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識畫之訣,在乎明六要而審六長

識畫之訣,在乎明六要而審六長

識畫之訣, 在乎明六要而審六長

識畫之訣,在乎明六要而審六長

巨然作品


五代 巨然 《雪圖》

北宋劉道醇《聖朝名畫評》提出識畫之訣,在乎明六要而審六長。

所謂六要者:

「氣韻兼力一也,格制俱老二也,變異合理三也,彩繪有澤四也,去來自然五也,師學舍短六也。」

所謂六長者:

「粗鹵求筆一也,僻澀求才二也,細巧求力三也,狂怪求理四也,無墨求染五也,平畫求長六也。」


關於「用筆」

識畫之訣,在乎明六要而審六長

齊白石作品

李可染在齊白石身邊10年,每天為老人磨墨理紙,就學得一個字——「慢」!

中國畫的線條負載著極多的信息,從作者對工具掌握的熟練程度到作者的造型能力和對對象的理解,

作者的生活習慣,學識,經歷,心理等等。內行人看來,一條線說明了很多問題。所以說每一筆都草率不得。

會開車的人都知道,車開的越慢,司機需要的動作就越快,越准。

繪畫一樣,用筆越慢需要畫家的思維越多,反應越密集。很多高手的用筆看起來非常有動感但又沉實潤厚,秘訣就這個「慢」字。

慢而不滯,快而不飄,知起知止,這就是本事。

藝術需要表現什麼?內心的真實

識畫之訣,在乎明六要而審六長

宋孟秋作品

內心是喜悅的,就表現喜悅好了;內心是悲壯的,就表現悲壯好了;內心是痛苦的,就表現痛苦好了......一定不能為了表現什麼而表現什麼,離自己的內心世界越來越遠,那將是徒勞和可悲的。藝術需要真實,情感和感受的真實!


清代鄒一桂《小山畫譜》

識畫之訣,在乎明六要而審六長

孫文忠作品

提出:

畫忌六氣:

一曰俗氣,如村女塗脂;

二曰匠氣,工而無韻;

三曰火氣,有筆仗而鋒芒太露;

四曰草氣,粗率過甚,絕少文雅;

五曰閨閣氣,描條軟弱,全無骨力,

六曰蹴黑氣,無知妄作,惡不可耐。


一段關於「藝術」與「技術」的話:

識畫之訣,在乎明六要而審六長

於小冬作品

「今天,我越來越不是一個唯技術的技術至上論者。藝術的目的是精神承載,技術從來都是手段,不完善的技術也可以創造出偉大的藝術,正像結結巴巴也能講出真理,但是,在可能的條件下盡量把話講好是絕對應該的。我們既然沒有達摩祖師「一蘆過江」的本領,還是老老實實地把將要渡我們的船造好吧,這艘船不求漂亮,但求結實。」——於小冬


詩歌的語言

識畫之訣,在乎明六要而審六長

劉溢作品《牧羊女》

「如果說法語是小說的語言,德語是法律的語言,英語是生意場的語言,那麼中文呢?我看中文是詩歌的語言。」——劉溢


寫意精神

——

梅墨生

識畫之訣,在乎明六要而審六長

姜怡翔作品

中國畫從本質上言就是寫意的,因為產生中國畫的中國文化背景就是寫意文化的背景。中國文化歷來尚意尚情,儒家言詩興、觀、群、怨,孔子寓教常多感嘆,莊子論理每見意興。《易傳》有謂:「聖人作易,立象以盡意」,此處之象乃指卦象,然八卦是憑藉卦象揭示天地之道理,而藝術之為乃是通過藝術形象而表達情意。中國傳統藝術無不重意。幾乎可以說書法、音樂、詩文、中醫、太極拳等皆以意為之,有意興意境才有諸藝諸術。

中國畫始於簡樸,所謂「太古無法」,後世演變而理法繁多,漸有外在工寫彩墨之變。而其內在精神唯「寫意」而已。五代黃筌富貴徐熙野逸均是寫意——意一在富貴一在野逸,兩宋梁楷簡筆趙佶工筆亦是寫意——意一在得意忘形一在形神兼備,至陳淳徐渭為寫意,而南田任頤又何嘗非「寫意」?

寫意是中國畫之靈魂,無寫意性是謂無靈魂。

寫意精神反對的是造意做意匠意,寫是誠中發外的不得不瀉,做是巧與造刻未必由內發外。造做的是人工之機巧,寫瀉的是天工之自然,其品格境界已然不同。如今世風「竟機巧逐做意」,天然美頓泯而人工巧畢現。

欲寫意必先有真意在胸中,必有詩意在胸中,有詩心方有詩意,是詩人方有詩心。嗚乎!非詩人何有詩意?無詩意何能寫意?

