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凌煙閣功臣,剛從戰場回來就被處死,死前苦苦哀求太宗冷酷抄家

凌煙閣功臣,剛從戰場回來就被處死,死前苦苦哀求太宗冷酷抄家

凌煙閣功臣,剛從戰場回來就被處死,死前苦苦哀求太宗冷酷抄家

唐太宗歷來被視為寬容明君,他實行「慎刑寬法」的清明政治,在位期間,朝廷每處決一名重囚犯,都要「三覆五奏」,並把死刑的終審權收歸中央,以免出現冤假錯案。他還一再告誡大臣:「死者不可復生,用法務在寬簡。」

從貞觀六年(632年)讓近400名死囚回家過年的創舉中,就可看到他對生命的尊重和對犯人的關懷。對犯人尚且如此,對開國功臣和社稷重臣,就更應當珍惜呵護。然而,唐太宗卻也經常製造冤假錯案,讓一些有功之臣蒙受不白之冤,不少賢能之士因此遭受無妄之災。

盛彥師是一員武將,他剿滅了李密、平定了王世充,立下了赫赫戰功,是難得的軍事奇才 ,但如果讓他當勸降的說客,那他就是門外漢了。徐圓朗叛亂時,唐太宗特意選派盛彥師為安撫大使,想藉助他的威名讓徐圓朗束手就擒,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理想效果。不料盛彥師話還沒說上兩句,就被徐圓朗活捉了。盛彥師被俘後,面對徐圓朗的威逼利誘,始終大義凜然,表現出了對唐太宗的耿耿忠心。

誰知,徐圓朗叛亂被平息後,盛彥師卻被賜死了。盛彥師落入敵手、有辱使命,罪過不小,但唐太宗策略失准、用人不當,其罪更重。賜死盛彥師,與其說是唐太宗要發泄對盛彥師的不滿,倒不如說是為了推脫自身責任,掩蓋自己的失誤。

如果說盛彥師被賜死,尚有其自身過錯的因素,那麼李君羨的死就不可思議了。一句疑神疑鬼的讖語,一道無中生有的讒言,就輕鬆地讓久經沙場、戰功赫赫的李君羨斷送了性命。

凌煙閣功臣,剛從戰場回來就被處死,死前苦苦哀求太宗冷酷抄家

貞觀初年,一句「唐三世之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預言引起了唐太宗對大臣們的猜疑。當他得知將領李君羨小名叫「五娘子」,其武連郡公、左武衛將軍、玄武門守將等一系列封號官職中皆帶有「武」字,正好與「女主武王」暗合時,李君羨的霉運便接踵而至。

他先是被皇帝「深惡之」,接著被調出京城,不久就被御史彈劾「與妖人交通謀不軌」,最後唐太宗連審都不審,就直接下詔「君羨坐誅,籍沒其家」。厄運來得如此迅速,如此連貫,恐怕李君羨至死也不清楚自己怎麼得罪了皇帝。

刑部尚書張亮被殺的罪名則是「謀反」。因為他為官的相州(今河南南陽)被人傳言是「形勝之地,不出數年有王者起」,因為有人發現了「有弓長之君當別都」的圖讖,因為他私下與江湖術士談論這些敏感話題,因為他老婆喜歡巫術進而干預政事、對他產生了負面影響,所以這位農民出身的凌煙閣功臣很快就被推上了謀反的風口浪尖。

「謀反」,是皇帝最不願意聽到的字眼,不管是真是假,必會除之而後快。正當唐太宗為找不到過硬的謀反證據而焦頭爛額時,突然聽到張亮私下裡畜養五百壯士為義子的事,總算找到了一個現成的把柄。隨即,唐太宗就來了個主觀推斷,給張亮判了個莫須有的罪名:「亮有義兒五百,畜養此輩,將何為也?正欲反耳。」於是,這位當年輔佐唐太宗爭奪帝位的死黨,這位剛剛從高句麗戰場返回長安的滄海道行軍大總管,這位臨死前還在苦苦哀求寬大處理的刑部尚書,被冷酷地下詔處斬,「籍沒其家」。

凌煙閣功臣,剛從戰場回來就被處死,死前苦苦哀求太宗冷酷抄家

當時之人,能夠得到唐太宗高度評價的人不多,除了「鏡子」魏徵,就是「性最堅貞」的劉洎。因為劉洎忠於職守,敢於直諫,有能力,有忠心,所以唐太宗遠征遼東時,才把輔佐太子監國的重任放心地交給他。

