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探究 | 兩千年前娶個老婆有多難!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樣樣都不能少

探究 | 兩千年前娶個老婆有多難!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樣樣都不能少



歡迎讀者轉載分享到朋友圈,其它公號如需轉載,

請回復『

轉載

』了解事項。




兩千年前娶個媳婦兒不容易,起碼得做好這六步


歷史大學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月風



隨著年齡的增長,


周圍朋友們不斷脫單,逐漸步入了「高婚期」,


一對對男男女女前赴後繼的步入婚姻殿堂,


在享受甜蜜的同時也各種花式秀恩愛,


為單身狗們備足了狗糧。

當然結個婚也沒那麼容易,


在開啟二人世界的同時,


不少情侶也在走場辦婚的過程中飽受「煎熬」。







圖片來源:網路





01


筆者身邊結婚最不易的一個兄弟,


從二十歲大學相識相戀到三十歲登記結婚,


期間戀愛了十年,分分合合五六次,


最後一起度過了一個「結婚年」,終於圓滿禮成。




過去的一年裡兩人結了六次婚,每逢假期辦一場:


年初春節男方家一場,宴請男方親友及父母的同事;


五一假期女方家一場,宴請女方親友及父母的同事;


端午假期男方老家一場,宴請男方老人及叔伯姑嫂;


中秋假期女方老家一場,宴請女方老人及姥舅妗姨;


國慶假期兩人大學母校一場,與雙方同學相聚;


元旦假期兩人所在城市一場,約雙方同事慶賀。




而最簡易的一個姐們兒,


到三十歲還一直單身,


期間不理親友催促,


堅決抵制父母壓婚,


今年偶遇真命天子,


從相識相戀再到登記領證一周完成,


雙方一拍即合不搞婚禮,


窮游去了趟南非,歸來數月現在已經有孕在身。




現在娶個媳婦兒結個婚,


有人尊重傳統禮俗,一步一個腳印,識聘婚嫁,禮數周全;


也有人不理老俗老禮,只求情投意合,一朝相識,快速閃婚;


還有人超凡脫俗,不受禮節羈絆,牽手白頭,至死不婚。


有複雜的,有簡易的,


歸根結底,在照顧父母親友禮俗的同時,


更多的是遵從雙方的選擇,


有相當的自由選擇餘地,


只要兩個人高興就成。


但返回到兩千年前,


娶個媳婦兒可不那麼容易,


在媒妁之言齊備的前提下,


起碼還得做好六步。








圖片來源:網路





02


如何結婚嫁娶?


中國比較早的漢族傳統婚禮儀式見於西周古籍《禮記》的明確記載,


「昏(婚)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婚)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皆主人筵几於廟,而拜迎於門外,入,揖讓而升,聽命於廟,所以敬慎重正昏(婚)禮也。」


「昏(婚)有六禮,

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這六步就是創於西周而後為歷朝所沿襲的「婚姻六禮」的傳統習俗。


那這六步到底怎麼做呢?




納采,是男方家請媒人去女方家提親,


女方家答應議婚後,男方備禮前去求婚,


當時通常禮物用「雁」。


「納采者,謂採擇之禮,故昏禮下達,納採用雁也。」(《禮記?昏義》)


其實古人在婚禮的關鍵步驟用雁做禮物,有著深刻的含義:


其一是守信義,雁為候鳥,秋去春來,從不失信,用雁作納采之禮,充分表達重承諾不失信;


其二是守秩序,雁行有序,從不僭越,雁飛行時老狀居前、幼弱在後,用雁作禮,表達行止有序;


其三是守忠貞,雁表忠貞,從一而終,象徵愛情忠貞不渝、家庭團結穩定。


古人的禮物絕對高大上,


可當時萬一獵不到雁,


或者買不到雁,


那你可就慘了,媳婦兒都討不到~


後來因為雁越來越難得,


人們就改用木刻的雁取代,


近代以後,逐漸改用雞、鴨、鵝三種活禽代替雁作禮,


順便說一句,


用雁作禮我們的半島鄰居朝鮮也學著用了不少年,


幸好人家還沒有去申請「世界非遺」。








圖片來源:網路





03


問名,


是男方請媒人到女方家詢問女方的姓氏和生辰八字,


問名的環節也是用雁做禮物。


「賓執雁,請問名,主人許,賓入,授,如初禮」


這個環節主要是男方問女方的名,


因為前面納採的時候男方的名已經事先通報過了。


這裡的問「名」,其實問的是姓氏,


並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名字。


問名主要是兩個目的:


