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民間為何說劉邦殺三王致三國亡漢

民間為何說劉邦殺三王致三國亡漢

漢朝末年,中央政權失去了對國家局勢的控制力,群雄並起,相互征戰不斷,一時天下大亂。經過多年的分分合合,殺伐爭鬥,隨著大多數諸侯的消亡,天下終於形成了三分局面,史稱三國。


曹操建立的魏國佔有半壁江山,手中有個傀儡皇帝,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實力最強。傳到他的兒子曹丕時,終於將漢朝最後一個皇帝漢獻帝劉協廢掉,自己做了皇帝。至此,漢朝正式滅亡。

民間為何說劉邦殺三王致三國亡漢



魏國雖強大,卻始終沒有統一全國,和他並立共存的,還有蜀和吳兩個國家,這就是三國。

漢朝從劉邦建國到漢獻帝亡國,總共經歷了406年時間,期間還經歷了王莽篡漢、更始帝短暫執政、劉秀建立東漢等過程。


時代前進,朝代更替,本來是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並不是哪個人能夠決定的。


尤其是開國皇帝,他制定的基本國策雖然能對後世產生重要影響,但這種影響畢竟會有一定的時限,就像秦始皇,他設計的秦朝江山是萬世,哪成想只到了二世就亡國。原因何在?只因為秦二世繼承了始皇帝的暴政卻沒有繼承他的雄才大略。


人們有一種設想,假如公子扶蘇即位當皇帝而不是胡亥當皇帝,秦朝能亡的這樣快嗎?這從某種方面來說,秦朝滅亡的原因應該算在二世皇帝身上而不是一世皇帝。


但這只不過是學者史家的看法,儘管他們的看法正確,畢竟都是些理性的結論。


老百姓不排斥理性,老百姓更講情感!這不,他們就把三國亡漢的原因歸到了四百年前的劉邦身上,說劉邦殺了韓信、彭越、英布,這三個人覺得冤屈,終於趁著亂世再生,成為梟雄將漢家天下滅亡,瓜分了漢家的土地。


當然,這種人生輪迴、善惡相報的因果理念有著濃厚的迷信色彩,但是,這種理念反映的是一種普通民眾的心理,讓人們能夠看出普通人的情感所在。


那麼,人們為什麼對劉邦殺韓信、彭越、英布這三個人在情感上不能接受呢?換句話說,這三個人真的謀反有罪必須殺掉嗎?


先說韓信


韓信曾經是項羽的持戟郎中,多次向項羽獻策,不被採納,劉邦封漢王后棄項投劉。

民間為何說劉邦殺三王致三國亡漢



因為蕭何的力薦,劉邦任命韓信為大將軍,職務在眾將之上。統兵後出陳倉、定三秦、兵出函谷關,很快就形成了楚漢對峙的局面。


劉邦彭城失利後退守滎陽,諸侯紛紛叛漢,或歸楚,或自立。韓信攻魏、定趙,殺龍且佔有齊國,其軍事謀略無人能及,所以後世人說「人多出韓信」,由此可見影響是多麼深遠。


後來韓信率軍與劉邦會師垓下,一戰徹底打敗項羽,扶持劉邦當上了皇帝。


攻下齊國,打敗齊楚聯軍後,韓信曾經向劉邦要一個齊王,劉邦不得已給了他。


打敗項羽後,劉邦以韓信熟悉楚地風俗民情為由,改封韓信為楚王。第二年,有人告發韓信謀反,劉邦以出巡為名,騙得韓信前來拜見,趁機將其擒獲。


可是這次韓信並沒有被殺,而是被貶為淮陰侯。一個謀反的人被捉,僅僅是降爵位能夠交代得過去嗎?


恐怕劉邦和天下所有的人都知道,韓信的造反本身就是無中生有之事。還是韓信自己說得好:「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韓信曾經和劉邦議論帶兵,說劉邦只能帶十萬兵,而自己卻是「多多益善」,在皇帝面前都不知道收斂一下,又怎能不讓劉邦畏懼!

後來代國相陳豨造反,有人再次告發韓信謀反。這時候劉邦在征討陳豨的前線,呂后聯合丞相蕭何殺了韓信,並將其滅族。


這次韓信是不是真的謀反了呢?