故言寫意必先求其為詩人,「詩在心中顯於眼目」於是有種種感動,「萬種風情卻向何人說」,此辛稼軒「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之無奈。詩人之無奈可為詩,畫家之無奈可成畫。此無可奈何之風情有動於中則為種種畫意,畫意蓬勃於是欲圖畫,畫未成而精神已蘊蓄,始有畫之寫意。齊白石之寫意靈魂在於「嚮往田園」「夢裡鄉思」,黃賓虹之寫意靈魂在於「藝術救國」「文以致治」,有精神有意志有真性情斯有真寫意!

凡真寫意之不在表現形式之工寫墨彩顯然矣。

今日之「寫意」已多見做意,做意多而天趣寡,而今世風尚天趣幾成麟鳳!余常嘆若白石賓虹在世其畫作投稿國展必會落選。第一他們的作品不夠大尺幅,第二他們的作品不夠大主題,第三他們的作品太多天趣洋溢與造做之世風相違。然而,齊與黃卻是公認的二十世紀的中國畫寫意大師啊。

齊與黃一為田園抒情詩人,一為文藝理趣詩人,他們的畫詩意盎然而詩情爛漫。齊畫的筆墨簡潔生動與萬物同呼吸,筆筆自然流露卻調控有度;黃畫的筆墨鮮活紛披與山水同流動,筆筆如篆如草卻冥契化機。那才叫寫意精神!

寫意精非國人獨有。如梵高如莫奈如塞尚甚至如柯羅如透納如盧奧如畢加索皆有寫意精神。但是這些巨匠之寫意精神由於材料工具與文化理念之差異,其傳達的美感畢竟不同。一種是西方美女一種是東方美人,風韻總相異。不過「寫」的趣味卻相通。


作畫 「走心」,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五樓談畫錄

識畫之訣,在乎明六要而審六長

林風眠 作品

見過很多書畫家,功底屬於深厚一級的,擁有多年臨帖或臨摹大師筆法的經驗,可謂筆筆有古人,字字有出處。但是他們的作品看後總覺得是一種技法的堆積,空乏而教條,未能使給人一種心動的感覺。真是書法像碑帖的流水賬,繪畫如技法的訓練場。沒新意,沒亮點,味同嚼蠟。

倒是一些玩家心態的畫者,作品雖然不是筆筆有來頭,但卻每每有「神來之筆」能讓讀者激動一番。原因何在,答案便是「書畫走心」。

「走心」有兩個層次:一是在落筆之前,從平常的觀察生活,積累感悟,內視心境,梳理思緒等以至於臨紙著墨時的「用我筆寫我心抒我情」的狀態。也就是偉明老師所說的積累和重組的階段。這一段必須「走」好,作品才能感動自己,感動別人。

第二個層次是調整,書畫(中國畫)創作不像寫文章,出版前可無限次修改。書畫創作和「修改」在同一個進程,所以稱之為「調整」。調整是「走心」的另一個重要層次。所謂「見筆生意」說的就是這一過程,作者在調整的過程一直忠誠於自我,作品能體現作者的思想感情,學識修養,生活態度。這樣的作品是有生命的作品,即使青澀依然動人。


對「書法家」的一點看法(標題有趣要緊加上)——李紹周

識畫之訣,在乎明六要而審六長

王鐸 作品

回望千年,在歷史的坐標上,被人們尊為書法家的人,或為良臣名將,或為文壇巨擘,或為丹青妙手,或為高僧大德,其一生功業,多有建樹,不只是書法。

換言之,書法絕不是他們的第一本事,更不是唯一本事,書法只是他們漫長人生中的一種嗜好或一種點綴。單純以寫字為生的人是不被當時社會看重也沒有幾人留下名字的,儘管他們的作品書法水平足以垂範後世,如大量珍貴的魏碑漢隸竹簡經書等卻都是無名之作。

好的書法家只是用情用功相對專一,而不是單一,因為歲月久遠,世事漫漶迷濛,一般人看不到單純的筆墨線條背後作者那豐富多彩的人生內容。後人論及前人常說:某某書名為畫名所掩,某某畫名為書名所掩,某某詩名為書名所掩,某某書名為詩名所掩,不一而足,言有遺憾之意。有則掩之,無則何掩?而半個多世紀以來,由於政治動蕩,文脈斷裂,文化價值觀念混亂,精神家園荒蕪迷失,致使今之中壯年一代書法家,根本沒有經過中國傳統文化的系統教育和學習訓練,更談不上深厚的造詣和獨特的見解,知識結構單一、單薄,其學問、修養、胸懷、功力諸綜合素質,可觀可論者寡矣。他們與古賢前人幾無太多可比性,整體水準大為降低。熟悉歷史清醒明白者只能仰天長嘆,非吾輩無能也,天不予之也。然而也有些人無知無畏、胸無點墨,捏一管毛筆即自詡為書法家,甚至只是在書寫工具、書寫方法上標新立異即敢大言不慚號稱什麼海內第一。書法家豈止僅僅是熟練地寫寫毛筆字而已!歷來評價書法家,不只論其筆墨功力,更論其學養修為。王鐸在給他親家的信中說:「弟於筆墨敝帚也,無益國家,暇中偶以戲為之,全力惟求經史,批觀詩文……」可見古之大書家概無意以書法為一世營生,而是於齊家治國平天下等大事之餘,以其修身養性陶冶情操而已。長期下來,卻自然形成了一片絢麗的風景。