其一是確定女子姓氏,進而不免同姓近親結婚,以合乎「同姓不婚」的原則;


其二是確定女子的生辰八字,為之後的占卜做好基礎,占卜兩個人的婚姻是否適宜。




納吉,


是男方將問名中獲取的女子名字和八字取回後,


在祖廟進行占卜,


如卜得吉兆,通知女方,


並送禮表示要訂婚決定締結婚姻,仍用雁為禮,女家以禮相待。


「歸卜於廟,得吉兆,復使使者往告,婚姻之事於是定。」


當時占卜可是技術活,


富貴人家通常請專業人士用專業手法求取吉兆,


具體手法今日已經很難還原。


發展到後世逐漸簡化,


到民國時候一般人家只有簡單的卜吉習儀,


多將女方庚貼放置灶神前,


如果三天內沒有發生什麼怪異的時期,


多數認為順利,拿男女庚貼合婚。


(這個習俗影響至今,現在還有不少人確定是否結婚還要算八字匹配度,當然與現代的星座配對有異曲同工之妙~)




納徵,


也稱納幣或「納成」,


也就是現在常說的下聘禮,


是男方家將聘禮送給女方家,


女方適當回禮,


這是訂婚的重頭戲。


「納徵者,納聘財也。征,成也。先納聘財而後婚成。」


至於納徵(聘禮)的多少主要取決於男方的家產情況,


也取決於女方的尊貴與貧富程度。


除了皇室聘禮有確定的品類或數量以外,


一般老百姓的聘禮可謂多種多樣,


歷代聘禮各有特點。


(周朝是玉帛儷皮,戰國時開始使用金錢;漢朝以黃金為主,實物附屬;魏晉南北朝多用獸皮;到了隋唐兩朝,聘禮品物繁多,金銀珠寶,綢緞布匹,衣飾被褥,都可成為聘禮;進入宋代,富貴人家置辦聘禮,除一般物品外,流行給女方定作一些純金首飾,常見的是金釧、金錠、金幢墜,號稱「三金」;明清時期,打制金銀首飾更加普遍,手鐲、耳環、耳墜、戒指最為流行,普通百姓之家,置辦不起成套飾物,至少要準備一二件銀飾。)


納徵論定聘禮時,


主要是雙方家長出面,


媒人居中傳話調和。


或由男家先開草帖,


與女家商議;


或由女家先提出聘禮要求,


交給男家考慮。


雙方甚至會爭執不一,


討價還價,


常需媒人往返數次才可定下。


也有因聘禮數目上的出入無法談攏,


終至親事不能圓滿的。


當然如若女方家庭社會地位和經濟狀況優越,


嫁妝也不會薄。


其實聘禮和嫁妝是古代婚姻講究門當戶對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在經濟原因,


那就是雙方家財相當,


聘禮和嫁妝才會相宜。


而聘禮嫁妝帶來的經濟基礎也決定了新婚夫婦新婚早期的生活水平。


從法律意義講,


納徵意味著訂婚階段的結束,是婚姻成立的主要標誌之一。




請期,


俗稱「送日頭」或稱「提日」。


是男方家通過卜問神靈,


確定了娶親的黃道吉日後,


寫定紅箋派媒人攜往女家,


和女方家商量迎娶的日期。


經女方家復書同意,


男家並以禮書、

禮燭、禮炮等送女家,


女家即以禮餅分贈親朋,


告訴出嫁日期。


「夫家必先卜之,得吉日,乃使使者往辭,即告之。」


發展到後期,


請期的婚期確定也有著一套嚴格的流程,


男方要請陰陽或算命先生依據男女雙方的屬相、生辰進行推算,


決定迎娶吉日。


(比較常用的推算規矩:選定吉月:正、七月迎雞兔;二、八月虎和猴;三、九月蛇共豬;四、七月狗和龍;牛羊五、十一、六;臘月鼠馬走。選定吉日是根據舊曆書上所載的建、危、平、滿、成、閉、執、定、開、破、收、除等十二個字來決定:建、滿、平、收黑(黑道日),除、危、定、執黃(黃道吉日),成、開皆可用(這二天尚可),閉、破不相當(犯忌不能用)。)




