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巴黎博物館本季「撞車」的那些特展

巴黎博物館本季「撞車」的那些特展

大大小小的博物館是巴黎「流動的盛宴」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幾乎每個旅行者都會在巴黎的行程中寫上盧浮、奧賽或是蓬皮杜。其實,就像帕慕克在小說里寫的那樣,巴黎值得逛的博物館遠不止這幾個。

巴黎博物館本季「撞車」的那些特展



圖:盧浮宮


博物館的常規展的確不容錯過,但不得不說,巴黎每年春季、夏季舉辦的特別展覽是錦上添花的一次藝術邂逅。不僅有豐富多彩的應季主題,而且有些展品不遠萬里從其他國家而來,或許一生僅此一次機會可以看到它。另外,特展一般只持續三到四個月,就好比是有固定檔期的電影,下檔後就沒得看了。你說是不是不去看就虧了?

今年巴黎各大博物館的特展早已拉開帷幕。本季競爭激烈,甚至出現了「撞車」的情況:因為正值羅丹百年祭,紀念他的特展有兩個;一向受巴黎人喜愛的畢加索,本季亦有兩個特展;印象派大師畢沙羅也「強勢回歸」,36年來,巴黎首次專門為他舉辦特展,而這一辦就是兩個。


不過,雖然是「同題作文」,這幾個展覽卻各有看點,絕無雷同。計劃去巴黎旅行的旅行者不妨結合自己的行程與喜好各取所需。一起來看看各大特展的精彩之處吧。


百年羅丹


Rodin, l exposition du centenaire

巴黎博物館本季「撞車」的那些特展



特展地點:巴黎大皇宮 Grand Palais


特展時間:2017年3月22日至7月31日


票價:13歐元


今年正值大雕塑家羅丹逝世一百周年,全法各地有多家博物館陸續推出紀念特展。受限於羅丹博物館的空間,規模最大的百年特展放在了大皇宮,由兩大博物館聯手舉辦。作為回顧展,這一特展集結了羅丹的200多件作品,《青銅時代》、《思想者》、《吻》、《巴爾扎克》、《加萊義民》等代表作均悉數亮相。

在開篇介紹旁邊有一尊羅丹的青銅頭像雕塑,是卡蜜兒·克洛岱爾的作品。卡蜜兒既是羅丹的學生、情人,也是極有天賦的女雕塑家。而在展覽上,大家還可以看到下圖羅丹所創作的《卡蜜兒·克洛岱爾的面部和皮埃爾· 德·維桑的左手》。對比兩位藝術家眼中的對方,不失為一個有趣的視角。

巴黎博物館本季「撞車」的那些特展



圖: Musée Rodin (photo Christian Baraja)


和莫奈、畢加索一樣,羅丹可以被稱為現代藝術史上現象級的人物,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藝術家。馬蒂斯和畢加索受他的啟發創作過雕塑作品;他的繪畫風格與此後的德國表現主義竟有些一脈相承的味道;而他與攝影的關係則影響了他的兩位學生布德爾(Antoine Bourdelle)和布朗庫西(Constantin Brancusi)……


在這個特展上,我們不僅能欣賞到羅丹豐富的雕塑作品,還可以看到他的畫作以及畢加索、馬蒂斯、布德爾、布朗庫西、賈科梅蒂、約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格奧爾格·巴澤利茨Georg Baselitz)、安東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等人的雕塑繪畫作品。


基弗-羅丹


Kiefer-Rodin


特展地點:羅丹博物館 Musée Rodin


特展時間:2017年3月14日至10月22日

票價:10歐元


為了有別於大皇宮的回顧展,羅丹博物館在本館舉辦的紀念展覽另闢蹊徑,以「基弗-羅丹」為題,邀請德國藝術家安塞爾姆·基弗(Anselm Kiefer)與羅丹對話。

巴黎博物館本季「撞車」的那些特展



圖:安塞爾姆·基弗 Charles Duprat


基弗是德國新表現主義代表人物之一,被公認為德國當代最重要的藝術家。早在2013年,羅丹博物館便向他發出邀請,請他通過一系列創作,回應羅丹一百年前發表的《法國大教堂》一書。


不過很快,基弗便擴大了探求範圍,從羅丹對於建築的速寫、帶有情色意味的繪畫、默東羅丹博物館裡的石膏廢料等等入手,全方位地了解這位藝術大師的創作世界,終於在四年之後為羅丹百年祭奉上了一組形式各異的作品。

巴黎博物館本季「撞車」的那些特展



圖:《奧古斯特·羅丹:法國大教堂》 Anselm Kiefer, ph. Georges Poncet, collection particulière

值得一提的是,在畢宏宅邸的第五展廳,有一件羅丹鮮為人知的雕塑作品首次向公眾展出。這件名為《赦免》的作品由雕塑家之前創作的三個人物組成:烏格里諾的軀幹、大地以及殉教者的頭部。而在這些人物身上覆蓋著一塊布簾,表達了雕塑家敢於不斷突破自我的勇氣和能力。

