件,便是將張弘老師所著的《尋不到的尋找》翻了無數遍。這本書有張老師對戲的理解、感悟,更收錄了一些張弘老師所整理的劇本。史可法脫韁的馬,侯方域與李香君之間叩不開的那扇門,都在其中,光是讀著,便使人有落淚的衝動。

當虎豆哥握著春風上巳天發的面巾紙(其實沒捨得用)坐在劇場里,聽到觀眾席間些微的啜泣聲,不禁動容:台上台下,戲裡戲外,這一刻,我們真正達成了一種共情。但這一台動人的戲,豈止要有出色的演員,追究到根本,更在於創作者的情感表達。

21世紀,我們能不能換個角度理解《桃花扇》?



張弘老師接受採訪


攝影:桐生


戲如其人便是說,當我們真的見到張弘老師這位琢玉匠人一般的編劇,便懂得,為何構成這台戲的文字如此平和,卻又蘊含著如此深厚的力量。他極親切地向我們娓娓道來,所談的內容有關《桃花扇》,而又不僅限於此。於是,這不只是一次採訪,更像一堂生動的小課。

21世紀,我們能不能換個角度理解《桃花扇》?



全本《桃花扇》


攝影:收兒


問:張老師您好,看過春風上巳天演出的《桃花扇》全場、選本後,我們都受到了很深的震撼,很想知道整理《桃花扇》這一著作,對您來說有怎樣特殊的意義呢?


張弘:我們之前看到的話劇、影視、地方劇種等演出版本的《桃花扇》,其台詞都不是孔尚任的「原著」文本。《桃花扇》面世於1699年,是300年前的事了。那是崑曲最盛行的時候,所以這部傳奇用了崑腔來演唱,可惜之後並沒有折子戲存世流傳。大家喜歡把「南洪北孔」放在一起講,洪昇的《長生殿》傳下來的折子戲很多,而孔尚任的《桃花扇》,我們能看到的曲譜只有三折。我覺得我們所做的事意義在於,把這樣一部名著以崑曲的、折子戲的形式排了出來,重現於舞台。

21世紀,我們能不能換個角度理解《桃花扇》?



《題畫》


攝影:剛好路過的糧食



問:您在整理《桃花扇》的過程中,曾經遇到過什麼樣的問題?


張弘:我們拿出第一折折子戲《題畫》是在三十年前。當時面對的問題是:誰都沒有見過這折戲是怎麼演的,我們有心捏戲,能不能用崑曲的方式呈現孔尚任的文采?整理工作先從文本開始。原文很長,有的地方要去掉,有些情節不夠,需要挪移原著其他章節,做一些小調整,產生情感上的提升。這對於我們的自信就是一個考驗。現在我可以坦白地說,選場的五折戲都是新捏出來的。 但當時我們並沒有這樣的自信,不知道這出《題畫》能不能被承認。所以沒有立即講明原委,只是請大家來看。看完後大家的態度都是肯定的,我們仍然沒有講出來。但這件事我曾經和南京大學的吳白匋教授談過,後來他寫了一篇文章,將情況公之於世,大家才知道,原來《題畫》是個新捏的戲。整理經典時,我們必須要抱著謙卑和敬畏的心態,但同時,也要與孔尚任、與《桃花扇》平等地對話。

第二個困難就更大了。正因有了《題畫》,很多專家希望我們能把崑曲《桃花扇》都捏出來。全本《桃花扇》最初演出時,演員比現在春風上巳天演出的這一版多一些,戲裡有群場、有龍套。後來為方便出國演出,壓縮了人員,一個保兒就可以替代所有的龍套,從而降低了演出成本,但演出效果就更要看演員的了。要讓觀眾一方面看到崑曲,一方面感受到孔尚任的文采和精神。在一桌二椅的極簡單的舞台上,有的摺子,場上甚至只有一兩個演員,觀眾看的就是他們的表演。好在我們接觸崑曲的時間還算久,能夠明確如何去表演,所以對於演出效果,我是很滿意的。

21世紀,我們能不能換個角度理解《桃花扇》?



全本《桃花扇》之《驚悟》


攝影:剛好路過的糧食



問:您曾提到,您所解讀的《桃花扇》兩位主人公,是「夢中的李香君,醒著的侯方域」?


