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鏢局都有哪些忌諱?要成為鏢師竟比武狀元還難
「哧溜溜」一聲冷箭,「倉啷啷」一棒銅鑼敲脆,直闖出二百嘍啰,雁別翅排開,領頭一人手使一把鬼頭大刀,把走鏢的隊伍圍在當中,兩旁邊話不投機,當場動手……這是影視作品中的鏢局保鏢時的情景,扣人心弦,打鬥精彩,可真實的情形真是如此嗎?這就與諸位明公細說分明。
「鏢」字拆開是一個「金」、一個「票」,就是說和財有關,保鏢也多為護財,當然也有保的客鏢、人身鏢。
保的鏢也分明鏢暗鏢,成箱的真金白銀裝好了,插上鏢旗,此為明鏢。
像傳統相聲《大保鏢》里說的,一個個老倭瓜裡邊裝滿了金銀財寶,這叫暗鏢。
那麼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為鏢師呢?
分為兩類,一類是武林高手,另一類就是退伍的軍人。
所以說合格的鏢師都是一位位飽經戰陣、久走江湖的老客,除了有把式之外,還需要掌握一些生活技能,有這麼「三會一不」:會搭爐灶,會修鞋,會剃頭。因為走一趟鏢出來怎麼也得十天半個月,一路之上飢餐渴飲,曉行夜宿,哪有那麼方便的客棧?
比如當時走遍大江南北的晉商,還常出口外,一直能到蒙古恰克圖,中俄邊境、人跡罕至。所以露宿荒野時會搭爐灶取暖、會修磨壞了的鞋、會互相剃頭是必備的生存技能。
「一不」指的是不洗臉,因為口外的風硬,和刀片兒相仿,洗完臉後皮膚一嫩,就容易吹破,需要不洗臉用皴護著。所以鏢師一說:「明兒咱該洗臉了」,就意味著快回家了。
做人還要講究「三分保平安」:帶三分笑,讓三分理,飲三分酒。
因為笑臉人好辦事;禮讓於人講求和氣;酒喝多了誤事,飲三分還是給老鏢師取暖,年輕的鏢師是不允許喝酒的。這些技能都是在江湖中歷練出來的,我們可以看出,鏢行講究的是一個平安。
那麼在走鏢時難免遇到土匪劫鏢,又該怎麼辦呢?
鏢師走鏢要喊鏢趟子,喊「合吾」揚名立威,因為據說鏢局的祖師爺是乾隆年間的神拳張黑五,「黑」字上口讀「he」(四聲),現在京劇中的念白也還是這樣,像《挑滑車》里著名的那句「看前面黑洞洞」里就讀「he」,所以說「黑」與「合」讀音相似,所以喊「合吾」,為的是喊給道兒上的朋友聽。
但過到土匪的山頭要啞著過去,就是不喊,給人面子。
一般土匪劫鏢會在路上擺上荊棘,鏢師不能自己拿開,要等佔山的強人出現。佔山的來了也要講江湖規矩,講究盜亦有道,不會上來就搶,要先和鏢師盤道,這就要用江湖上特有的黑話來交談了,又叫「唇典」,也叫「吊坎兒」。
問這麼幾句話:你吃誰的飯?鏢師要回答吃朋友的飯。你穿誰的衣?穿朋友的衣。因為鏢師也明白,江湖上走鏢全靠強盜朋友幫襯。兩句話一說,二位再一談門戶,人不親藝親,藝不親刀把子還親呢,大家江湖上都有耳聞,也就放過去了。
不過也有不開面兒的草寇,非劫不可,這時鏢師還不會動手,繼續忍耐,說:朋友聽真,你是林中好漢,我是線兒上朋友,你在林里,我在林外,你我俱是一家。
如果土匪說不是一家,這時鏢師還會一忍再忍,壓著心火說:五百年前是一家,是朋友吃肉,不是朋友啃骨頭,啃了骨頭你別後悔。那意思我硬。
此時強盜若還是執意動手,就只好亮兵刃了,鏢師會對大伙兒喊:大傢伙一起打響,上打!在交手時,鏢師也會手下留情,免得出了人命冤冤相報何時了。
有人說鏢師是不是太窩囊了?其實真不是。
江湖就是如此,並不是打打殺殺,而是人情練達,都是道兒上混的,低頭不見抬頭見,能致一傷不致一死,凡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鏢師對待地方上的地頭蛇也是如此,到了哪兒,當地的地頭蛇來找麻煩,認為鏢師應該來拜碼頭,為了自己在江湖上揚名立萬,來找鏢師動手。
鏢師會先讓他三招,三招過去,鏢師也就知道來人水的深淺了,若看來人武藝不如自己,就狠狠地還三招,但絕不會把他打趴下,點到為止,收招定式說:「我久在江湖這麼多年,您這功夫我沒見過,您這功夫太俊了,你師承哪派呀?您的功夫讓我開眼了,咱交個朋友吧。」為的是讓人臉上好瞧。
若是打不過,趕緊就坡下驢,咱交個朋友吧。這就是城牆高萬丈,全靠朋友幫。日後誰有個馬高鐙短也好有個幫襯,所以說鏢師還要有極高的情商,八面玲瓏。
