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回國後無法適應的45件小事:原來是我太慢、太禮貌、太嬌氣

回國後無法適應的45件小事:原來是我太慢、太禮貌、太嬌氣


不知道各位小夥伴身邊是否會有這樣的朋友,在美國上學工作呆了幾年,雖然覺得美國好,但還是心心念念想回國;可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國內的工作,在北京上海呆了幾年之後,又覺得受不了,最後又千辛萬苦搬回美國。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回國後有哪些適應不了的事情呢?跟著主頁君一起來看看吧。

From 別處World

微信號:else-world


人類生活的 scale 在越變越大,越來越多的人曾有過「移居海外」的經歷。然而,當我們結束浪遊、回到國內時,卻往往驚異地發現,自己變成了故鄉那個「最熟悉的陌生人」。



這種不適與尷尬的體驗被稱作 reverse culture shock(逆向文化休克),它可能會被日常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細節觸發,猛然折射出不同文化間的差異。

我們整理了

45 件「回國後無法適應的小事」

,相信總有幾條戳中同是浪遊者的你。



01

@AlexanderYin

洗手間里沒有手紙和噴塗消毒液!


02

@fiona

超市不能 self checkout.


03

@Leo

進出為別人把門。


04

@毛毛

每次打噴嚏,沒有人 bless you.


05

@小希

會習慣性直接喝自來水。


06

@這個大頭白


常用詞語,比如「打擾了」、「借過一下」、「抱歉」之類的,外語發音比中文更順口的詞經常冒出來,然後再趕緊改口。


07

@李子

被別人撞到,也會說 sorry。


08

@一枚桃子



吃東西買單,我說刷卡,人家問我要支付寶,買周黑鴨給零錢,人家問我要支付寶,出去玩和朋友AA,人家問我要支付寶,頓覺社會主義天朝真是無比高大上…下了一堆應用,感覺自己終於是個城裡人了。


09

@小把戲

土澳過馬路是要摁路邊的一個按鈕的,放假回上海,一直找那個按鈕哈哈哈哈。


10

@這個大頭白

1 樓,沒有 0 樓。剛回國那會兒每次別人和我說樓層都要楞一下。



11

@正筠


當我揪下盆栽的葉子塞到嘴裡,看著大家的驚訝臉說,這是羅勒啊,突然有了點洋氣的感覺。


12

@這個大頭白


路邊小吃,什麼烙麵皮啊胡辣湯啊雞蛋灌餅啊烤肉啦饞的爆炸,忍了三個月覺得應該沒問題了,衝出去吃了個涼皮結果還是拉肚子,在國外養的嬌氣的腸胃和國內的小夥伴相比就是個戰五渣。


13

@王卉

在韓國,在外面手機、電腦、包包放著去做事沒關係,絕對絕對不會丟。國內不可以。


14

@喵嗚嗚


從剛回來到現在為止已經幾年了還不能適應的一件事是聲音,公共場合以及家門外的各種噪音。感覺自己在那種安靜的環境中呆了幾年後,對生活噪音的敏感度和不適應程度提高數倍……


15

@Claudia


我家鄉空氣污染全國數一數二,回國時因為空氣不好不願意出門,被說「怎麼就你嬌氣」。


16

@Amstel


大區域網,去銀行開戶被嘲笑沒有 QQ 郵箱,這是一個用互聯網的被用區域網的嘲笑的世道。


17

@君

特別抗拒煽情的新聞類節目。


18

@奶啾


可能最不適的體驗發生在剛剛到達國內的那一段時間。歐美國家的公共無線網路大都通過電子郵件、IP 地址登錄,很多甚至打一個勾就可以連上。但是回了國內,所有的網,都要手機號,輸入驗證碼。通常情況下,國外的手機號是用不了的。所以,對於那些暫時還沒有辦好國內手機卡的「海龜」們,就很難連上網路了。


19

@GUZIZI

沒有母嬰室,室內室外到處是煙味,只想抱著孩子逃離…


20

@秦大米

很多人在各種公共場合吸煙,尤其是空調房間,感覺特別不適。



21

@Amanda

每次開車禮讓行人時,都被後車按喇叭催促,每次行人都遲疑不走,弄得我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22

@兔子


去日本的時候,發現一切都很井井有條,尤其是上下樓梯和換乘地鐵,大家都自覺地靠左邊走。即使右側沒人,也不會橫衝直撞。從日本回來以後,在北京換乘地鐵靠右側行走,卻還被撲面而來的人群撞個滿懷。