張弘:在孔尚任的《桃花扇》里,男女主人公雙雙入道。但在我們的演出版本里,侯方域入道,而李香君在執著地尋找一個「並不存在」的侯方域。其他版本採用的都是歐陽(予倩)先生的本子,給侯方域加了條投降的辮子。因為在順治八年,侯方域參加了一次河南的鄉試,中了副榜。大家普遍認為,這可以算作是降清的舉動。其實他只是一個白衣秀才,不承擔明朝滅亡的責任,這樣做也無傷大雅。我們在創作上有一種習慣,一定要塑造一個英雄人物,通過他(她)來表達我們在政治上、道德上的追求。

21世紀,我們能不能換個角度理解《桃花扇》?


選場《桃花扇》之《寄扇》


攝影:剛好路過的糧食


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人文精神的高度大大提升。面對《桃花扇》中的女主角,我們不禁要問:李香君為什麼要像忠於愛情一樣去忠於一個欺凌、踐踏她的南明王朝?那不是李香君,而是一個理想中的人物,她代表的其實是當時的文人,他們把自己的很多無奈寄托在這樣一個社會地位低下的女子身上,以此撫平亡國帶給自己內心的創傷,得到一種安慰。我們由此可以看到,明末清初遺民的糾結與無奈。侯方域就屬於這個群體,他有憂國之心、憂民之情,可他知道自己「挽狂瀾無力」,所以到秦淮風月場去,以圖「酒澆愁腸」。明末朝代更替的時候,士子往往面臨著選擇,一種是抗清,但很少有人能做到;一種是投清,對於侯方域來說這有損臉面,他也做不到;那麼只有隱居了,這實際上是一種逃避。中國知識分子大多做了和他相同的選擇,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心往哪兒擱,彷徨無依,尋找歸處,實際上卻是「尋不到的尋找」,是一種痛苦。痛苦恰恰產生了張力,這種張力落在文字上,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戲文。

21世紀,我們能不能換個角度理解《桃花扇》?



全本《桃花扇》之《餘韻》


攝影:剛好路過的糧食



問:《桃花扇》的原著和您整理改編的版本,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結局了,這兩種結局,背後的悲劇意義有怎樣的不同?


張弘:原著雙雙入道的結局,對今天的觀眾來說,或許會有一些不滿足,但在孔尚任所處的年代,我們完全可以理解。朝代更替,他不能對清朝表現不滿,於是藉由戲中人之口發出「國在哪裡,家在哪裡」的嘆息,這是漢民族對自己最後一個王朝剪不斷的情愫。侯李二人經歷了這麼多離合,為了對方死去活來,居然被張道士一點就通透了,雙雙出世,若他們都不覺得遺憾,我們還有什麼遺憾呢?去年很多人談論莎士比亞和湯顯祖,莎士比亞戲劇中的悲劇是毀滅,湯顯祖寫的悲劇是逃避,特別是《邯鄲記》和《南柯記》,一部入道、一部向佛。以逃避掩飾心中的痛苦,是中國傳統讀書人的一種態度。他們讓筆下的人物做出逃避的舉動,實際上逃避的是他自己,寫下這些戲,正寫出了他心中的放不下。

我做出改動的原因是,到了二十一世紀,能不能換個角度去理解這個戲?這是我讀出來的一種感悟——比起軀殼的不團圓,更大的悲劇是精神的不團圓。我讓香君去找一個「並不存在」的侯方域,李香君仍然是孔尚任所塑造的理想主義者,但侯方域不是,他經歷了時事的變化,完成了他的人生,所以他選擇了入道。舞台上他們兩個隔著一扇廟門,精神的不團圓愈發明顯,如果打開這扇門,戲劇的張力就沒有了。這扇廟門永遠關著,侯方域的心門也永遠關著。如今的戀愛里可能也會有類似感受,因為兩個人價值觀上的相互不認同而走向分離。

21世紀,我們能不能換個角度理解《桃花扇》?



選場《桃花扇》 之《沉江》


攝影:剛好路過的糧食



問:您是從小生演員轉行到編劇的,這些經歷為您的創作帶來了怎樣的幫助?您又曾有過哪些困惑?


張弘:轉行的過程對我來說是很艱苦的,在對崑曲認知的角度上會出現一定困難。那時我看了大量的戲,站在演員的角度上,看得更多的是表演,現在注意更多的是文本,文本本身的高度決定了這個戲品味的高度。我學了八年崑曲表演,再從演員過渡到編劇,在有了切身的舞台體會後,對舞台和各個行當都有了解和領悟,什麼行當適合什麼樣的角色,心裡是很清楚的。有這八年的經歷,我就懂得了演員們的喜怒哀樂。在讀劇本的時候,也能立即通過直覺判斷這個戲能不能演好。其他人讀書時我在學戲,這對我來說是一種財富,但也一定會為我帶來某些局限,只能自己去補救。先前我也有過自卑感,覺得我為什麼不是戲曲學院戲文系畢業的呢,後來我認識到我的經歷的獨特價值。我一直說,要相信自己的思考,相信你的情感判斷,真誠的情感一定可以彌補其他方面的不足。

21世紀,我們能不能換個角度理解《桃花扇》?