不過鏢師絕不是只會耍嘴,在危急時刻也能夠挺身護鏢,以死盡職。
清末著名會友鏢局的傳奇鏢師李堯臣帶人在光緒二十七年,由保定往天津乘鏢船保十萬兩現銀,在下西河遇到歹人劫鏢,一場鏖戰,結果八名鏢師死了四個,但是拚死保住了大部鏢銀,之後京城八大鏢局齊奔天津,平山滅寨,才把賊寇擒獲正法。
還有一次,李堯臣與師叔焦朋林等十一人,途經八達嶺,遇到有人用灌沙子的槍劫鏢,鏢雖沒出事,但李堯臣的師兄張華山、武憲章二人被打死。
其實鏢師保下一趟鏢來報酬很微末,但是必要的時候卻要付出生命的代價。這就是因為鏢師重視契約關係,守承諾。而且有一顆俠肝義膽,道義之心。
源順鏢局的創始人大名鼎鼎的大刀王五,當年走鏢到內蒙古托克托,看到漫天風雪中停著幾輛大車,原來是遭遇了土匪劫道,不光搶走了財物,連拉車的牲口都搶走了。
王五就毅然把自己的馬都給了他們,而自己的車卻要靠人力推拉,艱辛的回到了北京。
被救之人非常感動,後來送了一塊匾額給王五,上書:義重解驂。傳為江湖美談。
另外關於這位王五爺,還有一段佳話,就是他與戊戌六君子中的譚嗣同亦師亦友,變法失敗後,六君子喋血菜市口,王五欲劫法場未能成功,又冒著附逆之罪替譚嗣同收屍,將其運回原籍,隆重發喪。
後來庚子國難,在八國聯軍進北京時王五月夜入京師,保護百姓,一次看到有十幾個洋兵,正準備對一個中國婦女施暴。王五壓刀下去,嘁里喀喳,手起刀落,斬殺洋兵,怎奈大刀快不過洋槍,王五被打傷,洋人把他的人頭砍下,掛在齊化門上頭,後來津門大俠霍元甲進京才趁夜爬上城樓把怹的人頭取下,身首合葬。
江湖中人講義氣,為戊戌君子賣命,是全朋友之義,冒死保護百姓,是民族大義。
在大義面前,很多鏢師都會如此,比如說剛才提到的中國最後的鏢師李堯臣,由於火車和郵電事業的發展,以及熱兵器的盛行,歷經三百多年的會友鏢局終於解散。
李堯臣的保鏢生活也到此結束了,但是九一八事變之後二十九軍副軍長佟麟閣找到了他,李大俠毅然出山,自創無極刀法,教將士們對抗日寇的刺刀,使得喜峰口長城抗戰大敗日軍,用冷兵器創造了一個神話,此一戰震驚日本朝野。
建國後,這位最後的鏢王李堯臣又一心致力於傳統武術的發揚與傳承,直到九十多歲的時候,他還常常手持龍頭拐仗,一副銀髯飄擺胸前,往來於北京南北城之間。
在天壇、地壇等處指導後輩習武。
每當盡興,他都會扔掉拐仗,龍行、虎坐、蛇身、雕爪,竄蹦跳躍,閃轉騰挪,之後人群中必會爆發出如雷的掌聲……
老舍的《斷魂槍》中說,「自從洋人把火車、洋槍帶進了中國,天下已經沒有江湖可言。」
有了火車自然不用鏢行了,血肉之軀自然挨不住洋槍。
所以鏢局開始消失,是伴隨著一種中國江湖精神的消失,江湖不是流氓黑社會,而是忠肝義膽,一諾千金。
重義輕生一劍知,白虹貫日報仇歸。片心惆悵清平世,酒市無人問布衣。
文章配圖來源《錦衣衛》劇照
歷史大學堂官方團隊作品 | 文:嘉成


※何炅一直都是隱婚狀態?難怪黃磊在他面前說話毫無忌諱
※現實的僱傭兵究竟是怎樣的存在?他們最忌諱什麼?你都知道么?
※希特勒有三個忌諱,如今卻成為「好男人」的標準,你能做到嗎?
※清明節,有哪些忌諱的事呢?其中有些事無論如何都不要做
※現代撈屍人有哪些忌諱你知道嗎?
※情侶之間,最忌諱些什麼?如何才能夠更好的相處?
※卧室最忌諱掛這種窗帘,聰明人都不掛,難怪你家窮!
※俗語「生七不娶,暗九不過」,古人有何說道?我們該忌諱些什麼?
※懷孕的時候這幾種場合盡量別去,有忌諱,對自己和胎兒都沒好處
※自古紋身多忌諱,這幾種圖案,最好不要紋,你知道嗎?
※做人的「正確姿勢」是什麼?四個忌諱要遠離,四個「爭做」應牢記
※家裡最忌諱出現這些情況,要是有趕緊改正過來,否則想發財都難
※有娃後夫妻間很忌諱這些事,件件會讓感情變差,也許你每天都在做
※現代撈屍人有哪些忌諱你知道嗎?看到這種屍體 竟會轉身就走!
※房屋風水的忌諱有十大處,到底有哪些忌諱呢?
※春節您知道怎麼「貼福」嗎,不要犯了這些忌諱哦
※婆媳和諧相處一般要忌諱什麼?
※游寺廟時的忌諱,這些你都知道嗎?
※給孩子取名字有什麼忌諱嗎?反正古代是有四個
※月經都有表情包了,還有什麼可忌諱的呢?