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五忙,一閑,是最好的人生

五忙,一閑,是最好的人生

五忙,一閑,是最好的人生 點擊播放 GIF/2046K


五忙,一閑,是最好的人生



一、腳要忙,走過山川大河

走過山川大河的生命有什麼不同?


山水讓人的生命開闊


你看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遊。南窮蒼梧,東涉溟海。


他遊歷了長江中下游一帶及長安、洛陽、太原、東魯等地。


壯遊讓他的生命不局限於功名利祿,讓他的生命變得開闊起來


所以他有千金散盡復來的豪邁,也有天子呼來不上船的洒脫。


山水讓人的生命厚重


你看司馬遷,


「二十而南遊江、淮,上會稽,探禹穴,窺九疑,浮於沅、湘,北涉汶、泗,講業齊、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鄉射鄒嶧,厄困鄱、薛、彭城,過梁、楚以歸。」


整個中國走了一遍。

在長沙郡看過屈原沉江的地方,在楚地看過大禹治水的九江。


司馬遷在漫遊中尋找歷史的現場感。


筆下乾癟生澀的文字瞬間有了堅實的依靠。


那些歷史中的生命一個個在他眼前復活,


有了這份切實的感受,手中的筆便再也不會向皇權屈服。


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草創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報任安書》


於是,便有了史家之絕唱《史記》。


山水可以怡人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人生總有這樣的時刻,失意、苦悶、糾結,需要山水來撫慰超脫。

陶淵明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柳宗元有小石潭記,蘇東坡有大江東去。

五忙,一閑,是最好的人生



二、手要忙,踏實做事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王陽明說,知行合一,知道與行動是一回事,


知道不行動,說明不知道。


只有做了,才算得是知道。


實踐不只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也是促進個人加深了解的機會。


唯有此,才有可能獲得真知。


勤能補拙是良訓


後天的努力可以補足先天的不足,


曾國藩背書慢,於是手不釋卷。


司馬光背書慢,於是製作警枕。


孔子尚有韋編三絕,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車到山前必有路


我們常說,三思而後行,這句話其實還有後半句。


《論語·公冶長》:季文子三思而後行。

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思索兩次就夠了。


有時候,不一定要把所有問題都解決到位再上路。


邊走邊想,很多時候,事情是被推著向前,一點點完成的。


可能現在沒有解決的方案,


但是走到這一步的時候,答案自然而然就有了。

五忙,一閑,是最好的人生



三、眼要忙,勤於觀察,善於觀察


慧眼識人

某天,有新來的三位幕僚來拜見曾國藩。


第一人,態度溫順,目光低垂,拘謹有餘,小心翼翼。


曾國藩判定他做文書。


第二人,能言善辯,目光靈動,但說話時左顧右盼,神色不端。


曾國藩判定,狡詐之輩,不可重用。


第三人,氣宇軒昂,聲若洪鐘,目光凜然,有不可侵犯之氣 。


曾國藩判定,將來可為大將。


果不出所料,此人就是後來屢立戰功的羅澤南。


為有源頭活水來


眼睛是我們接受信息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人每天一大半的信息通過眼睛獲得,


眼睛要忙起來,善於觀察,發現自己不知道的細節。


不斷地充實自己,不斷學習,人才不會呆板。


有源頭活水,水渠才能清澈見底。


不斷觀察學習,才能保持自己頭腦的活力。

五忙,一閑,是最好的人生



四、耳要忙,虛心聽取


兩耳一嘴,要多聽少說


放下自己的傲氣,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

這樣才能有進步的可能。


孔子說友直,不提意見的朋友不是好朋友。


一個人總是有視野盲區,容易燈下黑。


不聽取意見的人很難走得遠。


善於聆聽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經歷,


這些經歷構成了一個一個不同的生命。


孤獨隨之而生,傾訴的慾望也就隨之而來。


善於聆聽的人可以撫慰他人的心靈。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一個善於聆聽的人,

比一個善於表達的人更值得信賴。

五忙,一閑,是最好的人生



五、腦勤,思考不能停


勤于思考


過去常說,眼高手低。


是在講一個人不踏實,好高騖遠,難成大器。


但是現在,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


如果眼低的話,手再高也高不到哪裡去。


限制人的發展的最大障礙,從行動變成思考。


所以,人要勤于思考,打破自己的認知壁壘,才能走得更遠。


日日反省


吾日三省吾身,自省是一個人進步的最好方式


曾國藩有記日記的習慣,


他在日記啊中誠懇地剖析自己做事的得失,讓自己得以改進修正。


為了督促自己,他甚至把日記向親朋好友傳送,


請求他們的監督與指正。


在不斷反省中,不斷進步。

五忙,一閑,是最好的人生



六、一閑,心要閑


有一顆閑看庭前花開花落的心,才能有風風火火做事的身。


心裡閑適淡然,才能不計較成敗得失地去忙,


才能不會在忙裡丟掉了自我與性靈。


心中的這份閑,是生命的自由空間,


正是它的存在,


讓生命閑適而不散漫,忙碌而不慌張。


[ 作者:儒風大家 來源:儒風大家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儒風大家 的精彩文章:

老樹:放假未必遠行,周遭也有風景,窩在家裡蠻好,省得各種折騰
老樹畫畫:放假未必遠行,周遭也有風景,窩在家裡蠻好,省得各種折騰
心無雜念,就是最好的生活態度
中國5A級景區大全,看準,走起!

TAG:儒風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