識畫之訣,在乎明六要而審六長


關於「書卷氣」的幾句談話———五樓談畫錄

一個雞蛋變成一隻小雞,廿一天的時間就再現幾億年的生物進化程序。

繪畫同樣,在一個時代截面可同時存在著各種層次的畫家和作品,風格和流派,各種氣質和品味雜然齊陳。

它們反映了美術史從模仿寫實,到表達自我,從現實到超現實的漫長過程。

於是有了:江湖氣、市井氣、廟堂氣、書卷氣、和士大夫氣的說法。

品茶之間,大家今天就來談一下「書卷氣」~~~~

◆ 現在畫壇上有一些人很推崇書畫的所謂「書卷氣」,我覺得是學者對社會上存在的一種低俗傾向的逆反,個人還是比較贊同的。

◆ 曾經有一位老師說過一句話,大意是「...當擺脫庸俗的努力成為了一種強勢的意識形態,它就成了新的『庸俗』」目前的「書卷氣」就是這種情況。

◆ 我覺得問題的本質不在於要不要什麼「氣」,而在於要在更高層次去理解藝術本身。藝術是反映和描述事物及其價值關係運動與變化的一種活動,是對人的情感、知識和意志進行交流、誘導、感化的過程。當任何平凡的事物演繹至藝術的層面,它就趨向完美。繪畫的各種風格和氣質都可以是構成藝術的組成部分,但如果過分的去強調某一種氣質,以至於將其變成一種枷鎖和路障,那就與藝術南轅北轍了。

◆ 哈哈!諸公的談論都太「書卷氣」了,目前社會上的所謂「書卷氣」「書生氣」「文人氣」等等,其實就是一些書畫基礎不好,想投機取巧,欺世盜名的人打著的幌子,你們還當真了!

◆ 把「書卷氣」與「士大夫氣」分開來,非常正確,也就是區別了文人氣質的不同,宋人范成大謂「洗凈書生氣味酸。」是也。

◆ 覺得具體一點講,如果繪畫片面追求所謂的「書卷氣」最終會走向蒼白和空洞。因為繪畫是一種載體,

其攜載的內容才是它的價值所在。

◆ 作品的氣質離不開作者的氣質,目前的很多所謂的「書卷氣」其實是一種迂腐加憤世的心理,不可取。

◆ 「書卷氣」要得,這個社會已經太功利了,難道我們還要鼓勵「市井氣」不成?!

注)

——廟堂:古代帝王祭祀、議事的場所。象徵著皇家、官方的意思。

——士大夫:戰國時期由士升上來的大夫(有一定官職和爵位的文化人),後泛指社會地位比較高的知識分子。

——書卷氣:指在說話、作文、寫字、畫畫等方面表現出來的讀書人的風格和氣質。

在古代書卷氣是對一個人學識以及禮儀的肯定,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

書卷氣常常被用來形容一個只知道讀書而不去涉及其他社會活動的「書生」。

識畫之訣,在乎明六要而審六長

識畫之訣,在乎明六要而審六長


理論家邵大箴

不論是民族繪畫的技法,還是所謂西洋科學寫實技術,都有死和活之分,都既可以成為我們表現真實思想和感情的手段,也可以成為"我們的押枷"。——邵大箴

識畫之訣,在乎明六要而審六長

識畫之訣,在乎明六要而審六長

識畫之訣,在乎明六要而審六長

識畫之訣,在乎明六要而審六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楷書結構剖析
農民書法家談:書法創作和書法創作理念
當代書法藝術中的傳統與先鋒
書法《氣息論》
齊白石荷花及牽牛花作品欣賞

TAG:聞是書畫 |

您可能感興趣

自稱「牧牛人」的他耕耘六十年,只識畫牛不吹牛
找啊找啊,找朋友——你讀過《世界知識畫報》嗎?
3個理由,擁有屬於自己的世界|《世界知識畫報》生存法則
初識畫意——畫意攝影后期製作學習所感、所思與所得
為了讓你學好物理,科學家們都把知識畫成漫畫了
天安門城樓上的《人民萬歲》,只識畫中人,未聞誰作畫?
PS中的神器,通過3點認識畫筆工具
《世界知識畫報》新刊推薦:哈薩克,中亞的定海神針
時裝效果圖工具大全,帶你認識畫時裝效果圖都用上了什麼!(精美效果圖賞析)
《世界知識畫報》新刊推薦:2018年2月號推出新欄目新玩法
20地標20問|世界知識畫報小測試
PS CC2018學習連載11——PS中的神器,通過3點認識畫筆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