貞觀十九年(645年),遠征遼東歸來的唐太宗聽信褚遂良的讒言,在沒有充分調查的情況下,草率地把劉洎殺了。據記載,唐太宗出征遼東期間得了「癰疽」,劉洎和同僚前去拜見,出來時碰到褚遂良詢問皇帝的生活狀況,劉洎便哭著說:「疾勢如此,聖躬可憂!」

這本是一句憂國憂君的肺腑之言,被褚遂良傳到唐太宗的耳朵里,卻完全變了味:「(劉)洎言國家事不足憂,但當輔幼主行伊、霍(兩位古代權臣,曾廢立皇帝)故事,大臣有異志者誅之,自然定矣。」宮廷中最敏感的字眼除了「謀反」,就是「傳位」。

褚遂良眼紅劉洎身為輔佐太子李治第一重臣的位置,又十分了解唐太宗的心病,便在接班人問題上大肆進讒,皇帝果然失去理智,龍顏震怒。唐太宗二話不說,連尋找證據也不用,即刻下詔:「(劉)洎與人竊議,窺窬萬一,謀執朝衡,自處伊、霍,猜忌大臣,皆欲夷戮,宜賜自盡。」

凌煙閣功臣,剛從戰場回來就被處死,死前苦苦哀求太宗冷酷抄家

唐太宗一面倡導「寬大安撫」,實行開明統治,體現人文關懷;一面本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猜忌心理,對大臣動輒問罪,輕則貶黜,重則殺戮。在他看來,沒有什麼比政局穩定更為重要。平庸之人犯了錯誤,他可以不予追究,一笑而過;但位高權重的臣屬尤其是開國功臣,哪怕有一點點風吹草動,只要有一丁點可能威脅到自身利益和皇家利益,他都會興師動眾,殺氣騰騰。

尤其到了貞觀中後期,隨著「隋亡為戒」歷史教訓的逐漸被淡忘,隨著驕傲自滿情緒的不斷滋長,封建帝王的專制本能越來越多地在唐太宗身上體現出來。難怪岑文本被唐太宗任命為中書令(相當於宰相)後,不僅高興不起來,反而面露憂色。母親問他為什麼,他說:「非勛非舊,濫荷寵榮,責重位高,所以憂懼。」親朋好友前來道賀,他又正色道:「今受吊,不受賀也。」寥寥數語,道出了他對「伴君如伴虎」這句至理名言的深刻認識。


春風十里,不如讀史。

關注微信公眾號淘歷史(taohistory),和T君一起讀歷史。

本文作者|劉繼興 劉秉光

文章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淘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一個中國姑娘,被送給中非總統當夫人,兩年後倉皇逃回免於一死
朱元璋做了個決定,要保證全國人人有房住,大臣驚了:萬萬不可
契丹皇帝太昏庸,寵妃看不過去做一事,導致全家幾乎死光
大清俘虜拒剃陰陽頭,多爾袞親自勸降,他大罵:頭可斷髮不可斷!

TAG:淘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戰場上士兵為什麼寧願被俘,也不願裝死,原來後果很嚴重!
古代戰場上,前排士兵奮勇向前沖,他們都不怕死嗎?
戰場上待遇最好的兵種,後來卻慘遭屠殺,只因為這個原因
古代戰場上,士兵為什麼不裝死,寧願戰死或者被俘也要勇往直前!
為什麼戰場上的士兵寧願戰死也不願趴下裝死,真是他們不怕死么?
士兵在戰場上為什麼寧願戰死也不裝死?真實原因令人感到後怕!
戰場上裝死能躲過一劫嗎?老兵說出真相,原來我們之前都被騙了
怪不得以前的戰場上很少見士兵裝死,後果太嚴重!
戰場上,為何身負重傷的士兵從來不喊疼呢?看完讓人差點哭出來
戰場上為何從來沒有士兵裝死?真相比戰死更可怕
戰場上士兵為什麼寧願被俘,也不願裝死,3個原因告訴你後果很嚴重!
戰場上士兵寧願戰死或者被俘,也不願裝死,你知道為什麼嗎
為何戰場上身受重傷的戰士從不喊疼?知道真相後再也忍不住了
戰場上,士兵如果躺下來裝死真的能活下來嗎?看到最後都哭了
在戰場上,為什麼士兵們寧願戰死,也不裝死?
戰場上所有逃跑的士兵都會被先行槍斃!比被敵人打死更痛苦
在戰場上衝鋒陷陣的士兵,寧願當俘虜被打死,都不願意干這件事情!
刺激戰場:這把武器很失敗,出來沒火多久就被打入冷宮!
戰場上無敵卻結局凄涼的三位常勝將軍,最後一位死的太可惜!
余華《活著》:從豪門敗家子,到戰場炮灰,從丈夫到父親,從父親到爺爺,於福貴而言,比起死亡,更艱難的是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