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一位中國泰斗悄無聲離開了,只留下了
英雄都是在落後國家出來的。我希望,我也相信,中國的現在和將來,一定會有一批批的英才輩出——吳文俊
一、泰斗仙逝!他讓「外國人跟著中國人跑」...
5月7日,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發布訃告稱,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著名數學家吳文俊院士因病醫治無效,於2017年5月7日7時21分在北京不幸去世,享年98歲。
吳文俊院士,37歲憑藉在拓撲學上的傑出成就,與華羅庚、錢學森一起獲得首屆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38歲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上世紀70年代開始攀登數學機械化的高峰;世紀之交,捧得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
或許,你依舊對他感到陌生,但他獲得的評價是這樣的:
辛勤的努力和傑出的貢獻,獲得了國際學術界的廣泛認可,為我國科技界爭得了榮譽,也為青年學者樹立了榜樣。
——中國科學院原院長 路甬祥
天資聰慧,有數學天賦。是一位傑出的數學家,他的工作表現出豐富的想像力及獨創性。他從事數學教研工作,數十年如一日,貢獻卓著……
——數學家、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陳省身
他,1919年生於上海。1940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1946年到中研院數學所工作。1947年赴法國留學,1949年獲得法國博士學位,隨後在法國國家科學中心任研究員。
新中國成立後,吳文俊於1951年回國,先後在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任職。195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吳文俊是數學界的「泰斗」,他的示性類和示嵌類研究被國際數學界稱為「吳公式」,「吳示性類」,「吳示嵌類」,至今仍被國際同行廣泛引用。他的工作是1950年代前後拓撲學的重大突破之一,成為影響深遠的經典性成果。
1970年代後期,他開創的「吳方法」,被認為是自動推理領域的先驅性工作。他是我國最具國際影響的數學家之一,他的工作對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研究影響深遠。
吳文俊他說:「我想知道數學界在進行哪些探索,金融數學進展如何,統計和運籌搞得怎樣,西部地區的年輕人申請基金是否困難。」
吳文俊曾與陳省身、程民德、胡國定等中國老一輩數學家共同提出「中國數學要在21世紀率先趕上世界先進水平,成為數學強國」的宏偉目標。
吳文俊說,他做夢都在想哪個領域趕上去了。搞數學,光發表論文不值得驕傲,應該有自己的東西。不能外國人搞什麼就跟著搞什麼,應該讓外國人跟我們跑。這是可以做到的。
上世紀70年代,他開創了近代數學史上的第一個由中國人原創的研究領域數學機械化,實現了將繁瑣的數學運算、證明交由計算機來完成。現在看,中國數學夢在部分領域已成真。
吳文俊說,年輕人要有獨立的思想、看法,敢於超越現有的權威,絕不能人云亦云。做研究不要自以為聰明,總是想些怪招,要實事求是,踏踏實實。
在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後,他說:「我不想當社會活動家,我是數學家、科學家,我只能儘可能避免參加各種社會活動。我就希望我們的數學研究事業能夠一棒一棒地傳下去。」
70歲的時候,他還能做過山車;90歲的時候,還能一個人逛書店、看電影;95歲的時候,還光腳穿皮鞋在家活動;98歲的時候,他走了。
某家電視台記者採訪他,他謙虛地提起了牛頓那句「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記者隨即問他,有沒有想過將來或許有人也會站在他的肩上。
在鏡頭前,這位數學大師露出孩子般的笑容,回答:「我個子不夠高,當然可以了!」
一位巨人悄無聲息的離開了,留下了身後成片的繁花似錦......
二、中國科學家的地位真的不如明星?別逗
前段時間和一名搞戰略研究的前輩聊天,他說當年中國科研領域裡成績最好、業務最優秀的一批人,都選擇離開中國,因為他們覺得中國沒有希望了。尤其是那些搞物理數學、航天、船舶、發動機等這類學科的高科技人才都選擇了離開這個國家。
儘管他們中的大多數去國外後只能在一些小公司打一輩子零工,但他們依然義無反顧地離開中國。因為那時的中國沒有任何平台給他們施展技術才華,而在國外一個月就能賺到幾千元薪水,這幾乎等於當時在國內研究機構干一輩子的工資。
但事實證明,選擇離開的那批人,許多默默無聞地浪費了自己的生命和才華。而當初選擇留下來和中國一起「啃窩頭、吃鹹菜」的人們,反而成就了一番偉大的事業!
我還記得之前有一位友人突然問我:你說中國自建國後那個人最神秘?連名字都不能提,只能說代號的那種。
我聽了來了興趣,忙說:佚名?不會這麼簡單的問題吧。
友人哈哈了幾聲,故作神秘地說:是兩彈元勛。
我一驚,倒也沒說錯,七八十年代那可是絕密資料,這問題我服了。
友人見我沉默不語,便解釋起來:我從小到大總是聽到一個稱號兩彈元勛,可一直沒人說到底是誰,有人說是鄧稼先,有人又說錢學森,你說到底是誰? 難不成是盜墓筆記中一人扮兩角色迷惑美帝?
