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敖點評中國曆朝歷代

李敖點評中國曆朝歷代




如果讓您猜一位特立獨行的台灣人,您會說誰?我首先會想到的是李敖,他喜笑怒罵皆文章,雖然他的標籤是作家、政治評論家,其實李敖學的專業是歷史,畢業於台灣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看起來不懂歷史的作家不是一位好評論家。下面這篇小文就是整理自李敖文章。從「演義」看歷史搜集名家的說書話本,編成章回小說。章回小說中講史的,就叫做「演義」。一、東周列國志演義古代歷史書都太深了、太雜了、太片斷了,現代人簡直看不懂。這段東周的五個世紀歷史,除非專家,誰也攪不清。幸虧有這部《東周列國志》出來,使我們能夠讀到簡明有趣的中國多彩多姿時代的歷史,從這部一百零八回的名著里,所有秦朝以前的古人古事都一一亮相:褒姒的笑、管仲的智、齊桓的信、曹沫的無賴、晏蛾兒的愚忠、介之推的清高、晏子的識大體、伍子胥的鞭屍、蘇秦的合縱、藺相如的完璧歸趙、……都包羅無遺。他們的存亡覺夢,都可以勝數;看了這些存亡覺夢,我們可以上會古人,然後引古證今,得到意想不到的好處。二、秦漢演義秦朝的強大,從它三十萬人北伐匈奴,五十萬人南征百越,七十萬人蓋阿房宮修驪山墳幾點上,都可看出來。雖然它亡於平民革命,但是漢朝強大的規模與基礎,卻是它開山的。讀秦漢歷史的中國人,應該特別從這個角度來衡古論今,才會均衡,才會正確。三、後漢演義從血緣上看,王莽是當朝皇后的侄兒,實在不比漢景帝的後裔劉秀(光武帝)遠到哪兒去,但是中國人算父系不算母系,所以王莽垮台,垮在姓王不姓劉,他如姓劉,一切就好辦。王莽生不逢辰,他與自己同胞相見恨早,所以他的許多人道思想,在當時都行不通,例如他禁止買賣奴隸、防止高利貸、改革幣制等等,都是良法美意,可是他忽略了中國傳統的保守勢力,他自己又神經兮兮,最後搞得「偷漢」不成,被人圍剿,連屍體都被分吃了。四、三國演義《三國演義》作者不是一個人,寫作時間也不是幾年或幾十年,它是宋朝到清朝五百年演義家的集體創作。《三國演義》是一部奇書,它承前啟後,深刻影響了中國的世道與人心。在承前方面,它匯合了中國民間的三國故事,加以集大成。中國民間流傳三國故事,遠自唐朝就有紀錄,李商隱詩中有「或謔張飛胡,或笑鄧艾吃」的話,直到元朝,「斬呂布」、「哭周瑜」等雜劇,一直層出不窮。這些故事,經這部奇書草船借箭,終於一統了所有流傳,成為定本。在啟後方面,《三國演義》的文學性,造成改變歷史的離奇效果。《三國演義》有許多許多與事實不合的地方,例如諸葛亮並沒燒新野、借東風或演空城計;關羽並沒誅文丑、殺蔡陽、過五關斬六將;劉備並沒一開始就重用孔明;孔明並沒三氣周瑜;龐統並沒獻連環計、也沒死於落鳳坡;曹操並沒追關羽;張飛並沒戰馬超;黃蓋並沒用苦肉計;黃忠並沒死於征吳;陸遜並沒因八陣圖受困;……但是,《三國演義》的文學性太迷人了,每隨它興之所至的時候,人們總忘了循歷史覆按,甚至滿有學問的人,也在所難免。例如生瑜生亮的事,何義門、王世禎、尤侗等都加以襲用,從歷史檢查,自然都鬧了笑話。這都是《三國演義》的啟後作用。五、兩晉演義晉朝天下,一開始就冒出「八王之亂」,你司馬,我也司馬,骨肉相殘,自然導致了「五胡亂華」。「五胡亂華」的遠因,主要就在這裡。——在自私的統治者,妄想萬世一系,一切都要「疑天下」的緣故。晉朝統治者削天下的兵備,在滅吳那一年(紀元二八○),大郡只有武吏一百人,小郡只有五十人,把自西漢以來,地方行政的基礎,弄得不倫不類。結果鬧得一切兵備,內鬥有餘,外斗不足;信同姓而召來同室操戈,疑異姓而惹來異族橫行。中國之事,毀於一族一姓一念之私,真是千古謔畫!六、南北朝演義在你殺我砍的南北朝時代里,有兩個「光明的後遺症」倒值得大書特書:一個是「非我族類」的大融合,大家都「雜種」起來,從而凝成廣大深厚的中華民族;另一個是華夷文化的大融合,大家都「漢化」、「胡化」起來,從而凝成廣大深厚的新時代文化。這種大融合,是廣義的,不限於五胡,是有世界性的。北魏時候,西域僧人到洛陽的,就有三千多;南朝四百八十寺是小意思,北魏佛寺,竟高達三萬所!