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爸爸的回答孩子問為什麼我們家這麼窮?
你小時候有沒有問過父母家裡的經濟狀況嗎?大多數孩子是問過的,或者對此是心存疑惑,孩子是不似大人一般在乎金錢,可能孩子的世界裡只有玩樂,但是孩子正因為對金錢的概念少, 才滿不在乎,因為不在乎花錢起來才是大手大腳毫不心疼。孩子常問大人的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影響的卻是他的金錢價值觀。
參加幼兒園活動時,認識一位寶爸,相談甚歡,互道了不少育兒經。寶爸的兒子受奶奶的影響,每天準時準點跟著奶奶看大媽劇,所謂的家庭倫理劇,其中關於爭奪家產這種常見橋段是時有出現,看多了,兒子還真就受影響了。
一天兒子和寶爸說:爸爸幸虧你沒有和媽媽再生一個,我都不用去爭家產了。
寶爸聽完也是哭笑不得,心想還家產呢,能給你買的起房就不錯了,笑著說:你將來可沒什麼家產等你哦!
兒子當真了,一臉嚴肅的說:爸爸為什麼咱們家這麼窮啊,我們班xx說他媽媽說,讓他隨便花錢,家裡有的是錢,還老給他買好多玩具。
寶爸沉默了,即使自己有錢,也不會這麼養孩子的,寶爸這樣和兒子說:兒子你放心吧,咱家是沒大錢,但是養活你還是足夠的,但是兒子你記住,家裡有多少錢,這都是爸爸媽媽自己努力掙來的,你可以花但是畢竟會花的不自在,你想啊,你想買玩具時都要經過爸爸媽媽的同意,說到底因為這錢不是自己的,是父母努力後的結果。所以啊你要想自己掌控,將來就要好好學習,自己去創造更大的財富,你現在和別人比誰家有錢沒意思,因為那不是自己的,將來你和別人比自己掙的錢,那才帶勁有自豪感。
對於金錢有主權感,意思就是:我擁有錢。這是金錢教育最基本的一點。
如果孩子對錢有主權感,他就能夠自由去體驗錢。如果父母不給孩子主權感,壓歲錢都收上來,零花錢也全憑心情給,孩子沒有穩定的對金錢的主權,那麼他對金錢的概念也就發展不起來。
很多人對金錢沒概念,月光族,一個月五千也月光,一個月兩萬也月光,上大學之後也不知道怎麼用錢,因為他對錢沒有概念。
生活中很多夫妻為了錢吵架,兩個人的錢存在一起,卻為怎麼花而爭吵,很可能是小時候沒有體驗過錢,長大之後,兩個人都想體驗對於錢的主權感。
所謂富足,社會化概念是金錢數量,但是本質上來講,你不覺得缺就是富足。同理,你有再多的錢,如果感到缺,就是匱乏。
生命本身是沒有匱乏感的。對一個三歲的孩子來講,家只有九平米,他也覺得很大,直到有一天別人告訴他,這個房子太小了……孩子也沒有卑微感,因為他們沒有比較心。一個億萬富翁的孩子出生了,一個貧窮之家的孩子出生了,他們的哭聲和笑容一樣自然,小嬰兒不會覺得自己在窮人家就更苦,也不會覺得自己在富人家就更有優越感。直到社會的眼光滲進來,這個孩子才開始有分別心。
我們要讓孩子感到幸福,首先盡量不要把對金錢的恐懼和匱乏感傳遞給孩子。我們不必去批判恐懼,只需要對恐懼有覺知,不選擇用恐懼的思維思考就可以了。


※孩子問「為什麼我們家這麼窮」,你怎麼回答?這位爸爸好睿智
※當孩子問:我們家為什麼這麼窮?看看這位爸爸的回答吧
※「爸爸,人家房子那麼大,咱們家咋這麼小?」這位父親的回答亮了
※當孩子問「咱家有錢嗎?」這個爸爸的回答震驚了無數父母!
※5歲孩子問爸爸為啥咱家窮? 爸爸的回答,老師都說好
※五歲兒子問爸爸我們家很窮嗎?爸爸這樣回答 網友:很經典!
※爸爸,為什麼我們這麼努力還這麼窮
※「爸爸,我為什麼要上學?」這個爸爸的回答改變了孩子的一生!
※媽媽抱怨:孩子問我們家為啥沒別人家有錢?爸爸一句話變成經典!
※孩子每次回家都是先找媽,是當我這個爸爸不存在嗎?
※爸爸媽媽 把這個孩子領回家吧
※都說女兒是爸爸的小情人,我家這位怎麼成了她爸的小仇人呀?
※孩子為什麼一般和爸爸不親?
※我恨我的婆婆,因為她這樣做,孩子們沒有了爸爸!
※你要離婚時娘家人什麼反應?網友:把帶孩子回家來,有爸爸在呢
※女兒問爸爸:脾氣不好怎麼辦?這個爸爸的回答暖爆了
※她爸爸對女兒做出那樣的事情,我想這輩子都原諒不了他!
※六一吃什麼?爸爸媽媽看到了嗎?我就要去這家餐廳!
※看看「爸爸還是媽媽?」這個問題星娃們怎麼回答,賈靜雯家咘咘似乎有些不懂感恩
※家裡窮不敢開口說想吃草莓,我就問爸爸草莓甜嗎?這爸爸的回答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