我不知為何,打斷了他的話說:兩彈元勛是一類人。
友人不解問:一類人?為什麼我最多就聽過鄧稼先,錢學森,難道兩個人也叫一類人?
我愣住了。
友人又說:以前研究保密也就算了,現在應該可以出來了吧,可為什麼我沒看到幾個啊。
任新民(中國兩彈一星元勛之一,於2017年2月12日仙逝)
我知道這個殘酷的答案——他們大多都不在了...
友人見我不回答,自己百度去了。
我聽著他喃喃自語:哦,原來兩彈元勛竟然有23人?!錢三強(1913-1992)、錢驥 (1917-1983)、姚桐斌 (1922-1968)......
他恍然大悟:怪不得不見他們出來,怎麼這麼多人就沒了,可我怎麼沒聽人提起啊?
是啊,怎麼就沒聽人提起啊?可即便我們不提,為什麼他們不站出來說,我們是兩彈元勛呢!
是啊,他們為什麼不站出來? 為什麼霸佔鎂光燈下、媒體頭條的都是明星藝人啊?
友人開導我說,也許他們真的不在乎掌聲、鮮花,榮譽。
路過一人聽了友人的話,接話茬說:誰不在乎掌聲、鮮花、榮譽?那他圖什麼?我沒見過這種人。(題外話:王淦昌提過一個idea,然後就去參加兩彈一星了,結果有老外照他的思路做下去,得了諾貝爾獎。)
我突然想起學過的《逍遙遊》: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這是一種信仰的力量,他們是有信仰的人!他們的骨子裡有著士大夫精神,那種綿延幾千年、不吝生死、為那個時代的正道勇往直前的大義。
至於那些說什麼「戲子當道、英雄落淚」、「科學家收入不如明星高」之類的言論,可以休矣!
兩千年前一個苦兮兮老頭子墨翟前段時間上了量子衛星......
祖沖之,張衡,這些千把年前的老古董現在名字在太空天上熠熠生輝......
而你聽說月球上有王寶強山嗎?你家出門左轉看得到范冰冰廣場嗎?
你說戲子?
毛世來、許翰英、李玉茹、吳素秋、童芷苓、趙燕俠、張正芳、曲素英、劉長瑜、孫毓敏、宋長榮等。張蝶芬、趙曉嵐、雪艷琴、張君秋、孫榮蕙、楊榮環、尚長麟李喜鴻孫明珠董玉苓李翔包啟瑜周百穗童葆苓尚慧敏段麗君荀令香、陳麗芳、趙榮琛、王吟秋、李丹林、新艷秋、侯玉蘭、江新蓉、李世濟、李薔華陳麗芳、章遏雲、新艷秋、趙榮琛、侯玉蘭、王吟秋、李世濟、李薔華。梅蘭芳尚小雲荀慧生魏蓮芳、李斐叔、李世芳、張君秋、言慧珠、杜近芳、丁至雲、羅蕙蘭、楊榮環程硯秋才過幾十年的戲子你知道幾個?這就叫地位?
真正的傳奇,是永不落幕的!這些人的偉大超越了時代、超越了空間...高尚的人們,會為他們扼腕墓道,灑下熱淚......
隨著這些年中國科技成果的井噴、無數國之重器不斷研製成功,那些創造了它們的人必將名留青史,因為這追趕過程之艱辛、奮鬥之辛苦、犧牲之巨大,舉世罕見!總有一天,後人會不斷地去書寫他們的故事!


TAG:洞見社會 |
※繼金剛狼之後,這一個英雄不久也要離開了漫威了
※又一位將軍離開了我們,將星隕落,國人悲痛不已
※將星隕落!又一位將軍離開了我們,國人悲痛不已
※泰國遊記——離開,是為了更好的回來。既然上路了,就走下去吧
※過完年第4天,受不了未來婆婆一家,我一大早獨自離開回家了
※失望久了,會一聲不吭就離開的星座!
※一部《渴望》,讓她紅了28年,而他卻永遠離開了我們!
※愛累了,一聲不吭離開的星座
※從戲中走不出來的明星,蔣欣上榜,而她永遠離開了我們!
※他已經離開,下一個就是我了
※父親病重,我花兩千租女友回家,三天後她卻悄悄離開,還留下一萬
※離開,留下愛的回憶
※霍金離開後,他給世界留下了這些預言
※又一位首長離開了我們,將星隕落
※離開了,也就離開了吧
※「國際騙子」米盧離開中國的十六年,該對他說聲對不起了
※此人是開國上將,追悼會上下起了大雨,但是卻沒有一個人離開
※派對中女孩玩得很嗨,過後肚子痛,三天後就離開了人世
※台灣人在大陸,他們都說:來了就不想離開了!
※男星離開了劉海,最後一位承包了今年的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