《史記》中記載的較為詳細,不少人也認為韓信真的是謀反了,至少他已經有了這種想法並做了一些準備。


但是,民間或者非官方記載當中也有一些有意思的說法:呂后捉到韓信後,準備行刑處死。韓信說:「皇帝曾經賜我『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光不死見鐵不死』,不知你如何殺我?」


呂后就用黑布把天地遮蓋起來,用竹籤子刺死了韓信。


這仍然是一種注重點的分歧,史家學者注重的是韓信造反了嗎?民間則注重的是韓信真的該死嗎?「四個不死」肯定是編造出來的,呂后能夠「遮天蓋地」也說明就是她讓韓信死。


到了這個時候,韓信是不是造反,並不是民間關心的重點。


同樣,呂后不關心,劉邦更不關心。當聽到韓信已死,劉邦的反應是「且喜且憐之」,關心的是韓信臨死說了什麼話。


既然劉邦和呂后都不看重韓信是不是真的謀反了,民間的這種不關心也就不必指責了。


再說彭越

彭越最大的功勞在於「擾楚」,正是由於他的不斷騷擾,項羽糧道經常被斷,因而不能專心西向討伐劉邦,而劉邦卻可以得到喘息之機。

民間為何說劉邦殺三王致三國亡漢



這個人封王也並不是劉邦很願意的事情,但人家畢竟是自己拉起來的隊伍,有自己的地盤,給你劉邦幫了那麼大的忙,給個王也算不上是太過分。


問題發生在陳豨造反,劉邦向彭越的梁國徵兵,彭越自己沒去,僅僅派去了很少一部分兵。劉邦派使臣出其不意逮捕了彭越,將其廢為平民,流放到蜀地。


這事情本來應該結束了吧?可是這個呂后不怕事大,說彭越是個「豪壯而勇敢的人」,留下他就是留下禍患,於是再讓人告發彭越謀反,終於將彭越殺掉,也滅了族。


彭越真的造反了嗎?一個使臣就能將其逮捕,鬼才相信這是正在造反或者是準備造反之人。這和韓信被貶是一樣的道理,一個造反之人僅僅是被貶就可以了事的嗎?


最後說英布


英布在項羽分封時就是九江王,因劉邦拉攏轉投漢。這種情況,你不給人一個王實在說不過去。

民間為何說劉邦殺三王致三國亡漢


英布倒是真造反了,證據確鑿,問題出在為什麼會造反上。


漢十一年(前196)夏天,劉邦殺了彭越,把他剁成了肉醬,又把肉醬分給了諸侯,英布也得到了一份。可以想像,任何人得到這樣一份「賞賜」,都不可能是感恩戴德,有的只是內心的恐懼。


這種失去人性的做法,是為一般人所不齒,皇帝身邊的人不敢說,遠離皇帝的民眾一定會對他進行道義上的譴責。


面對這種情況,英布知道下一個就會輪到自己,這時候做一些應急準備也是意料中事。因為家事處理不當,淮南國的一個侍中告發了英布造反。


不過,這個告發的人說的是「有造反的跡象」,相國蕭何也懷疑可能是「因仇結怨」而告發。當劉邦派出使臣的時候,英布真的造反了。


當韓信和彭越的結局擺在英布面前的時候,英布可能想到的是,如果不造反,他的下場會比這兩個人好嗎?


劉邦殺這三人似乎有點兒過,史家學者當然會看到其維護國家穩定的積極一面,但老百姓不能、不會也不好直接指責皇帝,他們只能用這種方式表達他們的情感。


而這三人被殺總有些讓人同情的成分在其中,有了這種廣泛認可的同情心,編造一個劉邦殺三王導致三國亡漢的故事也就不足為奇了。


看答案回復「掃地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國迷醉 的精彩文章:

解讀一燈大師「漁樵耕讀」四弟子背後的「武學密碼」
曹丕好友吳質為何不是大將軍
他幹掉了三大名將,最終卻死在女人手裡
金庸三部曲,神鵰和倚天空白的80餘年,發生了這麼多事,卻以十六年風陵渡口結尾
三國第一破案高手是誰?這手段也是服了!

TAG:三國迷醉 |

您可能感興趣

劉邦殺三王導致三國亡漢民間為何會有此說
中國民間傳說之曹六娘獵蚌
中國民間傳說之二龍大戰天魏山
民間傳說 王昭君
中國民間傳說之黃鼬恩仇
中國民間傳說之樵郎駙馬
楊延昭是北宋抗遼名將楊業的長子,為何被民間稱為楊六郎?
中國民間傳說之酒鬼老劉
中國民間傳說之三葉草的傳說
宋太祖趙匡胤在左權的民間傳說
民間常說「馬王爺三隻眼」,那麼馬王爺是何方神聖?
民間故事:滾嘎子智斗嫂嫂和閻羅王
獨眼才子劉鳳誥_山西民間傳說故事
中國民間傳說之唐太宗一語定湘湖
中國民間傳說之鬼手曹
民間故事:胡三兒
新說「張冠李戴」(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紫山龍王
漢高祖劉邦寵姬戚夫人究竟為何會被民間奉為「廁神」?
南宋民間為何流傳《泥馬渡康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