這樣排山倒海的西化勢力,正是當時中國民族文化大融合的最大特色,讀中國史的人,應該特別注意。七、唐朝演義中國歷史上的漢唐盛世,都有一個先導,漢朝的先導是秦朝;唐朝的先導是隋朝。秦朝和隋朝都在全國混亂中統一了局面,它們雖然短命,卻為跟進的漢唐兩朝立下基礎。反過來說,沒有秦朝隋朝的開拓與規模,漢朝唐朝可有的忙的。唐朝的盛世,又跟它「對老外的態度」有密切關係。唐太宗的媽媽就是胡人,嚴格說來,他是雜種。他對中土的和四邊的,「視之如一」。老外到中國來,可以一同上朝、一起做生意、一起開胡姬壓酒的酒吧。這種自信與度量,使唐朝文化多彩多姿,十分「西化」。但是,文化上的混同,並不表示可以免除武力上的混戰,唐朝對「四夷有勿率者,皆移兵討之。蹶其牙,犁其庭而後已」!這是很不愛好和平的。相對方面,唐朝因為先天不足,也極易跟胡人糾纏不清。唐高祖打天下的時候,曾向胡人借兵。這種模式,引出了用回紇平安史之亂;用沙陀平黃巢之亂,以至於亡國。結論是:唐朝在文化上能夠大力胡化,但在武力上未能力大化胡,這倒是一個「文武分離」的好例子。唐朝的另一大手筆是它「對人才的態度」。魏元曠《蕉廠隨筆》說:「唐時才士,無不遇之嘆。」可見唐朝的人才政策,當時是成功的。讀唐朝歷史,應該特別注意它的文化面。唐朝在文化上為舊中國轉型,為「可憐『玉環』倚新裝」。如今唐朝已經「內庫燒為錦繡灰」了,但它的文化面,卻萬古長存,我們忘不掉。八、五代演義綜合「五代」、「十國」的大局,可稱得上是中原殘破、民不聊生。內戰使中國百姓吃盡苦頭。例如朱全忠為了抵制朱克用,竟決黃河來淹對方,受害最多的,是老百姓;又如契丹滅晉,軍隊沒有補給,每日數千騎,分道搶掠,稱為「打草谷」,受害最深的,是老百姓;又如「五代」國都,四個在汴梁(開封),一個在洛陽,當時洛陽已經殘破不堪,居民不滿百戶,成了「瓦子堆」。全國人口,比唐朝末年少了三分之一。受害最慘的,又是老百姓。到了「五代」結束,宋朝一統天下的時候,中國的戰亂,自黃巢以來,恰好已一百年。老百姓受害一受就是一世紀,這一慘象,說明了做中國人是多麼不容易!「五代」也有一個「好處」,它促進了中國南方的開發。中國文化南移,在「五胡亂華」以後,這時又來第二次大規模的。「十國」中除吳越外,其他九國君主,都是北方人,光這一片落葉,就可感到北方的秋色了!九、宋朝演義宋朝是一個對內神氣對外窩囊的朝代,也就是一個「在羔羊前是勇士、在勇士前是羔羊」的朝代。由於夷狄認為「中國人難制」,且對太南太遠的土地,興趣不高,使宋朝得以從容苟延殘喘。於是在又磕頭又作揖、又稱臣又納貢、又呼叔叔又叫伯伯的和戰之下,居然北宋拖了一百六十八年,南宋拖了一百五十二年。窩囊如彼,卻長壽如此,真是千古妙事!讀《宋朝演義》的有心人,可別忽略了這一點。十、元朝演義元朝在中國史上,曾被嚴重的曲解。首先是種族上的曲解,一開始就以「漢人」的眼光,把「蒙古人」當「異族」看。其實「漢人」的本身,早已是異了又異了。當時的漢人,就包括北方漢化的契丹人、女真人;南方的漢人,反不叫漢人而叫「南人」。今天我們回顧元朝歷史,必須注意擺脫名詞的糾纏,而該中華民族一家人式的,以博大觀點,談古論今。其次是政治上的曲解。由於元朝的後代是明朝,明朝在宣傳上,很容易用曲解手法,來搞「民族大義」與「夷夏之防」。這種曲解走火入魔,甚至有「根本不承認有元朝」的妙事出現。明朝進士王洙,寫了一部《宋史質》的書,書中根本直接以明朝接宋朝,把元朝全部出局了事。元朝歷史在有意曲解下,自然以訛傳訛,變成了中國史中的黑暗時代。事實上,元朝歷史中有許多光明面——至少比較說來,是光明面。例如元朝在刑獄方面,從來沒有過文字獄一類的大獄,承平時期處決的人,也比較少;在財政方面,元朝只有正稅,沒有苛捐雜稅。正稅也不算高,商稅只三十取一。……大體說來,元朝政治相當寬。所以明太祖徵召元朝故臣時,馬翌的對話是:「元有天下,以寬得之,亦以寬失之。」足見元朝並不「黑暗」。十一、明朝演義明太祖(朱元璋)以強大的特工政治維持政權,導致了明朝政權的先天惡性膨脹——特工(錦衣衛)膨脹,自明太祖時的五百人,直到達日後的十六萬人!掌管這些貼身○○七的,都是貼身的太監,所以明朝的宦官○○七,變得空前絕後,這是明朝政治的一大特色。