巴黎博物館本季「撞車」的那些特展



圖:《赦免》 Agence photographique du musée Rodin, Jérome Manoukian


Tips:逛完特展,不妨在博物館的花園裡小憩片刻,晒晒太陽,順便欣賞一下花園裡的羅丹雕塑作品。


奧爾加·畢加索


Olga Picasso

巴黎博物館本季「撞車」的那些特展



特展地點:畢加索博物館 Musée Picasso

特展時間:2017年3月21日至9月3日


票價:12.5歐元


1917年2月,年輕的俄國芭蕾舞演員奧爾加在羅馬準備芭蕾舞劇《遊行》的公演時,與畢加索相識。次年,兩人在巴黎成婚,奧爾加成為了畢加索的第一任妻子。


百年之後,畢加索博物館首次將目光聚焦於畢加索的「奧爾加時期」。從他們相遇開始,奧爾加一直是畢加索的繆斯。1910年晚期至1920年初期,她是畫家筆下最具代表性的女性人物形象。

巴黎博物館本季「撞車」的那些特展



圖: Succession Picasso


這幅《坐在扶手椅上的奧爾加》,創作於1918年春天。當時,畢加索和奧爾加住在法國蒙魯日,已經定下了婚期。畫中的奧爾加美麗典雅,但目光似乎有些空洞。事實上,由於當時俄國國內的一系列政治變化,奧爾加在1917年至1920年一度與家人失去了聯繫。畫家敏銳地覺察了妻子的憂傷,在一系列的肖像畫中捕捉了她若有所思的神情。


從1924年開始,隨著兩人的婚姻出現問題,奧爾加在丈夫的畫中逐漸變得抽象,難以辨認。比如這幅《紅色扶手椅上的裸體女人》。

巴黎博物館本季「撞車」的那些特展


圖: Succession Picasso


不過直到1935年兩人分居,乃至此後,奧爾加一直滲透在畢加索的創作中,無疑是畫家最重要的靈感源泉之一。


Tips:畢加索博物館坐落在巴黎最chic的瑪黑區,附近有無數時尚品牌店、買手店(如有名的Merci)、小畫廊、餐館,看完展覽出來不妨在周邊逛逛。


原始畢加索


Picasso Primitif

巴黎博物館本季「撞車」的那些特展



特展地點:凱布朗利博物館


特展時間:2017年3月28日至7月23日

票價:10歐元


凱布朗利博物館(Musée du quai Branly - Jacques Chirac)在中國不如盧浮、奧賽、蓬皮杜有名,卻是巴黎人很喜歡的一個博物館。和巴黎諸多「經典」的博物館不同,2006年才開幕的凱布朗利顯得更為現代而富有活力。一排巨大的玻璃幕牆把博物館與河岸上的噪雜隔開,要去看展,先要經過一片地勢起伏、草木叢生的花園。


凱布朗利主要展示非洲、美洲、大洋洲和亞洲的藝術文明。展現畢加索與非歐洲藝術之間聯繫的「原始畢加索」特展放在這裡舉辦自然最恰當不過。


展覽的第一部分以編年體的形式,通過書信、文檔、畢加索的個人收藏、攝影作品等,展示了畢加索對非歐洲藝術的濃厚興趣。


從老照片上可以看出,他的工作室里收藏了許多非歐洲藝術品。其中有一件萬那杜的食人怪雕塑在特展上展出,是馬蒂斯送給他的禮物。據說對於這件禮物,畢加索一開始是拒絕的:「這東西我看著害怕。我看馬蒂斯他也怕,所以他才這麼想送給我。」不過後來,畢加索還是「勉為其難」地收下了。

巴黎博物館本季「撞車」的那些特展



圖:窮游er@艾微


展覽第二部分分為幾個主題,將畢加索的作品和非歐洲藝術品同台展出。有時還真難分辨出哪些是他的作品,哪些是原始藝術品。

巴黎博物館本季「撞車」的那些特展


圖:窮游er@艾微


左為畢加索繪製的瓷磚,右為來自秘魯的陶瓷碎片


Tips:博物館附近的Alma隧道是戴妃當年出車禍去世的地方。現在在隧道口的自由之火雕像前,常年有人獻花紀念戴妃。


卡米耶·畢沙羅,印象派先驅


Camille Pissarro, Le Premier des impressionnistes

巴黎博物館本季「撞車」的那些特展



特展地點:瑪摩丹-莫奈博物館 Musée Marmottan Monet


特展時間:2017年2月23日至7月2日

票價:11歐元


相比於其他幾位印象派大師,畢沙羅似乎有些被人忽視了。事實上,他是唯一一個參加過印象派所有8次展覽的畫家。高更曾在一封信中稱畢沙羅為「我的老師」。「現代繪畫之父」塞尚也曾在自己的展出作品目錄中寫上「保羅·塞尚——畢沙羅的學生」,並形容他為「印象派先驅」。今年瑪摩丹-莫奈博物館舉辦的畢沙羅特展,便以塞尚的這一評價為題。


