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武周一代名相,字懷英,并州太原人氏

武周一代名相,字懷英,并州太原人氏

狄仁傑(630年-700年),字懷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政治家。

狄仁傑早年考中明經科,歷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寧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復州刺史、洛州司馬,以不畏權貴著稱。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傑擔任同鳳閣鸞台平章事,成為宰相。但不久就被來俊臣誣陷下獄,平反後貶為彭澤縣令,契丹之亂時被起複。

神功元年(697年),狄仁傑再次拜相,任鸞台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納言、右肅政台御史大夫。他犯顏直諫,力勸武則天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續。

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進封內史,並於同年病逝,追贈文昌右相,謚號文惠,後又追贈司空、梁國公。

人物事迹

狄仁傑早年考中明經科,出任汴州判佐,後在閻立本的推薦下,擔任并州都督府法曹。

後來,狄仁傑升任大理丞,他剛正廉明,執法不阿,一年之內判決了大量的積壓案件,涉及一萬七千人,卻無一人冤訴,一時名聲大振。

歷史評價

狄仁傑的一生,可以說是宦海浮沉;作為一個封建統治階級中傑出的政治家,狄仁傑每任一職,都心繫民生,政績卓著。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後,輔國安邦,對武則天弊政多所匡正;狄仁傑在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的武則天時代,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狄仁傑一生政績顯赫,剛正嚴明,其主要功績有:

1.勸說武則天立李顯為太子,並為恢復李唐天下作出重要貢獻。在狄仁傑死後,他的學生張柬之發動政變,恢復了「唐」國號;

2.為唐朝舉薦了一批優秀人才,如張柬之、桓彥范、敬暉、竇懷貞、姚崇等。時人謂之:「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狄仁傑回答說:「薦賢為國,非為私人也。」一時傳為美談。

3.查案有功,保百姓平安。詩云:

世人但喜作高官,執法無難斷案難。

寬猛相平思呂杜,嚴苛尚是惡申韓。

一心清正千家福,兩字公平百姓安。

惟有昌平舊令尹,留傳案牘後人看。

家庭成員

長子狄光遠

狄光遠,狄仁傑的長子。《唐書》里對狄光遠的介紹是:光遠,州司馬。

次子狄景暉(原名狄光昭)

狄仁傑擔任魏州刺史時,因為政績卓著,百姓為他建立生祠,後來,他的次子狄景暉也來到魏州任職,貪婪殘暴,受到百姓的痛恨,狄仁傑的生祠也因此被毀。

狄光嗣

仁傑獨薦其子光嗣,由是拜地官員外,蒞事有聲。則天謂之曰:「祁奚內舉,果得人也。」(出《唐會要》)聖歷中期,武則天讓宰相們各舉薦一位尚書郎,唯獨狄仁傑舉薦他的兒子狄光嗣,被武則天任命為地官員外郎,非常稱職。狄光嗣雖然比較稱職,歷任淄、許、貝三州刺史,事親至孝,但最後也因為失職而受到降職的處分。

縱觀狄仁傑的一生,可以說是宦海浮沉。作為一個封建統治階級中傑出的政治家,狄仁傑每任一職,都心繫民生,政績卓著。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後,輔國安邦,對武則天弊政多所匡正。狄仁傑在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的武則天時代,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河北一個縣在宋代被稱作「陪都」!如今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安徽省宣城市涇縣榔橋鎮——安徽面積最大的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名都自古并州——太原公子
太原,別稱并州,古稱晉陽,也稱龍城,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三國并州籍的五大名將,一人能大敗姜維,一人能止小兒夜啼
印象龍城:詩話太原——并州路
走進太原這座城市,感受并州大地的豪邁壯闊
他是三國第一刺史,守護并州20年,令胡人不敢入侵
名都自古并州——晉商崛起
名都自古并州——汗國強藩(上)
曾經照亮并州!兩節期間亮化太原的彩燈最後如何處理?
社教法制頻道《并州之劍》獨家報道:太原中院對以張志勇為首的涉黑犯罪案件一審宣判
呂布為什麼被稱作飛將?其手下有一支鋒銳騎兵,并州鐵騎
東漢尚書郎仲長統遊學并州對刺史高幹說了些啥?
并州南路西一巷
13歲的楊廣被楊堅任命為并州總管,登上了歷史為他準備的絢麗舞台
匈奴屠各劉氏——經營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