23

@王卉


韓國的照顧專坐,即使沒老弱病殘孕坐,我們也不可以坐,不然別人會覺得你很過分的。

24

@GUZIZI



排隊總是比別人慢一拍,總喜歡留出一段距離,立馬殺出一票人擠在你面前,別人的速度永遠在爭分奪秒,而我像一隻蝸牛傻眼旁觀。


25

@猩猩


另外一個排隊的問題就是後面的人會不停地蹭你推你跟你肉體接觸,每次我都會吼一聲不要推不要碰到我。實在是受不了。


26

@Janice


回廣州和媽媽坐地鐵,出於禮貌讓了一群人先上,結果門差不多要關了我還在門外站著,我媽伸出手把我拉了上去然後罵了我一頓。


27

@喬伊斯

很多人公然在地鐵上吃韭菜包子,而且還大吃特吃。


28


@蝦


在墨西哥,每天的生活熱情洋溢。不管認不認識,相互之間都會微笑點頭說聲hola,好朋友會跑過來擁抱親吻。回國之後,在人人冷漠臉的地鐵上,還是忍不住揚著一臉收不住的傻笑:)


29

@我以為我沒變

擦肩而過時下意識地給對方一個微笑,收穫一個瞪眼。

30

@君

盯著人家眼睛說話,真的不是別有用心...


31

@moen

回國的時候,海關一臉吃屎的表情讓我「回國真好」的感覺蕩然無存。


32

@Brent


有一次回國,因為有家人生日,所以去了一家連鎖麵包蛋糕店。進店後,我看上了一款生日蛋糕。然後問店員:「請問這款蛋糕多少錢?」誰知道店員頭也不抬冷冷地說:「說名字。」我完全被這種服務態度震驚了,感覺像是顧客在求商家把蛋糕賣給自己的樣子。


33

@大象河馬媽媽


1998 年從溫哥華回到國內,當時銀行根本沒有取號機,所有人全部擠在銀行窗口,看誰的胳膊長,能夠把單子伸進狹小的窗口,只要漫不經心的櫃員接過了你的單子,無論你身子底下壓了幾個人,你都是第一個可以辦理業務的人。

這種場面我適應了好幾周,才有勇氣衝進人群,左手扒著人群,右手伸著單子,嘴裡還得喊著,「姐姐,這是我的單子.......」

哎,每次從銀行出來都被自己剛才的無恥懺悔一下,可是如果我不這麼做,我真的無法生存呀.......

34

@一隻大學生


過完交流年,回來繼續讀高中。高中老師對我吼叫的時候我感覺完全無法理解。老師怎麼能在公開場合氣急敗壞呢?怎麼能對著一群學生大吼呢?然而我的同學只覺得我很奇怪。


35

@石頭


在慢節奏的西班牙生活了六年多,現在回國越來越多的地方不適應。跟以前的老朋友出來吃飯,周圍的人全部在聊房子和錢,朋友呢吃飯都在看手機。很少有人在靜下心來溝通和交流。


36

@正筠


在荷蘭,表達愛意和感謝會真誠地說出來,「感謝你帶我來這麼棒的林區野營」、「我特別開心」,甚至是「你對我很重要」等等。然而在國內,當我這麼說,大家會驚詫甚至不好意思,太見外了,不至於吧之類的。

37

@Claudia


問對方「喜歡不喜歡」 (比如工作、飲食、或者對某件事的看法),在國外是很正常的問題、可以讓對方發表意見,但是在國內收到的回答經常是「有什麼喜歡不喜歡的,就那樣唄」。

38


@Carrie


大家特別是親戚或者家人會隨意評論你的身材/相貌,沒有覺得這是對別人的不尊重。


39

@石頭


逼婚……不用解釋了……


40

@正筠


過去我認為婚姻是戀愛的最終結果,而家庭子女和歲月靜好就是美滿的婚姻的形態。可荷蘭告訴我,並不,婚姻是兩個人都想進入的一種生活狀態,你們彼此扶持,陪伴,相互信任並給對方帶來愉悅,除了主觀意願,和年齡社會之類的其他無關!更沒有見父母定終身一說,這是你自己的事。



41

@Tian


我從小住到大的舊居已經租出去,不能睡熟悉的床住熟悉的屋子,加上日新月異的城市,總覺得回家也不過是另一種旅遊。


42

@李杭蔚


在非洲度過無數個停電的夜晚,甚至出現過全國停電的情況。有幾次主持完活動回家,黑燈瞎火又停水,不知道該怎麼卸妝才好。漫長的限電日子裡,我養成了九點之前睡覺的習慣。當回國的飛機在深夜即將降臨廣州的時候,我俯瞰整座城市,燈火通明,充滿希望,覺得自己終於回到現代社會了。然而下了飛機後,儘管曾在北京和倫敦生活過,但看到無數高樓大廈、鋼筋叢林,我覺得手足無措,這種無所適從又孤獨的感覺是從未有過的。