這種特色的起因,是明太祖起,厲行中央集權。一般說中央集權,是中央政府集權;明朝的中央集權,卻是皇帝一個人集權,是中央獨夫集權。明太祖連象徵性的權力都不願給丞相,他廢掉丞相,直接以皇帝帶各部會,政府的體制給弄亂了,自然就因不是大臣當國而是小人當道,而鬧出無法無天的鬧劇。……最後胡鬧到全國為太監魏忠賢立「生祠」(為活人蓋廟),「每一祠之費,多者數十萬,少者數萬。剝民財、侵公帑、伐樹木無算。開封之建祠,毀民舍二千餘間」。祠蓋好後,舉行落成典禮,有的要「迎忠賢像,五拜三叩首」,要「文武將吏,列班階下」。這種全國大拍馬,實在太不成體統,實在是另一大鬧劇。看明朝歷史的人,必須特別注意明朝政治的鬧劇一面,他們是中華民族的大恥辱,中華兒女們別忘了老祖宗們作的孽!十二、清朝演義清朝是滿人的朝代,對清朝的論定,自辛亥革命以來,由於「種族」的偏見,未免有太多漢人本位的錯誤,就像明朝漢人論定元朝蒙人的錯誤一樣。這種偏見,是應該取消的。讀清朝歷史的人,先得注意這一點。取消「種族」的偏見以後,我們發現,清朝的政治,大體上,要比明朝等朝代像樣得多。……(康、雍、乾)形成了盛世時代。三個皇上,在位共達一百三十四年,佔了清朝二百六十八年天下的一半。在中國歷史中,一個朝代的盛世能夠持續得這樣長、這樣久,實在是老百姓的造化。乾隆統治中國,有文的有武的,文的是《四庫全書》;武的是「十全武功」。十全武功是兩定準部(蒙古)、一定回部、二掃金川、一靖台灣、降緬甸、降安南、兩降廓爾喀。在完成「十全記」紀錄的後兩年,英國的使臣到了中國。中國的真相,開始在英國鬼子眼中亮了起來。這對中國說來,是一個惡兆。過了不到半個世紀,這個惡兆變成了厄運——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了大覺悟。中國人覺悟到,原來幾千年的「夷夏之防」,防來防去,竟防的都是自己人,實在不算是什麼「夷狄」!這回來的金髮碧眼的英國鬼子,才是真正的夷狄!可是,一切都太邪門了一點,中國人簡直不太能應付這種新局面,其困難情形,恰如李鴻章說的,一方面是「數千年未有之變局」;一方面是「千年來未有之強敵」。這種「變局」和「強敵」,都被清朝政府倒楣碰上,結果只好丟人現眼。現在我們看清朝歷史,在對他們論定的時候,也該注意這一點。十三、民國演義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是辛亥年陰曆十一月十三日就職的,陽曆正是一九一二年一月一日,這一天,中華民國正式成立。值得注意的是,清朝結束並不在同一天,清朝結束是辛亥年陰曆十二月二十五日,陽曆是一九一二年二月十二日,前後相差四十三天。這四十三天中,南方北方之間達成一項重要的認同,就是民族觀點的博大化。……二月十八日,發表「孫大總統布告天下電」,表明「合漢滿蒙回藏為一家,相與和衷共濟」的觀點。這些觀點,都是很博大的。清朝主政者開始「人心思『漢』」和民國主政者停止「人心不『滿』」,停止「驅逐韃虜」的時間性政治性號召,大家以博大觀點示人以廣,這是民國成立的第一步。不錯,「亡國未有若此之易者」,但是國「亡」了,舊政權和新政權之間,竟能以「優待條件」達成博大觀點的和平解決,這真是中國人的政治技術!中國人的政治技術,千百年來,一直表現在帝制王朝里,民國來了,對中國人是一種難乎為繼的新經驗、新試驗、新考驗。中國的先知告訴中國人——「革命尚未成功」,中國的前途,還需要順天應人的革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貝勒府 的精彩文章:

中GDP在清朝一直領先世界,緣何進入民國後連續下跌?
杜甫草堂充滿著滿洲人的足跡
老北京人的最愛——宮廷四冷點
烏拉地方的「干萊」
明朝不割地的秘密原來是這樣的!

TAG:福貝勒府 |

您可能感興趣

李敖點評名人,誇崇禎皇帝,罵三毛和金庸都是偽善之人
李敖點評歷史人物,從曹操到三毛、金庸,大師毒舌果然名不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