這是三十六年來巴黎首次專門為畢沙羅舉辦特展。展覽上的六十多幅作品中,有一半以上幾十年沒在法國露過面了,其中更有8幅是首次在法國展出。這些作品來自倫敦、漢堡、馬德里、蘇黎世、布達佩斯、紐約、華盛頓、達拉斯、費城等地的各大博物館。難怪特展一開幕便大受歡迎,讓瑪摩丹-莫奈博物館的客流量翻了個倍。


畢沙羅不僅是印象派畫家中最年長的一個,可能也是最為勤奮的一個。油畫、色粉畫、水粉畫……展出的作品體現了他對各種繪畫形式和技巧的嘗試。1886年,畫家在56歲的時候開始鑽研點彩畫,並很快以明快的風格成為新印象派的代言人之一。與此同時,他也在不斷更新自己的繪畫主題。以風景畫成名的他從1881年開始對描繪女性人物產生興趣,畫面中逐漸出現了農婦的形象。


比如這幅1886年在第八次印象派展覽上展出的《摘蘋果》,是畢沙羅在新印象派時期畫幅最大的作品。畫面左下角的人物似乎與觀者近在咫尺,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照片似乎很難傳達畢沙羅作品的視覺效果,在此強烈建議到現場去感受真實畫幅的魅力。

巴黎博物館本季「撞車」的那些特展



圖: Ohara Museum of Art, Kurashiki


在畢沙羅生命的最後十年里,這位慣常畫鄉土風光的畫家又把視線投向都市,留下了三百多幅作品。其中,有15幅關於巴黎街景和諾曼底港口的畫作在此次特展上展出。


Tips:瑪摩丹-莫奈博物館所在的16區是巴黎的富人區,La muette地鐵站附近有不少品牌店。如果嫌香榭麗舍、奧斯曼大道遊客太多,不妨看展出來後在這裡購物。


畢沙羅在艾哈尼——尋回自然


Pissarro à éragny- La nature retrouvée

巴黎博物館本季「撞車」的那些特展



特展地點:盧森堡博物館 Musée du Luxembourg


特展時間:2017年3月16日至7月9日


票價:12歐元


如果說瑪摩丹-莫奈博物館的畢沙羅展對畫家的創作生涯進行了全景式的展現,那麼盧森堡博物館的畢沙羅展則把目光聚焦在了這位印象派大師晚年定居於艾哈尼村時的創作


艾哈尼村位於法國西北部的韋克桑(Vexin)地區。1884年,在經過多年的動蕩後,畢沙羅舉家遷居於此。


對於畢沙羅來說,艾哈尼不僅是他生命最後二十年生活的地方,也是帶給他無窮靈感、他一生中度過時間最長的地方。農場、草場、果園……這個小村莊給畫家帶來了新的創作主題。


這幅《樓梯,艾哈尼的花園一角》創作於1897年春天,描繪的是畢沙羅自家的花園。畫中的樓梯通往畫家的工作室,花園則由他的妻子負責日常打理。陽光照射在綠樹上,帶來美麗的光影效果,畫面充滿了春天的氣息。

巴黎博物館本季「撞車」的那些特展



圖:Ordrupgaard Museum,Pernille Klemp


值得一提的是,展覽還展出了畢沙羅的長子盧西安的一些油畫和插圖作品。1894年,盧西安與妻子艾斯特在英國開辦了一家小出版社,出版了福樓拜、維永、夏爾·佩羅等作家的作品,由盧西安為書本設計插圖。畢沙羅對兒子的插圖進行了指導和修改。


Tips:盧森堡博物館門口有巴黎有名的甜品店Angelina,蒙布朗和熱巧克力最受歡迎。博物館旁邊就是盧森堡公園,天氣好的時候,巴黎人喜歡在裡面看書、曬太陽。看完展覽,不妨去公園走一圈散散步。

巴黎博物館本季「撞車」的那些特展 點擊播放 GIF/2014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窮游錦囊 的精彩文章:

TAG:窮游錦囊 |

您可能感興趣

巴黎的博物館走起
游在巴黎——博物館
巴黎最受女性歡迎的博物館之一伊夫·聖羅蘭博物館探秘
巴黎,一座流動的博物館
蘇菲?卡勒巴黎狩獵自然博物館展覽
巴黎香水博物館:開啟嗅覺叢林的奇幻之旅
巴黎情人節的狗糧撒播攻略-奇妙博物館篇
巴黎盧浮宮,世界博物館之首
巴黎博物館珍藏服裝
世界四大博物館之首,巴黎盧浮宮的旅行攻略指南
保利尼奧被瘋搶!曼城馬競大巴黎已展開角逐
巴黎再遭洪水,盧浮宮和奧賽博物館已宣布閉館
巴黎小皇宮博物館,太贊
巴黎是一場流動的盛宴:法式浪漫的光之博物館
那些電影里的巴黎
打卡巴黎:掰一掰那些名列巴黎古迹的老麵包店
沒有殭屍遊行的萬聖節,巴黎還有這些博物館和古迹對外開放!
燒奢侈品店砸博物館,巴黎全城硝煙瀰漫,黃背心的暴力抗議這周末還要上演!
博物館奇妙夜——巴黎裝腔指南(上)
尤文碰曼聯,巴黎碰利物浦!巴薩死亡之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