43

@Lei


身邊大多數同齡人的生活基本都是圍繞著掙錢、結婚、生孩子,基本上,他們的生活模式已經固定,很多人也在抱怨自己的工作與生活,但是不去做任何改變,這與自己在國外的同齡人圈子情況大不相同──在歐洲,大多數年輕人已經完全獨立,享受自由,靠自己的努力奮鬥,追求著夢想。同樣,人生還充滿很大變數。


44

@李子


對於我們這樣的「海外黨」來說,哪裡才是歸屬?哪裡都不是了吧。我們和「所在地」不同,和「所歸地」竟也如此不同。那些曾經在腦海中關於「異鄉」和「家鄉」的想像,實際上已經錯位了。

家鄉不再是以前那個家鄉,變化得讓人眩目,讓人找不到方向;即使家鄉沒變,我們腦中關於家鄉的想像,也經過了無數次的過濾,成為了我們所「記得」的那個模樣。而我們認為的「異鄉」,卻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我們,可能是好的,可能是壞的,或許很多都不知道如何定義好與壞,但改變確實是真實的。

或許,就是「浪遊」二字真正的含義吧。再也沒有了「異鄉」和「家鄉」的區別。整個世界,是家鄉,也是異鄉。


45

@走來走去的F小姐


從「文化休克」到「逆文化休克」,彷彿是從一種「不合時宜」踏進了另一種「不合時宜」。你很難再從物理意義上鄰近的人群中找到一個高度認同的「圈子」了,事實上,你開始慢慢地不屬於任何「圈子」。

有移居和流動經驗的人關注的事物往往「有點奇怪」,因為那不再是被一時一地所限的小情緒,而是更多更宏大的、更普世的困惑。你發現自己想要從一個抽離的角度去側寫你經過的時代與世界,想要看穿此時此刻支配著人類社會的庸碌生活的那個「模板」,甚至在某些瞬間,你認為自己應該衝破這種模板。

這些躁動與夢想,即使不被周遭的人理解,卻仍然值得擁有一個支點。在那些你覺得「不合群」的瞬間,找回這個支點,就可以重新撐起你的信念。


即使各自在別處,我們仍然可以共享孤獨。

本文系授權發布,From 別處World,微信號:else-world,

一群世界的異鄉人,浪遊在「別處」,談論生活、人類以及美。點擊「閱讀原文」,了解更多「別處」故事。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INSIGHT CHINA 誠意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NSIGHT CHINA 的精彩文章:

初到美國不適應,如何裝成老司機的樣子?秘密武器竟是這個....
知乎9.6萬超高贊回答:如何長時間的高效學習?學生黨值得擁有
一個魔性的DNA試驗,炸出一朵民族大交配的奇葩還整哭了所有人....
誰說留學就是出國浪翻天?碰上這些苦逼事,我分分鐘哭給你看!

TAG:INSIGHT CHINA |

您可能感興趣

南方人不適應部隊的伙食?老班長:慢慢就好了,都是這麼過來的!
何美男突然如此洋氣,真的是很不適應啊!你們覺得呢?
谷歌又回來了!她還能適應現在的中國嗎?
羅齊爾:歐文是很棒的領袖,我們只是要適應他的風格
胡靜談豪門太太生活:要學會適應很多規矩,但自己並不覺得苦
我的鼻子只能適應你的味道
寶寶有這些表現,在幼兒園很適應,過的很開心,媽媽真是白擔心了
頭一個月的寶寶,原來懂這麼多,別小看孩子的適應能力
4年,越南女子無奈重回中國:老家就像原始社會,無法適應!
《雙世寵妃》八王妃從古裝回歸現代,大家不適應,被噴腿太短!
薩里:我已適應了英國食物,就是找不到心儀的咖啡
這個食物適應能力比較強,很多人見都沒有見過,你知道嗎?
宋雨琦成鄭愷的小魔咒,不到20歲的她,越來越適應《跑男》節奏
什麼樣的孩子在幼兒園很快適應?可別高興太早,後兩種孩子很可憐
昔日對手主帥贊武磊,三屬性一流只差適應!隊友:他適應的很好!
好奇心重的英國短毛貓,它適應能力強也非常的溫柔不會亂吵亂叫
梅西C羅的存在讓他兩頭受氣!枯坐90分鐘冷板凳,明白適應的重要
安東尼:適應火箭太容易,現在感覺最舒服
金瀚回村適應能力太強,說出自己唯一帶的東西後,楊超越都驚呆了
李光耀很早就說過:中國的崛起是不可逆轉的,要學會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