親迎,


俗稱「迎親」。


是新郎親往女方家迎娶新娘的儀式。


通常是男家將婚期通知女家後,


到成婚日,


由新郎親自到女家迎接新娘,


也有由男家派遣迎親隊伍迎娶,


新郎在家等候的


(在這之前,新郎多數從來沒見過新娘,很多是掀開蓋頭的那一刻才知道以後每天醒來看到是西施還是東施……)。


據記載天子納妃

「夏親迎於庭,殷於堂。周制限男女之歲定婚姻之時,親迎於戶。」


周代儀式隆重而繁雜,


且多在晚上迎親。


唐代迎新婦,


以粟三升填臼,


用席一張蓋井,


果三斤塞窗,


箭三支置戶上。


新娘上車,


新郎騎馬繞車三匝。


新婦入門,


舅姑以下皆從便門出,


再從正門入,


新婦入門,


先拜豬欄,


灶頭,


再夫婦並拜或共同結鏡鈕。


發展到宋代,


儀式更加繁複,


有掛帳,催妝,起擔子,


撒谷豆,踏席,跨鞍,牽紅,


坐富貴,撒帳,飲交杯酒等環節。


當然,


歷朝歷代中迎親的環節都飽含驅惡祛邪,


祈求吉祥的意思,


也多象徵新婚夫婦婚姻幸福美滿。


親迎在古代有著重要意義,


被看成是夫妻關係是否完全確立的基本依據。


甚至有規定凡未親迎而夫死,


女可以改嫁;


然而一旦舉行了親迎之禮後而夫死,


按禮俗規定,

新婦就只能認命,「從一而終」。








圖片來源:網路





04


生在古代,


結婚可不是小事,


起碼得走完上面六步,


過完「六禮」。


六禮的明確記載起始於奴隸社會的西周,


隨後歷朝歷代幾經變遷,


但基本上都沒有脫離六禮的範圍,


唐朝、明朝甚至還寫進了法律,


在唐律和大明律中都有結婚六禮的規定,


婚姻雙方都不能隨便更改


一句話,

結婚不易,且行且珍惜吧!


看了上面的過程,


廣大男同胞是不是幸福感爆棚,慶幸生在了今天?




「稿酬作者招募」點擊詳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學堂 的精彩文章:

風物 | 自古以來用它表達愛意,母親節送給媽媽最好不過
兩千年前娶個老婆有多難!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樣樣都不能少
此國是亞歐四大強國,連羅馬軍都敗於它最後卻消失了
漢朝最「無用」的丞相,看似無能卻讓天下太平
趣讀 | 史上那些笑死人不償命的神回復,不只是笑料!

TAG:歷史大學堂 |

您可能感興趣

6月22日黃曆宜忌,宜:納采、會親友、進人口
2月8日黃曆宜忌,宜:納采、嫁娶、祭祀
8月2日黃曆宜忌,宜:嫁娶、納采、出行
7月3日黃曆宜忌,宜:嫁娶、訂盟、納采
5月6日黃曆宜忌,宜:嫁娶、納采、訂盟
7月5日黃曆宜忌,宜:嫁娶、訂盟、納采
4月3日黃曆宜忌,宜:訂盟、納采、嫁娶
6月3日黃曆宜忌,宜:訂盟、納采、會親友
1月8日黃曆宜忌,宜:訂盟、納采、會親友
7月3日黃曆宜忌,宜:嫁娶、納采、開市
9月9日黃曆宜忌,宜:嫁娶、納采、訂盟
9月30日黃曆宜忌,宜:祭祀、會親友、納采
5月20日黃曆宜忌,宜:出行、納采、嫁娶
6月4日黃曆宜忌,宜:訂盟、納采、祭祀
1月18日黃曆宜忌,宜:嫁娶、訂盟、納采
9月15日黃曆宜忌,宜:嫁娶、訂盟、納采
11月7日黃曆宜忌,宜:嫁娶、納采、訂盟
7月6日黃曆宜忌,宜:訂盟、納采、出行
12月2日黃曆宜忌,宜:訂盟、納采、嫁娶
1月1日黃曆宜忌,宜:訂盟、納采、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