選場《桃花扇》之《逢舟》


攝影:剛好路過的糧食



問:接下來您還有其他的創作計劃嗎?


張弘:他們,包括我的學生羅周,一直在鼓動我把《紅樓夢》做下去,現在已經有九個折子戲了,大多是春風上巳天的主辦方在出資創作。《紅樓夢》的折子戲,我們請了老師做藝術指導,劇本闡述是我自己來做,我的習慣是一定要參與捏戲。還有就是,看到哪些特別好的折子戲,我們可能會把它們繼續整理出來。做這些事不是因為所謂的功利心,而是本著一顆從藝者的良心,希望能把崑曲經典折子戲傳承下去,如果能碰到知音,那就更好了。

21世紀,我們能不能換個角度理解《桃花扇》?



選場《桃花扇》之《偵戲》


攝影:剛好路過的糧食


問:可以分享一下您最敬佩的作家嗎?


張弘:我個人偏愛古典文學,湯顯祖肯定要算在裡面,我在上海復旦大學開設、講授崑曲課時,就把湯顯祖和他的作品專門拿出來講。我們再看,洪昇1688年寫出《長生殿》,到1699年孔尚任寫出《桃花扇》,這麼兩部偉大的作品在短短十年的時間裡接連出現,實在很了不起。當然還有其他元雜劇、明清傳奇的作家,時間推移,他們的作品卻不會消失。我敬佩的,就是這些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作家。


文 | 桐生


即將上演


上海站


《桃花扇》選場


2017年6月2日19:30


上海大劇院(中劇場)


《桃花扇》全本


2017年6月3日19:15

上海大劇院(大劇場)


成都站


《桃花扇》全本


2017年6月16日19:30


四川省錦城藝術宮


《桃花扇》選場


2017年6月17日19:30


四川省錦城藝術宮


領銜主演


石小梅、趙堅、龔隱雷、柯軍、李鴻良、顧駿、趙于濤、徐思佳、孫晶、錢偉、周鑫

21世紀,我們能不能換個角度理解《桃花扇》?



21世紀,我們能不能換個角度理解《桃花扇》?



虎豆哥的有獎徵集


點擊 |花多少錢看戲你覺得值or不虧?


點擊 |你在劇場遇到過奇葩觀眾嗎?



中華戲曲徵稿


徵集各類戲曲相關的「人物」、「劇評」、「現場探班」或其他特別策劃的原創稿件。要求:內容準確,不存在知識性或真實性問題。文章和所涉及的圖片沒有版權問題。投稿時寫明作者、圖片來源等信息。


投稿/報道合作/商務與贊助等,聯繫


中華戲曲|這裡有戲


喜歡你就贊贊我,撩撩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戲曲 的精彩文章:

錢振榮、龔隱雷:這是一份特殊的崑曲專輯
京劇·牆頭馬上:鎖不住的惟惟情真

TAG:中華戲曲 |

您可能感興趣

講道理,5000塊能不能過一個好年?
能不能不搞形式,我們好好過個年?
元宵節快樂!10個字謎看看你能不能猜出來
我能不能罵一句:360你太不要臉了!
帶屏幕的智能音箱,為什麼是 2018 年你不能錯過的產品?
「你能不能來2018年看看我」
拜年真的不要穿,細數長輩不能理解的10個潮流元素
我喜歡的那個人,能不能問你4個問題?
笑話五條:你們能不能嚴肅點!這是醫院,搞對象能不能換個地方!
2018年:你可以不學,但不能不知道!
在家擺放財位,注意五個能放,六個不能放!
能不能追到女神,就看這12條
更年期能不能順利度過?看這4個信號!出現一個就要警惕了!
年後能不能瘦下來,關鍵看這4件事!你能否做到?
直男:你能不能少講點道理啊!
年度大戲驚艷上演,千萬不能錯過!
愛情的20個死穴,一定不能碰!
前期糖尿病有7個信號,能不能注意到看你了!
奇!不會說話、不知饑飽,吃喝拉撒不能自理,卻做了22年皇帝
心理測試:選一個紅領巾,測你2018能不能發大財!神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